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洛尘
影响力73.45
经验值193.00
粉丝3
上海古朵生物
铁强化牛血清,养细胞更出色?!? 铁对体外的细胞培养非常重要(1)(12)。它作为一些酶的辅因子,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其中至少有如下三个重要方面: 01、参与细胞的呼吸代谢 线粒体是细胞氧化代谢的部位和能量中枢,其中,线粒体膜上的琥珀酸脱氢酶扮演着关键角色。铁即是琥珀酸脱氢酶的一部分,参与细胞的氧化代谢和能量生成。 02、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 铁作为铁卟啉结构的核心,是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酶的关键组成部分,能消除过氧化氢和酚类、胺类、醛类的毒性,使细胞免于遭受H2O?等过氧化物带来的损伤,为细胞提供抗氧化防御,使细胞更健康。 03、提高细胞密度和存活率 铁是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元素。如果没有铁,细胞就不能在增殖时从G1期进入到S期(2,3)。缺铁会导致细胞凋亡和死亡(4)。如果缺乏铁, 细胞复制时DNA合成将受到影响。因为铁是RNA聚合酶所必需(11),它也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5)。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是细胞在合成DNA过程中,将核糖核苷酸转变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限速酶(6)。已知有药厂已开发铁配方专-利,用于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以提高细胞密度和存活(10)。 对于无血清培养基,铁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剂。有研究显示,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铁能诱导LI 210细胞生长。并且它不依赖转铁蛋白的存在(7)。 在将铁强化小牛血清作为胎牛血清(FCS)的替代品方面,从1988年以来,已陆续有一些相关报道,如对于一些细胞系,铁强化小牛血清在促细胞生长或克隆率方面,等效或优于FCS(13)。对于牛肌源细胞,在DMEM/M199培养基中添加铁强化小牛血清,在细胞增殖速率方面,优于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和马血清(8)。在CHO细胞的HGPRT基因突变试验中(该实验常用于化学物的遗传毒性检测),在倍增时间和克隆率方面,补铁型小牛血清和FCS没有显着差异,补铁型小牛血清完全可以取代FCS,从而降低实验成本(9)。 值得指出的是,铁强化牛血清的使用效果与细胞类型和所用基础培养基关系密切。在一项细胞长期生长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铁强化小牛血清性能不如FCS,但优于小牛血清(14)。 因此,使用铁强化牛血清,可以预期,其性能必然优于普通牛血清。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植物DNA提取实验,小白必看?!? 实验方法原理 这是一种快速简便提取植物总DNA的方法。先将新鲜的叶片在液氮中研磨,以机械力破碎细胞壁,然后加入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分离缓冲液,使细胞膜破裂。同时将核酸与植物多糖等杂质分开(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简称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再经氯-仿-异戊醇抽提去除蛋白,即可得到适合于酶切的DNA。 实验材料 幼嫩的植物材料 试剂、试剂盒 液氮 CTAB抽提缓冲液 NaAC Tris-HCl EDTA 氯-仿 异戊醇 TE buffer 仪器、耗材 瓷研钵 离心管 离心机 一、实验试剂及材料 1. 材料:幼嫩的植物材料0.5g左右。 2. 试剂:液氮,CTAB抽提缓冲液:2%CTAB(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β-巯基乙醇 1.4mol/L Nacl,20mmol/L EDTA,100mmol/L Tris-Hcl pH8.0,3M NaAC,50mM Tris-HCl pH8.0,20mM EDTA,氯-仿:异戊醇(24:1),异丙醇 ,70%乙醇,TE buffer。 二、实验方法 1. 取0.5 g植物材料,双蒸水洗净,并用滤纸吸干。 2. 植物材料剪成1 cm左右碎片,放入预冷的瓷研钵中。 3. 加入液氮速冷,研磨成细粉(越细越好)。 4. 在5 ml离心管中加入抽提缓冲液2.5 mll,60℃保温1小时。 5. 15 000 rpm,离心10分钟。上清转入另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6. 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匀抽提至水乳胶融状。 7. 15 000 rpm,离心10分钟。 8. 上清转入另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9. 加入2/3倍体积预冷异丙醇,-20℃保温30 min-1 h,缓缓混匀DNA成絮状折出。 10. 15 000 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 11. DNA沉淀用 70%乙醇洗2次。 12. 加入400 ul TE buffer溶解DNA。 注意事项:真核细胞基因组较大,在操作中应注意动作轻柔,且在低温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和化学作用对DNA的剪切,从而获得相对完整的DNA。 其他 以下几点可能会有所帮助: 1. 坚持使用2-巯基乙醇和PVP; 2. 取幼嫩一点的材料; 3. 低温; 4. 快速; 5. 酚氯-仿抽提离心后, 小心吸取上清液, 求质量而不求数量; 6. 压轴的一点技巧, 酚氯-仿抽提时尽可能充分混匀。 查看更多
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和鉴别? 目的要求: 1.掌握甾体皂苷元(亲脂性和中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2.熟悉薯蓣皂苷元的性质及鉴定法。 简介: 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是一种甾体皂苷元,分子式(C27H42O31),分子量414.61,为白色结晶,mp204~207℃,[ ]25D-129.3(CHCl3),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和醋酸,不溶于水。目前,是制造多种甾体药物如口服避孕药(I号,II号避孕药片)和甾体激素(如可的松)等的重要原料。 在植物界主要分布在薯蓣科薯蓣属(Dioscorea)植物中,我国的薯蓣属植物有80余种,其中只有薯蓣根茎组(Stenophora)的17种、I亚种及一变种才含有甾体皂苷元,其它则含有多量淀粉,无皂苷元。已用于生产的主要有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 H. Wright),穿龙薯蓣(D.nipponica Makino),黄山药(D.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紫黄姜(D.nipponica Makinovar rosthani prain et Burk)等。 在植物体内薯蓣皂苷元是与葡萄糖、鼠李糖结合成薯蓣皂苷(Dioscin)而存在。提取分离时,一般是先用稀酸将薯蓣皂苷水解成薯蓣皂苷元与单糖(葡萄糖、鼠李糖)。因薯蓣皂苷元不溶于水,混存于植物残渣中,故可用有机溶剂(如石油醚)直接从植物残渣中提取出薯蓣皂苷元。 提取方法: 1.皂苷预试: 2.薯蓣皂苷元的提取: 注一:检查薯蓣皂苷元是否提尽,可用李伯曼反应,参考实验二“注三”项下。 注二:回收石油醚的方法见实验一“注四”项下。 注三:所得薯蓣皂苷元(粗品)用石油醚抽洗后,即可测定熔点,若熔点不合格时,才进行重结晶。 薯蓣皂苷元的鉴定: 1.熔点测定:204~209℃ 2.薄层层析鉴定: 应只呈现一个与标准Rf值一致的色斑。 样品:白色结晶的无水醇液 标准品:薯蓣皂苷元无水醇液 1)吸附剂:AI2O3软板(中性100~200目,活性Ⅲ级) 展开剂:苯一甲醇(9:1) 2)吸附剂:硅胶H-CMC硬板 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7:3) 显色剂:10%磷钼酸乙醇溶液。喷雾后加热10~20分钟 3)化学反应: 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②CHCI3-浓H2SO4试验 ③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与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呈紫蓝色。 4)制备衍生物: 乙酰化物的制法:取样品100mg溶于3ml吡啶中,加入20ml醋酐,煮沸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冬季操作使用冷水即可)。待析出白色晶体后,抽滤,析出物丙酮重结晶即得。mp196~193℃。 5)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取样品5mg,加入浓H2SO4 10ml,在40℃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测定。薯蓣皂苷元应有以下zui大吸收峰: λmax 271nm 415nm 514nm 10gε 3.99 4.06 3.6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 概念: 细胞克隆形成率即细胞接种存活率,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成活并形成克隆的数量。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 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 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置37℃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 =(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查看更多
25羟基维生素D,你检测了吗? 一、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品中摄入。现已知对人体较为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仅影响钙磷代谢,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1.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磷和血钙浓度; 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促进骨形成,刺激骨吸收,促进钙盐沉着; 4.减少多种骨疾病的发生风险; 5.降低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率,减少多种癌症风险。 三、维生素D的形式: 目前维生素D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在肝脏中通过羟基化作用产25-OH-VD。25-OH-VD是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为1, 25-(OH)2-VD。 四、检测维生素D的重要性: 维生素D不再被认为是仅仅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的营养必需品。维生素D对健康的意义被更加广泛的认知,并在大量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这其中包括: 1.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2.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 3.维生素D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4.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五、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疾病: 1.癌 症: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 2.肝肾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疾病、血液透析、慢性肝炎、肝硬化; 3.骨 疾 病:骨软化症、佝偻病、骨质疏松; 4.其它疾病:心血管、高血压、呼吸道、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六、25羟基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 1. 维生素D与儿童健康 血清25-OH-VD是维生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应逐步开展。 血清25-OH-VD是维生素D不足、轻度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早期的主要诊断依据。 2. 维生素D与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心衰患者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维生素D与孕妇健康 孕中晚期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是普遍现象,孕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治疗,存在明显VitD缺乏,应补充VitD,维持25-OH-VD达正常范围。 母亲血清25-OH-VD水平小于37.5nmol/L,剖腹产率增加4倍。 4. 维生素D与高血压 在一项研究中,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46,500名欧洲、北美后裔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体内维生素D浓度每上升10%,出现高血压风险就会下降8%。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了解一下? 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基本原理是将外源DNA克隆到具有某种抗性的载体上,载体被转染到宿主细胞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用载体中所含抗性基因进行筛选,可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或者稳定表达沉默特定基因的细胞株,即稳转株。 构建稳转株主要有两种方法:线性质粒瞬时转染法和慢病毒感染法。质粒转染受制于质粒大小、转染介质的限制,对很多细胞转染效率低,而且质粒整合入细胞基因组的效率极低,所以构建稳转株的成功率不高。而慢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种类的细胞,并且在感染后容易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长时间稳定表达,因此,慢病毒是目前用于构建稳转细胞株最主流的方法。 构建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1. 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载体或者干扰载体构建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有基因容量限制,对于大于5k的基因,包装出慢病毒的概率很低,不建议包装病毒。同时大于3k的目的基因也可能有不出毒或者出毒量低,在做正式实验之前,可用先进行病毒的小量包装,成功后再进行病毒大量包装。对于敲低,通常的策略是对一个基因同时选择3个干扰靶点,通过qPCR验证干扰效率之后,使用效率好的靶点进行下一步实验。 慢病毒载体带有不同的标签,如果研究细胞定位,可以选择带荧光标签的慢病毒载体,比如带GFP/RFP等;如果准备筛选稳转细胞株,可以选择带筛选标签的慢病毒载体,比如puro/neo等载体;如果目的基因大小适中,也可以选择同时带荧光标签和筛选标签的载体。 2. 293T细胞培养及慢病毒包装 细胞的状态对于病毒包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细胞状态不好可能不出毒或者出毒量很低。取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第三代四质粒包装质粒配比,可以按照分子量来折算,并在附近量做实验,摸索最适质粒配比,以得到更高滴度的病毒。 3. 慢病毒滴度检测及保存,使用荧光梯度稀释法或者qPCR法检测 慢病毒表达时间较慢,荧光表达所需时间较长,建议感染后72小时后观测荧光表达或者qPCR检测。感染期间请根据细胞生长的情况对细胞进行及时换液,以保证细胞良好的生长状态。值得考虑的是使用低浓度的血清来培养细胞,作用是抑制细胞增殖。 特别注意,慢病毒可以存放于-80℃6个月以上,但如果病毒储存时间超过6个月,建议在使用前重新滴定病毒滴度。反复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每次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10%,因此,在病毒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强烈建议收到病毒后按照每次的使用量将病毒进行分装。 4. 目的细胞MOI值摸索,确定最适慢病毒感染复数 同一种细胞在不同实验室中由于传代次数、操作细节的不同,细胞状态会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病毒液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可能造成即时滴度的变化。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3-4种不同MOI的感染预实验。细胞汇合度对抗生素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细胞汇合度不宜超过50%。 5. 目的细胞药物筛选浓度确定-通过梯度实验 使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对细胞进行处理,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抗生素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不同的细胞对于同一种抗生素,其筛选浓度不同,而同一种细胞对于不同的抗生素,其最-佳使用浓度也不同。所以在进行稳转株筛选之前,一定要先进行药物浓度筛选预实验以确定最-佳药物筛选浓度。 6.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筛选稳转株 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抗生素记性筛选。加药筛选后,死亡的细胞会裂解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那些有抗生素表达的阳性细胞死亡,即非选择性死亡,因此要及时换液。 7. 稳转株检测 通过qPCR或者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需要注意的是,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如果需要进一步研究蛋白的功能,可以使用WB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 一般需要构建稳定株的情况如下: 1. 长期在目的细胞中研究基因功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大大降低频繁转染或者病毒包装的成本,也极-大方便实验研究; 2. 部分蛋白半衰期极长,瞬时 RNA 只能干扰表达,无法去除已经表达的目的蛋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实现更好的基因干扰效果; 3. 瞬转往往会引入极高拷贝数的表达,导致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精-确,构建稳定株可以帮助筛选拷贝数适量的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4. 需要用诱导表达系统的,主要是一些致死基因或者是需要时空表达的; 5. 需要用细胞做动物实验的,比如裸鼠成瘤等,往往需要构建成稳转株。 查看更多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 细胞增殖检测的应用相当广泛,不论是测试药物试剂还是生长因子的效果,不论是评估细胞毒性还是分析细胞活性状态,您都可能会用到它。细胞增殖检测一般是检测分裂中的细胞数量或者细胞群体发生的变化。细胞增殖检测主要分为四类:DNA合成检测、代谢活性检测、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检测和ATP浓度检测。在这些方法中作何选择,主要取决于您所研究的细胞类型和研究方案。 DNA合成检测 DNA合成检测是目前实验室中检测细胞增殖最准确可靠的方式。传统方法是,将放射性标记的3H-胸腺嘧啶与细胞一同孵育几小时或者孵育过夜。这样新增殖细胞的DNA中就会掺入放射性标记,经洗脱后可用闪烁计数器SC检测。该方法时间耗时长而且还有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既麻烦又不安全。不过,您还可以使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来进行类似实验,因为BrdU也同样可以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不过这样就需要进行额外的实验步骤,先孵育特异性BrdU单抗和带标记的二抗,然后再进行比色法、化学发光检测或荧光信号检测等步骤。该方法的好处就是让您不需要再和放射性物质打交道。BrdU标记很适合免疫组化 IHC、免疫细胞化学IC、细胞内ELISA、流式细胞分析和高通量筛选。 代谢活性检测 检测细胞群体的代谢活性也可以反映细胞增殖的情况。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会增加,因此四唑盐或者Alamar Blue在代谢活跃的细胞环境中会逐渐减少,形成能够改变培养基颜色的甲臜染料。您可以通过低配置或高配置的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 来读取含染料培养基的吸光度,从而衡量细胞的代谢活性,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 四种最-常见的四唑盐是:MTT、XTT、MTS和WST1。MTT在标准的细胞培养 基中是不溶的,而且其生成的甲臜晶体需要溶解在DMSO或者异丙醇中。因此,MTT主要作为终点检测方法。其他三种盐与Alamar Blue一样,都是可溶且无毒的。它们可以作为连续监控手段来跟踪细胞增殖的动态改变。其中XTT的效率较低,需要添加额外的因子。而WST1更灵敏有效,与其他盐相比能够更快显色。Alamar Blue的灵敏度也很高,只要微孔板的孔中有100个细胞它就能够检测到。四唑盐和Alamar Blue氧化还原染料能够用于多种仪器和高通量研究,非常方便。它们适用的检测仪器包括:标准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等。 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 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S期、G2期和M期表达,而在G0期和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蛋白的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的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他普遍使用的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拓扑异构酶IIB和磷酸化组蛋白H3。 ATP检测 细胞内的ATP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的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的细胞几乎不含ATP,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的ATP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的ATP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的结果。如果有ATP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的光度计和酶标仪都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和筛选。 适合才是最-好的 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这依赖于您的细胞类型和研究方案,当然还取决于您在细胞增殖中期望得到的信息。举例来讲,假如您已经有了待测细胞(不论是在培养板还是在溶液中),希望了解细胞增殖中的代谢活性变化,那您可以使用四唑盐和比色法检测。相应的,如果您对DNA合成的改变更感兴趣,可以选择用BrdU标记,再通过比色法、化学发光或荧光检测进行分析。若您研究的是单个细胞,也可以用BrdU标记来检测DNA合成,将其与荧光标记的相应抗体结合,您就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来进行流式分选。本文介绍的四种方案都是久经考验的可靠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测方式,好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查看更多
自制对照品标定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对照品标定的方法如下: 1,常规标定检测内容包括: ①色谱纯度,HPLC的纯度检查时选择紫外波长需考虑对照品中杂质以及主化合物的吸收强弱,以减少色谱纯度的误差; ②水分,一般用KF滴定少用LOD; ③溶剂残留,有时用LOD测水分时残留溶剂也已被挥发减重,故采取LOD测水分时可不测RS); ④炽灼残渣,主要测无机盐类杂质成分; ⑤其他杂质,此方法的缺点可能会有些无紫外吸收的杂质不能被检测到,或者含有的无机盐ROI后计量不准,所以此方法要求对照品纯度尽量高些。 2,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跟需标定物质定量反应,计算滴定度从而得出该组分含量,此方法需基准物质标定用于反应的滴定液,且待标定对照品中不含跟该滴定液反应的杂质。 3,核磁共振:核磁标定可用加入已知量的高纯度内标物后准确定量待标化物中含有的特征氢的摩尔量及该物质的量;此方法标定对照品,消耗量很少、实验简单快速,但需要高纯度内标,且内标物与待标化物不发生反应,且用于定量计算的特征氢无干扰,不影响积分。 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区别 1.标准品,即是标准物品,作为一种衡量标准,如果用在药物方面,则为含量测定中的标准含量。标准品包括化学计量标准品、冶金标准品和药检标准品。采用生化方法来测定,目前国家规定的标准品共有15种,林可酶素、新霉素、大观酶素、太乐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绒促性素、盐酶素、杆菌肽锌、吉他酶素、安普酶素、红霉素、合成缩宫素、庆大霉素、渡毛化苷G。 2.对照品,是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校正检定仪器性能的标准物质。采用化学方法来测定,即是一般仪器的都叫做对照品,国家规定的有107种,包括地塞米松、土霉素、阿莫西林等等。 我司提供以下服务: 1.中药提取物的定制研发和生产,中药提取物代加工相关服务。 2.中药高含量提取物的工业化高效分离及分离纯化生产 3.天然产物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定制(包括合成,半合成) 查看更多
中药对照品纯度如何分析? 由于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复杂,中药对照品包括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分析这些化合物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包括了化学分析所有常规方法。每种分析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只能揭示化合物的一种或部分性质,因此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了解样品的属性,才能对对照品的纯度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在中药对照品的分析过程中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律,避免盲日采用高新技术,面忽略了经典方法的价值。 1.根据中药对照品的使用目的,首先选择其在法定标准中使用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了解该样品在特定的使用项B中的行为及存在的问题。如果在使用项目条件下,除主成分外,末检出其它杂质成分,则可继续选择其它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2.对于已知结构上存在异构体的品种,选择的分析方法要能够可靠地区分品种本身和其异构体。例如熊果酸是药奥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用对照品,齐缴果酸是它的异构体。两者C29,30位甲基异构。二者的薄层行为一致,不能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末能有效分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两者吸热峰有明量区别(图1)。熊果酸的吸热峰值为555.45K,齐墩果酸为590.00K。两者均表现稳定的吸热曲线。可分别定量测定。不同批次样品差示扫描量热法定性定量有很好的重现性。曾对一批“熊果酸”原料进行标化,其差热分析结果不能重复,后测定核磁共报谱,证明确为概合物。 3.含量测定用对照品的量值确定要由绝对法传递、过渡到相对法,即首批或原始对照品要采用绝对法定量,换批号样品可以此为标准,过度到采用相对法定量。以乌头破对照品为例,首批建于1985年,用非水腐定法测定含量.第二批原料,以首批建立的对照品为标准,用薄层扫描法鷚定含最。1990年,第三批原料以首批对羅品为标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谐含量测定方法。随着檢测灵缴度的提高,测定方法更加准确。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则定重现性好,员敏度高,以后各批均采用作为含量测定方法,n备二极管阵列检衡仪器后,又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适用性实验,在测定使用的色请条件下,乌头贼色谐峰、紫外吸收光谱与文献及首批对照品一致,峰纯度系数为0. 9983. 4.在纯度分析中要利用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互相印证,避免误判.有些品种在薄层色谱上由于展开剂的作用等可能发生异常的层析行为,如盐酸巴吗丁对照品在点样最增大至20ug以上时,无论采用酸性或喊性晨开系统。 斑点均明显拖成长条形,并且长条状斑点中隐约分为两个斑点。最初以为是杂质成分,经反复精制后,情况不变。测定其氢核磁、炭核磁光谱,表明样品纯度很好,各峰均可明确归属。经分析认为在薄层的酸、碱条件下,点样量增大时,成分在酸性展开剂中成盐或在碱性条件下解离成游离碱的程度均不完全,或解离复杂,形成色谱行为不同的情况。 中药对照品的纯度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检测手段和水平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查看更多
真正无副作用的 “抗生素” 要来了?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自从 100 年前青霉素被发现以来,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许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或败血症——都能用抗生素成功治疗。然而,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医生难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多重耐药且不受大多数抗生素影响的病原体,通常导致致命后果。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寻找新的抗生素。哥廷根大学和马克斯 - 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现在描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抗维生素(antivitamins)”。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抗维生素是具有抑制真正维生素功能的物质。一些抗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与实际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相似,这些维生素会阻碍或限制 “真” 维生素的作用。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 Kai Tittmann 课题组和 Max Planck 研究所的 Bert de Groot 课题组以及德州 A&M 大学的 Tadgh Begley 教授一起研究了一种天然抗维生素 B1 在原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有些细菌能够产生维生素 B1 的有毒形式,从而杀死竞争的细菌。抗维生素 B1 仅比天然的维生素 B1 多一个原子,而且是在看似并不重要的位置,因此这一研究也产生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话题:为什么这种变化可以毒死细菌。 Tittmann 的团队利用高分辨率蛋白质晶体学来研究这种抗维生素是如何抑制细菌中枢代谢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功能正常的蛋白质中观察到的 “质子的舞蹈” 被几乎停滞了。“维生素中只要多出一个原子,就如同掺入齿轮中的一粒沙子,阻碍了它的微调机制,”Tittmann 解释说。“有趣的是,人类蛋白质能够相对较好地应对抗维生素并继续发挥作用。” 化学家 de Groot 和他的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来找到了原因 “人类的蛋白质要么根本不与抗维生素结合,要么就不会‘中毒’。抗维生素对细菌和人类蛋白质的影响之间的差异,为将来将其用作抗生素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创造了新的治疗替代品。” 查看更多
你知道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吗?   什么是抗体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图1.正常血清电泳分离图 Ig与Ab的区别: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Ab 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所有的Ab都是Ig,但Ig并非都有抗体活性。 图2.Ig与Ab的范围 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形式 分泌型(Secreted Ig , sIg):分泌入体液中,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膜型(Membrane Ig , mIg):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 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ight hain, L)以二硫键连接而成。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 图3.Ig的结构 每个Ig分子的N端占轻链的 1/2 和重链的1/4或1/5为可变区(V),位于Ig分子的C端,占轻链的1/2和重链的3/4或4/5为恒定区(C)。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可变区(IgV)具有: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中和效应:中和毒素和病毒。 与抗原结合:体外检测抗原或抗体。 恒定区(IgC)区具有: 激活补体:IgM、IgG1-3与抗原结合活化补体的经典途径;IgA、IgE和IgG4的聚合物可活化补体的旁路途径。 结合Fc受体:促进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黏膜。 Ig的类型 根据Ig重链抗原性的差异,Ig可分为五类。即 IgG、IgM、IgA、IgD、IgE。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B淋巴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而T辅助细胞(Th)被抗原呈递细胞(APC)激活,APC对抗原进行摄取、加工、递呈。活化的Th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B细胞上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向B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一旦受到刺激,B细胞开始分裂,最终转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可在血清中检测到。 抗体的免疫效应 中和作用:IgG(血液)和SIgA( 粘膜)。 a. 结合外毒素:中和毒性; b. 结合病毒:通过与病原体结合、聚集减少病原体与宿主细胞接触的几率,阻止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 激活补体:Ag-Ab(IgG, IgM)复合物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膜攻击复合体 →溶解靶细胞。 免疫调理: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ADCC作用:IgG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相结合,NK细胞通过其FcγRⅢ与靶细胞上的IgG Fc段结合,活化的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杀伤靶细胞,使靶细胞凋亡。 粘膜抗感染:SIgA具有粘膜抗感染。 超敏反应:可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 介导自身免疫病。 查看更多
抗生素及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作为一种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医疗卫生、畜禽养殖、农业生产等行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畜禽养殖业抗生素主要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的生长。但是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不可避免的造成牛奶中残留抗生素,不仅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影响牛奶的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需要抗生素检测手段来规范这种现象。 检测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技术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与检测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免疫胶体金技术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指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等优点。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快速诊断技术,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而且吸附后不会使生物分子变性,由于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由于球形的纳米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 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层析是以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如同层析一般。金磁微粒复合物干片粘连在近NC膜条下端(C),膜条测试区(T)包有特异抗体,当试纸条下端进入液体标本样中,下端吸水材料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金磁微粒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有特异性抗原时,可与金磁微粒复合物的抗体结合,形成的金标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被固相抗体所捕获,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膜上T处出现红色控制线。 查看更多
EM菌到底是个什么“菌”?   EM菌是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有效微生物菌群。它是由功能各异的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种活菌制剂,对土壤恶化、连作障碍、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EM菌的菌类成分及主要功能   EM菌是由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制剂。   光合菌群   ①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   ②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   ③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他有益微生物繁殖的养分。   乳酸菌群   ①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   ②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   ③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酵母菌群   ①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 、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他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 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   ②给可促进其他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   ③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放线菌群   ①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   ②提前获取有害病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他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   ③对难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 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④促进固氮菌和VA菌增殖。 固氮菌是细菌的一科,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VA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和植物根系共生互惠的微生物,为作物提供多种矿质营养(尤其是磷),同时也从作物中获得自身所需的光合产物,在植物营养、养分循环、土壤改良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丝状菌群   ①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   ②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   EM菌的具体作用   改良土壤   ● 形成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化,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的渗水、保水、透气能力增强,可逐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 加速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使土壤中有效微生物迅速繁殖和不断补充,抑制了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发展。   ● 促进以微生物及其分解产物为食的土壤微型动物(如有益螨、蚯蚓类和甲虫类)的数量增加,使整个耕层的微生态系统组成发生根本变化,提高了土壤生物活性和缓冲能力。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 施用EM菌可增强植物叶片光合能力,如叶面喷施EM菌液的果树,叶片增厚、发亮。   ● EM菌可促进根系生长,花果期使用还能有效提高坐果率。   ● 重茬地块施用EM菌,可明显促进长势,提高产量。   提升植物抗病抗逆能力   ● EM菌可产生大量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 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根系呼吸;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可强化叶片保护膜,减少水分损失。   ●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 增加作物产量。研究表明,一茬作物每亩施用EM发酵稀释液0.5~1公斤,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10~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10%以上;叶菜类增产8~26%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   ● 提高作物品质。瓜果类或果树在施用EM菌后,单果重、含糖量等明显提高;花卉可提前半月开花,花朵增多更鲜艳,花期延长。   ● 延长果品保鲜期。果树采前喷施EM菌,不但能给叶片补充营养, 还能使果实保鲜期延长。采后用EM菌稀释液浸泡果实2分钟,晾干再贮藏,同样能使保鲜期延长。   抑制与消除杂草   ● EM菌中的乳酸菌群合成乳酸和生理活性物质,可使杂草种子的种皮变软,容易吸收水分,打破休眠,提前发芽,使其因无法越冬而枯死。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如何降低血清沉淀物的产生? 细胞培养过程中用到最多的就是血清,但有时候我们在对血清融化后会出现沉淀。出现沉淀是否血清的品质存在问题,今天给大家科普下这些沉淀都是什么,我们如何杜绝这种情况。 血清中包含絮状沉淀是什么呢?沉淀包含纤维蛋白和脂蛋白。这是正常特性,不会影响产品性质。要除去沉淀,离心血清(400g,1-2分钟)或者简单的让其沉淀在瓶子底部,将血清小心的转移到另一个无菌瓶里(一般不建议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因为沉淀会堵塞滤膜而无法过滤)。大多情况轻轻摇动沉淀并加热至37℃就会再溶解。所以,使用产品时要摇动并加热血清至37℃,沉淀会自然消失。 按如下操作可避免沉淀的产生: (1)解冻血清/分装冻存时,须规则摇晃均匀,使温度及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 (2)勿将血清置于37℃太久,否则血清会变得浑浊,同时血清中许多较不稳定的成份也会因此受到破坏,从而影响血清的品质。 (3)血清的热灭活非常容易造成沉淀物的增多,若非必要,可以无须做此步骤。 血清产品使用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血清解冻采用逐步解冻法(-20℃→2—8℃→25℃或37℃),解冻过程中必须随时轻摇,使血清受热温度均匀。 血清凝絮物,血清解冻后会出现少量片状或絮状物析出,这主要是由于血清内不稳定蛋白变性、纤维蛋白析出形成沉淀物,实验证明沉淀物不会影响血清本身质量。 热灭活本产品除注明外均未灭活。如果必须灭活,请严格按照56℃30分钟(水浴)处理已解冻血清。 常温状态下短期融化并不会影响血清质量。 产品有效期,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5年。 本公司长期供应的相关产品有: ①动物血清系列: 胎牛血清,特级新生牛血清,优级新生牛血清,标准新生牛血清,标准马血清,特级马血清,山羊血清,绵羊血清,兔血清,鸡血清,猪血清,大牛血清,小牛血清,狗血清,驴血清,大鼠血清,小鼠血清,豚鼠血清,巴比西鼠血清。 ②血浆系列: 胎牛血浆,新生牛血浆,大牛血浆,小牛血浆,兔血浆,马血浆,山羊血浆,绵羊血浆,鸡血浆,猪血浆,狗血浆,驴血浆,大鼠血浆,小鼠血浆,豚鼠血浆。 ③脱纤维全血系列(玻璃瓶和Pet塑料瓶): 新生牛血,山羊血,绵羊血,马血,驴血,兔血,兔红细胞(20%),绵羊红细胞(20%),鸡红细胞(20%),兔红细胞(4%),绵羊红细胞4%,鸡红细胞(4%)。 ④抗凝全血系列: 新生牛血,山羊血,绵羊血,马血,驴血 ⑤裂解全血(脱纤维裂解,抗凝裂解) 脱纤维裂解血:小牛血,大牛血,山羊血,绵羊血,马血,驴血 抗凝裂解血:小牛血,大牛血,山羊血,绵羊血,马血,驴血 查看更多
关于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形式? 大规模细胞培养中的深层培养可分为分批式、流加式、半连续式、连续式和灌注式、细胞工厂5种技术形式。 (一)分批式培养 分批式培养是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他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人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他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图11-2a)。 分批式培养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因培养期间细胞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直观反映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是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 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设备的通用性强,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他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培养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其工业反应器规模可达12000L。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3-5d,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竭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二)流加式培养 流加式培养是在分批式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细胞或以悬浮微载体培养贴壁细胞,细胞初始接种的培养基体积一般为终体积的1/2-1/3,在培养过程中根据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需求,流加浓缩的营养物或培养基,从而使细胞持续生长至较高的密度,目标产品达到较高的水平,整个培养过程没有流出或回收,通常在细胞进入衰亡期或衰亡期后进行终止,回收整个反应体系,分离细胞和细胞碎片,浓缩、纯化目标蛋白。 流加培养-根据细胞生长速率、营养物消耗和代谢产物抑制情况,浓缩的营养培养基的流加速率与消耗的速率相同,按底物浓度控制相应的流加过程,保证合理的培养环境与较低的代谢产物抑制水平。 培养过程以低稀释率流加,细胞在培养系统中停留时间较长,总细胞密度较高,产物浓度较高。流加培养过程须掌握细胞生长动力学,能量代谢动力学,研究细胞环境变化时的瞬间行为。流加培养细胞培养基的设计和培养条件与环境优化,是整个培养工艺中的主要内容。在工业化生产,悬浮流加培养工艺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他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可采用工艺参数的直接放大。 流加培养是当前动物细胞培养中占有主流优势的培养工艺,也是近年来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研究的热点。流加培养中的关键技术是基础培养基和流加浓缩的营养培养基。通常进行流加的时间多在指数生长后期,细胞在进入衰退期之前,添加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可以添加1次,也可添加多次,直至细胞密度不再提高。 (三)半连续式培养 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 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四)连续式和灌注式培养 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式是将细胞接种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到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五)细胞工厂培养 细胞工厂是一种设计精巧的细胞培养装置。它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了最大限度的培养表面,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厂房空间,并可节省贵重的培养液。更重要的是,它可有效地保证操作的无菌性,从而避免因污染而带来的原料、劳务和时间损失。它是对传统转瓶培养的革命。 丹麦NUNC公司生产的NUNC细胞工厂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细胞工厂系统。可用于如疫苗、单克隆抗体或生物制药等工业规模生产,特别适合于贴壁细胞,也可用于悬浮培养,在从实验室规模进行放大时不会改变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条件,可提供1、2、10和40盘的培养体系,使放大变得简单易行,低污染风险,节省空间,培养表面经测试保证最-有利于细胞贴附和生长。同时,与NUNC的细胞工厂操作仪结合使用,可全面实现细胞培养的自动化,从而大大地减低劳动强度和密集度。这套系统使用很方便,可产生类似塑料培养瓶的效果。由组织培养级聚苯乙烯制成,使用后可随意处理。属大缺点是:经胰酶消化后,很难将细胞完全洗出。 查看更多
如何从细胞中提取高质量RNA?必看!? 在实验室中,尤其是分子生物类的实验室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细胞总RNA提取实验,所提RNA样品的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实验,如逆转录,RT-PCR, microarray 等。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提取细胞中的总RNA 。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总RNA。总RNA包括mRNA和miRNA等,其中mRNA也就是信使RNA,是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的长RNA,传递遗传信息。miRNA是小型非编码RNA,长度约22个碱基,可以调控或沉默基因表达。我们的目的是得到质量好,纯度高,完整的RNA样品。操作如下: 细胞裂解 细胞的获取方式不同,采用的裂解方法也不尽相同。 1)若是组织中提取,按照每50-100mg样品加入1mlTrizol的比例加入Trizol,而后匀浆破碎样品。细胞破碎后在室温下静置5分钟,这样可以分离出核蛋白复合物(nucleoprotein complexes),然后离心去除细胞碎片。 2)若是培养瓶中贴壁细胞,则先用冰PBS洗2次,而后按每10平方厘米区域加入1ml Trizol的比例加入Trizol, 吹打混匀处理。 3)若是悬浮细胞,离心收集细胞,去除培养基,然后加入适量Trizol吹打混匀处理。 可以发现这步操作主要用到了Trizol这个试剂。那么Trizol的作用是什么呢?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是有效的蛋白变性剂。它能够抑制酶活性包括RNAaes,这样可以保证RNA不会被降解掉,同时Trizol能够使细胞裂解。 抽提RNA 向EP管中的细胞液加入200ul氯仿,涡旋15秒后,室温静置3分钟,然后4℃,12000rpm,15min条件下离心。离心后分3层,上层为无色或淡粉色含有RNA,中层为白色蛋白质层,下层为红色含有脂质和培养基。我们所需的RNA就在氯仿的作用在分在上层的水相中。 氯仿是有机溶剂,添加氯仿会使细胞内的蛋白变性沉淀,可以通过离心进行去除。同时加入氯仿后,水相和有机相会分层,将水相中的酚抽提以免损伤核酸,另外还能溶解一些脂溶性杂质纯化RNA。 沉淀RNA 吸取上层水相于新的EP管中,不要吸取中间蛋白质层,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一般是500ul上清和500ul异丙醇,少的时候可以取200ul的上清。两者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然后4℃,12000rpm离心10分钟。离心结束后,弃去上清,管底可见白色胶状沉淀,这就是我们的RNA了。 好奇心强的朋友一定会问了,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什么呢?异丙醇的作用就是沉淀水相中的RNA并抑制RNA酶活性,其羟基的疏水作用能保护RNA中的亲水基团。 洗涤RNA 为了进行RNA的洗涤,我们需要用DEPC水配制75%的乙醇溶液,现配现用。哪尼?你不知道什么是DEPC水。DEPC水呢,就是是用DEPC(diethyl pyrocarbonate,焦碳酸二乙酯)处理过并经高温高压灭菌的MiliQ纯水,里面不含杂质RNA,DNA和蛋白质。 按照添加的Trizon的量1:1体积配乙醇溶液,一般是750ul分析纯乙醇加上250ul DEPC水,在涡旋仪上使乙醇溶液与RNA充分混匀,4℃,9000rpm,5min离心。然后小心弃去上清,不要吸走管底的RNA哦。 再次洗涤RNA 重复第四步骤,再次洗涤RNA,弃去上清后,控干EP管。,室温下将EP管倒置在吸水纸上5-10min,酌情加入20-50ul DEPC水溶解RNA,这就是我们最终提取到的RNA了。 测定RNA纯度和浓度 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取1-2ul RNA检测即可。A260/A280值在1.8-2.0间符合纯度。RNA在260nm处有最大吸收,A260=1.0代表RNA的浓度为40ug/ml。A280用于检测蛋白污染,纯RNA样品的A260/A280=2.1,一般所得比值在1.8-2.0间也是普遍认可的。另外,我们也可以测定A230。A230用于检测其他污染,主要来自RNA提取试剂,理想的A230值要大于1.5。另外RNA的完整性可以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操作注意事项: 1. 在收集细胞时,离心操作过程中离心管中看不见明显的细胞沉淀时,可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瓶细胞残留,判断细胞是否都消化下来。另外,可以适当延长离心时间。 2.加入氯仿时,要剧烈混匀使两相彻底混匀 。DNA在水饱和酚的酸性条件下是会被留在有机相的,不会跑水相里头去。吸取上清液时尽量不要分到不同的新的EP管中,本身量不多时,尽量集中到一个管中,同时也避免吸到中间蛋白降低纯度。 3.加入异丙醇后没有看到明显的乳白色沉淀时,可以在-20℃过夜再离心,也可以继续按照实验操作往下做。 每个实验室的提取方法可能不尽相同,此处的方法仅供参考交流。在实验过程中遵守操作规范,严谨实验,这样便能大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查看更多
化妆品微生物超标怎么解决? 化妆品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 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生产流程,不应该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因为在我们的生产流程中,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检测及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都会遵循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的国际标准。在中国,正规上市的产品都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这个卫生许可证也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做了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其中很多关键环节都是在密封或是严格控制的卫生环境中进行。这一系列规定的目的就是要将微生物量减至最低,其他的污染物不可能流入进去。如果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就有可能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容器和制作过程中均可受微生物污染,尤其在灌装过程更易受污染。化妆品各种原料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其中尤以天然动植物成分、矿产粉剂、色素、离子交换水等原料易受微生物污染。某些剂型化妆品富含水分和营养成分,如膏霜类化妆品多属“营养型”,其中因加入各种氨基酸,蛋白质或滋补品(胎盘提取液、人参、甘草提取液等)成分而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化妆品含有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成分,而且受安全性的考虑防腐剂的使用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它在控制微生物污染这个问题上与医药品、食品有不同的要求。 微生物污染关键点控制: 1、生产设备的消毒 2、生产环境的消毒 3、包装材料的消毒 4、人员卫生管理 为什么很多化妆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也做了消毒,却还是时不时的出现微生物超标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消毒产品和消毒方案不正确的所致,就如同感冒了,去买感冒药,有的药用着就有效果,有的药用着就没有效果。而有的人第一次用这种药有效果,下一次就没有效果了,这就存在一个对症下药和抗药性的问题。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战胜超级细菌的关键基因线索——质粒测序? 来自威尔康桑格研究所和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的基因组病原体监测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质粒和从欧洲医院病人身上采集的肺炎克雷伯菌样本中的细菌染色体。 9月24日发表在《PNAS》上的这项发现揭示了抗生素耐药基因通过质粒在细菌群体中传播的三种不同途径。研究人员说,在追踪抗生素耐药性时,将质粒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超级细菌。 肠杆菌科细菌家族的成员可以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线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被收入世界卫生组织优先病原体严重疾病名单。在这个家族中,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疾病,包括肺炎和脑膜炎。 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获得抗生素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该基因编码一种“吞噬”抗生素的酶。 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这些碳青霉烯酶基因通常存在于质粒上,质粒可以在不同菌株和不同种类的细菌之间“跳跃”,这意味着抗生素耐药基因可以迅速传播,并推动全世界耐药细菌感染的迅速上升。 因此,研究人员在追踪细菌的进化和传播时,必须包括质粒,才能真正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是如何传播的。然而,由于基因序列的大小和变异性,以前很难对其进行可靠的测序。 现在有了长读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读取并重建质粒的完整序列。 在一项新研究中,基因组病原体监测中心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合作者对来自欧洲范围内的79份肺炎克雷伯菌样本进行了长时间的基因组测序。 研究小组从这些样本中产生了完整的质粒序列,并与来自同一调查的1700多份先前的短读测序肺炎克雷伯菌样本一起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是如何在欧洲医院的细菌群中传播的。 来自基因组病原体监测中心的第一作者Sophia David博士说:“为了全面了解抗生素耐药性是如何传播的,我们需要考虑质粒的作用。在这项首次在大陆范围内分析质粒遗传序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抗生素耐药基因通过质粒在肺炎克雷伯菌群中传播的三条主要途径。”包括一个质粒在多个菌株之间跳跃,多个质粒在多个菌株之间传播,以及多个质粒在一个菌株内传播。 来自德国弗赖堡大学的Hajo Grundmann教授说:“这些关于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途径的新见解对于控制抗生素耐药感染的爆发至关重要。了解了这些传播策略,就可以定制干预措施,要么控制显性质粒,控制优势菌株,要么在复杂的情况下,同时控制两者。例如,如果医院爆发疫情,而该菌株携带了一个高风险的质粒,那么该质粒就有可能跳入其他细菌菌株或物种中,那么必须对该菌株或物种进行更多监测。” 研究小组还发现,当碳青霉烯酶基因被高风险菌株获得时,此时,编码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质粒最容易传播。这加强了在医疗环境中通过早期检测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来防止高风险菌株传播的重要性。 基因组病原体监测中心主任、联合首-席作者davidaanensen教授说:“在追踪某些抗生素耐药细菌时,质粒是一个缺失的部分。分析细菌染色体和质粒的遗传序列可以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机制在人群中的传播。细菌的基因组监测应包括质粒和其他移动元件 查看更多
与DNA提取有关的那些事!?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片叶子、一块肌肉、一管血液都经历了什么,最后以核酸的形式呈现。核酸的提取是所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核酸提取的质量、浓度的多少对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关于DNA提取的那些事儿。 一. DNA提取原则 1、保证DNA分子的完整性 2、排除有机溶剂与金属离子的干扰 3、排除蛋白质、多糖、多酚、脂类的污染 4、获得高纯度的核酸 5、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强 二. DNA有哪些 染色体DNA、线粒体DNA、叶绿体DNA、质粒DNA、病毒/噬菌体DNA等。 三. 样本的收集保存 注:详细操作可参见《派森诺样品制备及质量要求》文件,可向当地销售或技术支持索取。 四. DNA提取原理及方法 目前提取DNA的方法繁多,如CTAB法、SDS法、各种试剂盒等,但原理大致相同,主要是裂解和纯化两大步骤。首先对样品破壁裂解,采用机械力、化学试剂、酶等方法将DNA释放出来,随后去除蛋白质、糖、酚、金属离子等杂质,再用无水乙醇、异丙醇沉淀或载体吸附DNA,之后洗涤溶解即可得到核酸。 虽然原理相似,但不同提取方法使用的试剂有很大差别,下面列举出在提取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1、裂解相关试剂 (1)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盐溶液中,CTAB可与蛋白质和中性多糖形成复合物而沉淀,但不能沉淀核酸和酸性多糖,另外它还能保护DNA不受内源核酸酶的降解。 (2)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可使细胞膜崩解,与膜蛋白疏水部分结合并使其与膜分离,使蛋白变性。 (3)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是酚类化合物的螯合剂,可与多酚化合物形成复合体,使其不被氧化成醌类。 (4)β-巯基乙醇:抗氧化剂,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容易去除。 (5)蛋白酶K: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一般降解,将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使DNA分子分离出来。 2.纯化相关试剂耗材 (1)苯酚: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2)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3)异戊醇:少许异戊醇可以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助于分相,保持体系的稳定。 (4)无水乙醇:沉淀DNA,不易沉淀盐类等物质;异丙醇也可沉淀DNA,体积小时间短,但易沉淀盐类物质。 (5)核酸纯化柱:采用硅胶膜作为核酸的特异性吸附材料(高盐低pH值结合核酸),同时去除其他杂质,可以最大程度地回收样品中的DNA(低盐高pH值洗脱),可以用于各物种的DNA提取。操作简单、用时短、纯度高。 (6)DNA提取磁珠:是一种核心为四氧化三铁、表面修饰大量硅羟基的磁性微球,能在高盐、低pH条件下和溶液中的核酸通过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等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不与其它杂质(如蛋白)结合,可迅速从生物样品中分离核酸,操作安全简单,非常有利于核酸的自动化和高通量提取。 五. 核酸的保存 短时间(24h内)可放置4℃保存,长期(24h以上)放置于-20℃进行保存,期间避免反复冻融。对于纯度不高、总量较少、完整度不好的非高质量核酸,还需尽早进行后续实验,以防保存时间过长,DNA质量更受影响,进而影响建库和测序质量。 以上为大家列举了在提取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试剂及原理,给出了核酸保存的建议。要强调的是相同的原理下,不是试剂的去污、裂解效果越好就用的越多,还是要在实际提取过程中,根据提取材料的不同、提取结果的差异,灵活调整实验方案。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免疫共沉淀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一下?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那么免疫共沉淀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远慕生物为您介绍一下: 1、细胞裂解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离子变性剂(NP40 或 Triton X-100)。每种细胞的裂解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经验确定。不能用高浓度的变性剂(0.2% SDS),细胞裂解液中要加各种酶抑制剂,如商品化的 cocktailer。 2、使用明确的抗体,可以将几种抗体共同使用。 3、使用对照抗体: ① 单克隆抗体:正常小鼠的 IgG 或另一类单抗 ② 兔多克隆抗体:正常兔 IgG 4、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要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发生。 ② 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即在不表达抗原的细胞溶解物中添加抗体后不会引起共沉淀。 ③ 确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细胞中,而不是由于细胞的溶解才发生的,这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定位来确定。 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销售经理
学校: -
地区:上海市
个人简介: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励志研发和销售的综合性生物公司,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一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的经营宗旨;牢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准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新产品,提供客户满意的综合服务质量”的方针。查看更多
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贸易商,代理商,
主营业务:质粒载体定制,ELISA检测试剂盒,细胞培养,抗体抗原,蛋白纯化,染色液溶液,标准品对照品,微生物培...
进入商铺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