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只做风流人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9
实习生-操作员
求助大神,电泳跑歪的原因是什么? 电泳跑的歪的乱七八糟的,求各位大神指点指点 如图所示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求教当前的一线抗癌药有哪些? 求教当前的一线抗癌药有哪些,有哪些即将上市的 抗肿瘤药 物?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有机反应发生在甲苯相里,反应生成水,导致油水混合怎么办。? 反应油层 甲苯 浑浊,有很多液珠,还有乳化层出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啊,乳化层怎么解决,和反应中生成的水有关系吗?(反应中加了 乳化剂 )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电化学测试的问题,? 请问一下, 测试 线性扫描伏安法时候,通氧过程中,旋转圆盘电极要不要泡到溶液中,还是等 氧气 饱和在浸入溶液中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13人已关注
求助:FeCl2和ACN(乙腈)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结构式怎么画? 如题:我最近将 无水 FeCl2 氮气 氛围溶入ACN后,放置几天析出了六方晶体,请问大神们,这种物质是什么,能不能给个详细的结构式,在线等~~~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7人已关注
气相层析?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7人已关注
石墨烯PMMA转移的问题? 大家好,我目前正在做CVD 石墨烯 铜衬底转移到硅衬底,每次转移完之后都发现有很多残胶无法去除,小弟是新人,没有什么金币,但是对大家的无私帮助不胜感激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有哪位大侠有 注射用亚叶酸钙 制剂工艺相关资料及原研工艺? 最近要调研注射用 亚叶酸钙 的专利品种等,都不知道怎么写,找不到资料好无助的感觉,求大侠们多多指导,重金酬谢,准备将所有金币豁出去了。。。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19人已关注
求Vardenafil 的汤森资料和默克索引? Vardenafil 的汤森资料和默克索引,谢谢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4人已关注
戴安液相故障? 我们有一台戴安P680高效液相,近来发生了一些故障,在液相泵连接时,电脑会出现unknown device的提醒。液相泵无法与电脑连接,点击connect时, 变色龙 操作界面出现device not be found的提示。同时,液相泵机器界面也发生故障,无法显示流速和比例,所有的显示灯呈现彩色的状态(如附图所示)。偶尔能够连接到电脑的操作界面,则会出现让变色龙系统由2.65版本升级到2.66版本的提示。请问是否有解决方法,谢谢! QQ图片20140615163846.jpg查看更多 11个回答 . 9人已关注
热熔挤出工艺探讨? 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经查实,参比制剂采用的是热熔挤出工艺,这块是初次接触,有很多问题想与大家探讨。在盖德里开一个帖子,希望有这方面疑惑的各位朋友或者是对这方面很有经验、见解的朋友们都可以在这里踊跃发言。 先放上《热熔挤出:药物的应用(2012高清英文版)Hot-Melt Extrusion,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有需要的朋友可自行下载阅读。 那么下面问题来了, 1。朋友们知道哪家单位或者高校有热熔挤出设备,不限品牌。(目前知道的是,江苏正大天晴、南京中医药大学有赛默飞的仪器,大家集思广益吧) 2。在没有热熔挤出设备的情况下,大家是如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 3。如果你采用溶剂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与采用热熔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差别大吗?(DSC方面) 4。如果你采用油浴加热或者是电炉加热,能达到热熔的效果吗?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体系内有三氯氧磷五氯化磷和三氯化磷,有没有合适试剂反应掉三氯氧磷和五氯化磷? 如题 体系内有三 氯氧磷 五 氯化磷 和三氯化磷,有没有合适试剂反应掉三氯氧磷和五氯化磷? 注: 三氯化铝 用于脱甲基反应,生成酚羟基,体系内的三氯氧磷和五氯化磷反应生成杂质,求去除三氯氧磷和五氯化磷但不伤害三氯化磷的办法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20人已关注
申报时一般采用3+3,3+4或者3+6,制剂怎样划分类别啊? 申报时一般采用3+3,3+4或者3+6,制剂怎样划分类别啊? 前面一个3还好理解,因为国内基本都是国外上市,国内还为上市的! 但是,后面一个制剂类别怎样理解啊? 有同事说,当时申报时,刚好一个新药出了个新的适用证,就报了个4类?那6类呢?又怎样理解啊? 麻烦大牛们,帮忙解释一下?查看更多 17个回答 . 12人已关注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药物吗? 电影的诞生始于科技的发明,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微电影等,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药物的发展轨迹与电影也有些相似,因为技术的进步,药物的发现经历了从研究天然物质发现新药,转向天然物质修饰,到合成化学合成全新化合物,从筛选化合物中得到新药等历程。在药物筛选方面,许多新方法新手段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药物研究,诸如计算机化学、组合化学、用生物技术高速化合物筛选方法等等,让新药的发现更加便利,新化合物的数量也以爆炸式的方式出现,并且很多大型制药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化合物数据库。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制药研发人员需要对数万种化合物进行研究,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药物吗? 翻开历史画卷寻找那些逝去的背影,有些人被遗忘有些人却被无数人藏在心里,默片时期一代传奇巨星玛丽.璧克馥随着默片的陨落而退出炫目的舞台,而同时期的卓别林却能从默片到有声片一直保持超高人气,进而成为风靡全球的喜剧明星,其代表作《城市之光》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同样打开药物发展史,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药物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人们的视野,而有些药物却历久弥新,从没有过时。 解热抗炎领域,阿司匹林是个经典传奇。1763年,对医药有兴趣的牧师爱德华.斯通,不惜勇于用舌头尝试柳树叶的味道,终于辨别、确定了其药用效力,成为阿司匹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97年,德国拜耳的霍夫曼经过不断实验,终于发现了 乙酰水杨酸 ,随后以阿司匹林作为商品名,于1899 年7月投产,十几年后阿司匹林成为了全球超级明星。在解热镇痛和抗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后,1971年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凝结从而保护心脏功能的发现,为阿司匹林迎来商业需求上的第二个高峰。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1%,引起了巨大轰动。而1993年拜耳阿司匹林肠溶片上市,几乎完全解决了非甾体抗炎药易产生胃部不适的副作用问题。经过百余年的风雨,对阿司匹林的探索还没有结束,200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5年间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疗后10至15年的结肠癌发生率降低74%。这被拜耳视为阿司匹林继解热镇痛、心脏病预防之后的第三个飞跃。 抗生素领域,青霉素的发现更具传奇。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牛津大学的钱恩、弗洛里等领导的团队将青霉素提炼出来,1945年弗莱明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那一届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从此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医学成果之一,它的发现至少将人类的寿命延长了10年。为了克服青霉素抗菌谱较窄及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等等缺点,人们开发出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等药物,并从青霉素母核扩环制备出了头孢菌素,目前头孢菌素已发展到第五代,并且其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虽然今天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泛滥,但是围绕 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的研究从来也没停止。 镇静催眠领域,作为与青霉素、阿司匹林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安定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1963年,美籍波裔研究员斯特巴赫首次合成了 苯甲二氮卓 ,随即以安定的名字商品化畅销全球。随着安定的成功,一系列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被开发出来,由于此类药物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每年发达国家有约10~15%的人服用此类药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求助于安定药物的人悄然增多,导致安定类药物成为全球处方量最大、滥用程度最高的处方药。如何防止成瘾又成为现下的社会问题。 糖尿病领域,1957年随着二甲双胍首次在临床上使用,人类与糖尿病抗争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以及在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上的作用进入了美国糖尿病联合会糖尿病临床指南中。时至今日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用药的卓越地位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一个经典的优秀药物,纵向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一些常见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二甲双胍可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有助于减少患肿瘤的风险,因而对肿瘤具有干预作用。 癌症领域,沙利度胺的经历有些出人意料。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因为其显着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将其投入市场。但是不久全球出现数以万计的"海豹胎",使其臭名远扬;但是科学家没有放弃沙利度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其对于麻风结节性红斑及多发性骨髓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998年和2006年FDA分别批准上述适应症,成为该类疾病的主流用药。 中药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创新,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主要反对其对传统的颠覆等等)。中药配方颗粒起步于1976年日本厚生省允许厂家生产中药颗粒,源于对“医圣”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处方深入的研究,日本的配方颗粒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已有两百多种,目前其产品远销国际市场,使古老的方剂焕发了青春。而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久负盛名的良方,它与紫雪丹、至宝丹一起,合称为“中医温病凉开三宝”。 该方源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虽为丸剂,却属急症用药,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时至今日仍被民间奉为中风急救的“神药”。 好莱坞的发展史是“技术”和“人文”的争论史,而奥斯卡奖的评判标准是“技术诚可贵,人文价更高”,重技术、更重人文是奥斯卡评委秉持的“潜规则”。如果影片以技术性见长一般只能获得单项奖,而以纯粹的人文性着称才能获得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奖。药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维持人类生存的目的,属于“人文”范畴。今天我们赋予了药物太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与“人文”有渐离渐远的趋势,是否应该回归药物原有的本质值得我们深思。在以《阿凡达》等技术商业片横扫全球电影市场之际,2011/2012年法国戛纳及美国奥斯卡等都将大奖颁给法国怀旧电影《艺术家》,标志着人文艺术的回归;药物是否也可以摒弃为改变而改变的怪圈,减少非以增效减毒为目的的开发,让它重新回归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初衷呢,我期待。查看更多 17个回答 . 8人已关注
帮忙下载一下百度文库里的资料?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rAIQQWQNDEovZYLDkq 题目是: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下好了请发邮箱wangwenfeng19860@163.com 非常感谢!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求助丙硫异烟胺的原研厂家? 本人求助一项关于 丙硫异烟胺 的原研厂家的Sample Text的查询问题。 目前查找了FDA/EMEA,但是均没有此项化合物的任何信息。 后来经过和上层领导沟通,据说这个药物是德国生产的,厂家可能是: 其生产厂家为德国Fatol Arzneimittel GmbH公司,250mg/片,100片/瓶) 化学名是:Protionamide 不知谁能帮我查找一下,不胜感激,着急需要啊!!!需要外国的这个原研厂家的说明书啊!!! 跪求!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9人已关注
关于自己对于 药包材再注册的一些粗浅理解? 最近自己在做一些再注册的品种(主要是口服固体瓶),六个申报资料相关的审评要求也有出台并正式施行,所以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够讨论,我也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回应。 一、申报产品的配方 1.审评要求:再注册产品配方应与已批准产品的配方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的改变,如有改变,应该按照新产品或补充申请另行申报 2.理解:这里的“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的改变”,是针对原辅料的牌号和生产厂家,比如还有用量和用量比例是不是也是要保持一致,很多种说法。因为我们在申报产品是自检合格的三批连续批次的产品,只是我们申报的规格中的一种,所以这样的话用量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而且产品生产的过程的物料平衡都是一个范围,要求一致也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里的不得有任何改变,很玄妙。 二、申报产品的工艺 1.审评要求:申报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检验设备说明 再注册产品生产工艺应与已批准的生产工艺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改变。 2.理解:不能改变的是生产流程、起始原料,但是操作步骤、生产条件工艺参数比如温度、压力等都是要有变化的,不可能一致。 就写这2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讨论······遇到好的回复加金币给20+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2015年FDA批准新药汇总】? FDA Approved new Drugs in 2015 date time:2015-2-10 Cardiology/Vascular Diseases Prestalia (perindopril arginin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 Symplmed Pharmaceutic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Savaysa (edoxaban); Daiichi Sankyo; For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and risk of stroke and embolism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Dermatology Cosentyx (secukinumab);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Approved January 2015 Endocrinology Natpara (parathyroid hormone) ; NPS Pharmaceuticals; For the control hypocalcemia in patients with hypoparathyroidism, Approved January 2015 Family Medicine Cosentyx (secukinumab);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Approved January 2015 Savaysa (edoxaban); Daiichi Sankyo; For the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and risk of stroke and embolism du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Hematology Natpara (parathyroid hormone) ; NPS Pharmaceuticals; For the control hypocalcemia in patients with hypoparathyroidism, Approved January 2015 Immunology Cosentyx (secukinumab);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Approved January 2015 Evotaz (atazanavir and cobicistat) ; Bristol-Myers Squibb;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Prezcobix (darunavir and cobicistat); Jansse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Infection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Bexsero (Meningococcal Group B Vaccine);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meningococcal disease caused by serogroup B, Approved January 2015 Evotaz (atazanavir and cobicistat) ; Bristol-Myers Squibb;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Prezcobix (darunavir and cobicistat); Jansse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Approved January 2015 Neurology Duopa (carbidopa and levodopa) enteral suspension ; Abbvi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tor fluctu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Approved January 2015 Rytary (carbidopa and levodopa) extended-release capsules; Impax Lab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Approved January 2015 Obstetrics/Gynecology (Women’s Health) Ibrance (palbociclib); Pfizer; For the treatment of ER-positive,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 Approved February 2015 Oncology Ibrance (palbociclib); Pfizer; For the treatment of ER-positive,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 Approved February 2015 Pediatrics/Neonatology Bexsero (Meningococcal Group B Vaccine);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meningococcal disease caused by serogroup B, Approved January 2015 Vaccines Bexsero (Meningococcal Group B Vaccine); Novart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meningococcal disease caused by serogroup B, Approved January 2015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12人已关注
有哪些商业小分子数据库供虚拟药物筛选? 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筛选,哪些商业数据库国内比较容易购买的,性价比高一些的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6人已关注
仿制药研发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系CDE化药药学二部审评人员 仿制药(又称Generic Drug)是指与原研药(或称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质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适应症(intended use)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又称通用名药、非专利药等。仿制研发的目标是实现临床应用上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可替代性”。按照美国FDA的观点,能够获得批准的仿制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 活性成分 ,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GMP标准和被仿制产品同样严格。 仿制药的上市,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临床供应,较大幅度地降低药价,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外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仿制药上市数量的增加,药品价格最低将下降到原研药最初价格的9%左右。 尽管如此,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差异也须引起应有的关注并着力进行有效地控制。仿制药只是复制了原研药主要成份的分子结构,而原研药生产中关键工艺步骤、关键试剂、生产工艺的“设计空间”或关键辅料的质量控制等属于企业核心机密内容,是仿制企业难以合法拷贝的,导致仿制药的杂质谱、释药行为等关键质量属性,在有些情况下难以与原研药完全一致;同时,相关法规也未规定仿制药中其他成份(辅料)的添加与原研药必须相同;在仿制药许可中,其生物利用度应具有原研药的±20%左右等。这些因素导致仿制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原研药间的差异难以完全消除。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曾在研究报告中用事实来表明原研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是仿制药可以完全可替代的,尤其是在治疗危急患者和危急疾病时更是需要高度关注。事实上,如何保持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如何研究求证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差异”,如何准确评估并有效控制这些“差异”带来的风险,正是仿制药研发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 1、仿制研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1设计并确保与原研药的“一致性”是仿制药研发的基本思路 仿制药是对已上市原研药的“仿制”,自1983年FDA通过的Waxman法案后,各国对于仿制药,不要求重复进行原研药批准之前进行的动物研究和人体临床研究,而是通过证明和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即可获得批准,实现与原研药的临床可替代。因此,仿制研发需要围绕如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求证:拟仿产品的质量概况,尤其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包括哪些?仿制药与原研药关键质量属性是否一致?决定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关键工艺要素包括哪些?如何从关键的工艺要素和质量标准的关键质控项目确保与原研药关键质量属性的一致性?如何在产品贮藏过程中保持这种一致?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能否有效保障研制产品与上市原研药的一致性? 但是,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并不仅仅是指产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得以保障和实现的。药品质量首先来源于早期产品及工艺的设计,形成于药品的生产过程,研发早期的产品和工艺的设计情况即决定了产品的“先天”质量特征,通过具体的生产过程将实际质量状况赋予具体产品中,质量标准用于进一步论证、揭示产品的质量,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药品质量的保证还要靠遵循GMP、生产工艺、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稳定性研究等;药品的质量需要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同时,通过研究揭示药品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等条件)影响下,其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由此确立有效期以及贮藏条件,以确保其质量。 ICH在Q8、Q9中引入了质量源于设计、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质量体系的概念,指出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赋予,而是来源于设计,并利用药品研发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所获得。在综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ICH Q10提出了药品质量体系概念,认为药品质量控制应涵盖药品从研发、技术转移、商业化生产、直至药品终止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理解和认识药品不同阶段的差异、联系以及不同的目标,在基于科学和风险的方法之上,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保障整个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需要上述各个环节的求证和保障。 1.2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是仿制药研发的有效工具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不同,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要求在对产品质量概况(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 ,QTPP)以及关键质量属性(CQAs)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关键工艺参数及其与CQAs间的关联以及潜在的高风险变量进行充分研究和筛选,并建立设计空间(Design Space, DS),即影响产品CQAs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组合,以此加强对制药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控制。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QbD是一个有效的、目标明确的药物研发工具,QbD下的药物研发是基于“质量可以设计到产品中”理念的、动态的、系统的研发过程。QbD管理模式和质控理念在仿制药研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ICH及FDA近年发布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指南中多已贯彻了QbD理念,FDA仿制药办公室(OGD)在2013年初即要求ANDA按照QbD相关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QbD是一种系统的药物研发理念,其基本逻辑路径是从预先确定的目标出发,基于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理解、设计和控制策略上,明确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参数以及潜在的高风险变量,理解工艺变异的主要来源并加以控制。将质量风险管理结合到对药品和工艺的深刻理解中,促进工艺的评估、控制和改进,以持续保证产品质量及其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对于仿制药研发而言,QbD的基本逻辑路径可如下所示: 图1、QbD基本逻辑路径 2、工艺设计与研究中的QbD理念 2.1 QbD是基于风险的全面主动的药物研发理念 工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符合目标产品质量属性要求的产品,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稳定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商业化生产工艺。通过研究评估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确定CQAs与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估产品工艺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形成完整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维持产品的受控状态,并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根据FDA的观点,QbD是c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全面主动的药物研发方法,从产品概念到工业化生产均科学设计,是对产品属性、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FDA在2011版工艺验证指南中,进一步加强了QbD的管理理念,把QbD理念贯穿于工艺设计、工艺确认、持续的工艺确认等各个环节。仿制研发的目标是研究设计出与上市产品具有临床可替代的仿制药及其系统有效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因此,仿制药工艺研究需要在对产品质量概况(QTPP)以及关键质量属性(CQAs)具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确认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设计产品和工艺以符合CQAs,通过风险评估,了解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是如何对CQAs起影响作用,以降低风险为目标,确立设计空间,确认和控制对产品/工艺产生变异的根源,设定控制空间;通过不断地监控和升级工艺以持续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传统的处方工艺研发方法是在经验基础上经过简单试验(或试错)来确定最初的处方和工艺,以使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这种研发理念高度依赖研发人员个人的经验及偏好,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和放大高度依赖临床试验样品批次的生产经验,而这些临床样品批次的生产一般都是在固定的处方工艺参数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传统研发方法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研发工作集中在解决研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并观察到的问题,对尚未观察到的潜在问题则基本未予研究。应当承认,传统的处方工艺研发方法有很长的历史并往往也是有效的,尤其是原料药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药动学性质、制剂的载药量适当、产品适于采用普通的制剂和工艺等情况下,传统的研发思路也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研制过程中生产的批次有限,观察到的问题往往不能涵盖长期商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而传统研发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般情况下,已观察到的风险是较高的风险,但不一定是全部的风险。传统的研发思路集中精力于已观察到的风险上,虽然也是一个“基于风险评估”的思路,而且是在处理较高的风险,但不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因为它基本上没有系统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考虑到那些尚未被观察到的风险,由于研发中产品生产的批次有限,部分风险很可能因未被观察到而未被考虑,但有可能在未来出现,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产品上,在工艺放大和验证中,以及在长期的商业化生产中更易发生。 应当说,传统的研发方法与QbD理念并不对立:前者是后者一个不完整的部分;QbD建立在传统研发方法的基础上;QbD中的大多数元素都已经存在于传统研发方法中。与传统研发方法相比, QbD更强调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相关要素,而不一定是多做试验。例如:在研发初始即须建立书面的产品目标质量要求;在研发诸阶段须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并备案;将研发中确定的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物料特性列出并制定控制方案;将怎样实现产品各质量特性的手段系统地列入全面质量控制方案等等。 2.2 QbD在制剂工艺研究中包含的基本要素 在QbD理念中,将质量控制的重点前置于研发阶段,较传统的研发理念更加主动、系统、有效,更利于药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对产品及其工艺全面理解基础上,采用风险控制工具识别影响产品CQAs的原材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变异来源及控制措施,并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控制策略,确立“设计空间”,设定“控制空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恒定。因此,QbD在制剂工艺研究中的基本要素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 2.2.1目标产品的质量要求 首先定义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可通过原研药说明书、质量标准、文献信息,查询临床给药特点、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容器特征等信息,必要时对原研药进行分析“解剖”以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前瞻性总结,定义QTPP。在此基础上识别产品关键质量属性,制剂CQAs是指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微生物性质或特征,应在适当的限度、范围或分布之内,以确保预期的产品质量。QbD下的CQAs应基于临床效果而不仅仅是工艺情况,如溶解性差的BCSⅡ和Ⅳ类药品溶出度方法和限度应能反映其临床效果,而不是单纯用于评估生产工艺的一致性;杂质可接受限度应根据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要求或毒性阈值确定,而不仅仅是规模产品的批检验数据。 2.2.2质量风险评估 根据剂型特点、风险等级、原料药性质等情况,以及同类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经验等来确定研究重点质量风险的内含。如注射剂相对于口服和外用制剂来讲,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接触人体组织,为风险程度最高的剂型,无菌保障、热原、管道滤器等引入的外源性杂质及稳定性和复溶性应是重点考虑的质量风险来源。 2.2.3设计实验(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 合理采用系统的、有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用于研究确定影响一个过程及其结果的多因素间的关系或相互作用。具体可包括析因设计(Factorial)、Taguchi 法(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法(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正交设计、混合设计等产品研发常见的多因素实验设计方法。在对产品和工艺的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基础上,通过研究工艺参数与CQAs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关键工艺步骤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变化范围,为确立“设计空间”提供科学数据。 2.2.4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与关键物料特性(Critical Material Attributes,CMA):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原辅料性质,使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和科学知识鉴定潜在的高风险因素,通过设计试验、合理使用DOE,确定高风险因素的水平和范围,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定为关键性因素和关键物料特性,将经评估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工艺有效性的工艺参数定为关键工艺参数。如替加环素含酚羟基,对光不稳定,水溶液易氧化,在中性及偏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破坏,酸性溶液可相对抑制氧化,但会更易差向异构化,而乳糖等辅料可以抑制其差向异构化,因此,替加环素冻干粉针剂的生产中,原料药颜色、pH值、有关物质等以及溶剂水的温度、pH值、含氧量等为关键物料属性,乳糖为关键辅料,水溶液颜色、pH值、含氧量、温度、配制量、存放时间等为关键工艺参数。 2.2.5设计空间 采用风险控制工具识别影响产品CQAs的物料属性、关键工艺步骤及参数、变异来源及控制措施,通过研究,求证CQAs和工艺参数的关联性,确定关键生产工艺参数的可能及运行的变动范围。通过工艺的稳健性研究,评估工艺能力,是否能可靠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产品,将试验研究中确定的多因素操作区间定为设计区间,使关键物料属性和工艺参数置于“设计空间”内,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优良且恒定,在设计空间内的变动将不需要进行变更申请。 图2、设计空间(DS)示意图 2.2.6全面质量控制方案(Control Strategy,CS) 依据QbD理念,运用科学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两大核心工具建立有效的药品质量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获得符合目标产品质量属性要求的产品、建立并维持产品的受控状态以及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质量系统的主要要素应包括: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系统、校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变更管理系统以及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回顾。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研发、技术转移、商业化生产和产品停产等各个阶段均需贯彻实施上述要素。 按照QbD理念,产品检验符合放行标准规定并不是唯一的判定依据,需要综合考察其整个生产过程是否符合位于确立的“设计空间”,如果实际工艺参数范围超出“设计空间”,即使样品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该批产品亦应不予放行。 2.3杂质谱评估和分析是API工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QbD理念贯穿于原料药的整个研发过程,杂质是API的关键质量属性之一,尤其要结合控制策略确定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的杂质:高风险杂质、降解物质、难以去除的杂质、难以控制的杂质等。根据具体工艺的合成机理、起始物料及各中间体基本结构,初步勾画出产品的杂质谱,根据杂质安全性风险高低、杂质出现的难易和频率以及杂质去除的难易情况,确定杂质控制的优先级别,并确定杂质控制的策略、步骤和程序。 2.3.1杂质来源分析是杂质控制策略制定的基础 杂质谱评估与分析在工艺研究中包括杂质来源分析与杂质控制策略、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料、中间体、成品)、关键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的识别与控制、反应终点判断等。总体的杂质控制策略是在杂质来源和去向分析基础上提出物料及中间体的质控内容与限度、关键工艺参数控制范围等,杂质来源和去向的分析包括工艺流程图中注明各单元操作中产生的杂质及其去向,列表说明各重点监控杂质、类别、来源、杂质去向及监控情况,这些都是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起始原料的选择是工艺优化的起点,根据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以及产品特性,确定起始原料的杂质情况,根据起始原料中杂质对下一步反应的影响确定起始原料的关键质量属性,使用不同杂质含量的起始原料进行平行实验,考验工艺的耐受性并根据相应的结果以及供应商的质量情况确定起始原料的杂质指标。例如某API研发中发现成品中有杂质Q含量0.27%,超过指导原则单个未知杂质限度0.10%的规定,多种纯化措施难以降低其含量。研究推断该杂质结构后,分析其来源为起始原料中的杂质X经后续反应得到的溴代物,理论分析及相应的试验表明后续工序难以去除该杂质,取杂质X不同含量的起始物料进行工艺耐受性试验,表明若要得到杂质Q合格的成品,起始物料中的杂质X必须控制在0.07%以内,据此确立了起始物料杂质控制标准。 2.3.2杂质去向分析与控制是杂质整体控制策略的重要内容 基于杂质来源分析勾画出产品的初步杂质谱,根据相关杂质去向分析及必要的试验数据,确定整体的杂质控制策略,包括关键工艺步骤及工艺参数确立的设计空间,原料、中间体、成品的质控标准,各步反应终点的判断与控制等。如下示例,简明说明了某API产品杂质去向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概况。 表1、杂质去向分析及控制策略表 杂质名称 杂质类别 杂质来源 杂质去向及监控情况 杂质A 有机杂质 (去氟化合物) 副产物 1、该杂质在工艺中最后转化为去氟化合物; 2、该杂质在异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异丙醇精制中可去除,此杂质在丙酮精制中可去除; 3、CPA中间体中去氟结构杂质按限度0.1%日常监控; 4、该杂质在下一工艺会发生反应,其产物按0.3%限度日常监控,粗品中对相应结构的去氟杂质按限度0.3%日常监控和成品中对此杂质按0.3%日常监控 甲基磺酸 酯 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副产物 1、TLC点板判断反应进行情况; 2、该杂质易水解,在水洗和氢氧化钠洗涤可去除; 3、中间体1中按“甲基磺酸酯≤30ppm”日常监控。 甲基磺酸 有机杂质 副产物 该杂质溶于水,水洗可去除。 杂质B 有机杂质 起始原料 杂质B易和氢氧化钠成钠盐,钠盐易溶于水,水洗可去除。 杂质C 有机杂质 水解降解、副产物 1、控制中间体2水解物≤0.5%; 2、控制中间体3水解物≤0.2%; 3、成品中可控制为≤0.30% 杂质D 有机杂质(环己基杂质) 副产物 1、中间体2控制环己基氢化物≤1.0%; 2、中间体3控制环己基氢化物≤0.5%; 3、成品中可控制为≤0.30% 异丙醇 残留溶剂 精制溶剂 1、烘干去除; 2、中间体1中按干失0.5%日常监测,成品按照2000ppm控制 三乙胺 残留溶剂 反应碱化剂 以 三乙胺盐酸盐 和三乙胺形式溶于水去除 3、仿制药杂质研究与控制的思路与策略 “杂质谱”概念的提出使得药品杂质控制从最初的控制产品纯度的“间接控制杂质”阶段,上升到控制“有关物质”等的“直接控制杂质”阶段的第一次飞跃之后,实现了由有限杂质的“个别控制”阶段到杂质谱的“系统控制”阶段的第二次飞跃,从而引发了杂质研究与控制领域的深刻变化。 3.1杂质研究与控制的基本思路 杂质谱分析的思路与策略实际上是QbD理念在杂质研究中的具体实践。杂质谱被认为包括药物中各种潜在杂质的种类、来源、含量、结构及活性等的信息总和。杂质谱概念的引入进一步厘清了药品杂质研究与控制的基本思路,由传统的“以终为始”的被动思维上升到“以源为始”的主动控制模式,即不是仅仅局限于从得到的分析结果-色谱图开始分析产品杂质情况,而是从杂质来源的分析入手,结合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艺、结构特点等分析可能存在于产品中的中间体、副产物、降解物、反应物料等各种潜在杂质,通过杂质谱分析全面掌握产品的杂质概貌,根据各类潜在杂质的风险级别,有针对性地建立合适的分析方法,以确保各种潜在杂质的有效检出和确认;跟踪杂质谱对安全性试验或临床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指导原则、文献信息等评估杂质的可接受水平,确立上市产品的杂质控制限度;同时,通过杂质谱分析明确可能的杂质来源和去向,在制备工艺设置相应杂质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并通过产品包装和贮藏条件的研究,有效抑制药品的降解,实现从杂质产生的源头主动性地把控药品杂质。 3.2杂质谱分析的基本切入点 杂质谱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以源为始”,以杂质来源为切入点,根据原料药的具体合成工艺,依据有机化学原理分析可能产生的中间体、副产物、生产中的各类降解物以及可能残存于终产品中的物料和反应试剂;根据原料药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物,辅以适当的强力降解试验予以验证;根据制剂处方组成、制剂工艺特点、原辅料结构特点,分析制剂过程可能产生的降解物以及与辅料的生成物;中国药典、ICH成员国药典等收载的同品种标准控制的杂质作为基本杂质。通过以上思路全面掌握产品杂质概貌,作为杂质研究与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的基础,确保相关杂质尤其高风险杂质的有效监控。 与原研药进行杂质谱的对比分析是仿制药杂质谱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相应杂质物质一致性的求证中,分析手段不能等同于日常检测,分离技术(如HPLC法)与光谱分析(质谱或二极管阵列检测)相结合或使用分析标识物(如杂质对照品)、多种洗脱条件下的相对保留时间的比较等手段,以便从色谱行为、UV特征、分子量及分子碎片特征等信息共同把握其物质一致性。以列表的形式对样品与原研品进行所有杂质种类、含量及分布的比较和分析,甄别哪些杂质为原研药中不存在的新增杂质,哪些为超过原研药及指导原则规定的超量杂质,并参照杂质研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思路,重点研究论证新增杂质及超量杂质的可接受性。 3.3根据风险级别及杂质类型制定相应的杂质分析与控制策略 根据掌握的杂质谱概况,依据各类潜在杂质的风险级别、产生的可能性高低制定进一步的研究控制策略。其中遗传毒性杂质在很低浓度时即可造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进而导致基因突变并可能促使肿瘤的发生。各发达国家和组织均严格控制此类杂质,如EMA的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和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CHMP 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FDA的Guidance for Industry: Genotoxic and Carcinogenic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Recommended Approaches(Draft),以及ICH M7 Draft consensus guidelin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DNA reactive(Mutagen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to limit potential carcinogenic risk等技术指导文件提供了遗传毒性杂质鉴别、分类、定量分析和控制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研发中需要根据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分析原料药合成、纯化、制剂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的实际的和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依据相关毒性物质数据库甄别、评估可能具有基因毒性的杂质或具有基因毒性结构单元的杂质,参照上述技术文件的研究思路与策略,对此类杂质进行针对性的确认和检出。目前国内相关数据库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参照如下常见遗传毒性杂质结构信息进行相应的关注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图4 具有遗传毒性化合物警惕结构单元 A为烷烃基、芳香基或H;X为卤素,包括F、Cl、Br、I;EGW为吸电子取代基,如氰基、羰基或酯基等 3.4标准控制杂质的基本思路 3.4.1杂质控制要体现系统性与针对性 原则上,仿制药的标准应采用国内外药典、国家标准中最严格的标准,杂质的控制一般包括每个明确的已知杂质、每个明确的未知特定杂质、任何非特定杂质(不超过鉴定限度)以及总杂质,关注是否进行了高毒性杂质与一般毒性杂质、毒性杂质与一般杂质、新增杂质与超量杂质、特定杂质与非特定杂质、单个杂质与总杂质的研究与控制。 试验表明现有技术的确无法鉴定某个杂质时,至少要提供此杂质结构的充分证据来表明它可归属为母体化合物或某侧链等有关物质,将其作为明确的未知杂质使用适当的分析标识手段进行识别和控制。 如采用HPLC法的相对保留时间识别某特定未知杂质,需要进行充分的方法耐用性的验证,并在质量标准中增加色谱柱品牌、长短、内径、填料的粒径,柱温等信息,规定难分离物质对的临界分离度要求、主成分和特定杂质的保留时间等信息,以保证品种上市后检验方法的可行性,仅仅按照中国药典标准格式规定色谱填料的类型是不够的。 3.4.2杂质限度要确保产品安全性 杂质限度的确定中应分析、评估杂质限度的合理性/安全依据,根据各特定杂质限度是否符合国内外药典/同品种国家标准限度中较严格的标准限度。一般来讲,中国药典、国家标准、ICH成员国药典同品种标准中控制的结构已知特定杂质、结构未知的特定杂质(如仅以RRT指定的杂质)要参照前述标准中的严格要求进行控制;与原研药相同的非特定杂质,需按前述标准中任一单个杂质的严格限度进行控制;如出现与原研药不同的杂质,在结合工艺等信息排除为遗传毒性杂质或其它高毒性杂质的情况下,按照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进行安全性求证或鉴定限度进行控制,并采用RRT或其它方式指认,作为特定杂质进行控制;总杂质参考前述标准的严格要求进行控制;遗传毒性杂质信息数据库有待进一步积累,除目前少数已知结构杂质外如烷化剂、黄曲霉等,其他遗传毒性杂质参考EMA、ICH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基本思路,一般限度不超过1.5μg/天,或1ppm;研发中需高度关注国内外药典、标准中严格要求控制限度(如ppm级别)的已知杂质。 随着人们对药物研发和药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科学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质量风险管理工具两大核心策略在仿制药目标产品的生产、建立并维持产品的受控状态并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质量源于检验、质量源于生产、质量源于管理等理念相比,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涉及领域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研发理念更加主动、系统、有效,更利于药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这无疑将对仿制药的研发带来深刻的影响,在进一步促进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和“临床替代性”,进而有效保障患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查看更多 10个回答 . 17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北京吉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实习生-操作员
学校:西南民族大学 -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院
地区:浙江省
个人简介:一件事实是一条没有性别的真理。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