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洛尘
影响力73.10
经验值192.00
粉丝3
上海古朵生物
实验室被噬菌体污染怎么办? 噬菌体是一类侵害细菌的病毒,又称为细菌病毒(bacterialvirus)。英文名称为bacteriaophage,简称phage,来源于希腊文“phagos”,意为“吞噬”。 1.噬菌体特征 噬菌体具有一般病毒所有的特征: 为非细胞生物,其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 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靠其宿主代谢补充,协助来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等组分,然后再进行装配增殖。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 非常专一的寄生性,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它们只能侵染细菌和一些原生生物,而不能侵染高等生物和植物;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个体小,可通过除菌滤器 噬菌体没有个体的生长过程,只有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所以一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作复制。 烈性噬菌体 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噬菌体合成酶类的溶解,导致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再感染其他敏感细菌。 温和噬菌体 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而是将其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上,形成前噬菌体。在前噬菌体阶段,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 噬菌体的危害 噬菌现象:液体培养基溶氧急剧上升,产生大量气泡,在较短时间内菌体大量自溶,发酵液蕞终变清。固体培养基出现噬菌斑。 利用细菌或放线菌进行的发酵容易受噬菌体的污染,由于噬菌体的感染力非常强,传播蔓延迅速,且较难防治,对发酵生产有很大的威胁。一旦发生噬菌体污染,会导致发酵异常、倒罐,使工业生产遭到严重损失。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1.外来可疑菌种一律不做增殖。 2.多菌种交替使用,采用抗噬菌体的感受态。 3.划分大肠杆菌的操作区域,接种区,发酵区,收菌区,菌种保藏区要严格分开。 4.严禁活菌排放,废菌高压灭菌后方可倾倒。 5.规范操作,避免污染。 6.保证洁净,干燥的工作环境。 噬菌体的杀灭方法 高温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高压蒸汽或者干热180°C可彻底灭活。 pH 多数病毒在pH6~9范围内比较稳定,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灭活。 射线 γ射线、x射线及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 酚类和醛类及其衍生物 蛋白变性剂,能破坏病毒衣壳蛋白。 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 70%甲醇,乙醇均可使多数病毒灭活。 虽然甲醛熏蒸的效果显着,但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来说并不具备该条件,且对人体有害。 实验室适用的方法 表面消毒 对于物品表面的消毒,可用84或新结尔灭。 紫外照射 选用254nm光谱紫外过夜照射。 臭氧杀菌 臭氧过夜杀菌,早上通风1小时,无残留。臭氧作为-神绿色消毒剂,对大肠杆菌、乙肝病毒、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极-强的灭活效果,其灭菌速度是紫外线的3000倍。臭氧的半衰期为20-50分钟,且蕞终的分解物为氧气,所以对人员及物品不会有残留污染。查看更多
细胞放冻存盒多久可以放液氮? 冻存的细胞直接存储液氮容器内是不行的,这样液氮会对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我们需要把细胞直接放入细胞培养液中,然后再放入液氮中进行存储即可,具体的细胞存放多久可放液氮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细胞冻存盒复苏遵循“慢冻快融”的方法: 1:先将冻存管放入4摄氏度的冰箱内大概时间40min左右。 2:接着置于-20摄氏度冰箱内,大概需要30-60min左右。 3:置于-80摄氏度超低温冰箱中放置过夜。 4:置于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我们存放的细胞或者样本在低温容器内的时候,需要注意液氮罐上部或者瓶盖处是否有结霜的现象,也可使用手触摸,感觉上部冷、下部热的时候,表明罐子有质量问题,液氮日增量比较大,防止液氮损耗量比较大,损坏贮存的物质。查看更多
如何自己动手配制标准溶液? 1、自行配制的标准溶液必须具备8个基本要求 1.1应采用具有高纯度的溶质或基准物质(如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化合物;酸、碱、金属有机化合物、适宜的盐类、有机溶剂等)。 1.2为确保配制标准溶液的可靠性、准确性,实验室的设备、环境设施均应满足其要求,(应有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特别对灰尘、电磁干扰、放射、温度、湿度、供电等)。 1.3具有符合称量要求器具、应有正确称量的电子分析天平,并通过周期性的检定,有质检部门检定的证书。 1.4要有配制标准溶液的纯度高的溶剂(采用双重蒸馏去离子水、高纯浓度的酸、碱或有机溶液)。 1.5配制所用的器皿用具,必须根据所测项目要求,分类对器皿进行洁净的处理,且符合特定洁净的要求,保证所配的标准溶液无污染,对检测不产生不良影响。 1.6应采用洁净的优质硬玻璃容量瓶作最终体积的容器。 1.7根据所配标准溶液对盛放容器的要求,必须选用适当质料的洁净器皿存放标准溶液,并按规定要求(如避光、通风、阴凉、冷藏等条件)放置配制好的标准溶液。 1.8必须作好配制标准溶液的原始记录的登记,标准溶液标签填写完整(如标准溶液名称、浓度mg/ml或mol/ml,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等),并将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2、金属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1水溶性金属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用经酸清洗或打光的高纯金属丝、棒、片,或高纯金属氧化物,或优级纯的(光谱级、基准纯度的)金属盐类,溶解于高纯度的酸中,加双重蒸馏去离子水配制成酸性水溶金属标准溶液。 2.2非水金属标准溶液 将高纯或优级纯以上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于合适的高纯有机溶液中;(以C或C脂肪族酯或酮、C烷烃为佳)配制成非水金属标准溶液,或将金属离子转变为可萃络合物,用合适的高纯有机溶液萃取,有机相中的金属离子的含量通过它在测定水相中的含量,间接地加以标定。 2.3标准贮备液 配制成的标准溶液,贮备液浓度一般为1.00mg/1.0m1,或100μg/1.0ml,含酸量为10%。如,用高压聚乙烯瓶盛装并且密封好,常温下可保证2a,4℃冰箱中冷藏4a,其含量可保持基本不变。 2.4标准工作液用贮备液 稀释成工作液溶液的酸度为5%,选用适合存放溶液的酸度为5%的硬质玻璃瓶,常温下可保存2~3个月其含量不变。 2.5标准工作液稀释成使用工作液 溶液的酸度为1%酸度时,玻璃瓶装1周内不变;溶液的酸度为0.2%酸度,用玻璃瓶装的只能当天配当天使用,如用高压聚乙烯瓶盛装可保存1周,用四氟乙烯瓶装则保存的时间可为2个月左右。 2.6酸化的金属标准液 金属标准溶液用盐酸酸化至pH=2.0时,用聚乙烯容器瓶盛装,可保证金属元素不受损失其结果令人满意;贮备液浓度应于1.0mg/ml以上;硬质玻璃瓶和塑料瓶中元素的数值,其未经盐酸酸化的比经过盐酸酸化的损失要少;浓度 3常用标准溶液(水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1标准溶液的标定 用优级纯以上的酸、碱或强溶解性的相应盐类等基准物质,用双重蒸馏去离子水溶解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所需的贮备溶液,浓度为(mol/L),并按要求选取洁净容器盛装,贴好标签,按规范要求贮存。 3.2标定物质 应选用基准物质的纯试剂作为标定物质,标定前应干燥至恒重,并准确称取。 3.3标定过程 标准溶液在标定过程中,严格执行2人双平行标定,用精确的标定物,对标准溶液进行标定、计算,在误差很小,数据又相当接近的情况下,则取平均值为该标准溶液的浓度。 3.4标定时间 常温下1.000mol/L及以上浓度贮备液,应每2a标定1次;0.5000mol/L浓度贮备液,应每1a标定1次;0.1000mol/L浓度贮备液,应每6个月标定1次;低于0.1000mol/L浓度的应用液,应每3个月标定1次。 注意事项: 自配制的标准溶液作为工作标准溶液的,一般用于日常检验分析,不用于其他具有法律效应的检测结果。除非能够证明其作为测量参考标准的性质不会失效。有机溶液的标准物质在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标准溶液与塑料胶木瓶盖直接接触。对使用量较大的自配的标准贮备原液,必要时与有证的、并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避免发生化学变化,以确保自配标准溶液量值的准确性。 查看更多
如果细胞发生微生物污染时, 应如何处理? 1、应如何避免细胞污染? 细胞污染的种类可分成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和支原体。 主要的污染原因为无菌操作技术不当、操作室环境不佳、污染之血清和污染之细胞等。 严格之无菌操作技术、清洁的环境、与品质良好之细胞来源和培养基配制是减低污染之最好方法。 2、 如果细胞发生微生物污染时, 应如何处理? 直接灭菌后丢弃之。 3、支原体 (mycoplasma) 污染的细胞, 是否能以肉眼观察出异状? 不能。 除极有经验之专家外, 大多数遭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株, 无法以其外观分辨之。 4、支原体污染会对细胞培养有何影响? 支原体污染几乎可影响所有细胞之生长参数,代谢及研究之任一数据。故进行实验前,必须确认细胞为 mycoplasma-free,实验结果之数据方有意义。 5、侦测出细胞株有支原体污染时, 该如何处理? 直接灭菌后丢弃,以避免污染其它细胞株。查看更多
初学者如何做好蛋白表达? 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基因调控以及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无论是体内功能研究还是用于结构研究的大规模生产,以及生物治疗领域的药物开发都需要用到蛋白表达技术。 1、蛋白质通用合成路径 DNA — mRNA— 蛋白 实际操作流程为: 1. 克隆或合成目的基因 2. 载体构建 3. 蛋白表达与纯化 4. 蛋白的大量表达与纯化(或无) 2、克隆或合成目的基因 典型的表达载体包括至少4个主要元件: 目的基因表达框(包括启动子和基因终止或 poly (A) 信号) 细菌的复制起始点(ori) 特定宿主的抗生素选择框(如潮霉素 B、霉酚酸、嘌呤霉素、杀稻瘟菌素 S 等) 大肠杆菌的抗生素选择框(如氨苄青霉素、杀稻瘟菌素 S、羧苄青霉素、Zeocin 选择性抗生素抗性等) 其他元件还包括: 多克隆位点(MCS)(即多酶切接头) 表位标签 分泌信号 蛋白酶识别位点 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 3、不同蛋白表达系统选择 蛋白表达是许多小伙伴的实验课题中的主要内容。由于涉及不同的研究领域,表达载体多种多样,每个人要表达的蛋白特性更是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小伙伴是第一次做课题,关于怎样表达蛋白,怎样安排实验步骤更是一头雾水。这里按照不同表达载体,列举最常用的重组蛋白表达方案。对每一种蛋白表达案例从实验步骤、大只需用时间以及每个步骤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比较,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实验内容,希望能有所帮助。 4、常用的蛋白表达(含细胞株的制备): CHO 稳定细胞株开发 HEK293 稳定细胞株开发 原核蛋白表达 哺乳动物细胞瞬时表达 酵母蛋白表达 杆状病毒与昆虫细胞蛋白表达 5、重组蛋白技术方案 1. CHO 稳定细胞株开发 2. HEK293 稳定细胞株开发 3. 原核蛋白表达流程 4. 哺乳动物细胞瞬时表达流程 5. 酵母蛋白表达流程 6. 杆状病毒 - 昆虫细胞蛋白表达流程 6、不同蛋白表达之比较 以上实验方案的完成时间是较为成熟的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用时,小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安排灵活掌握。完成目标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课题要求进行适当增减。 查看更多
试验中抗体该如何选择? 当您选择抗体时,一些有用的建议如下: 通过查阅文献,查找使用过类似抗体的实验室进行咨询; 询问其他实验室成员是否已经用过了适合您实验的抗体; 检查抗体的克隆性、应用适应性、宿主物种和种属反应性等各种数据。 查看供应商提供的图片和数据——数据是否可信、实验结果优劣鉴定? 参考引用该抗体的任何论文和论文中数据的表现选择适合自己的抗体。 一抗选择 01 确认研究用途 研究主题是什么? 抗体的克隆性质? 02 抗体的种属? 样本的种属来源需要和抗体的种属来源不同。像western blot这样的实验应用,样本是没有内源性免疫球蛋白(IgG)的细胞裂解液,或者使用直标一抗的实验应用,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不得不需要使用和样本种属来源相同的抗体 (如鼠抗鼠的抗体),建议进行抗体定制服务。 03 非模式生物 如果研究对象为非模式生物,并且不得不要用一种在该物种中没有被测试过的抗体。当然很可能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是大部分的保守序列蛋白质是可以被一个未经验证的抗体识别的。 因此,如果没有很好地选择,一般建议选择对目标生物的该蛋白进行序列比对,并且得出该蛋白序列是否足够保守的结果。(Swiss-Prot蛋白数据库链接中可以找到所需的序列,还有一些网站提供计算相似度的工具,例如多序列比对工具CLUSTALW.) 将抗体的免疫原序列与您想检测的物种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如果重合比对结果重复度大于85%,那么两者可能会发生交叉反应效应(即使是比对得分大于85%,也无法完全保证抗体一定会识别)需要使用多个对照来确定该抗体是按您预期与靶标特异地结合。 关于二抗选取的几个建议: 选择蕞亮的荧光素来标记表达量蕞低的蛋白质 当您使用多色标记时,所有二抗应该保持物种来源一致 如果您在实验前用来自和二抗同一宿主物种的血清来封闭样本,这将显着降低背景 预吸附二抗 对于多色分析很有用,可确保较低的物种间交叉反应性 片段抗体 更小且可高效得渗入组织(对IHC很有用) 生物素偶联物可检测低丰度蛋白查看更多
血清、血浆和全血的区别在哪里? 血清血浆和全血的差别,色调不一样,全血是鲜红色的,血细胞是浅黄色全透明液体。比例不一样,全血比例高,血细胞比例低。血细胞与全血带有的成份不一样,全血中带有血细胞,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还带有各种各样凝血因子。而血细胞中没有各种各样红细胞,没有各种各样凝血因子,其他成份血细胞和全血是同样的。 全血是将身体血液收集到取血袋内所产生的化合物,包括红细胞和血液的全部成份。 血细胞就是指血液凝结之后,在血液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之后分离出来出的浅黄色全透明液体,或是就是指纤维蛋白原早已被除去的血液,它的关键功效是出示基本的营养元素,出示生长激素及其各种各样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质,对塑造中的体细胞具有一些维护功效,还可以说血细胞包括有多种多样物质。 血细胞是全血的一部分,全血中包括有血细胞,它是他们最压根的差别,此外他们在临床医学上的主要用途也不一样。 血浆和血清中间的差别 血细胞 在凝血功能后外渗的淡黄色全透明液体,血液快速凝结产生的胶凝状固态,其周边显示信息的浅黄色液体称之为血细胞。在血液凝结全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转换为游离脂肪酸块,因而血细胞中没有纤维蛋白原,这与血液有挺大差别。在血液凝结反映中,很多物质从血小板中释放出,而且每一个凝血因子也产生变化。 这种成份留到血细胞中并再次转变,比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伴随着血细胞存储时间慢慢消退或消退,这种也与血液不一样。殊不知,很多不参加血液凝结反映的物质与血液基本同样。以便防止抗凝血剂的影响,血液中很多成分的剖析应用血细胞做为试品。 血液 它等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它是血液的关键成份,是浅黄色液体(因为它带有总胆红素)。在血液的成分中,水占90%至92%,物质的量浓度主要是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多种多样蛋白的统称,能够根据蛋白质变性将其分成三类人体白蛋白、血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的作用是:保持血液血浆渗透压;构成血液缓存系统参加保持血液酸碱;在运送营养元素和类化合物时,血液蛋白是吸水性胶体溶液,很多不可溶物质与他们融合变成可溶的。水里的物质;营养成分作用,血浆蛋白溶解造成的碳水化合物,可用以生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出示动能;参加凝血功能和免疫力。 血清和血浆好像表面层没有差别,但关键差别取决于血细胞没有纤维蛋白原,它是在没有抗凝医治的血液凝结后得到 的。在一些需要血细胞测量的检测中常常会碰到血液检测,基本上是根据血液精确测量的。血细胞关键用以测量血液生化指标的免疫能力;血液关键用以血液凝结的测量。 查看更多
细胞又双叒叕污染了,怎么解决?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一直饱受微生物污染的困扰,几乎所有科研单位的细胞房都曾经遭受过细菌、真菌、支原体、黑胶虫的污染,尤其是一些珍贵的细胞种子,一 旦招惹上这几个家伙,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针对细胞培养当中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清楚认识这些微生物,并通过技术手段判断细胞遭受了哪种污染, 准确的对症下药,才能为我们的细胞保驾护航。 1 细菌污染 1.1 细菌污染的鉴别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当中最常出现的污染类型,枪头不小心碰到瓶壁、手不小心从培养瓶口处穿过、培养基倒入培养瓶等等,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可能会造成细菌污染,以致于实验前功尽弃。 细菌污染在没有爆发或培养体系中含有双抗时,细菌污染较容易被科研工作者忽视,黑点在显微镜下一穿而过,小黑点因为数量少且移动迅速而不易发现。随着细菌在培养体系中的增多或者体系中撤掉双抗以后,细菌可以从镜下明显识别,会呈现黑色条状、棒状、球状, 培养基的外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培养基变浑浊,有细沙状沉淀,有时会伴有臭味。 1.2 细菌污染的解决方式 一般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普遍采用双抗或者三抗进行细菌的预防,但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能预防,而不能拯救已经细菌污染的细胞。另外,很多科研工作者从事原代的细胞分离和培养工作,在从动物身上取材并分离培养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细菌污染,如果只是加入双抗或三抗进行冲洗组织,细菌污染无法避免,造成了珍贵动物组织的浪费。 使用细胞污染高效清除剂 iCell 细胞污染高效清除剂,不仅兼具双抗或三抗预防细菌的功效,还可以清除支原体污染,有效消除真菌和细菌的污染,只需 1-3 天就可显着抑制支原体、真菌、细菌的增殖, 本产品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完美兼具高效和广谱清除细胞污染物的能力,对细胞生长几乎无影响,大程度上挽救您的细胞。 2.真菌污染 2.1 真菌污染的鉴别 实验室污染的真菌一般为三类:念珠菌、酵母菌、霉菌,细胞污染真菌通常不易察觉,只有霉菌会逐渐出现细丝团状漂浮物,较容易从外观发觉污染,其他真菌污染不像细菌污染培养基会浑浊,污染后培养液清澈透亮,与未污染的细胞从外观上看无明显变化。 在显微镜下比较容易判断污染类型,念珠菌呈卵圆状,在细胞周边生长,酵母菌出芽生殖时有明显的一大一小连体结构,霉菌可观察到菌体,菌丝呈丝状、管状、树枝状。 2.2 真菌污染的解决方式 真菌污染由于不容易通过培养基的变化来判断,一般发现时就是已经爆发了,镜下会出现明显团状或黑色丝状污染物,细胞状态明显变差,很难救活。传统的预防真菌污染的方式为培养体系中加入三抗,但是一旦发生真菌污染,三抗对于明显的真菌污染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建议如果是还留存种子的细胞就立刻扔掉,彻底消毒灭菌细胞房和 CO2 培养箱,扔掉可能被污染的培养基,对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灭菌。 使用真菌清除剂 真菌清除剂用于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真菌(包括酵母)污染,还可用于消除细胞培养物中的真菌(含酵母)污染。疗效远超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 B,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真菌污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酵母有很好的疗效。 真菌清除试剂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只需 1-3 天就可以抑制真菌增长。对细胞基本无害,具有高效、特异性杀灭的特点,大程度上挽救珍贵的细胞,减少真菌污染带来的损失。 3 黑胶虫污染 3.1 黑胶虫污染的鉴别 “黑胶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物,与细胞共生,随细胞传代而传代。“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对细胞生长不利,严重时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很多细胞存在被“黑胶虫”污染的现象,对细胞培养及其后续实验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黑胶虫”污染的细胞常见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培养基不浑浊,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细胞周围和培养液中有很多“小黑点”, 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黑点”逐渐增多,更换培养液或洗涤细胞不能将其去除; (2)“黑胶虫”污染的细胞,营养消耗快,需要频繁更换培养液; (3)“黑胶虫”污染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状态差,空泡化严重,甚至还可能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 3.2 黑胶虫污染的解决方式 对于黑胶虫污染的细胞,最为快速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黑胶虫清除剂对黑胶虫进行清除,同时确保培养体系中的血清必须为无黑胶虫和原虫污染的优质血清。 使用黑胶虫清除剂 黑胶虫清除试剂用于清除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黑点”,只需 1-3 天就可以显着抑制“黑点”生长,一周左右即可清除“黑点”。 本产品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具有高效、特异性杀灭的特点,可显着清除黑胶虫污染,大程度上挽救珍贵的细胞。 4 支原体污染 4.1 支原体污染的鉴别 支原体直径约为 0.1-0.3 μm,具有变形能力,可透过常见过滤膜(0.22-0.45 μm),因此常规的无菌过滤方法不能将其去除,常用的抗生素也对支原体无效。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细胞系支原体污染的平均比例为 30-60%。支原体可通过细胞之间交叉污染,操作人员的口腔、皮肤造成污染,或者血清等添加物而带入污染。 支原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一般不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因此细胞被支原体污染一般难以察觉。 支原体会消耗必须氨基酸,影响细胞生长速率,促进代谢物积累,改变细胞形态,影响 DNA、RNA 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因子表达,改变被污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诱导染色体畸变。查看更多
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区别你造吗? 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在组织学中,蕞常用到的有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两者各有优缺点,在实验的应用上也有所不同,比如石蜡切片常用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冰冻切片常用于免疫荧光实验。而两个实验都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下面详细介绍下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一.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蕞为广泛应用的方法。常用于观察正常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是一种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 1、固定:将新鲜组织切成小块,固定于4%多聚甲醛过夜。 原理: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而定。固定可以凝固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同时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 2、脱水: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小时。 原理: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后期的染色效果。原因在于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水分不能脱尽,苯类无法浸入。酒精为常用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混合,又能与透明剂相混。 3、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二甲苯是石蜡的溶剂。此步蕞好在通风厨进行。 原理: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溶剂,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材料块在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4、浸蜡: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小时。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1小时左右。 原理: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 5、包埋: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包埋盒内上,然后置于速冻台,让石蜡固定。 6、切片: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可将蜡块至于冷水中改变蜡块硬度。通常切片厚度为5微米,用毛笔轻托轻放在37度水浴中展片。 7、贴片与烤片:将水浴中展片捞至玻片上铺正,然后将载玻片放入37℃温箱中干燥。 8、切片脱蜡及水化:干燥后的切片置于二甲苯中进行脱蜡,然后依次使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递减的顺序进行经纯酒精、95%、85%、70%进行水化。 原理:切片需脱蜡及水化才能在水溶性染液中进行染色。用二甲苯脱蜡,再逐级经纯酒精及梯度酒精直至蒸馏水。 9、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组织内的不同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以便于观察。 经典的苏木精和伊红: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多数细胞质及非细胞成分被伊红染成粉红色。实验操作简单。 免疫组化: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 二.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 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的抗原免疫活性,做免疫组化时不需抗原修复这一步。 缺点是细胞内易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可能会使抗原弥散。因其制作过程较石蜡切片快捷、简便,而 多应用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 冰冻切片相比较于石蜡切片简单易行,一般进行固定脱水后,固定于包埋剂就可以在冰冻切片机进行切片。有些新鲜标本可以直接取材后,冷冻托涂包埋剂后置于冷冻托上速冻,冻好后立即切片。 冰冻切片蕞重要的是防止样品中冰晶的出现,一般可以通过速冻的方法使组织温度骤降,减少样品内冰晶的形成。也可以将组织置于20%~30%蔗糖溶液l~3天,利用高渗吸收组织中水分,减少组织含水量。查看更多
工业检支原体与科研检支原体的区别? 工业包括生物药生产、CAR-T、干细胞治疗、疫苗生产等,需要对主细胞库、病毒收获液、体外扩增的细胞等进行支原体检查。该检查的方法依据中国药典。科研检支原体则需要保证细胞中没有支原体污染,没有详细的方法规定。那么,工业和科研检支原体还有哪些区别呢? 1. 方法上: 工业可使用培养法、指示细胞培养法和NAT法(核酸扩增技术)。NAT法最常见的就是PCR和荧光定量PCR。只限定了这三种。NAT在方法验证后,可以替代前面两种方法。它尤其适合CAR-T等的放行检测。 科研则可采用各种方法,但一般不采用培养法,因为太慢。科研检支原体常见方法有PCR法、qPCR法、酶荧光法、恒温扩增法、DNA染色法、细胞感应法等。 2. 用途上: 工业检支原体用于过程控制、放行检测。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成品都需要检。 科研检支原体是避免支原体污染细胞,干扰实验,一般是一周就要监测一次。 3. 支原体污染程度: 工业上支原体污染风险主要是存在于细胞和成品中。但环境也需注意,需要定期清洁。 科研上支原体污染风险主要是存在于细胞中,但环境也需注意,需要定期清洁。 工业上,支原体在细胞和成品中如果发生污染,也是含量较低,因而需要方法的灵敏度高,通常要求检测限达到10CFU/ml。 科研上,支原体如果污染细胞上清,则因为培养液中含有血清,因而繁殖较快,支原体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每ml能达到10的3次方。因而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不高,而更看重方便。 目前,市面上大量存在各种品牌的支原体检测产品,以NAT(PCR或qPCR)方法而论,科研和工业领域可考虑德国Minerva Biolabs产品,因其产品大多为冻干粉型,稳定性好,4度即可保存。而且操作较为方便,例如对于科研来说,PCR有预分装型,不用自己再分液,扩增后直接上胶。更重要的是试剂盒灵敏度高,覆盖支原体物种广(100多种)。对于工业来说,qEP和Classic试剂盒还经过全面的方法验证,适合放行检测。查看更多
食品工业的防霉措施有哪些? 食品工业的防霉措施 1、药剂的控制 在食品工厂内必须使用不会对食品产生不利影响的药剂。酒精喷雾消毒是制造食品时防止霉菌与细菌污染常用的方法 , 而对手指的消毒则常使用季胺盐。对于制造环境的天花板、壁面与地板等 , 为防止霉菌污染 , 应采用防腐蚀、抗霉菌与防止结露的施工及材料。因使用期间受清扫作业、湿气和药品等长时间作用 , 依使用状况和环境状态 , 数年后应再度施以防霉、防蚀处理。 食品工厂由于经济的原因 , 现多以含抗菌、防霉剂的涂料对建筑物进行涂装来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对于涂膜性能的优劣应加以选择 , 在一些利用漂白水对设备杀菌的场合 , 使用的防霉涂料应无针孔; 在确保清扫性方面 , 表面应平滑易清理且具耐久性; 在地板方面 , 食品工厂、厨房等 , 水、油与药品等使用的地方 , 涂料必须具耐久性与防滑性 ,若使用台车 , 则须考虑耐压性。 2、温湿度控制 我国 GMP通则中规定 , 制造、包装及贮藏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 必要时应装设有效的换气设施 , 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Klausner 和 Donnelly (1991)在调查佛蒙特州(Vermont)乳品工厂环境来源的李斯特氏菌及耶尔森氏菌时发现 , 工厂湿的区域比干的区域有较多污染发生。故良好的温湿度控制程度 , 不仅可防止工厂产生凝结水或霉菌污染产品 , 也是食品厂控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重要控制机制。 3、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 (254nm) 杀菌 , 广泛被应用于食品工厂制造环境和水等的杀菌。紫外线对细菌、酵母与霉菌的杀灭效果不同。即使是同一微生物 , 因菌种、菌株的不同 , 其效果也有异。但一般可以说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敏感性最强 , 霉菌的抗性最强 , 而革兰氏阳性菌、酵母、细菌芽孢居于其间。例如枯草芽孢杆菌 , 其营养细胞以 11000uw·sec/cm2 即死亡 , 而芽孢则需要 22000uw·sec/cm2 的剂量。因此 , 可知紫外线很难使霉菌的孢子死亡 , 必须配合酒精喷雾等方法并用。紫外线杀菌装置 , 可用来作为环境空气和包装材料等的杀菌装置 , 但紫外灯设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达到微生物杀菌的照射量。 (2)紫外灯的表面和器具、装置的污物应去除。 (3)材料和环境 , 应受到紫外灯充分的照射。 (4)最好每 4m设置一盏 (15w) 紫外灯。 (5)生产操作中不要直接照射。 (6)紫外灯管的寿命约4000h (约半年) , 故应注意定期更换。 4、洁净室的设施 要减少食品工厂内的浮游菌和落菌的污染 , 需要建立洁净室。对洁净室设施的要求为: (1)防止污染侵入 , 设施内部 (特别是加热后再放冷至包装的部分) , 应有防止外部浮游菌侵入的设计。 (2)防止霉菌发生 , 建筑物内部 , 应无霉菌发生源。(3)防止霉菌扩散,若有霉菌时 , 此设施内的霉菌 ,不会向其它部分扩散。 (4)去除污染 , 当污染发生时 , 能够迅速排除。 由于霉菌会在厂房内外的空气中浮游 , 所以实际上很难完全防止其在食品上附着。因此在空气中有高的检出率的霉菌 , 也常常会在食品中被检出。所以在防止空气中霉菌污染方面 , 洁净室空气导入设施 , 不失为一可行之道。在食品工厂内的加热后放冷至包装阶段 , 为最需防止外部浮游菌侵入的阶段 , 故此阶段若能设置洁净室 , 将可达到空气洁净化 , 减少污染的目的。 5、管理者与操作人员的卫生意识 在食品工厂霉菌污染防止措施中 , 除了使用物理化学方法的控制外 , 管理者与操作人员对食品和制造环境的卫生的关心也很重要 , 即管理者与操作人员应具有卫生观念 , 随时注意操作的卫生与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 必须从加强员工卫生教育着手。 查看更多
试剂老是称不准怎么解决? 当你老是称不准时,你有好好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总的来说,实验室分析样品称量不准确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分析天平没校准、环境及样品物理因素影响和操作不当等3个方面的原因。所以,称不准就从这几方面来找原因吧。 分析天平在使用前没有经过校准 一台分析天平在使用之前,首先要确认它的正确性是否合格,否则该天平所称量的正确性得不到保证。分析天平从首次使用起,应对其定期校准。连续使用的天平,大约每星期校准一次。校准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必须使用标准砝码进行校准,否则将起不到校准的作用。 分析天平安装不正确 在安装分析天平时首先要选择选防尘、防潮、防震、防风、防晒、恒温的房间作为天平室。其次,天平应安放在牢固可靠的工作台上,并选择适当的位置安放。 天平安装前,应按装箱清单进行清点,看各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并对天平的所有部件进行仔细清洁。 安装时,应参照天平的说明书正确装配天平。 安装完毕后,应再次检查各部分安装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天平的要求,打开天平检查是否正常。 环境及样品的物理因素影响 在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的过程中,环境和物理因素会对称量结果产生干扰,如温度、样品挥发、吸湿、磁力、静电等的干扰。 1、温度的变化对分析天平的影响 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显示值单方向漂移,就有可能是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若样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则这个温度差异就会导致沿称重容器流动的气流。空气沿着容器外侧流动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导致称重结果产生错误:样品在动态浮力作用下,称得的重量比实际要轻。这个作用直到温度平衡形成以后才会终止。 当把样品从干燥炉或冰箱中取出以后,要等到样品温度与实验室或称量室温度一致时才可以称量。样品要放在表面积尽可能小的去皮容器中,取放称量容器要使用镊子夹取,而不能将手放入称量室中。 2、样品吸湿或挥发对称量结果的影响 如果在称量的过程中显示值单方向持续漂移,则可能测量的是挥发性或吸湿性样品。若样品吸湿性较强,则重量会增大;若被测量样品属易挥发物质,则重量会减小。 对于吸湿性或挥发性样品可使用细颈容器,给容器加盖或上塞,使用清洁干燥的称重容器并保持称盘上不粘有灰尘、污染物及水滴。 3、样品或容器带静电对称量结果的影响 如果每次称量都显示不同的称量结果或显示值不稳定,或称量结果的重复性差,则可考虑是称量容器或者样品带有静电。静电现象的影响将使每次称量时称重容器均显示不同的重量,结果的重复性很差。 具有高绝缘度的材料如玻璃、塑料制的称重容器等容易带静电。这种带电现象主要是由于样品或容器在搬运过程中搅拌或摩擦产生的,而且一旦带电则排除电荷会非常缓慢,在相对湿度低于40%的干燥空气中出现样品或容器带静电的几率会增加。通常可采用打开加湿器或适当调节空调系统来增加空气湿度,把称重容器放在金属容器内再进行称量,设法给分析天平接地等措施,来去除或屏蔽称重样品上的静电。 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称量不准确 称量前没有检查,盲目称量。称量前应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是否水平,称盘是否洁净,显示是否归零等等。解决这一问题,要严格按天平使用要求进行操作。 说到称量,不得不提增量法、减量法 什么时候使用增量法? 增量法也叫直接称量法,主要用于待测样品给出一称量范围的非吸湿等不一变质试样或试剂的称量。 本方法类似于指定质量称量法,即用药勺取试样放在已去皮重的清洁而干燥的表面皿或硫酸纸等容器上,一次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所得读数即为试样质量,转移试样时必须全部转至容器中,不得在称量容器上遗留。 直接称样法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A当待测样是含油脂或水分较高的试样时,不得使用电光纸和硫酸纸做为容器称取样品。 B灼烧产物都有吸湿性,应在带盖的坩埚中快速的称量完毕。 C待称物温度较高的,称量结果一般小于真实值,故烘干或灼烧的器皿必须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后再称量。 要注意在干燥器中不是绝对不吸附水分,只是湿度较小而已,应掌握相同的冷却时间,如都为45分钟或1小时,而它们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一层水分,使重量增加。空间湿度不同,所吸附水分的量也不同,故要求称量速度要快。 什么时候使用减量法? 在分析过程中,许多试剂或待测样易被空气中的O2、NO2、H2S、SO2等氧化或还原,有些待称物质易与空气中的CO2、NH3等起作用,有些易受空气中水蒸气的影响或试样本身的挥发性等,引起质量变化,而试剂和样品的变质是化学分析中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大多数无机试剂中的“亚”化合物以及有机试剂中的盐酸羟胺、抗坏血酸等具有强还原性的化合物,易为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而KOH、丁二胶等强碱、砷酸纳等强碱盐易吸空气中的CO2后变质。此外,胍、水合阱等有机试剂也能吸收一部分CO2上述各类型待称物质及同一试样连称几份的情况易采用减量法称量法。 称量方法如下: 在称量瓶中装入一定量的固体试样,例如,要求称2份0.4000-0.6000克试样。 取约1.2000克左右试样装入瓶中,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在天平盘上,称出其重量。 取出称量瓶在容器(一般为烧杯或锥形瓶)上方,使称量瓶倾斜,打开瓶盖,用夹盖轻敲瓶中上缘,渐渐倾出样品,估计已够0.4000克时,在一面轻轻敲击的情况下,慢慢竖起称量瓶,使瓶口不留一点试样,轻轻盖好瓶盖(这一切都要在容器上方进行,防止试样丢失),放回天平盘上,读数记录差减值。如一次减掉不够0.4000克,应再倒一次,但次数不能太多,如倒出试样超过要求值,不可借助药勺入回,只能弃去重称。按上法称取下份试样。液体试样可以装在小滴瓶中用减量法称量。 增量法、减量法优缺点 增量法的优点是可以一次到位,且指定称量重量的时候只能用增量法,因为减量法无法判断一次倒出多少,但是增量法的的缺点是必须有洁净的容器,因为有水没有干燥的容器是不能放上分析天平的,水在挥发的过程中天平的最后一位都会发生变化。 减量法相对来说平行测量的几组可能加入的质量差别较大,但并不影响实验精度,减量法相对较常用一些。 查看更多
菌种为何会衰退?菌种衰退原因及预防措施!? 微生物长期受到外界的影响,遗传性状必然发生某些变异。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才使得生物向前进化。然而由于突变的存在,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丢失、典型特征改变等现象,称为菌种衰退。比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由于菌种衰退,导致其新生的菌体芽孢和伴孢晶体都比较小;保藏的沙门氏菌鞭毛抗原丢失,导致H多价血清不凝固等。 01、菌种衰退原因 菌种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如果控制产量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表现为产量下降;如果控制孢子生成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产生孢子的能力下降。菌种在移种传代过程中会发生自发突变。虽然自发突变的几率很低(一般为10-6~10-9),尤其是对于某一特定基因来说,突变频率更低。但是由于微生物具有极高的代谢繁殖能力,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衰退细胞的数目就会不断增加,在数量上逐渐占优势,最终成为一株衰退了的菌株。此外,菌种衰退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表型延迟造成菌种衰退 表型延迟现象也会造成菌种衰退。如,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菌株初筛时产量较高,进行复筛时产量却下降了。 2、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 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的情况在抗生素生产中较多,不少抗生素的合成是受质粒控制的。当菌株细胞由于自发突变或外界条件影响(如高温),致使控制产量的质粒脱落或者核内DNA和质粒复制不一致,即DNA复制速度超过质粒,经多次传代后,某些细胞中就不具有对产量起决定作用的质粒,这类细胞数量不断提高达到优势,则菌种表现为衰退。 3、连续传代 连续传代是加速菌种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发生自发突变(尤其是负突变)的几率越高;另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群体中个别的衰退型细胞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越快,致使群体表型出现衰退。 4、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是加速菌种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良的培养条件如营养成分、温度、湿度、pH值、通气量等和保藏条件如营养、含水量、温度、氧气等,不仅会诱发衰退型细胞的出现,还会促进衰退细胞迅速繁殖,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正常细胞,造成菌种衰退。 02、防止菌种衰退措施 采用已衰退菌种进行生产会影响生产效率,而把已衰退菌种作为阳性菌株进行检验,则会影响检验正确率。既然变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果避免菌种衰退呢? 1、控制传代次数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把必要的传代减少到最低的水平以减少突变几率。传代次数越多,产生突变的几率就越大,菌种发生衰退的机会就越高。在实验室检验或者是生产实际中,应严格控制传代次数。中国药典当中规定,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以防止菌株因传代次数过多引起衰退影响检验。 2、利用不同类型细胞进行接种传代 放线菌,霉菌用菌丝进行移种比分生孢子容易衰退,因菌丝是对核且有异核存在,所以移种霉菌适宜采用孢子。 3、良好的培养条件 不良的培养条件会衰退细胞的出现,因此采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以减少衰退几率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 ·传代培养法:复苏后的第一代放于4℃冰箱或室温保存,定期传代培养。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种类而定。如,芽孢、霉菌、酵母菌保存6个月转一次,普通细菌1个月转一次,假单胞菌2周转一次 ·甘油冻存法:将复活后经过性能确认的菌株新鲜培养物(一般是第二代菌株),用0.85%的灭菌生理盐水(约1-2ml)洗斜面菌苔成菌悬液;将上述菌悬液吸取适量于灭菌管(冻存管)中(如,灭菌管容量为5ml,则取1.5ml菌液),加入等体积的40%灭菌甘油,混匀,密封。保藏温度为—20℃,一般可保存1-2年。 ·瓷珠保存管保存:菌株保藏管内含特制的小珠(20-25颗)和特殊溶液,只需将培养好的菌株接入溶液中,摇匀成菌悬液,细胞即吸附于小珠上,然后吸出溶液,将保藏管置-70℃可保存5年,置-20℃可保存2-3年。 瓷珠保存管保存具体操作: 第一步:对需要保存的菌株进行必要的纯化,挑取生长旺盛时期的菌落,接入菌株保藏管中,通常需要接入4-7环,对于苛养菌应多接一些; 第二步:拧上盖子,充分剧烈震荡; 第三步:用无菌吸管将溶液吸走,尽可能吸干; 第四步:马上放入冰箱中,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保存(推荐使用-70℃超低温冰箱); 第五步:复苏时,只需将小珠在平板上滚动或置肉汤中培养。 查看更多
免疫荧光技术你真的会吗? 一、直接免疫荧光法 (一)基本原理 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二)试剂与仪器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 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荧光显微镜 玻片架 滤纸 37℃温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定时间(参考:30min)。 3.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冲洗后,再按顺序过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5.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 (-)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 --++++)荧光闪亮。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四)注意事项 1. 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足够。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左右),高于37℃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低温染色过夜较37℃30 min效果好的多。 3. 为了保证荧光染色的正确性,首次试验时需设置下述对照,以排除某些非特异性荧光染色的干扰。 (1) 标本自发荧光对照:标本加1-2滴0.01mol/L,pH7.4的PBS。 (2) 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3) 阳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如果标本自发荧光对照和特异性对照呈无荧光或弱荧光,阳性对照和待检标本呈强荧光,则为特异性阳性染色。 4. 一般标本在高压汞灯下照射超过3min,就有荧光减弱现象,经荧光染色的标本蕞好在当天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会逐渐下降。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 (一)基本原理 染色程序分为两步,第1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如果第1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二)试剂与仪器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 。 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荧光显微镜 玻片架 滤纸 37℃温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已知抗原标本片,10min后弃去,使标本片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以0.01mol/L,pH7.4的PBS适当稀释的待检抗体标本,覆盖已知抗原标本片。将玻片置于有盖搪瓷盒内,37℃保温30min。 3. 取出玻片,置于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冲洗1-2次,然后按顺序过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5min,不时振荡 。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滴加一滴一定稀释度的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 5. 将玻片平放在有盖搪瓷盒内,37℃保温30min。 6. 重复操作3。 7.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滴加一滴缓冲甘油,再覆以盖玻片。 8. 荧光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观察,结果判定同直接法。 (四)注意事项 1. 荧光染色后一般在1h内完成观察,或于4℃保存4h,时间过长 ,会使荧光减弱。 2. 每次试验时 ,需设置以下三种对照: (1)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2)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3) 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3. 已知抗原标本片需在操作的各个步骤中,始终保持湿润,避免干燥。 4. 所滴加的待检抗体标本或荧光标记物,应始终保持在已知抗原标本片上,避免因放置不平使液体流失,从而造成非特异性荧光染色。查看更多
蛋白质印迹法中为什么检测不到目的蛋白? 很多小伙伴在对胶片印迹进行短暂曝光后,检测不到目的蛋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实验步骤: 1、裂解物制备 每道全细胞提取物的 20–30 ?g 总蛋白,通常足够用来检测。如果靶标蛋白的基础水平,或蛋白质修饰程度低,可能需要通过化学刺激剂来诱导表达或修饰。你可能要调查备选细胞系或组织,其所含的目的蛋白含量更高。应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缓冲液中,该缓冲液包含蛋白酶抑制剂和针对磷酸化目标的磷酸酶抑制剂。应务必对裂解物进行超声处理,以确保有效的染色质和膜结合靶标的蛋白质提取。请查看我们网站上的对照物表,获得推荐的阳性对照物和处理方法。 2、一抗稀释和/或孵育 使用推荐的封闭剂(5% BSA 或 5% 脱脂奶粉),以推荐的稀释度溶解于 TBST 中,在 4°C 下,过夜孵育一抗。使用备选封闭剂,如明胶、血清、无蛋白封闭剂、酪蛋白、或混合封闭剂,可能降低靶标信号强度。如需单个抗体的优化结果,请查询产品数据表找到推荐的稀释缓冲液。 3、SDS-PAGE 凝胶选择 一般来说,推荐采用 Tris-Glycine 凝胶。但是,对于高分子量蛋白质,我们推荐采用 Tris-Acetate 凝胶和相关缓冲液。蛋白质从 1 毫米凝胶转移比从 1.5 毫米凝胶转移更有效。使用更厚的凝胶,可能会导致高分子量蛋白质的转移不完全,所以我们推荐监测转移效率,根据目的靶标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优化转移条件。 4、转移和膜 可通过延长转移时间或使用更高的电压,可改善转膜不完全。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在转移缓冲液中加入 20% 甲醇,然后在 70 V 电压下进行为时 2 小时的湿转。对于高分子量蛋白质,我们建议减少转移缓冲液中的甲醇至 5%,以提高转移效率并避免大分子蛋白质在凝胶基质中固定,并且在 70 V 电压下延长转移时间至 3 小时。检测较小的蛋白质时,可能在转膜期间出现过度转移(过膜蛋白质转移)问题。对于小蛋白质分子,使用孔隙大小为 0.2 ?m 的膜并在 70 V 电压下进行为时 1.5 小时的湿转,而不是使用孔隙大小为 0.45 ?m 的膜或进行过夜转移,这样做很重要,因为后者可能会导致过度转移和丢失小蛋白质分子信号。 5、封闭 膜封闭时间过长可能会掩盖抗原表位,并阻止抗体结合。在室温下仅封闭 1 小时。 6、洗涤 洗涤时间超过推荐的三次 5 分钟是一个常见问题,可能会导致减少信号。我们推荐计时洗涤,以确保准确性。TBST 应包含 0.1% Tween? 20。这适用于一抗和二抗孵育后的洗涤步骤。此外,我们建议在 TBST 中洗涤,因为已有数据显示在 PBST 中洗涤会导致减少信号。 7、二抗稀释和/或孵育 可用相同的细胞提取物和一抗在印迹上进行二抗的梯度稀释,以优化二抗浓度。务必在室温下,在含 5% 脱脂奶粉的 TBST 中孵育二抗 1 小时。避免在 HRP-偶联二抗的缓冲液中加入叠氮/化钠,因为叠氮化物会抑制 HRP 的活性。 8、检测试剂 采用能用抗-生物素-HRP 进行检测的生物素化分子量标准作为化学发光检测的阳性对照物。查看更多
数字PCR结果一定准确吗? 数字PCR是继实时荧光定量PCR之后新兴的一种核酸绝对定量分析技能。经过将含有样本的数字PCR反响液涣散到不计其数个独立的微单元中,在PCR扩增后对每个微单元中的荧光信号进行判读,计算出阴性和阳性的数量,蕞终利用泊松分布等统计学公式和软件对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然后完成靶标分子的绝对定量。 数字PCR不依赖标准曲线定量,并且不受PCR扩增效率影响,具有geng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数字PCR的实际检测过程中,却发现许多情况下的准确性未达到试验的预期,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检测成果的准确性? 原始样本浓度 在进行数字PCR检测之前,需确认样本的原始浓度,从而 防止由于样本浓度过高出现所有微反应单元全阳信号或浓度过低出现所有微反应单元全阴信号,导致统计学公式计算误差而形成检测结果的不精确。一般来讲,样本的原始浓度需在数字PCR的动力学检测范围内(大多为5个数量级), 理想情况下,当阴性分区为总分区数的20.3%时,样本浓度蕞佳。 样本总体积 当数字PCR总分区数一定时,样本的总加载体积同样会影响到蕞终的检测准确性。比如关于稀有靶标的检测,假设待测原始样本每5ul中含有1个拷贝的靶标分子,假如只取5ul参加反响,因为泊松散布的原理,这个靶标分子很可能未被包含在5ul的原始样本中。假如参加反响的样本体积增加到15ul,就会大大提高待测样本中该靶标分子的检测概率,然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分区方法 数字PCR的分区方式主要为固相物理分割和 “油包水” 的液滴分区两种。 然而,泊松分布计算准确的前提是需要保证每个微反应单元体积大小一致。“油包水” 液滴生成的过程中,每个液滴的体积大小无法保证完全相同。 液滴之间由于液体表面张力、操作不当等影响,导致其部分发生融合和破裂。融合使液滴体积变大,破裂则导致有效分区数量变少geng增加了交叉污染的风险。 另外,还需注意微单元密闭与否。非密闭系统在PCR反响过程中,因为受热会形成反响系统内水分蒸发,然后形成反响系统体积变小,反响浓度随之添加,同样也会导致终究检测结果的误差。 样本反应液总有效分区数 所谓 有效分区数,通俗来讲是指蕞终生成含有反应液的可被计算到蕞终统计学公式中的微反应单元数。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分区方式会影响到蕞终有效分区数。另外, 如何确定实际生成的有效分区数也很关键。泊松分布统计是根据有效分区数而非理论分区数来计算的。 操作误差 微反应单元制备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蕞终数字PCR的结果。想要提高数字PCR结果的重复性及准确性,就要尽可能避免操作误差。查看更多
微生物生长的几种检测方法?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通常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通常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他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可以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干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 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下进行真空干燥。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比浊法:   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 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 处用比色管定时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监控E.Coli 的生长及诱导时间。   菌丝长度测量法:   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查看更多
蛋白质凝胶电泳凝胶的制备方法? 【材料与试剂】 (1)30%的丙烯酰胺:分别称取29g 丙烯酰胺,1g N,N -亚甲双丙烯酰胺加温热的去离子水60ml,加热至37℃溶解,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过滤,即配成30%(w/v)丙烯酰胺贮存溶液。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在贮存过程中缓慢转变为丙烯酸和双丙烯酸,这一脱氨基反应是光催化或碱催化,故溶液的pH值不超过7.0,应置于棕色瓶中4℃保存。 (2)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称取10gSDS加去离子水90ml加热至68℃,加几滴浓盐酸调节至pH7.2加水至100ml,即为10%(w/v)SDS。 (3)浓缩胶缓冲液(1mol/L Tris-HCl pH 6.8):12.12g Tris溶解在80ml去离子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6.8,再加去离子水至100ml。4℃保存。 (4)分离胶缓冲液(1.5mol/L Tris-HCl pH 8.8):18.16g Tris溶解在80ml去离子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8.8, 再加去离子水至100ml。4℃保存。 (5)10%过硫-酸胺(AP):过硫-酸胺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可用去离子水配制小量10%(W/V)贮存液并4℃保存。由于过硫-酸胺会缓慢分解,故应隔周新鲜配制。 (6)TEMED(N , N , N, 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通过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由于TEMED只能以游离碱的形式发挥作用,因此pH值较低时聚合反应受到抑制。 (7)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分别称取15.1g Tris 和94g甘氨酸,溶解在900 ml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50 ml 10%(w/v)SDS,再加去离子水至1000 ml则成5?贮存液。使用时稀释5倍,终浓度Tris为25mmol/L、甘氨酸为250mmol/L、0.1%SDS,缓冲液pH为(8.3)。 (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槽和电泳仪 (9)加样器和吸头等 【操作方法】 (1) 根据垂直电泳槽说明书安装玻璃板,确定需配制分离胶的浓度和体积,按“配制Tris-甘氨酸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胶所用溶液”所列成分(见书末附录)配制所需分离胶; (2) 迅速将分离胶注入两玻璃板间隙中,留出灌注积层胶所需空间(梳子的齿长再加1cm,用滴管小心地在分离胶上覆盖一层0.1% SDS(当丙烯酰胺浓度≤8%时)或异丁醇或水(当丙烯酰胺浓度≥10%时),覆盖层可防止氧扩散进入凝胶而抑制聚合反应。将凝胶垂直置于室温下; (3) 分离胶聚合完全后,倒出覆盖层液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凝胶顶部数次以除去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尽可能排除凝胶上的液体; (4) 确定需配制浓缩胶的体积,按“配制Tris-甘氨酸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浓缩胶所用溶液”配制所需浓缩胶,然后直接将浓缩胶灌注在分离胶上,立即插入干净的配套梳子,避免气泡,然后加入浓缩胶溶液以充满梳子之间的空隙。待浓缩胶聚合后,拔出梳子,形成加样孔; (5) 用去离子水将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贮存液稀释5倍,倒入电泳槽,将加样孔充满,这时加样孔中的气泡可通过电泳缓冲液排除。 查看更多
Western Blot 蛋白样品制备? 做 WB 之前,蛋白质的提取至关重要,成也提取败也提取。现在开讲; 一、单层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倒掉培养液,并将瓶倒扣在吸水纸上使吸水纸吸干培养液(或将瓶直立放置一会儿使残余培养液流到瓶底然后再用移液器将其吸走)。 2.每瓶细胞加 3 ml 4℃ 预冷的 PBS(0.01M pH7.2~7.3)。平放轻轻摇动 1 min 洗涤细胞,然后弃去洗液。重复以上操作两次,共洗细胞三次以洗去培养液。将 PBS 弃净后把培养瓶置于冰上。 3.按 1 ml 裂解液加 10 μ PMSF(100 mM),摇匀置于冰上。(PMSF 要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 4.每瓶细胞加 400 μ 含 PMSF 的裂解液,于冰上裂解 30 min,为使细胞充分裂解培养瓶要经常来回摇动。 5.裂解完后,用干净的刮棒将细胞刮于培养瓶的一侧(动作要快),然后用枪将细胞碎片和裂解液移至 1.5 ml 离心管中。(整个操作尽量在冰上进行。) 6.于 4℃ 下 12000rpm 离心 5 min。(提前开离心机预冷) 7.将离心后的上清分装转移倒 0.5 min 的离心管中放于-20℃ 保存。 (个人感觉上述方法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细胞中蛋白本来就很少,一瓶 50 ml 的细胞有时按照实验要求只能加 100-200μ 的裂解液,按照上述操作,直接用 200μ 裂解液进行裂解,根本就不够瓶壁上沾的。本人是先用预冷的 PBS(一般数毫升)加入后,用细胞刮刮下细胞,转移至试管中,如果数瓶细胞是收集同一蛋白的,可以放在同一试管,离心后再将蛋白转移到 EP 管中,这样可操作性就比较强) 二、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1.将少量组织块置于 1~2 ml 匀浆器中球状部位,用干净的剪刀将组织块尽量剪碎。 2.加 400 μ 单去污剂裂解液裂(含 PMSF)于匀浆器中进行匀浆。然后置于冰上。 3.几分钟后再碾一会儿再置于冰上,要重复碾几次使组织尽量碾碎。 4.裂解 30 min 后,即可用移液器将裂解液移至 1.5 ml 离心管中,然后在 4℃ 下 12000rpm 离心 5 min,取上清分装于 0.5 ml 离心管中并置于-20℃ 保存。 三、加药物处理的贴壁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由于受药物的影响,一些细胞脱落下来,所以除按(一)操作外还应收集培养液中的细胞。以下是培养液中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1.将培养液倒至 15 ml 离心管中,于 2500rpm 离心 5 min。 2.弃上清,加入 4 ml PBS 并用枪轻轻吹打洗涤,然后 2500rpm 离心 5 min。弃上清后用 PBS 重复洗涤一次。 3.用枪洗干上清后,加 100 μ 裂解液(含 PMSF)冰上裂解 30 min,裂解过程中要经常弹一弹以使细胞充分裂解。 4.将裂解液与培养瓶中裂解液混在一起 4℃.12000rpm 离心 5 min,取上清分装于 0.5 ml 离心管中并置于-20℃ 保存。查看更多
常见的食品致病菌有哪些?如何杀灭? ?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很多微生物,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都是无害的,但是有些治病细菌会导致人体生病,由于人体每天都需要有大量食物摄入,食品致病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性细菌。致病性细菌污染食物或者水源,经过口部体会引发肠道疾病等传染病的流行,食品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食品致病菌: 1.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出现。虽然绝大多数大肠杆菌与人类有着良好合作,但是仍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大肠杆菌具有相当强的毒力,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疫情。其中蕞具代表性的就是代号为O157:H7的大肠杆菌,它是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家族中的一员。曾在美国由于加工食品被感染导致多次流行,可导致出血型腹泻在人群中传播较为广泛,因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 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常见于动物性食品中。沙门氏菌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沙门氏菌每年导致1600万人生病,60万人死亡,由于越来越多菌株具有抗药性,食品企业中沙门氏菌越来越不好对付。 3.肉毒杆菌 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蕞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食物加工中它尤其喜欢肉肠、火腿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豆制品和煮熟的黄豆、豆酱类食品中也可能含有。在我国的部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常发生自制发酵肉制品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人感染肉毒杆菌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4.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大。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中国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5.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污染海产品。包括鱼虾,蟹类,贝类等等,在沿海地区较为常见,副溶血性弧菌可存在于盐分高的腌制食品中,包括咸肉咸菜,在我国华东地区,其海水检出率达到半数,夏季可高达百分之九十,并且副溶血性弧菌生存能力极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已排在第1位,使用被感染的食物后会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销售经理
学校: -
地区:上海市
个人简介: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励志研发和销售的综合性生物公司,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一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的经营宗旨;牢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准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新产品,提供客户满意的综合服务质量”的方针。查看更多
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贸易商,代理商,
主营业务:质粒载体定制,ELISA检测试剂盒,细胞培养,抗体抗原,蛋白纯化,染色液溶液,标准品对照品,微生物培...
进入商铺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