首页
好感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5
化工研发
高压煤浆泵问题!? 论坛的各位大侠,你们公司水煤浆气化用的高压煤浆泵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什么品牌?设计参数?年运行维护费用多少?出现过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互相学习!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两局严抓年末煤矿安全?  11月20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煤矿东一采区大倾角皮带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38人在井下工作,其中16人安全升井。24日,最后一名失踪矿工遗体被找到,共确认有22名矿工遇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底以来,全国煤矿接连发生1起重大事故和4起较大事故,共造成41人死亡。   岁末年初,历来是煤矿事故多发时期,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要求相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认真落实11月22日召开的黑龙江鸡西杏花煤矿“11·20”重大事故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排查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同类事故发生。   节约成本不能打安全主意   据悉,杏花煤矿“11·20”是由于皮带道皮带着火,有毒有害气体沿风流进入采煤工作面,进而造成工作面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初步了解,该矿现场安全管理薄弱。检修人员并没有按规定对该 皮带机 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更换托辊,而皮带道出现底鼓、片帮等问题后,也没有及时修理。此外,事故发生后,该矿并未依法及时报告,迟报近9个小时。   国家安监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焕宁指出,这起重大火灾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暴露出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薄弱、隐患治理不落实、迟报事故情况,以及安全监管执法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甚至减少安全设备的投入,将安全成本也一并压缩,安全保障设施不到位。例如,一些矿区皮带和电缆老化,本该“退役”还在超负荷使用。还有的企业配备了一定的安全保护设施,但疏于管理和利用,对矿工也未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安全保护设备只是用来应付检查的摆设。   一些煤矿由于利益驱使,并未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辽宁阜新市清河门区一井东区就只考核工作面产量及进尺,忽视安全生产,将井下采掘工程非法承包给个人,留下安全隐患,引发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企业现在已经资不抵债,可谓“捉襟露肘”,员工的温饱都成为问题,希望国家能在安全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来保证煤矿安全。   近一个月来,追及5起煤矿较大事故原因,均因违规或非法操作所致,部分煤矿甚至弄虚作假、蓄意逃避监管。不难发现,在各类事故中,人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专家介绍,国内外大量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   不能忽略的是,继龙煤集团10万职工转岗、分流方案公布后,煤企相继加入减员大潮,多数煤企全员降薪,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大型煤炭企业,多数降薪50%—60%,还有部分已无力支付职工工资。专家指出,这些也会影响煤矿工人的身心状态,进而影响安全状态;同时,降薪减员也会使一部分高素质人员流失,进一步降低安全保障。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周福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辅助人员的数量,但应该保证井下一线高素质人才的待遇。”   经营困难更要把好安全关   错过煤炭黄金十年最佳转型时机,龙煤集团如今采取关停枯竭矿井、剥离供水供热和医院、建设新煤矿以及发展发电和 煤化工 等接续产业以及精简人员等措施,也难见复兴迹象。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拥有24万在职职工、18万离退休职工,如今只能靠地方政府支撑来度过债券危机。为偿还近期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一方面龙煤集团将与主业无关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拍卖盘活补充现金流,评估价值23.9亿元;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政府要求财政先行预支变现资金18亿元,并返还龙煤集团中央下放企业财政退库补贴20亿元。   此前,龙煤集团曾发生两起百人安全事故,并均发生在第四季度。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共171人死亡;2009年11月21日,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百人安全事故在一个煤企发生两起,而且仅隔四年,这是非常少见的。   杨焕宁在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煤矿“11·20”重大火灾事故情况通报会议上强调:“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清醒认识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给煤矿 安全带 来的风险隐患,企业经营越是困难越要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和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四季度是煤矿事故易发期,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火灾、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防治,查大系统、治大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两局明确指出,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煤矿井下在用设备安全管理、煤矿瓦斯治理和 通风管 理、煤矿井下爆破和动火作业管理以及煤矿防治水工作,并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杨焕宁强调,今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长期影响煤矿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解决,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保持清醒头脑,以最有力的措施抓好煤矿安全工作,狠抓煤矿主体责任落实,严防死守确保安全。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原油价格暴跌的今天,新上的煤化工如何发展? 当前原油价格跌的厉害,60美元以下了,咱们的新上煤化工项目前途如何,真是担忧啊,不要苦了我们搞化工的人啊 .注$ # , $ $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换热器管口位置问题? (1)从手册上看到 管壳式换热器 的管程进出口都是在封头的上侧或下侧,垂直于列管进出,为什么不开在封头的端部平行于列管进出呢?(单管程) (2)如果可以开在端部,那么在封头中心最大可以开多大直径的管口?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TiO2纳米棒光催化降解罗丹明的时候H2O2的量多少合适? 最近在做TiO2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 溶液,先将样品用罗丹明溶液染色烤干之后。在TiO2表面滴加5%的H2O2溶液。用紫外光照射降解。由于总的实验室拉曼增强实验。最后用拉曼光谱的强度来验证降解率。结果用紫外光照射10min的样品拉曼光谱就为0了。感觉降解的太快了,不太靠谱,所以想问一下大家是不是浓度太高的。PS由于是到其他地方 测试 。紫外光照射后,会有两个小时的遮光保存,不知道是否有影响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选型和冷凝器设计? 做毕设的时候老师给的,希望对做毕设的小朋友们有帮助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海上平台用压缩机? 目前我 公司接到一海上平台 压缩机 项目,但是这方面我们还没什么经验,这种海上平台设备在设计制造阶段有哪些注意点?我能想到的是防腐方面,但具体需要怎样操作,还不知道,各位大侠,求指导!! 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众说煤化工“零排放”? 本文由 盖德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一直以来,在业内外的期待、审视甚至要求下,现代 煤化工 背上了一种略带理想化的环保理念——近零排放、零排放以及纯粹化的零排放,各种概念层出不穷。 从 10 年前煤化工刚刚起步时,“零排放”的问题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年,不少煤化工企业针对零排放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然而,业内始终对零排放持不同观点。 首先,从我国的资源禀赋上看,零排放,确实是一个伪命题。我国 煤炭 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没有多余的取水和排污指标。而现代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宁夏等省区。现代煤化工生产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虽然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因为项目多建设在西部地区,当地环境承载力差或没有纳污水体,生态环境仍不允许外排,这样导致废水零排放实际很难做到。综合分析,上马煤化工要有比较高的条件和门槛,并不是所有地区和企业都具备,盲目上马不仅对我国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技术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洪军认为,煤 化工废水处理 的工艺五花八门,难以选择;运行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没有受纳水体,难以“零排放”。南京工业大学教授余炎华表示,国内煤化工的废水处理没有成型的工艺,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常用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简单预处理,稀释生化、稀释排放,甚至偷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曲风臣也说道,要在工程中实现“零排放”,技术上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各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很大难度。成本之高,也已经超过了企业在现阶段的承受能力。 对于“零排放”是否能够实现,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副主任周学双发表了他的看法,“实验室中假想的企业确实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人类的污水处理技术已非常先进。但现实中,企业关注成本,污水处理必须做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可行才行。因此,“零排放”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受企业欢迎。发达国家环保界和工业界,更倾向于少排放,在成本和环保间找到平衡。发达国家仅有很少的项目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其往往位于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带如水源地等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在我国,仅有河源电厂等极少数项目实现了“零排放”。而河源电厂由深圳、香港两方投资,位于内地供港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客观上需要不惜代价。 据了解,尽管经过了近 10 年的探索,煤化工行业目前仍然没有一家企业的工程做到了“废水零排放”,且 废水处理系统 基本不能稳定运行并达到设计初衷,几乎均进行了多项改造。如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多达 15 项,增加投资超一倍。 但同时,仍有一种支持煤化工“零排放”的观点存在:对于“零排放”,不能当成“伪命题”一棒打死,而应将其当成煤化工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加紧攻关研究,找出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实用方法,为那些缺水地区和纳污指标紧缺的地区发展煤化工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316L焊后热处理的最佳温度为600~650度的敏化温度区,你 ...? 316LN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最佳温度为600~650度的敏化温度区域,你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查看更多 56个回答 . 10人已关注
中压蒸汽和低压蒸汽密度是多少? 不好意思,刚才回复的压力单位应该是MPaa,写成MPag了 15# yangke 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粗汽油碱洗水洗塔脱注水对稳定操作的影响?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 粗汽油 碱洗 水洗塔 会不定期进行脱注水、脱注碱,然而在进行该操作时,往往会影响到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引起该系统出现操作大的波动?如何才能够降低这种影响的程度?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加氢装置反应进料加热炉炉管赶水? 回复 1# xzhaal 没有太好的办法,持续用爆破法,多弄几次。少量的水对 催化剂 影响不大。 总不能烘完炉再装催化剂吧。查看更多 2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质量总监们为何"阵亡率"高? 有人戏言,干质量工作,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我国质量人的生存现状。最近,认证君看到一篇关于质量总监的文章,你看看其中分析是否有道理。 2010年,是我在X公司工作的第10年,在这年的年初,我有了辞职的念头,于是我打电话给一个已辞职的同事帮我介绍一些公司,这位同事开了一家猎头公司,得知我打算辞职,他就问我:“我记得你以前是厂长,现在管哪个部门?”我回答说我现在是供应链的质量总监,他听后说了一句:“这就难怪了,质量总监这个职位在公司中的阵亡率是很高的。” 的确,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只要是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会设置一个质量部或品质部,在我接触的企业中,这个部门的主管的离职率相对于别的部门来说,是很高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二。 1 几乎所有的公司中,都喜欢把客户投诉、来料异常或生产返工返修之类的问题归纳为质量问题(或品质问题)。而一旦定性为质量问题,包括公司老板在内,大多数人都认为质量部应该对质量问题负责,或者口头上认可人人都要对质量负责,但是真的面对现实时,想法就变了。 2 质量部的工作成绩不好衡量,不象市场部、开发部等部门,业绩很容易表现出来。虽然有些工作已经开展质量成本统计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公司没有做这项工作,这就导致质量总监的工作绩效不好体现,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好时,老板会把成绩归结到研发、生产、工程等业务部门头上,而对质量状况不满意时,老板又会认为这是因为质量部的工作做得不好。 如何突破此困境?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回答清楚一些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质量?按零缺陷大师克劳士比的说法,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这个定义一明确,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许多中国企业中,一个问题只要定义为“质量问题”,那么倒霉的只有一个:质量总监,其实,质量的本质是管理,质量问题就是管理问题的表现。我曾经在公司的质量检讨会上,大声对老板和总经理说:“在我们公司,只有管理问题,没有质量问题,我们公司存在的问题只有一个:管、理、混、乱。谁该对质量负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问题二: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获得质量?我们常说:“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但是一到实际情况,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出了质量问题,挨骂的还是品质部,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盯住!”所以,要获得质量,唯一的办法是要识别出每个业务过程的要求,将每个业务过程管理到位,这就实现了预防。 问题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能带来质量?我很赞同克劳士比的说法:用零缺陷的标准来对待工作,只要还有一点缺陷,就要不停地改善。 问题四:如何来科学地衡量一家公司的质量状况?用做错事的代价,也就是钱来衡量! 以上四个问题就是零缺陷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总结出来就是:明确要求、预防在先、一次做对、科学衡量。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尝试导入零缺陷管理的,大都会失败。 失败原因一般只有三个: 1、公司的最高领导者不认同这些理念,或者说表面认可,内心不认同,零缺陷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也不主动向下属反复沟通,并亲自推动零缺陷。 2、公司的文化比较落后,要成功推行零缺陷管理,必须对公司的文化进行改造。目前在许多公司,“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是常见的现象,没有负责、合作、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土壤,就会象在沙漠中种庄稼。 3、机制存在问题,没有良好的考核机制、公平机制、分配机制、人才机制,推行零缺陷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我说,质量之功,在质量之外,质量总监的悲剧,主要在于他无法改变公司最高领导层的管理思维和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司的文化。 - End -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比焓是什么意思? 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符号H表示。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热力性质图上用h表示.你说的情况可能上饱和状态下,气液两相共存,也叫出现了汽焓值,液焓值.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新手求教填料高度计算问题? 我公司要做一个节能项目,用92度的热水冷却100度常压水蒸气,把水温提高到96度供其他设备使用,计划用 填料塔 实现,选用cy500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 ,塔径800mm,冷却水流量34立方/小时,水蒸输入量250公斤/小时,现在不懂得计算用多厚的填料,还请高手指点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凝汽式汽轮机的做功高与低怎么判断? 凝汽式 汽轮机 的做功高与低怎么判断?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PKS C300装仿真时报错? 霍尼韦尔PKS R311.2安装完成后,在装仿真环境时,SCE和SCE都报错(见下图)且新建 控制器 无法下装怎么解决。 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大家探讨一下lurgi的低温甲醇洗系统补液的问题? 现在刚入的新厂是lurgi工艺的,它补 甲醇 是直接往t05热 再生塔 里面补甲醇,在塔的中部连接的贫甲醇泵送甲醇去 吸收塔 ,如果直接往里补,会不会因此把热再生塔的温度打垮,而造成再生不彻底,影响甲醇的吸收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我需要烟气脱硫塔图纸,那位大侠有? 我需要烟气 脱硫塔 图纸,那位大侠有,还有 除雾器 器图纸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反渗透知识? 水含盐量越高 膜的发展史 19 世纪 30 年代硝酸纤维素微滤膜商品化。    1953 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 Reid 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    1960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 醋酸纤维素 膜,反渗透 (RO) 首次用于海波及苦咸水淡化。    1961 年美国 Hevens 公司首选提出管式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1965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制造出用于苦咸水淡化的管式 反渗透装置 。    1970 年开发成功高效芳香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膜,使 RO 膜性能进一步提高。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进入工业应用的膜用渗透汽化进行醇类等恒沸物脱水。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低压反渗透复合,为第三代 RO 膜,膜性能大幅度提高,为 RO 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1748 年 Nollet 发现渗透现象。    1920 年 建立了稀溶液的完整理论。    1953 年 发现醋酸纤维素类具有良好的半透性。    1960 年 人类首次制成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1970 年 杜邦公司发明了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器。    1980 年 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问世。    1990 年 中压、低压、及超低压高脱盐聚酰胺复合膜进入市场,从而为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998 年 低污染膜研发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反渗透的应用范围。 反渗透膜工作原理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 ( 例如淡水 ) 和浓溶液 ( 例如盐水 ) 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反渗透技术基础——什么是反渗透膜 渗透膜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直到 1748 年, Nollet 发现水能自然的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锗膀胱内,人类才发现了渗透现象。 自然的渗透过程中,溶剂通过渗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部分扩散;而反渗透是指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浓溶液中的溶剂透过膜向稀溶液中扩散,具有这种功能的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也称 RO(Reverse Osmoses) 膜。 从反渗透过程的传质机理及模型来说,主要有三种学说: 一、 现象学模型 二、 溶解 - 扩散模型 三、 优先吸附 - 毛细孔流模型 这些理论都不能独自完美的解释反渗透现象的原理。虽然人们还没有揭示反渗透现象本质,但是却不妨碍人们去利用反渗透现象,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反渗透膜,为人类造福。 反渗透膜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制造出完美的膜,即脱盐率 100% 的膜,尽管它对无机盐和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的脱除率可以达到 98% 以上。目前可以制造出反渗透膜脱盐率最高可达到 99.9%. 反渗透技术基础——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1 、 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 = ( 1 –产水含盐量 / 进水含盐量)× 100% 透盐率 =100% –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以超过 99% ,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超过了 98% ;对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过到 98% ,但对分子量小于 100 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2 、 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 / 小时或加仑 / 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 反渗透膜元件 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 GFD )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3 、 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 回收率 = (产水流量 / 进水流量)× 100% 反渗透技术基础——影响反渗透膜性能的因素 1 、 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 2 、 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对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 1 ℃ ,产水量就 2.5%-3.0% ;(以 25 ℃ 为标准) 3 、 进水 PH 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 PH 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面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 PH 值在 7.5-8.5 之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 、 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进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化工研发
学校:邵阳学院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地区:河北省
个人简介: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