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葩撞怪咖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8
软件工程师
Aspen计算中出现错误? 按照Aspen有关资料中的例子一步一步输入进行模拟计算,但出现如下错误,仔细检查输入没有错误,而且资料中有运行出来的结果。 搞不懂请高手们指点。 运行后出现情况如下: ->Processing input specifications ... *****SYSTEM ERROR END OF FILE REACHED WITHOUT CLOSING SINGLE QUOTE. ******************************************************************** * ERROR SEVERITY LEVEL OF -1 IS <= ABORT LEVEL OF 0 * * EXECUTION IS TERMINATED: SIMULATION WILL NOT BE EXECUTED * ******************************************************************** ! Errors while processing input specifications 有好几个这样结果的例子,是缺省设置有误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用ASPEN模拟反应好不好? 我们一起讨论下,用ASPEN模拟反应好不好?都说Aspen在精馏模块使用最广,也最好使。但是在反应这块,个人觉得不太好。请问各位马友的意见呢?那有没有一些擅长于模拟反应的软件啊?给大家推荐一下呗~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介质为易爆介质容器法兰可以用碳钢衬不锈钢吗? 介质为易爆介质(硝基苯),设计温度为80摄氏度,设计压力1MpaG,设备公称直径1200,容器法兰可以用 碳钢 衬 不锈钢 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在二氧化碳汽提法中开车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在开车的时候提高低压汽包的压力可以防止高压 洗涤器 形成爆炸性气体?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液氨稀释制备氨水新工艺释疑? 不错,我公司也自建有这种装置,但不超级。想知道超级装置的妙处在那里。 新装置的妙处嘛,大致可以如下理解:1、占地极省,比如每小时稀释5吨 液氨 ,超级吸氨器体积约700*800*2500 2、生产的 氨水 浓度可调,一般不需要循环吸收,高浓30%以上可能需要在吸氨器上附一台小泵循环。 3、氨水温度低,因此可制备高浓度氨水。 4、设备持液量小,开停车均在2分钟内完成。 5、由于最大可做到每小时稀释10吨以上液氨,还有液氨库存在的必要吗?直接液氨槽车稀释就行了。仅保管氨水,对装置的安全要求低多啦。而且卸车连氨泵与氨 压缩机 都不用开,打开阀门直放,比液氨过槽更安全。时间也差不多,2小时左右即可卸完一车液氨。从经济上考量,建液氨库的综合费用要高得多了,而且常年管理费用也高呀。还是个定时**,一般情况下谁敢批这种项目呀,终身负责制呢,问题出了批复者可能官就丢啦。我们公司大概已经有数十家客户采用液氨槽车直接卸氨生产氨水。主要集中于烟气脱硫行业。 6、稀释过程中可保证无氨泄漏,利用率在99.999%以上吧 7、稀释过程中除泵的运转声,基本上属于无声运行吧。因此设备的寿命应该是很长的,当然制造如果有缺陷,维修消除就OK啦。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焦化小技改? 焦化小技改大家谈谈看法?焦化富气水洗后的水和 分馏塔 顶回流罐的水和在一块作为冷介质与被冷却物质换热再外送吗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急!各位大哥大姐!请问余热回收器英语怎么翻译? 余热一般就是说废热,通常就是说 废热锅炉 whb: waste heat boiler。 但是如果要泛泛的说(不提倡,翻译其实尽量要精准),echo的是正解:waste heat reclaimer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开孔补强 接管有效补强高度的确定? 为什么GB150在计算接管有效补强高度的时候 用的是名义厚度而不去除腐蚀裕量 98版和11版皆是如此; ASME中又是如何?请大家赐教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一段话-2?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简历英文规范名称? 简历英文规范名称 初级职称 Junior title 中级职称 intermediate title 高级职称 Senior Title 副高级职称 vice-senior Title 高级工程师 Senior Engineer 工程师 Engineer 助工 Assistant Engineer 技术员 Technician 高级技师 Senior Technician 技师 Skilled Technician 高级技术工人(高级工) Senior worker 中级工 intermediate worker 初级工 Junior worker 学徒 apprentice 高级经济师 Senior Economist 经济师 Economist 助理经济师 Assistant Economist 高级会计师 Senior accountant 会计师 accountant 助理会计师 Assistant accountant 研究生 Master 大学本科 bachelor of 4 /5 years 大专 diploma of 2/3 years 或 junior college 中专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或 academic graduate 高中 high school 技工学校 technical school [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催化干气分析!? 每天都做干气分析,大神们都主要分析干气中的什么组分?这些组分又能反应生产中的哪些部分!求大神详解!谢谢!查看更多 1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产能过剩多晶硅魅力不减 百亿资金仍不断涌入?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在即,低碳经济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升温。11月30日的中欧领导人会晤、11月17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透露出未来经济将向低碳经济转型、 新能源 产业将得到高度重视的信号。 但对于已被打上“出现 重复 建设倾向”标签的 多晶硅 行业而言,发展前景并非一片光明,政策调整、行业竞争、市场变化都将考验这一新兴行业的未来。工信部11月末称,将根据全国 光伏产业 调查、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和企业发展现状,尽快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并研究制定《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届时,多晶硅究竟是过剩还是“被过剩”的争论或将尘埃落定,行业投资一哄而上、各自跑马圈地的乱局或有望厘清,但在此之前以及之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多晶硅暗战不会偃旗息鼓。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就在多晶硅被列入有重复建设倾向行业之后,伴随着过剩与否的争论,上百亿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涌入,多家企业坚定看好行业未来,并认为“ 过剩论 ”是由统计口径不统一,判断标准不一致;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跟风,夸大产能规模;既得利益者误导舆论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他们建议,理顺新能源调控机制,调控应限定在准入标准、产能预警和政策协调三方面,但不应通过规模、技术等指标设定准入标准,而应强调环保、用地等标准。 抄底“过剩” 多晶硅过剩论并未得到业内一致认同,仍有多家公司、上百亿资金涌入这个被认为过剩的行业。 11月下旬,一场大雪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多晶硅行业一度被“过剩论”充斥得满满当当的一样。没有理会外界的质疑,中小板上市公司盾安环境将在这里投资18.82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 多晶硅项目 。 公司方面表示:“公司选择目前的市况下切入多晶硅行业,一是看中整个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是希望在多晶硅行业走在谷底的时候切入,以此拉近与市场先行者的差距。” 两年多前, 盾安 环境便开始调研新能源产业。调研中,盾安环境着重考察了太阳能行业是否能够容纳这么多大企业的竞争。“作为决策的基础,我们首先看到,太阳能是一种终极能源,它的应用非常广阔,发展前景是无庸质疑的。”盾安环境董秘喻波说。另外,国际市场已开始复苏,国内也将继续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果政策依然刚性执行,供应就可能受限,最后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行局面。这对盾安环境而言也是机会。 无独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棱光实业也加快了剥离资产、重回多晶硅产业的步伐。11月4日,棱光实业公告称,将出售上海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棱光实业内部人士表示,资产剥离后,公司将在原来的多晶硅产业基础上拓展一些太阳能项目。 太阳能的“光明”前景同样吸引了不少央企的目光。已有大型央企将新业务发展的重点锁定多晶硅, 产能规划 达1.5万吨,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项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月19日宣布,以55亿港元认购保利协鑫逾31亿股新股,后者正是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从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上百亿元的资金“逆势”涌入了已被贴上“过剩”标签的多晶硅行业。 暗战“过剩” “过剩论”的背后隐藏着判断过剩的标准不一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夸大产能规模、既得利益者误导舆论等多种因素。 一边是“过剩”的警告,一边是企业坚定看好,多晶硅行业到底怎么了?“过剩论”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从今年8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 产能过剩 和重复建设,到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简称38号文),多晶硅被定调为产能过剩——“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但过剩论并未得到业内一致认同。有业内人士质疑,38号文并未提供多晶硅需求情况以及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长期以来,发改委都是通过供需分析来判断某一行业是否过剩。如钢铁行业,38号文给出的过剩依据是“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再如水泥行业,38号文称,“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而进行供需分析后得出过剩结论的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媒体报道——“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已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经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了解,这一结论出自一家名为中投顾问的咨询机构,其研究员今年7月依据各地发改委提供的数据以及自有的行业数据测算得出。 对此,一些企业、行业协会、业内专家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持不同看法。科技部近期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也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进程。 事实上,多晶硅产能可分为多种情况:已投产、在建、拟建、规划中等。由于多晶硅生产线调试周期较长,即便是已投产的项目也不一定能立刻贡献产量。另外,一些企业出于融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便利,有意夸大规划产能。作为国内最早投资多晶硅的企业之一,四川 新光硅业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国内产能做了自己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拥有已投产多晶硅项目的企业数量达21个,产能合计约5.5万吨;有在建项目的企业数量为11个,产能合计1.2万吨;有拟建项目的企业数量为9个,产能合计约1.7万吨。拟建项目中包括很多早已宣布实施却迟迟没有开工的项目,根据其历年统计,实际产量往往只占到当年产能的25%-30%,因此2009年的产量只有1.5万吨左右。这与另一家多晶硅骨干企业洛阳中硅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测算数据基本一致。 9月21日,发改委和工信部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体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企业详细区分出“已建成项目规划产能”、“已建成项目实际产能”、“在建项目规划产能”、“规划建设项目规划产能”等细目并上报。 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12日从工信部有关官员处了解到,根据当时已上报的数据,我国多晶硅产业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实际投资400亿元;规划产能接近20万吨,但实际产量并不大。 盾安环境多晶硅项目可研报告测算,2009年保守估计我国多晶硅需求量2.8万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产量最多只能达到1.4万吨,尚需进口1.4万吨。预计2010年全球光伏多晶硅需求量将达8.5万吨,缺口达2.62万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我国目前70%的多晶硅仍依靠进口,这与过剩的判断明显矛盾。 但李俊峰警告说,地方政府支持企业盲目跟风的倾向需要警惕,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新能源产业基地,就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此强烈冲动,一是在过去的政策导向上,多晶硅项目不需要国家发改委事前审批,而是采取备案制;二是多晶硅项目投资巨大,千吨产能的投资超过4亿元,这将极大地拉动地方经济。但国家统一准入标准的缺位使得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良莠不齐,一些不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在多晶硅政策风向转换后显得非常尴尬。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我国多晶硅产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由于多晶硅耗电量大,电费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高,应建在能源丰富、电价低廉的地方,但新建的项目有相当部分建在能源紧缺、电价较高的华东、华中地区。有消息称,多晶硅项目审批权可能被收归国家发改委,此前各地规划的产能很可能半途而废。 不过,在一些具有技术、资源等优势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发展多晶硅产业依然信心十足。四川省乐山市发改委主任罗新礼介绍,乐山市对多晶硅产业的规划并没有因为中央政策的转向而发生改变。《乐山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品利用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明确,到2013年,乐山将形成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电子硅材料、硅化工循环利用三大产业链条,经过5-8年时间,与多晶硅相关的产业链将实现千亿产值。乐山市目前已形成7500吨多晶硅产能,还有已通过审批的永祥、东汽各3000吨的项目。此外,还有规划中的6000吨产能。乐山合计产能将达近2万吨。 除了统计口径的影响、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外,一家多晶硅下游企业的董事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多晶硅过剩论,根本是“先上船的排斥后上船的,明明船上还能装人,但已经上船的人怕后来者太多,于是到处喊"船满了"、"要沉了",最终误导政府。”科技部专家们也发现,支持“过剩论”的主要是一些大企业。 有意思的是,在一次多晶硅行业内部会议上,个别受到重点怀疑的多晶硅企业负责人上台发言之前都要主动澄清:“不是我说的!” 作为后来者,盾安环境对此倒是看得开。“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调控说明政府希望多晶硅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暴利时代回到理性状态,这也符合公司长期做多晶硅、做光伏产业的思路。” 话虽如此,融资上的“卡脖子”让这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里的先行者和后来者,都感觉到日子开始不好过了。西北某多晶硅企业老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一期项目刚刚投产,但二期续建项目的贷款出现了问题。与公司长期合作的某国有银行省分行将该笔贷款办完手续上报后,被总行信贷部门否决,公司现在已转向外资银行申请贷款。北京一位业内专家近期则忙于应对数家银行信贷部门的邀请,向其介绍多晶硅产业状况,以便于银行合理收缩。 企业直接融资也越来越难。多家上市公司高层证实,日前证监会已就多个涉及风电、多晶硅配股(或非公开发行)的项目向发改委征求意见,市场认为证监会对上述项目再融资审批或趋于严格。此外,据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此前有想上创业板的新能源企业因政策风向改变而被挡在了门外。 不仅仅如此,其他“麻烦”也接踵而至。西南某多晶硅企业抱怨,地方政府先前承诺的优惠电价一直得不到执行。更多的企业在担心有关方面会不会彻查之前的土地使用手续、环评标准是否会更严格执行、企业是否应该储备更多的现金。 调控“过剩” 一些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学者认为,新能源行业特别需要政府推动,但政府调控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调控已是必然,如何调控则争议不断。 “多晶硅行业的确存在着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和违规用地等情况,但这并不必须用行政办法来解决。”一位在西部创办多晶硅企业的留美博士认为,如果确实要调控多晶硅行业,相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环保检查、土地检查等方式进行。否则,时而鼓励,时而限制,让企业无所适从,也扰乱了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学者认为,新能源行业特别需要政府推动,但政府调控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多数人士认为,调控应限定在准入标准、产能预警和政策协调三方面,但不应通过规模、技术等指标设定准入标准,而应强调环保、用地等标准。 对于38号文提出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这一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指标,业界有不同看法。“我们哪项技术是通过关在研究所里研究成熟了再应用到产业上的?”李俊峰明确提出,重复建设是经济发展必然过程,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哪里会有技术进步? 事实上,大量多晶硅项目的出现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保定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举了风电叶片的例子:此前国际市场风电叶片售价达600万元/套,中国研制出来以后国际价格降到70万元套,当中国将价格降到50万元/套时,国外企业只好退出。多晶硅演绎了同样的故事。早年,国外八大 多晶硅技术 厂商长期不向中国转让技术,也不与中国合资建厂,而且限产保价,维持高额垄断利润。但在德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开展后,其国内电池供货不足,中国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当时以60-70美元/公斤的成本,达到400-500美元/公斤的售价,暴利驱动中国多晶硅项目大量上马,同时也使得多晶硅技术不断得到突破。马学禄认为,后来多晶硅价格的跳水,金融危机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了多晶硅生产技术。“只要中国能制造,价格肯定会下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周城雄认为,一个产业的过剩最具有发言权的是市场。产业过剩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该产业无法获得利润,在发生亏损之后部分企业被迫退出,从而达到供需平衡。显然,一些新能源行业目前仍然利润颇高,这也是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对于新建多晶硅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的规模门槛,有专家认为,此做法延续了钢铁、 煤炭 等行业“越大越好”的调控思路,但大项目并不等于高技术,更不等于高利润。这种调控思路带来的种种弊端在钢铁、煤炭等行业中早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强制上大项目,反而可能形成新一轮的“过剩”。 实际上,在调控之前,市场之手已开始发挥作用。一家大型多晶硅企业负责人说:“目前200吨-300吨规模的企业有10多家,现在抢客户已不计成本,只要能够保证继续运行的成本就卖,根本不考虑设备折旧。这种不计成本的市场战略无法持续。”有部分小项目试图通过提高技术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河南林州某300吨产能的多晶硅企业,已在调控前开始建设3000吨的二期工程。 风险投资基金也对多晶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光速创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投资合伙人郑毅认为,在国内投资光伏产业,要特别关注其是否掌握关键技术、能否把制造成本降下来。盾安环境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选择此时进入多晶硅领域也有技术方面的考虑,将利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考虑选择不论是目前还是投产日都是比较先进的单产3000吨生产线。 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回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不难发现,市场竞争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比如家电、汽车、计算机等行业,当年都是千军万马进入这个领域,经过多年激烈竞争,剩下的都是大而强的骨干企业。同时,政府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越位,不缺位”。这是社会公民和企业公民对政府调控的共同期待。就多晶硅行业而言,调控的边际在《可再生能源法》中早有界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业内期待,以多晶硅为代表的新能源管理体制早日理顺。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栲胶脱硫装置中的吸收塔,大家选用什么样的不锈钢? 栲胶脱硫装置中的 吸收塔 ,大家选用什么样的 不锈钢 ??304??316??316L??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XL2370透平使用说明? XL2370透平使用说明书与大家共享 [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于化工管线的吹扫问题? 关于化工管线的吹扫问题 吹扫总则: (1)吹扫及清理必须在设备、管线安装完毕,强度试压完成以后进行。 (2)管线吹扫时,必须保证吹扫介质的流动动能大于正常时介质的流动动能。 (3)用空气、氮气、蒸汽吹扫时,保证管内吹扫介质流速>20m/s。 (4)吹扫清理时,不允许将管内的杂物吹入塔、 换热器 等设备。只有将上游管线吹扫干净确认合格后,才能允许吹扫介质通过设备。 (5)吹扫时,压力表、仪表元件必须拆卸。吹扫时,同时吹扫引压管线。 (6)管线上的限流孔板、 孔板流量计 、止逆阀、 调节阀 必须拆除,并用短管连接。 (7)吹扫管线时,如果上游管线未吹扫干净,则不能用下游阀门作吹扫控制阀,下游阀门只能保持全开或全关位置。 吹扫注意事项: (1)吹扫中,必须注意吹扫管线内介质的压力(或设备内的介质压力)不能超过设备或管线的设计操作压力。 (2)吹扫时,为保证吹扫介质和杂物有一定的排放口,拆开的法兰应与原管道错位,或保持一定距离(150mm),下游法兰口要设有挡板(挡板需固定),防止杂物进入。 (3)吹扫管线时,除有色金属外,应用木锤敲击管线。 (4)吹扫管线,为保证介质的流速,可采取使吹扫管线先升压,再泄压的方法。 (5)使用蒸汽吹扫时,一定要注意管线的暖管和排凝。排凝完毕后,再开大蒸汽吹扫,以避免管线发生水锤现象。吹扫完毕后,要排尽凝液。,防止冻堵。(6)吹扫时应注意人身安全,在排放处或排放区域设置明显标志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而造成伤害。吹扫工作人员要佩带好防护眼睛、耳罩、安全帽等劳保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大家讨论一下,管道吹扫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公用工程管线如何进行吹扫。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药化实验技术(chm)? <BR>查看更多 3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高压洗涤器防爆筒的正确维护方法? 从综合能耗和工艺合理性来比较,CO2汽提法工艺是最合理的工艺,这三种尿素工艺中只有CO2汽提法设置有高压洗涤器,高压洗涤器是CO2汽提法工艺中尿素装置的重要设备之一,和汽提提塔、高压甲铵 冷凝器 、合成塔、高压喷射器合称为高压圈,它利用高压甲铵泵送来的低压吸收循环系统的甲铵溶液,在高压状态下吸收尿素合成塔气相中的NH3和CO2,使NH3和CO2在高压圈内直接被吸收,利用高压喷射器的抽吸能力返回到高压甲铵冷凝器中循环利用。它的配置和运行的好环直接影响高、低压,解吸水解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系统的能耗,也决定着高压圈能否安全运行。高压洗涤器在原始或短期停车后开车过程中容易造成防爆筒破裂现象,严重影响设备安全和中断生产的连续性,是高压圈正常维护中的重要一环。中能化工自2002年CO2汽提法工艺开车成功以来,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教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高压洗涤器正常维护的办法。 1 、高压洗涤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高压洗涤器主要由上部精馏吸收段、中部防爆空间、下部浸没式 列管冷凝器 和底部 气体分布器 组成,见图1。 从高压洗涤器结构图可以看出,高压洗涤器分为五个部分,上部为填料洗涤段,中部为鼓泡段,下部为浸没式列管冷凝段,球体部分为防爆空间和底部气体分布器。合成来的合成气,由球体上部N1进入防爆空间。球体中间是填料洗涤段筒体,填料洗涤段筒体上开6个深2mm的槽,代替防爆板起防爆作用;洗涤后的尾气有爆炸的危险,一旦防爆筒体破裂,使爆炸后高压气泄入合成气体中,对高压洗涤器起到保护作用。 防爆空间由一层隔板将冷凝后易形成爆炸性气体的高浓度H2、O2与未经冷凝的高浓度NH3、CO2相对安全气体隔开,隔板上有6个导爆槽,每个防爆板车有一道环形沟槽,规格为7mm*600mm*2mm(宽*高*厚),沟槽壁厚2mm,承受内外压差0.5MPa。防爆筒一旦发生爆炸,则6个导爆槽首先爆破,两种气体混合稀释,迅速脱离爆炸区,避免事故扩大,破坏整个设备。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2205和Q690这两种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 谁知道这两种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的对比(各种强度在大于300摄氏度时的对比)?本人知道一个是双相 不锈钢 一个是高强钢。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三聚氰胺催化剂生产单位有哪些? 请问: 三聚氰胺 催化剂 生产单位有哪些?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于压力容器资格印章的问题? 某容器图纸是2013年7月设计的,盖的设计许可印章是2009年5月14日的,显然此章在2013年5月14日以后就过期,经与设计院联系在原图上又盖了个章(设计院复证并且设计资质升级的新章),日期是2013年12月18日,人家质检部门提出问题了,2013年7月正好是设计复证的空档期,这段时间无设计资格,要求我们联系设计院把底图设计日期改到2013年5月14日之前,继续盖旧章,大家认为合适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HOTO)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软件工程师
学校:湖南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地区:青海省
个人简介:让你排今天的榜尾 问你可忍受得起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