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本为130万人民币的瑞士小公司买下复星医药价值32个亿的两个新药?今天国内媒体报道了“复兴医药3.88亿欧元卖出两个化合物”的头条消息,复兴医药股票涨停,业内的不少人都觉得夸张,我个人也感觉不太对劲,主要有以下几个疑点: 1. Σellas在主页中这样介绍自己: By investigating alternative ways of treatment through new clinical trial methods, Σellas Biopharma focuses in the in-licensing of Phase I/II drugs and in their successful development to the end of Phase II/III, complying to all applicable clinical and regulatory parameters necessary to assure an optimal out-licensing deal with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也就是说,Σellas不是传统的制药企业,而是医药临床开发公司,做产品开发但不做产品生产、销售,难道它要转型?它是瑞士的一家小公司,不是跨国制药集团,不具备新药上市后全球推广的能力,它为什么要买全球许可? 2. 生物谷的报道中有“根据协议,该两项化合物在国外未来8年的净销售额,其中10%归于复星医药,复星并有权获得SELLAS子公司3%的权益。”从净销售额中提成是药物许可最常见的条款,问题在于“未来8年”,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文字,是否意味着如果两个化合物8年内未能上市,该条款自动作废? 3. 两个化合物中一个是DPP-4抑制剂,另外一个是抗癌药,可以肯定地说3.88亿欧元中的70%来自于抗癌化合物。据我所知,复兴医药确实有一个DPP-4抑制剂,通用名为复格列汀,该药在2013年9月进入I期临床,目前国外已有多个DPP-4抑制剂上市, 西他列汀 销售额很高,但其他几个同类产品不行,恒瑞的瑞格列汀也即将上市,等复格列汀上市,估计西他列汀的仿制药都要出来了。抗癌药卖出什么价格都是可能的,复兴医药卖的是什么分子不太清楚。 4. 回归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复兴医药的某个抗癌分子占据了全球药物研发的制高点,至少是first-in-class,Σellas将它买下后完成II期临床的概念性验证,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卖给Pfizer、AstraZeneca等,但问题是“未来8年的净销售额”怎么解释?复兴的1.1类新药研发能力有这么强? 后话: 复星医药公布交易详情 化合物A—DPP4抑制剂,治疗II型 糖尿病药 物,共1.95亿欧元,分阶段执行:签署协议后共支付500万欧元;一期临床后支付1000万欧元;二期临床启动后支付500万欧元、通过后支付2500万欧元;三期临床启动后支付2500万欧元、中点支付2500万欧元、通过后支付1亿欧元;获得8年净销售额10%提成费。 化合物B—受体抑制剂,后续可开发成治疗肿瘤药物(如肺癌、乳腺癌等),判断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共1.93亿欧元:协议签订后支付300万欧元;一期临床后支付1000万欧元;二期启动后支付500万欧元,通过后支付2500万欧元;三期启动后支付2500万欧元,中点支付2500万欧元,三期通过后支付1亿欧元;通过后获得8年净销售额10%提成费。 看来还是我低估个DPP-4抑制剂,这东西真的这么值钱? 续(摘自生物谷): SELLAS Clinicals Holding AG的注册资本只有20万瑞士法郎(据说是2012年成立),也就是大约130多万人民币,“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0多万的公司出资3.88亿欧元,也就是大约32亿元人民币购买复星医药的资产,这是不是有点奇葩?” 查看更多29个回答 . 12人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