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4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趁早.
影响力
0.00
经验值
0.00
粉丝
11
设备工程师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他的提问 2353
他的回答 13850
关于尿素粉碎采用何种设备最好?
我公司生产的氢氧化钠专用粉碎装备,是专门针对吸潮性比较强的物料开发的专用粉碎装备。无需风选,带冷却装置,长时间运转不升温,不板结。估计尿素应该和他有点相似吧。现该装备已有国内部分厂家使用,反响不错。现在我这有小型的试验样机,可以给你试验一下。方便的话与我联系 13515319735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柴油闪点与馏程初馏点的关系!?
柴油初馏越低,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相反,初馏越高,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自启停泵的联锁在HYSYS中的实现?
回复 11# faculty 楼上说的自己写个小算法 ,是不是在 hysys 里面实现啊?有没有具体的步骤 ,可不可以指导一下! 我的qq :79668954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凯膜没有反冲或排渣问题?
看看液位浮球是不是开路了,再看看电磁阀是否出问题了!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aspen主要做什么的?
呵呵,两种软件我都用过,说下啊 aspen是模拟工艺流程的软件,属于工程软件,主要是设计单位在用,与proii是一类的软件; fluent是模拟流场等物理场的软件,属于科学模拟软件,主要是高校等单位进行理论模拟在用,与ansys是一类的软件;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重整装置管线问题求助?
这个我问错了。是重整产物分离罐底泵入口接到分馏塔重沸炉泵入口的一根管线作用。希望师傅们多多帮助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关于四氯化硅冷氢化的技术?
说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把资料,操作参数分享下啊?! 只是说,抱怨没有意义,还需要脚踏实地干工作。
查看更多
#四氯化硅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液化气芳构制高辛烷值汽油技术?
各位老师我初次接触液化气芳构化项目,急需有关这方面的操作规程,能否传一份给我,不胜感激,我的邮箱: gqllb2009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浅析尿素装置中压吸收系统的优化操作?
众所皆知,在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中,工艺技术虽然成熟可靠、投资少,但是消耗高。其中中压吸收塔操作的好坏,既是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是决定高产低耗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全面优化尿素生产的时,首先应努力找准制约生产中的瓶颈问题,精心优化中压吸收系统的创新操作,并充分加以科学理性的分析论证,以达到高产低耗的成效。 1 中压吸收流程说明 从一分塔出来的精馏气(约125℃)送至一段蒸发加热器下部热能回收段与二甲液混合反应放热,回收热量供尿液蒸发。气液混合物从一段蒸发加热器(约115℃)出来进入一吸外冷器,用软水冷却后(约110℃),再进入中压吸收塔底部鼓泡段,与回流氨及氨水进行鼓泡吸收,未吸收的氨和二氧化碳上升至精洗段,用浓氨水进一步洗涤吸收。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气体进入两个串联的氨冷器,经氨冷器将气氨冷凝,不凝性气体进入惰洗塔,用二循二冷的稀氨水作吸收剂吸收,未吸收的惰性气进入尾吸塔,回收残余的气氨后放空。 2 一吸外冷器液相组分的推算 以1吨尿素为计算基准,假设一段分解气中的co2全部在一吸外冷器前吸收,co2将以甲铵的形式存在。一段分解气中的co2约364.762kg,假设全部在一吸收外冷器之前被吸收生成甲铵,同时一段分解气相中1116.678kg氨参加了冷凝吸收反应。则一吸外冷器的液相组份见表1,其中co2占41.35%,nh3约占38.02%(实际操作应低于此值),该溶液的熔点约90~100℃。 2nh3+co2→nh4coonh2 (1—1) 34 44 78 根据式(1—1)和表1,假设一段分解气、二甲液中的co2完全反应,则生成的甲铵量为: 78×51.987÷44+78×364.762÷44=738.782kg 3 一吸外冷器热平衡参数 在表2中,甲铵生成热为1160835kj/t•ur,由一蒸热利用段外移438270kj/t•ur,由一吸外冷器外移430181kj/t•ur,共计约为甲铵生成热总量的75%。一吸外冷器外移的热量,是以软水入一吸外冷器循环冷却的方式外移,入水量约为2m3/t•ur,出入一吸外冷器软水温差约50℃。 4 传统中压吸收系统的操作情况 一般理论认为:一段分解气相co2将全部吸收生成甲铵存在于一吸外冷器的液相中;也有将一吸外冷器反当作液相来研究的,因而忽视了气相的存在。由前面推算得出并根据以上理论认为,一吸外冷器中液相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约占41.25%,对应其组份熔点约为90~100℃受此条件的约束,便决定了传统中压吸收塔的操作条件。 (1)一吸外冷器的控制 因为一吸外冷器内组份熔点在90~100℃,要求操作温度高于熔点10℃左右,则入一吸塔气液混合物温度应控制在100~110℃。鉴于熔点较高的原因,一般生产(操作)中很少将入一吸塔的气液混合物温度在低于100~110℃操作,这是有待于优化操作论证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本文优化的基本前提条件。 (2)一吸外冷器软水的控制 如果入一吸外冷器的软水按2.0m3/t•ur,则必须保证出入外冷器软水温差达50℃。为防止一吸外冷器内部出现局部结晶,将出水温度控制在95~100℃,则入水温度在45~50℃。这便显现了“入一吸外冷器的水温远低于其内溶液的熔点,可能引起外冷器内溶液局部结晶”这一客观矛盾。这也是本文优化的第二个条件。 (3)中压吸收塔鼓泡段(底部)温度的控制从理论上分析,nh3和co2在一吸塔内溶解和产生甲铵都需放出热量,所以温度低对吸收有利,再者鼓泡段温度高相应加重了一吸塔精洗段负荷,甚至引起塔顶气相co2超标,使操作恶化,影响生产。由此,为确保气相温度正常,工艺规定一吸塔鼓泡段温度为80~90℃范围内操作,。而传统求稳的操作习惯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甚至产生高负荷时控制鼓泡段温度低于80℃,以求系统稳定。因此倡导控制一吸塔底部温度在90~95℃操作,这是本文优化生产的第三个条件。 (4)入一吸塔水平衡的控制 传统一吸塔水平衡是以二甲液约260.697kg/t•ur(0.32m3/t•ur),氨水196.101kg/t•ur(0.16m3/t•ur)进行操作。按以上条件,单套尿素装置[ф1400合成塔、ф1200/ф1600mm一吸塔,ф900外冷器(f=220m2)],生产能力在400~450t/d时操作稳定,当生产能力达500~550t/d时操作困难。其主要表现为:一吸塔吸收负荷较重,回流氨用量大,氨冷器的负荷加重,一段放空量大,氨耗上升。 5 中压吸收系统的全面优化操作分析 经过分析,确定了一吸外冷器液相中以甲铵形式存在co2的实际含量,并调整一吸塔水平衡的控制手段,使入一吸塔的热负荷前移,在提高一吸塔稳定性的同时,为高产低耗创造条件。 (1)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总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一吸外冷器前可以完成一分气中co2总量吸收任务的60%,即有一分气中40%的co2总量以气相存在于一吸外冷器中,如果一分气中总量的65%在一吸外冷器前被吸收并以甲铵形式存在,则有: 2nh3 + co2 → nh4coonh2 (1—2) 34 44 78 101.375+183.21 51.987+237.095 92.159+420.305 此时,一吸外冷器液相中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为298.081kg/t•ur(36.976%)。查相图,该组份熔点约70~80℃(见表3),而且此点位于相图中甲铵相区的边缘。由此可推断,在一吸外冷器前适当增加液相氨量,不但有利于一分气相co2的吸收负荷前移,而且还有利于组分反应移入甲铵相区。 将一吸外冷器中液相组分的熔点确定为70~80℃,操作控制可以高于熔点10~20℃。为此将出一吸冷却器的气液混合物温度控制在90~95℃。一吸外冷器中液相组分的熔点确定后,出入外冷器的软水温度应可能控制在外冷器中介质熔点以上,故可以将出入一吸外冷器的水温控制在70~80℃,以此解决了外冷器局部结晶的问题。但这要求软水入一吸外冷器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控制方法,流量由2.0m3/t•ur增至8.0m3/t•ur,入水温度70~75℃,出水温度80~85℃。以合理的水温控制调节使出外冷器气液混合物温度为90~95℃,既保证了吸收负荷的前移,又可以减轻一吸塔的热负荷。 (2)入一吸塔氨水和二甲液用量的新平衡 传统的一吸塔水平衡控制二段的返回水量约为:二甲液计260.697kg/t•ur,氨水量196.101kg/t•ur。在高负荷条件下,合成塔co2转化率下降,分解及吸收负荷增加,同时二段吸收负荷也加重,其表现为二循一冷(二甲液)中co2含量增加。 经分析的论证,上述情况可以通过调节二甲液及氨水入一吸塔的水量来改善操作条件。调整后高负荷条件下实际物料组份见表4。 调整后,一吸塔顶部回流氨控制在265kg/t•ur(或0.45m3/t•ur),底部回流氨不开。使3#塔板上氨水浓度达88~89%,则对应的沸点温度约50~55℃,一吸塔出口气相温度仅43~46℃。由于3#塔板上水量的降低,仅配265kg顶部回流氨即可控制调节好精洗段各点的最佳温度和浓度,同时因氨水量的降低,给增加二甲液的用量创造了条件。由于二甲液的用量的增加,即降低了二段组份,稳定了二段的操作,同时一冷中co2的降低,更有利于中压吸收塔负荷的前移。 (3)一吸塔内甲铵液(一甲液)组份的新平衡在传统求稳的操作习惯中,经常是将一吸塔鼓泡段温度控制在80~85℃左右,而此时一甲液中co2约为29~32%。如在确保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一吸塔鼓泡段温度控制在90~95℃,并高液位操作,合理适当减少回流氨用量,以提高一甲液浓度,此时一甲液中co2约为32~35%,即可降低一甲液的h2o/co2比,提高了合成塔转化率,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优化操作的目的。如严格按此法创新稳中求优的操作,生产每吨尿素可降低氨耗2~3kg,合成塔转化率上升约1%,折算成本每吨尿素可降低5~6元。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汽包液位怎么计算??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你要量程,那我可以不可以理解成你是用的差压变送器?需要差压量程?那简单的算法是只要你的差压能包住ρgh的压差就好了,密度取大的原始状态密度,高度,看你的平衡容器取压的距离了。这是保守起见,如果你还要精确的话,密度改成工况水密度,然后选个稍微大点的包住就完了,反正你选的是量程,不超过量程就行,具体液位也是靠差压算的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kill2000,为啥你做的9.0的启动小程序,我电脑用不成?
截图一下系统 安装目录 截图一下,安装了哪些软件?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氯碱生产中,各位的泵的机封水是怎么处理的?
我们用的是纯水,我们没有化盐工段,直接排地沟,回污水池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如何使用好加氢催化剂?
本人认为,使用好加氢装置的催化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稳生产,避免大的温度波动及压力波动,特别注意要尽量避免紧急停工。 2、做好原料油的过滤,避免原料油中大的杂质带到催化剂床层中,引起催化剂床层压降上升及催化剂活性中心被堵塞。 3、事故处理时,尽量避免 使用紧急泄压阀,即使使用也应注意避免过大的泄放量,避免催化剂粉碎。(当然是在保证催化剂床层不出现超温的情况下)。 4、与上游装置做好联系工作,要注意原料油中携带的易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含量,比如,焦化汽油加氢时硅含量的控制,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无硅消泡剂。 5、设计时,要做好催化剂的分级装填,降低杂质对主催化剂的影响。 6、做好操作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好各种事故处理预案。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康吉森系统的工程师 简单的4选2程序?
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这个怎么做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仪表伴热问题?
北方的有好多相关伴热的经验,华中的这类经验少些,海南的基本没有相关于仪表伴热的任何经验,除非他以前是在北方工作。 关于冬季仪表伴热,有一些规范和资料可以参考的,为什么不去找找这些资料呢。 sh 3126-2001|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 就有详细的说明。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重整装置再生部分再生器的EH304(空气再加热器)为什么 ...?
氯化区出口排放的气体是高氧的气体,不能够进入氯吸附,如果不利用回去,就要排放到大气中了。补充的空气肯 ... 这张图 这还没到氯化区啊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材料科学
,
无缝管件间的焊接问题?
管件材质是20#钢的。现在求相关的技术规范,能够明确说明(能直接焊还是不能直接焊)。
查看更多
#无缝管件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新手提问。关于调和油品的计算。?
用催化汽油直接加增辛剂调和成95#汽油!想法太简单,就算调出来,这油你敢用吗?你敢卖吗?能用吗? 一般调和油品不会跨标号调和!你说的我也能给你调和出来,70%汽油+30%增辛剂就是95#汽油了,密度0.725。可是就这样的油,加到车里边车根本就没法启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安全环保
,
技术求助:脱盐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前面该加套无烟煤装置,同时加pac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锥体该不该做试板?
应该做的.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上一页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下一页
简介
职业:上海顺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设备工程师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 历史文化学院
地区:上海市
个人简介:
事业无穷年。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仪器设备
问题12w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安全环保
问题4w
日用化工
问题2k
材料科学
问题1w
说・吧
问题0
动植物
问题609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个人简介
事业无穷年。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