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动
影响力5.60
经验值0.00
粉丝2
分享全球能源化工资讯
九天生物AAV基因疗法SKG1108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上海 2024年9月3日 /美通社/ -- 九天生物(Skyline Therapeutics)自主研发的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药物SKG1108,一款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突破性基因疗法,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DD)。这一认定标志着SKG1108这一创新AAV载体在治疗RP方面的潜力得到了FDA的认可,并使其在未来的开发、上市过程中及上市后有资格享受一系列激励政策,获得FDA的持续支持。 SKG1108是一款完全创新设计的AAV载体,包含用于玻璃体内注射的创新衣壳AAV.0106,将采用前沿设计的编码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全新蛋白的基因直接递送至视网膜,通过特定的基因元素调控在视网膜靶细胞中表达特殊光敏蛋白,从而产生新的光感受器来改善和恢复患者视觉功能。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高致盲性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s, IRDs),与超过上百种不同基因突变相关。尽管发病年龄存在差异,大多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在40岁左右已达到法定失明的程度。该疾病进展初期出现视杆细胞退化,随后视锥细胞逐渐丧失,直至光感受器细胞几乎完全凋亡,视觉功能不可逆地受损,最终导致失明。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阻止或逆转光感受器细胞的退化。现有的基因特异性治疗方法仅针对极少数特定基因突变,不适用于大多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SKG1108基因治疗采用创新的作用机制,不受限于特定基因突变,通过生成新的光感受器来补偿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退变与丧失、改善和恢复视觉功能,从而有效治疗严重视网膜色素变性,惠及更多急需治疗的患者。 关于孤儿药认定( ODD ) 孤儿药认定(ODD),是美国FDA授予符合条件的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罕见病的药物或生物制品的一种资格认定,旨在鼓励研发机构为罕见病开发创新治疗方案。获得ODD认定意味着该药物对于治疗某种罕见病的潜力得到了FDA的认可。获得ODD资格的药物可以享受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包括上市后7年的市场独占期、临床试验费用的税收抵免、免除新药上市申请费以及获得临床试验资助等优惠政策。
1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天合光能上半年210组件出货领跑行业,储能出货同比增长近300%
光储融合优势凸显 常州 2024年9月2日 /美通社/ -- 8月30日,天合光能披露2024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29.68亿元,归母净利润5.26亿元,持续二个季度盈利。报告期内, 天合光能多业务板块协同,多产品赛道领先,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量 34GW,储能业务出货1.7GWh,支架业务出货3.2GW,分布式系统业务出货超3.2GW,运维的光伏电站规模达到14GW,光储协同解决方案优势凸显。 n型i-TOPCon技术引领 , 210组件累计出货140GW遥遥领先 报告期内,天合光能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34GW,同比增长超25%,其中210至尊系列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排名全球第一。 TOPCon技术已明确成为行业5年内的主流技术。天合光能首创性提出正背接触的"i-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工艺流程,实现了这一超高效电池技术的产业化。i-TOPCon这一概念还获得了TOPCon电池发明者的认同及引用。 天合光能i-TOPCon组件的领先性、优异性、可靠性得到多方认可。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在PVEL所有七项测试中均获得"最佳表现"。天合光能单双玻组件的耐湿热、UVID性能均领先行业。根据6月份发布的RETC测试结果,天合光能i-TOPCon组件UVID后的衰减率在所有受测组件中最低,排名第一,品质可靠;据PV Magazine最新测试结果显示,天合光能i-TOPCon 组件荣获室内可靠性&室外发电量双料第一,曾连续多月蝉联n型双面产品户外发电量排行榜第一。 从电芯到舱到 AC侧 ,构建全方位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能力 全栈自研自产,天合光能在储能业务方面构建了从电芯到电池舱到AC侧全方位系统集成能力,并受到了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 2024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出货1.7GWh,同比增长近300%,截至2024年6月底,天合储能业务累计出货近7GWh。 从在北美市场推出首个从自研电芯到AC侧全栈集成10MWh Elementa 2 Elevate储能解决方案到与中核汇能克鲁克电网侧75MW/3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签约,从牵头完成电网侧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到助建光储一体充电站、零碳园区, 天合储能凭借其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能力,在全球多元光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合储能的品牌价值备受全球客户信赖,连续三个季度蝉联BNEF Tier1一级储能厂商名单的企业,获评BNEF"2023全球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Top5,天合储能还获评SMM Tier1源网侧储能系统供应商。 智动创新,电驱精准 , 天合跟踪引领数智新高度 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支架业务出货3.2GW,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光伏市场。 根据标普全球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天合跟踪排名第六,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伍德麦肯兹报告指出,天合跟踪在南美、中东等地区排名前三。 天合跟踪通过在主从控制器设置电子式倾角传感仪实现支架的电气化。创新性的电气化多点驱动形式能更加精准控制支架转动,有效降低故障风险点,并通过多点驱动和双边阻尼系统确保支架的抗风性能,避免支架损伤,提升电站的安全性。开拓者全家族匹配行业全系列组件,搭配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发电增益、保障系统稳定,进一步激发电站潜能。 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支架业务出货3.2GW,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光伏市场。 根据标普全球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跟踪支架出货量天合跟踪排名第六,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伍德麦肯兹报告指出,天合跟踪在南美、中东等地区排名前三。 天合跟踪通过在主从控制器设置电子式倾角传感仪实现支架的电气化。创新性的电气化多点驱动形式能更加精准控制支架转动,有效降低故障风险点,并通过多点驱动和双边阻尼系统确保支架的抗风性能,避免支架损伤,提升电站的安全性。开拓者全家族匹配行业全系列组件,搭配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发电增益、保障系统稳定,进一步激发电站潜能。 高强度研发投入 , 产学研深入融合 天合光能上半年研发投入27.1亿元,累计申请专利数量5649个。 今年4月,自主研发的210+n型i-TOPCon光伏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40.6W,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新一代n型i-TOPCon电池效率整体提升0.7%,实现银浆单耗降幅超过27%,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天合光能还与全球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今年以来,天合光能先后与马德里理工大学太阳能学院(IES-UPM)、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前沿技术及量产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前瞻性产能布局 , 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天合光能采用适度垂直一体化布局,既能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又能抵御行业供需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全球产能方面,天合光能在2023年已经前瞻性地布局了印尼1GW电池及组件基地和美国5GW组件基地,两个基地均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加上公司已在海外建成的6.5GW一体化产能,将进一步保障全球高质量交付。
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玛仕度肽的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将于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报告
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 2024年9月2日 /美通社/ --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1801),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玛仕度肽的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将在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口头报告,最新数据包括 玛仕度肽 2 型糖尿病 III 期注册临床研究 DREAMS-2 的结果将以重磅进展( LBA )口头报告。 本次大会将于2024年9月9日-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 具体信息如下: 标题:一项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比玛仕度肽与度拉糖肽的 28 周 III 期随机、开放标签试验( DREAMS-2 )结果 摘要编号:LBA 16 展示形式:重磅进展口头报告 时间: 9月11日 下午16:15 -16:30 (当地时间) 演讲者:郭立新教授 北京医院 标题:一项玛仕度肽在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的 III 期研究 (GLORY-1) 结果 摘要编号:149 展示形式:口头报告 时间: 9月12日 上午11:45 -12:00 (当地时间) 演讲者:纪立农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标题:玛仕度肽改善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肝脂肪变形: GLORY-1 研究的探索性分析 摘要编号:744 展示形式:简短口头报告 时间:9月10日 下午12:30 (当地时间) 演讲者:高蕾莉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标题:玛仕度肽 9mg 在 BMI≥30 kg/m 2 的中国成人受试者中的 II 期研究 摘要编号:733 展示形式:简短口头报告 时间: 9月12日 下午14:00 (当地时间) 演讲者:姜宏卫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 临床开发副总裁钱镭博士 表示:“继今年6月ADA大会公布玛仕度肽首个减重III期GLORY-1研究的结果后,我们很高兴玛仕度肽的糖尿病III期DREAMS-2研究的结果将在EASD大会以重磅进展口头报告的形式首次公布。玛仕度肽是目前全球唯一开展糖尿病III期研究的GLP-1和GCG受体双重激动剂,DREAMS-2研究证明了其优于度拉糖肽的降糖和减重疗效。同时,包括GLORY-1研究、玛仕度肽9 mg II期研究在内的多项减重研究数据还将以口头报告或简短口头报告的形式在此次EASD大会展示。 玛仕度肽的降糖、减重疗效和肝脏脂肪降低及其他综合代谢获益在不断的临床探索中得以反复证明和拓展。” 关于玛仕度肽( IBI362 ) 玛仕度肽(IBI362)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推进的一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作为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胃泌酸调节素(OXM)类似物,玛仕度肽除了通过激动GLP-1R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外,还可通过激动GCGR增加能量消耗增强减重疗效,同时改善肝脏脂肪代谢。玛仕度肽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秀的减重和降糖疗效,以及降低腰围、血脂、血压、血尿酸、肝酶及肝脏脂肪含量,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带来多重代谢获益。 玛仕度肽当前共有两项NDA获NMPA受理审评,包括: 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玛仕度肽当前共开展了五项III期临床研究,包括: 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GLORY-1); 在中重度肥胖的中国肥胖受试者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GLORY-2); 在初治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DREAMS-1); 在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开展的对比玛仕度肽和度拉糖肽的III期临床研究(DREAMS-2); 在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受试者中开展的对比玛仕度肽和司美格鲁肽的III期临床研究(DREAMS-3)。 其中,GLORY-1、DREAMS-1和DREAMS-2研究均已达成终点并顺利完成。 关于信达生物 “始于信,达于行”,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是信达生物的使命和目标。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肿瘤、代谢及心血管、自身免疫、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公司已有11款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同时还有3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外还有18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公司与海内外药企深入合作加速药物创新,与礼来、罗氏、赛诺菲、Adimab、Incyte和MD Anderson癌症中心等国际合作方达成30多项战略合作。 信达生物在不断开发创新药物、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心怀科学善念,坚守“以患者为中心”,心系患者并关注患者家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信达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满足百姓用药可及性和人民对生命健康美好愿望的追求。 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领英账号Innovent Biologics。 声明:信达生物不推荐未获批的药品 / 适应症的使用。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所发布的信息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这些表述本质上具有相当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使用“预期”、“相信”、“预测”、“期望”、“打算”及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表述时,凡与本公司有关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属前瞻性表述。本公司并无义务不断地更新这些预测性陈述。 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于本公司管理层在做出表述时对未来事务的现有看法、假设、期望、估计、预测和理解。这些表述并非对未来发展的保证,会受到风险、不确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围,难以预计。因此,受我们的业务、竞争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情况的未来变化及发展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前瞻性表述所含资料有较大差别。
51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药明康德连续四年获MSCI ESG评级AA级
上海 2024年9月2日 /美通社/ -- 药明康德近日宣布,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最新公布的"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ESG)年度评级结果中,公司ESG评级再次获得AA级。连续4年获得MSCI ESG评级的认可,充分证明了药明康德致力于将环境和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和运营的坚定信念。 MSCI是全球领先的投资调研公司,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股票指数和投资组合绩效分析。MSCI ESG评级旨在衡量一家公司对长期的、与财务相关的ESG风险抵御能力。 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健康产业的贡献者,药明康德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和运营的方方面面。2024年,公司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UNGC),承诺支持全球契约十项原则;2023年,公司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以减少碳排放;2023和2024年,公司连续2年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和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系列,并同时获评Sustainalytics"行业最高评级"和"区域最高评级"企业。药明康德出色的ESG表现也受到了CDP和EcoVadis等全球ESG评级机构的高度认可。 关于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股票代码:603259.SH/2359.HK)为全球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药明康德通过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精准医疗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2024年,药明康德连续第四年被MSCI评为ESG(环境、社会及管治)AA级。目前,公司的赋能平台正承载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6,0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致力于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
3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阿科玛加快推动在华脱碳进程与可持续布局
上海 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今年,阿科玛全面深化脱碳战略,进一步确立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近日,阿科玛中国宣布签署了为期十年的绿电采购意向书。加上同期签署的绿证采购协议,这两项协议几乎覆盖了阿科玛在华所有工厂,为集团实现其脱碳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到 2030 年,将帮助阿科玛中国减少约 75,000 吨的"范围二"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阿科玛在华 ISCC+ 认证业务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其常熟RSA&CR工厂与广州沙多玛工厂的产品成功获得ISCC+认证 。同时,泰兴工厂也已正式启动 ISCC+ 认证的丙烯酸业务。通过这些举措,阿科玛将为客户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可持续产品选择,加速行业绿色转型。 阿科玛大中华区总裁张潇雨表示:"我们深信,绿色生产力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采用质量平衡法*等举措,能够有效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阿科玛中国正在全力推动脱碳与可持续转型,近期两项十年长期协议的签署以及再获ISCC+认证彰显了我们的坚定决心,标志着阿科玛迈向零碳目标的重要里程碑。" 在去年9月举行的"资本市场日"活动中,阿科玛集团宣布将利用科学碳目标(SBTi)组织对其 1.5°C 减排路径的认证,进一步加强脱碳举措,为在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铺平道路。作为负责任的生产商,阿科玛始终致力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近年来,阿科玛多次刷新其宏伟气候目标*,预计到2030年为此投资共4亿欧元。 绿色能源驱动低碳生产 阿科玛中国积极响应集团脱碳号召,绿色能源采购正是加速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举措。近日,为深化绿电合作,阿科玛与合作伙伴签署了为期十年的绿电采购意向书与绿证采购协议*,几乎覆盖阿科玛在华所有工厂。到2030年,这两项协议的实施将帮助阿科玛中国减少约75,000吨的"范围二"二氧化碳排放。阿科玛中国计划还将继续扩大绿色能源采购,以巩固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地位。 此前,阿科玛中国已大幅提升多个工厂的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其位于广州的波士胶和沙多玛工厂、位于云南的阿麦仔工厂实现了100% 绿电。今年初,云南阿麦仔工厂还签署了中国区首个长期绿色电力采购框架协议。除绿色能源采购之外,阿科玛中国的所有工厂都在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和低碳能源转型的相关活动。今年5月,阿科玛广州波士胶工厂建成首个自投自建天面太阳能项目,充分利用工厂空间将太阳能资源转变成电能,为阿科玛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质量平衡助推循环经济 阿科玛正在不断推进其全球ISCC+认证工厂网络的建设工作,而中国正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一环。继2023年底泰兴工厂获阿科玛在亚太地区首个ISCC+认证之后, 阿科玛常熟基地的流变与特种助剂及涂料树脂(RSA&CR)工厂与广州沙多玛工厂也于8月分别获得了该认证 。这是集团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ISCC+认证涵盖价值链的所有阶段,确保其采用可再生材料,是受国际公认的质量平衡法认证体系。质量平衡法的运用使阿科玛能够推出一系列新的生物基UV-LED-EB光固化树脂等产品。 今年7月,阿科玛在泰兴太平洋码头顺利接收了首批来自韩国供应商的经ISCC+认证的丙烯原料。这批附有可持续发展证明的原料,标志着泰兴工厂正式启动ISCC+认证的丙烯酸业务,进一步强化了集团可持续丙烯酸材料全球领导地位。泰兴工厂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交付首批获ISCC+认证的丙烯酸产品。这些更可持续的丙烯酸材料将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电池、新能源、3D打印以及舒适生活和房屋节能等领域,助力本土乃至全亚洲的客户实现其脱碳目标。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阿科玛中国还将与更多行业伙伴建立绿色合作纽带,以更低碳的生产方式构筑绿色未来。 * 质量平衡法:质量平衡监管链旨在通过生产系统跟踪范围内内容的总量,并确保根据可审计的簿记将这些内容适当分配到成品中。设定财产保护原则,以确保经认证的总产出不超过其原始投入,并考虑到适当的转换损失和生产 / 装配比率。"整个供应链的 ISSC+ 认证保证了可再生能源的来源符合可持续原料的 ISCC+ 标准。" * 阿科玛宏伟气候目标:为符合《巴黎协定》中,将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与工业化之前的水平相比,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去年 5 月,集团宣布在 2022 年的基础上再次提高目标,为气候变化做更多贡献。新的目标是:到 2030 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2019 年减少 48.5% ,范围 3 排放量较 2019 年减少 54% 。 * 绿证采购协议: 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长协采购绿证体现了阿科玛中国对绿色能源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持续贡献。
50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维亚生物发布2024中期业绩:中期利润增速改善显著,新兴技术平台布局不断完善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亮点: 收入达人民币981.8百万元 毛利达人民币339.1百万元 净利润为人民币144.2百万元,同比增长956.0% 经调整后Non-IFRS净利润为人民币168.2百万元 同比增长近15.1% 香港 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2024年8月29日,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公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报告期),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981.8百万元,实现毛利人民币339.1百万元,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44.2百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净利润人民币13.7百万元大幅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因可转债的全额偿还而带来相关财务调整项的消除;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人民币146.1百万元提升至人民币168.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1%,主要归因于本集团部分投资孵化企业成功退出所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及降本增效举措所产生的正向贡献。 此外,自2023年集团完成了对战略投资人淡马锡、弘晖基金、淡明资本及迪拜投资公司的整体性引进工作之后,战略投资人目前正在对维亚集团的公司治理、业务运营、投融资规划及战略发展发挥协同效应。 CRO 中短期增速略有波动,未来有望逐步恢复 2024年上半年,公司CRO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85.9百万元,实现对应经调整毛利人民币167.2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较往年有所下降,主要归因于去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承压对创新药研发投入所造成的短期性影响以及公司EFS业务的战略性收缩。但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等措施的有效执行,仍将CRO的盈利水平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随着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CRO新签订单的逐步复苏,这将对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74,109例蛋白结构,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交付约9,074例蛋白结构;研究累计超过2,065个独立药物靶标,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交付79个。目前,公司在蛋白结构解析领域仍然保持全世界范围内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累计CRO客户数量增加至1,465家,包括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根据2024年半年报总营收计),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5.7%。CRO业务客户分布地区多元化,来自海外地区收入占比约达88.8%,来自中国内地客户收入占比约为11.2%。 报告期内,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873小时,为公司与全球13家同步辐射光源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分布在中国上海、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以及中国台湾十个国家及地区,可确保全年无间断的收集数据。 CDMO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CMC 项目数不断增加 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药从研发到生产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实现对朗华制药的全资收购,以完善生产端的布局。报告期内,一方面,不断推进对CDMO的产能建设以为未来商业化阶段的新分子做准备;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对CMC业务的优化及导流。 朗华制药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计人民币595.9百万元,经调整毛利总计人民币179.0百万元,主要受到部分CDMO订单交期的影响,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集中交付。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朗华制药累计服务客户达885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63.2%,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此外,朗华制药已为12家集团孵化企业以及从CRO导流的公司提供了CMC及CDMO服务。产能建设方面,目前可使用的总产能为860立方米。此外,朗华计划于2024年至2025年之间新建400立方米的产能以服务于新分子的商业化生产,目前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内部消防工程正在安装之中,预计后续将进入设备采购安装阶段。未来,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和储备产能的释放,这将为公司收入的增长提供充足保障。 CMC端项目数持续增长,但仍处于新业务的盈利爬坡周期之中。CMC从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为218个。报告期内,CMC实现收入近人民币21.0百万元。此外,集团导流的项目推进顺利,已有一项管线进入临床三期且进展迅速,显示集团一体化战略的成功。未来,集团会进一步加强对高质量CMC项目的BD及导流,在充分挖潜内部项目资源及降本增效的基础之上,以推动CMC业务实现盈亏平衡。此外,从客户订单数方面来看,CMC外部BD的占比近75.0%,维亚导流的占比近25.0%;从客户金额方面来看,CMC外部BD的占比为49.0%,维亚导流的占比为51.0%。 部分孵化公司已成功退出,持续兑现投资收益以增厚集团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现了对多家孵化公司(Focus-X、Saverna、Dogma、Riparian)的部分退出,成功兑现了相应的投资收益,累计获得近人民币144.1百万元回款。此外,2024年7月底还发生了1家期后退出项目(Nerio),但该项目的投资收益并不确认在当期半年报当中。截止2024年6月30日,共累计投资孵化92家初创公司。投资孵化企业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其中67.0%来自北美地区,26.0%来自中国。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孵化的公司当中已有5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117.0百万元美金。各孵化公司研发进展顺利,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2条,其中185条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37条管线已经处于临床阶段。目前,孵化项目已有13家公司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此外,还存在数个有潜在退出可能性的项目,预计在未来3年内将迎来退出高峰期。 于报告期末,维亚的投资孵化企业当中已布局了例如:Dogma、Arthrosi、Basking、Triumvira、Deka、Mediar、Cybrexa、维眸生物、Haya和Nerio等一系列优质资产。未来,随着孵化企业的顺利发展、持续融资及退出,前期的投资将逐渐进入收获期并为集团持续带来现金回报及投资收益。 技术亮点及研发突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维亚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技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入了AI技术,围绕新靶点(New Target)、新机理(Novel MOA)及新分子形式(New Modality)开发了独具特色的AI赋能SBDD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平台。 其一,从新靶点研究的现状来看,新靶标是原始创新最重要的来源。报告期内,维亚研究累计超过2,065个独立药物靶标,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交付79个。截止目前,公司已向客户交付了一系列在蛋白结构数据库(PDB)未有报道的靶标蛋白结构,阐明了这类蛋白行使功能的结构原理,为后续药物分子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癌症治疗领域,业内在传统的靶标蛋白,诸如激酶、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免疫检查点等之外,仍在寻找新的靶标作为突破口。本公司在细胞分裂控制、mRNA稳定性相关的新肿瘤靶标蛋白方面,成功解析了诸多此前未被报道的蛋白结构以及蛋白和药物待选分子的复合体结构,解释了靶标蛋白和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结构细节,为设计更有效的化合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推动了一批新候选药物分子的出现。此外,公司亦在分子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领域,贡献了较多新结构,进而为理性设计和改良分子胶药物提供了有效线索。 其二,以新机理研究的建设现状来看,公司CRO业务已成功建立了一站式新机理药物发现与研究的平台,打造了蛋白生产制备与结构研究、冷冻电镜技术、膜蛋白研究技术、药物筛选技术(DEL、ASMS、SPR、晶体浸泡、Intact-MS等)、Bioassay等相关技术平台。并且,立足于对苗头化合物的验证测试,公司还可以依托强大的药物化学团队和计算团队帮助客户进一步优化苗头化合物结构,直至达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里程碑。同时,公司的药理及药代平台亦能为客户新机理化合物的开发提供系统的化合物成药性评价服务。 其三,从新分子模式相关的技术平台发展现状来看,报告期内,维亚生物经过多年的项目积累,已将大分子药物/抗体平台、多肽平台、小分子药物平台,逐步整合形成了覆盖多领域的XDC大平台。公司将计算化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与XDC技术深度融合,在偶联位点筛选设计、连接子-药物载荷设计、XDC药物的整体疏水性及稳定性改造、新型偶联反应的开发等多个创新领域进行探索,拓展了XDC药物研发的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将XDC平台与DEL技术整合,利用自有DEL平台的强大筛选能力助力特殊小分子连接子及药物的筛选,并结合团队在核酸偶联领域的独特经验,建立了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平台。目前,基于对现有多个领域技术平台的充分整合,维亚已打造出了功能强大且全面的一站式XDC技术服务平台。 另外,从多肽技术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目前本公司已能够提供各种多肽的合成,尤其是多肽合成中难度大、技术新的肽链合成技术,在偶联肽、PDC、RDC、单环肽、订书肽等复杂的多重环肽(采用肽链折叠和选择性环化技术)、生物素标记肽和荧光标记肽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经验积累。在偶联肽方面,维亚多肽平台与抗体部门合作,将多肽平台拓展到多肽抗体偶联APC的领域,并已提供了相应的产品。未来,维亚的多肽技术平台将联合噬菌体展示平台及DEL平台,从苗头肽链的发现和验证,到先导化合物的确定和优化,再到候选化合物的确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维亚亦提供PROTAC/分子胶药物研发方面相关的服务,其收入占比已接近CRO总收入的10.87%。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蛋白制备与结构研究、PROTAC/分子胶筛选、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药物化学、Bioassay、CADD/AIDD等。截止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累计研究E3连接酶50多个,交付PROTAC三元复合物结构140个,PROTAC业务亦为CRO业务的发展贡献了相应的收入。 最后,就AI赋能SBDD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平台的情况来看,CADD/AIDD平台使用物理化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帮助推进各类药物研发项目,以对结构和机理的深入理解为立足点,真正实践计算驱动的药物研发。本公司计算平台已开发出一系列针对项目的先进算法来解决药物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共价和非共价自由能微扰(FEP),计算准确度更高、可调参数空间更大。针对传统计算化学方法的空白领域,计算平台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用从头生成突破化学空间限制,使得药物设计在计算的帮助下能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此外,平台还着力开发ADME/PK预测模型,实现了药物研发各阶段的全面覆盖和计算工具的系统性整合。计算化学和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方法被应用于多种药物形态,如小分子、抗体、多肽、靶向RNA小分子药物开发等;在算法开发的过程中,各个平台保持干湿实验联动,计算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计算模型在此过程中迭代优化,最终取得突破。总体而言,维亚的CADD/AIDD平台具备自研算法及平台建设的能力,拥有研发多种药物形态的经验,并且充分发挥了维亚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优势,在上海超算集群的算力支持下,能够对早期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赋能。 人员及设施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员工总人数为2,043人,CRO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117人,朗华制药总人数为704人。公司已经建设了完善的办公和实验场地,产能扩张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和人员扩张计划,包括: 上海周浦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集团新总部已全面投入使用。 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实际可使用面积约7,576平方米,其中包含实验室面积5,552平方米。 成都园区的建筑面积约为64,564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12,210平方米物业部分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含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 苏州园区总建筑面积约为7,54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05平方米。 嘉兴园区建筑面积约为6,362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5,335平方米。 上海超算中心已正式使用,目前能够支持计算化学(CADD)计算、人工智能(AIDD)相关计算以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的运算等。 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的建筑面积约为35,168平方米,台州研发中心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宁波诺柏研发中心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宁波诺柏办公楼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 维亚生物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毛晨博士:"公司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生物和化学业务之间的导流效应,持续加强一站式原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和生产服务平台的建设,深化CRO与CDMO业务间的协同性,提升前端项目业务能力建设,促使漏斗效应进一步显现,加速为后端业务导流,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的开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赢生态圈。" 关于维亚生物 维亚生物(01873. HK)成立于 2008 年,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我们向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新药研究阶段的CRO服务,搭建了X射线蛋白晶体技术、冷冻电镜技术(Cryo-EM)、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亲和力质谱筛选技术(ASMS)、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氢氘交换质谱技术(HDX-MS)、AIDD/CADD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并有资深药物化学家与药物发现生物专家领军的团队提供药物设计、药物化学(H2L,LO)、化合物合成、化学分析及纯化、公斤级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应的生物活性测试服务。通过子公司朗华制药,我们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CMC/CDMO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专注于发现、投资高潜力生物医药初创公司,以独创的技术服务换取股权(EFS)的商业模式,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维亚生物已累计为全球2,350家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研发及生产服务,共计投资孵化92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未来,公司将持续增强技术壁垒、提升研发与生产服务能力,为全球更多的初创新药公司及中大型药企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助益全球病患。
2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百誉获美国市场6,000万美元电动锂电池合同
佛罗里达州布雷登顿 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百誉"或"公司")(纳斯达克代码:BYU),一家领先的B2B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今日宣布,公司通过子公司BMYA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c.("BNET")与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eng's Auto Parts Inc.签订了一份价值6,000万美元的电动锂电池购销合同("合同")。该合同标志着公司自主锂电池品牌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更进一步。 根据合同,Feng's Auto Parts Inc.将以每套1,200美元的单价从BNET采购50,000套电动锂电池。所采购的电池包括6V和12V两种配置,电池容量范围为100Ah到300Ah。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5月前完成所有交付。 公司首席执行官欧阳仁美女士评论道:"这一重大合同的签订,不仅彰显了我们在向储能和锂电池行业业务扩张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而且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战略的有效性,并体现了美国市场对我们行业实力的高度认可。我们期待继续捕捉更多类似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声誉,并最终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于百誉控股有限公司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码:BYU)是一家领先的B2B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专注于扩展其在光伏、储能电力和快充电站等新能源行业的新业务。公司的业务包括投资快充电站、商业电站,并提供涵盖光伏、储能和快充电站的一体化新能源解决方案和运营。公司为全球新能源储能系统和专业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运营。公司以新能源为核心,致力于清洁能源、智能电力、智能光伏以及快充站网点的运营和维护等领域。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baiyuglobal.com。 关于前瞻性声明的注意事项 本新闻稿包含百誉对其未来期望、计划和前景的看法,这些都构成了1933年证券法(经修改)第 27A 条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经修改)第21E条的含义,以及1995年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定义下的前瞻性声明。由于各种因素,实际结果可能与历史结果或这些前瞻性声明所示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筹集额外资金的能力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维持和发展其业务的能力,经营成果的可变性,维持和提升品牌的能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引进,公司收购,被收购公司的技术和资产与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成功整合,营销和其他业务发展举措,行业竞争,一般政府法规,经济条件,对关键人员的依赖性,吸引、雇用和留住具备满足客户要求所需技术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的能力,以及保护其知识产权的能力。百誉鼓励您在百誉的登记声明和其他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审查可能影响其未来结果的其他因素。百誉不承担因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他原因而更新或修订其前瞻性声明的义务。 联系方式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 电子邮件:ir@baiyuglobal.com 埃森德投资者关系 Tina Xiao 电话: +1 646-932-7242 电子邮件:investors@ascent-ir.com
2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天演药业宣布将于九月出席多个重要投资者会议
中国苏州和美国圣地亚哥 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天演药业(以下简称"公司"或"天演")(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DAG)是一家平台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并开发以原创抗体为基石的新型疗法。公司今日宣布,天演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兼研发总裁罗培志博士将于九月出席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多个投资者大会。会议期间公司管理团队也将参与相关一对一投资者会议。 第 22 届摩根士丹利全球医疗健康年会 炉边谈话:9月6日(星期五)上午7:45-8:20(美国东部时间) 第 26 届 H.C.Wainwright 年度全球投资峰会 炉边谈话:9月9日(星期一)上午8:30-9:00(美国东部时间) 2024 年 Cantor Fitzgerald 全球 医疗健康大会 炉边谈话:9月18日(星期三)下午2:30-3:00(美国东部时间) 届时可访问天演投资者关系网站,观看网络录播: 链接 (可支持三十天回放)。 关于天演药业 天演药业(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DAG)是平台驱动并拥有自主平台产出的临床产品开发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致力于发现并开发以原创抗体为基石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借力于计算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凭借其全球首创的三体平台技术(新表位抗体NEObody?,安全抗体SAFEbody ® 及强力抗体POWERbody?),天演药业已建立起聚焦于新型肿瘤免疫疗法的独特原创的抗体产品线,以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天演已和多个全球知名合作伙伴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以其多种原创前沿科技为合作伙伴的新药研发赋能。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investor.adagene.com 并关注天演药业 微信 、 领英 及 推特 官方帐号。 SAFEbody ® 为天演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欧盟的注册商标。
3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多玛医药EGFR/c-MET双抗ADC(DM005)获得FDA IND批准,即将开启临床一期研究
苏州 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2024年8月29日,多玛医药第二款双抗ADC产品,DM005,正式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即将开启临床一期研究。 DM005基于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双靶点策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EGFR和MET分别在多种实体瘤中共表达、高表达,涉及细胞增殖、侵袭等重要过程。DM005通过同时靶向这两个肿瘤相关抗原,有望更有效地递送细胞毒素载荷到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DM001一样,DM005采用了有协同内吞作用的EGFR和MET双抗,可酶切的亲水连接子,高效细胞毒素载荷和新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在前期的临床前研究中, DM005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M005能够显著抑制多种实体瘤的生长,且耐受性良好,未见显著毒性反应。 这些积极的数据为其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将开展的全球临床一期研究将招募多种类型实体瘤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 头颈癌、消化道肿瘤等 ,旨在评估DM005单一疗法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初步疗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这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的大范围临床研发提供关键数据,推动DM005早日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多玛医药联席 CEO宋君博士表示 :"DM005是多玛医药第二款成功获批美国IND的双抗ADC产品,不仅丰富了多玛医药临床阶段的产品管线,也持续为全球癌症治疗领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尽管有多家公司在同时开发EGFR和MET双抗ADC,与同类产品相比,DM005在PDX模型中展示了更广泛的实体瘤领域的应用,期待这款药物能早日解决全球未被满足的实体瘤领域的治疗需求。" 媒体联系:info@domabio.com
1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信达生物将在WCLC及ESMO 2024年会上公布IBI363(PD-1/IL-2α-bias)等多项创新管线更新临床数据
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 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1801),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及心血管、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今日宣布,将在第25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及202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近20项临床数据,含6项口头报告。WCLC大会将于当地时间2024年9月7日-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ESMO年会将于当地时间2024年9月13日-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 数据涵盖:在 WCLC口头报告全球首创IBI363(PD-1/IL-2 α-bias )在肺癌治疗组(含3mg/kg剂量组 更新数据 )的1期更新数据、在ESMO报告部分肠癌联合治疗组的1期更新数据,在WCLC口头报告达伯特 ® (氟泽雷塞片,KRAS G12C抑制剂)治疗NSCLC的关键临床数据,在ESMO口头报告IBI354(HER2 ADC)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的1期数据,和达伯舒 ®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多项临床数据。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周辉博士 表示:"很高兴继今年6月的ASCO、ESMO Plenary和ESMO GI之后,在9月的 两个国际 学术大会上持续更新信达生物多个下一代创新肿瘤双抗及ADC分子的临床数据,早期探索取得的成果令我们欣喜,也使我们对于进一步开发充满信心。作为少数拥有 ‘ IO+ADC ’ 技术平台和充沛管线储备的生物制药企业,信达生物将在癌症治疗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致力于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创新、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及方案。" 重要临床研究结果摘要信息如下: WCLC 口头报告 摘要标题: 全球首创PD-1/IL-2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I期研究 摘要编号: MA11.04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WCLC 2024口头报告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0日, 13:37-13:42 太平洋夏令时 演讲者: 周建娅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标题: KRAS G12C抑制剂 IBI351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关键临床II期的研究结果更新 摘要编号: OA14.05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WCLC 2024口头报告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9日, 15:52-16:02 太平洋夏令时 演讲者: 周清 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 摘要标题: CTONG2104研究:在EGFR突变NSCLC中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及术后可选奥希替尼辅助治疗或观察的II期研究 摘要编号: MA15.11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口头汇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0日 下午 3:48-3:53 演讲者: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张潮 摘要标题: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一线治疗: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 摘要编号: MA11.03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口头汇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0日 下午 1:32-1:37 演讲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承志 ESMO 口头报告 摘要标题: IBI354 ( 抗HER-2 ADC ) 在晚期实体瘤和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I期研究 摘要编号: 345MO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ESMO 2024口头报告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5日, 9:15-9:20 中欧夏令时 演讲者: Christina Teng , Scientia Clinical Research, Australia 摘要标题: IBI354 ( 抗HER-2 ADC ) 在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临床I期研究 摘要编号: 720MO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ESMO 2024口头报告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5日, 15:45-15:50 中欧夏令时 演讲者: 舒锦,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WCLC 壁报展示 摘要标题: 潜在可切除IIIA/IIIB期NSCLC的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生存结果更新及MRD的疗效预测 摘要编号: EP.08D.01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7日 上午 11:58-11:59 演讲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马克威 摘要标题: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 KRAS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编号: P4.11E.10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09月09日星期一6:30 PM (PDT/ UTC -7) 演讲者: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王芬 ESMO 壁报展示 摘要标题: 全球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 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I期研究 摘要编号: 574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ESMO 2024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6日 中欧夏令时 演讲者: 林振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摘要标题: IBI354 ( 抗HER-2 ADC ) 在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中的临床I期研究 摘要编号: 576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ESMO 2024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6日 中欧夏令时 演讲者: 龚继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摘要标题: 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和贝伐珠单抗(IBI305)治疗初始不可切、肝功能评分为Child-Pugh B的肝细胞癌(HCC):一项回顾性研究 摘要编号: 980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肝细胞癌-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演讲者: 李慧锴,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摘要标题: 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和瑞戈非尼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项单臂、二期研究 摘要编号: 539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结直肠癌-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演讲者: 王鲁,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摘要标题: 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及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结果更新 摘要编号: 1329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4日 演讲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 马佩 摘要标题: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肉瘤 (SINANLOSARC):单中心、单臂、II期试验 摘要编号: 1735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肉瘤-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09月14日,星期六 演讲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增军 摘要标题: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 及节拍化疗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SPACE):单臂、多中心 II 期试验初步结果 摘要编号: 389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转移性乳腺癌-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09月16日,星期一 演讲者: 山东省肿瘤医院 李慧慧 方案发表( TiP ) 摘要标题: 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和CAPEOX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一项1b/2期临床研究(FUNCTION) 摘要编号: 1475TiP 会议类型及展示形式: 胃食管癌-壁报 展示时间: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演讲者: 陈贝贝,河南省肿瘤医院 关于信达生物 "始于信,达于行",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是信达生物的使命和目标。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让我们的工作惠及更多的生命。公司已有11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它们分别是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达攸同®),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苏立信®),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达伯华®),佩米替尼片(达伯坦®),奥雷巴替尼片(耐立克®), 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希冉择®),塞普替尼胶囊(睿妥®),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福可苏®),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信必乐®)和氟泽雷塞片(达伯特®)。目前,同时还有3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另外还有18个新药品种已进入临床研究。 公司已与礼来、罗氏、赛诺菲、Adimab、Incyte和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国际合作方达成30多项战略合作。信达生物在不断自研创新药物、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秉承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始终心怀科学善念,坚守"以患者为中心",心系患者并关注患者家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陆续发起、参与了多项药品公益援助项目,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益于生命科学的进步,买得到、用得起高质量的生物药。截至目前,信达生物患者援助项目已惠及17余万普通患者,药物捐赠总价值34亿元人民币。信达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满足百姓用药可及性和人民对生命健康美好愿望的追求。 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领英账号www.linkedin.com/company/innovent-biologics/。 声明: 1.信达生物不推荐未获批的药品/适应症的使用。 2.雷莫西尤单抗注射液(希冉择®)和塞普替尼胶囊(睿妥®)由礼来公司研发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所发布的信息中可能会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这些表述本质上具有相当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使用"预期"、"相信"、"预测"、"期望"、"打算"及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表述时,凡与本公司有关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属前瞻性表述。本公司并无义务不断地更新这些预测性陈述。 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于本公司管理层在做出表述时对未来事务的现有看法、假设、期望、估计、预测和理解。这些表述并非对未来发展的保证,会受到风险、不确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围,难以预计。因此,受我们的业务、竞争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情况的未来变化及发展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前瞻性表述所含资料有较大差别。
4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亚虹医药2024年半年报:宫颈癌前病变重磅产品上市稳步推进 商业化团队"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说明: 截至发稿日期,APL-1702尚未获批用于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PL-1706尚未在国内获批用于膀胱癌诊断或手术。本文用于披露公司最新进展,并非产品推广广告。相关信息并非针对患者,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之用。如您想了解更多疾病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上海 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今日,亚虹医药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展现出了锐意前行的态势:重磅产品APL-1702的上市进程有序进行;商业化"造血"能力持续增强;创新管线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产品管线拥有13个产品、18个在研项目。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约20.24亿元,资金储备充足,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全力推进 APL-1702上市工作,满足癌前病变无创治疗需求 亚虹医药用于非手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光动力药器组合产品APL-1702的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5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该产品的上市审评审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APL-1702是一款同时满足创新价值、临床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产品:其创新价值尤为突出,是全球首创、中国首发,并且具有高等级的临床证据支持,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经国际Ⅲ期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HSIL无创疗法;在临床价值方面,APL-1702有望重新定义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目标,让HSIL治疗不再只能一刀切(宫颈切除术),而是有望在保留完整宫颈的前提下,逆转疾病进程,避免推迟宫颈切除术带来的宫颈损伤,有助于疾病的长期管理,更好应对复发;此外,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HSIL患者管理是宫颈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环节,APL-1702兼具消除宫颈癌早期干预和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价值,有望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为了更好地推进APL-1702的商业化进程,公司已于2024年初设立女性健康事业部,并由该事业部负责APL-1702的国内商业化以及扩大在妇科的产品管线。目前,事业部负责人、市场部、政府事务部、区域上市团队等核心成员已完成招聘,成员均具备妇科领域丰富工作经验和跨国药企背景。今年上半年,女性健康事业部深入调研市场与行业需求,已经完成了APL-1702关键上市策略的制定,并积极规划商业化供应方案,确保产品获批后能迅速投放市场。 此外,公司目前已就APL-1702的Ⅲ期临床数据、HSIL的诊疗现状及临床需求等关键课题成功召开3次专家咨询会,赢得了主要研究者和全国顶级妇科领域专家对APL-1702的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高度认可。在相关领域专家支持下,女性健康事业部还在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以推动宫颈癌防控及癌前病变长期管理路径的建立,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预计下半年将签署合作协议并推进落地执行。 鉴于妇科领域创新药物的稀缺,APL-1702作为妇科领域具有临床证据且疗效确切的创新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公司计划依托APL-1702及药械联用平台,通过外部合作、拓展适应证及开发自研二代产品,构建有梯度和深度的妇科产品线。 商业化能力持续增强,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130.98% 同期,公司商业化团队"造血"能力也在持续增强。2024年上半年,肿瘤事业部商业化团队在多变的竞争形势和政策环境下,不断优化市场策略及落地执行质量,在有效控制销售费用支出的前提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49.34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5617.39万元,环比增长130.98%。 在商业化实现强劲增长的同时,肿瘤事业部还在积极为新产品上市做准备。公司膀胱癌诊断和管理药物APL-1706的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11月获得受理,该产品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辅助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类药物。目前,APL-1706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CFDI)核查,并期望于2025年6月底前获得上市批准。 肿瘤事业部正在持续完善APL-1706的上市规划,在原来手术治疗场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门诊检查场景、第三方战略合作等方式,以期进一步拓展APL-1706的商业机会,惠及更多患者;并逐步规划和落实产品上市后准入、定价、专家支持、临床合作及经销商体系搭建。 另外,在不断夯实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公司基于自研结合引进策略,还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以期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肿瘤领域商业化的竞争能力和优势。 坚持创新研发 积极推进管线布局及海外开发 在公司战略引导下,亚虹医药今年上半年在临床开发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包括全球临床布局也正在高效推进中。 在女性健康领域,基于APL-1702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的优异结果,以及潜在的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拟于2024年第四季度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该产品上市申请前的沟通申请(Pre-submission);期望于2024年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沟通交流在北美市场的注册临床方案设计,并适时递交在北美开展注册三期临床研究的申请。同时,公司目前已启动HPV病毒清除适应证的开发。 在泌尿系统肿瘤领域,APL-1202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并已进入下一阶段的评估,预计将于2024年9月读出Ⅱ期试验的数据。 此外,公司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产品主要包括APLD-2304、AT-014、AT-020、AT-017、AT-018、AT-021等,公司正积极推进这些新药的研发进程。其中,APL-2302已进入IND enabling阶段,期望于2024年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相比于主要竞对产品,APL-2302表现出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更低起效剂量、理想的安全窗等潜在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望支持更高的人体安全用药剂量。 亚虹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潘柯博士表示: 我们对亚虹的未来发展始终保持乐观和信心。公司两款填补治疗领域空白的核心产品APL-1702、APL-1706的上市工作均在有序推进中,这不仅体现了公司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理念,而且随着这两款产品商业化的临近,有望让创新成果早日惠及患者。同时,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商业化的强劲增长和运营的降本增效,这些都突显了亚虹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女性健康领域,期望能够为社会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2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博安生物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营收迅猛增长39%,净利大幅提升1.8亿元
中国烟台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博安生物(6955.HK)于今日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及截至目前的业务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为3.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其中,产品销售收入约为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净利润约为6167万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且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7%。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博安生物已连续两个半年度实现盈利,首度实现一个完整年盈利,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发展前景,成为当前少数已盈利的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商业化矩阵扩容,产品销售成绩亮眼 博安生物的产品组合以兼顾"创新质量"和"风险均衡"为特点,通过生物类似药率先进入商业化阶段,迅速实现自我"造血"的同时也为创新药的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当下,首批研发成果的收获期已至,公司以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为产品价值兑现保驾护航。目前,三款产品已上市并于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8%的佳绩。其中: 博优诺 ® (贝伐珠单抗,治疗多种肿瘤)的市场覆盖持续拓展,销售额双位数增长; 博优倍 ® (地舒单抗60mg,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使用患者显著扩增,销售高速上量; 博洛加 ® (地舒单抗120mg,治疗骨巨细胞瘤)于今年5月底在中国获批上市,协同公司肿瘤领域的商业化团队和资源,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另有6个在研项目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公司通过国内与海外同步开发的策略,推动营收开启跨越式增长。其中: BA5101 (度拉糖肽,治疗糖尿病):在中国处于上市申请(BLA)审评阶段,有望于明年获批。该产品也在美国获准开展临床试验,当前研发进度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BA9101 (阿柏西普,眼科领域)在中国处于BLA审评阶段,有望于明年获批; BA1102 (地舒单抗120mg)和 BA6101 (地舒单抗60mg)在欧洲、美国、日本开展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加速推进中。公司计划于明年完成临床研究并开始提交该两款产品的BLA。 平台优势独具,创新价值凸显 研发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博安生物基于抗体药物偶联(ADC)技术平台、双特异T-cell Engager技术平台、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探索新靶点和新机制的创新生物药,在研管线中不乏First-in-Class(同类首创)、Best-in-Class(同类最优)潜力品种: BA1302 (抗CD228 ADC):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处于临床阶段的靶向CD228的创新型ADC药物,当前处于Ⅰ期临床阶段; BA1301 (抗Claudin18.2 ADC):在中国处于Ⅰ期临床阶段,在美国获得治疗胃癌和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 BA1106 (非IL-2阻断型抗CD25抗体):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抗CD25创新抗体,处于Ⅰ期临床阶段; BA1202 (抗CEA/CD3双抗):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抗CEA/CD3双抗,处于Ⅰ期临床阶段; BA2101 (长效抗IL-4Rα单抗):每四周给药一次,在国内进入Ⅱ期临床阶段; 在三大研发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博安生物布局"肿瘤免疫(IO)+ADC"产品组合,探索上述靶点的创新药与公司自有的PD-1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在大适应症上的联用机会,以达到提升现有标准疗法的治疗效果,并增进现有管线价值、增加创新药的临床开发成功率。 积极拓展全球合作,支持业务高速成长 博安生物的创新能力与产品价值亦逐渐得到业界关注与认可。公司协同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合作伙伴,充分挖潜产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潜力,助力业务高速发展。这些合作包括: 将 博优倍 ® (地舒单抗60mg)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利授予青岛国信制药; 将 BA9101 (阿柏西普)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利授予欧康维视; 将 BA2101 (长效抗IL-4Rα单抗)在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的中国大陆独家权利授予健康元; 授权臻格生物在中国大陆非独家使用博安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BA-HIEXcell ® 稳定细胞株开发平台; 与全球业务伙伴达成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产品在部分海外市场的战略合作; 经营效率持续强化,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博安生物是少数具有"研-产-销"一体化运营体系的本土生物制药公司。高度整合的自主运营体系不仅利于其在研产品向商业化阶段的高效率转化,亦为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发开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公司优化资源配置、集中投入重点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高效推动1个项目获批上市、2个项目BLA受理、2个项目的Ⅲ期临床和5个项目的IND/Ⅰ期临床顺利推进。 在生产方面,报告期内毛利显著提升至2.83亿元,同比增长79%;扣除授权收入的毛利率为76%,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公司通过对于制造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已上市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国产替代等各项措施显著提升单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当前,公司已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相关标准的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可满足各产品从短期到中期的海内外商业化需求。 在销售与管理方面,公司通过组织结构优化、人员效能提升、业务模式创新等多措并举,推动报告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的同时,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以及精准高效的执行力助力博安生物在当下产业周期波动中逆势突破,成为率先扭亏为盈的、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基于公司成熟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能的精进提质,我们对于博安生物在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充满信心,"博安生物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姜华表示:"随着更多产品的商业化兑现、海外在研项目和创新生物药管线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将推动公司未来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将坚守既定的战略规划,全力以赴达成每一项阶段性目标,以优秀的业绩回报股东的支持,以创新和优质的产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于博安生物 博安生物(6955.HK)是一家全面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专业从事生物药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眼科和代谢疾病。公司的新药发现活动围绕多个平台展开,包括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双特异T-cell Engager技术平台、抗体药物偶联(ADC)技术平台及细胞治疗平台。 博安生物拥有完整的涵盖抗体发现、细胞株开发、上游及下游工艺开发、分析及生物分析方法开发、技术转移、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法规与注册及商业化规模生产的全整合型产业链。在细胞治疗领域,博安生物聚焦新一代增强型及可调控T细胞治疗技术,研发更安全、有效、可负担的细胞治疗产品。 目前,博安生物已有三款产品获批上市,以及多个具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型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在研产品组合。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拥有"山东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技术平台。除了在中国,博安生物也在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内的海外市场从事生物药产品开发。基于差异化的产品组合以及不断成熟的商业化能力,博安生物已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商业化"的全产业价值链运营体系,为其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百誉收购储能电池、锂电池企业,进军可再生能源市场
佛罗里达州布雷登顿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百誉"或"公司")(纳斯达克代码:BYU),一家领先的B2B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今日宣布,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百誉巨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8月21日与深圳金通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源")签订最终股份购买协议(以下简称"协议")。金通源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专门从事储能电池、充电桩及锂电池产品的研发。此次收购是公司进军可再生能源储能电池市场的关键里程碑。 根据协议,百誉同意以人民币7.5亿元(约合1.05亿美元)现金对价分期支付的方式,收购金通源100%的股权。该协议拟定交易已获公司董事会批准,预计将于2024年9月完成交割。 金通源主要从事储能电池、充电桩及锂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运维、销售及售后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电池、充电桩及锂电池产品运营服务商。凭借在储能电池、锂电池的安全、可靠及系统集成领域的优势与专长,金通源努力打造以智能服务为支撑的系统集成业务新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舒适的储能电池产品体验。目前,其储能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电车、高尔夫球车、叉车等各类大型电动车辆。 金通源现专注于北美市场,并拥有一支从事研发、设计、运营和销售的专业团队。通过定制化销售模式,全程负责从初期研发、设计到销售、运维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前提下,金通源组织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生产和安装。凭借强大的技术管理与控制体系,以及端到端的系统集成业务体系,金通源可为市场提供包括规划咨询、设计优化、智能定制、智能运维及能源管理在内的定制化、全场景和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公司首席执行官欧阳仁美女士评论道:"此次收购标志着我们在进军储能和锂电池行业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金通源的增长和盈利能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全球合作与竞争,将其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这项收购完美契合我们以减量、高效、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增长模式,这对全球环境优化和碳排放减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于百誉控股有限公司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码:BYU)是一家领先的B2B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专注于扩展其在光伏、储能电力和快充电站等新能源行业的新业务。公司的业务包括投资快充电站、商业电站,并提供涵盖光伏、储能和快充电站的一体化新能源解决方案和运营。公司为全球新能源储能系统和专业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运营。公司以新能源为核心,致力于清洁能源、智能电力、智能光伏以及快充站网点的运营和维护等领域。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baiyuglobal.com。 关于前瞻性声明的注意事项 本新闻稿包含百誉对其未来期望、计划和前景的看法,这些都构成了1933年证券法(经修改)第 27A 条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经修改)第21E条的含义,以及1995年美国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定义下的前瞻性声明。由于各种因素,实际结果可能与历史结果或这些前瞻性声明所示的结果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与筹集额外资金的能力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维持和发展其业务的能力,经营成果的可变性,维持和提升品牌的能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引进,公司收购,被收购公司的技术和资产与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成功整合,营销和其他业务发展举措,行业竞争,一般政府法规,经济条件,对关键人员的依赖性,吸引、雇用和留住具备满足客户要求所需技术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的能力,以及保护其知识产权的能力。百誉鼓励您在百誉的登记声明和其他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审查可能影响其未来结果的其他因素。百誉不承担因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他原因而更新或修订其前瞻性声明的义务。 联系方式 百誉控股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 电子邮件:ir@baiyuglobal.com 埃森德投资者关系 Tina Xiao 电话: +1 646-932-7242 电子邮件:investors@ascent-ir.com
1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药明巨诺宣布倍诺达?针对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上海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药明巨诺(港交所代码:2126),一家专注于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独立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其靶向CD19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倍诺达 ® (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经过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在内的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这是药明巨诺针对倍诺达 ® 递交的第三项上市许可申请,并成为首个在中国批准用于治疗r/r MCL患者的细胞治疗产品。倍诺达 ® 于2022年3月被NMPA授予治疗r/r MCL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并于2023年12月获得优先审评资格。 MCL是一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异质性高,目前无治愈措施 [1] 。MCL患者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 [2] 。虽近年来治疗方案有所发展,从传统化疗转变为新型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等,改善了部分r/r MCL患者的预后,但绝大多数患者仍会进展或复发,且治疗失败的患者总体生存期(OS)较短(6~10个月) [3] 。因此,仍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新策略,以克服目前r/r MCL治疗的局限性。 本次新适应症上市批准是基于一项将倍诺达 ® 用于治疗r/r MCL中国成人患者的单臂、多中心、关键性临床研究的结果。这项在中国开展的2期单臂开放研究纳入了接受过靶向CD20抗体、蒽环类或苯达莫司汀、BTKi治疗后的r/r MCL患者。患者在清淋化疗后接受了100×10 6 CAR+T细胞。截至2023年8月7日,已完成59例患者的回输;基于59例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瑞基奥仑赛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反应,实现了较高的ORR和CRR(最佳ORR为81.36%,最佳CRR为67.80%),重度(≥3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6.8%,重度(≥3级)神经毒性(NT)的发生率为6.8%。 药明巨诺高级副总裁、研发及注册负责人杨苏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有一款产品能够对这种疾病产生有意义的疗效,近七成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经瑞基奥仑赛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安全性数据表明,该治疗总体上耐受性良好,倍诺达 ® 成为中国第一款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商业化CAR-T细胞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 37(9):735-741. [2]. Herrmann A, Hoster E, Zwingers T, et al. Improvement of Overall Survival in Advanced Stage Mantle Cell Lymph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27(4):511-518. [3]. Burkart M, Karmali R.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Beyond BTK Inhibitors. J Pers Med. 2022 Mar 1 ;12(3):376. 关于瑞基奥仑赛注射液 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简称relma-cel,其肿瘤适应症的商品名:倍诺达 ® )是药明巨诺在巨诺医疗(一家百时美施贵宝的公司)的CAR-T细胞工艺平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一款靶向CD19的自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作为药明巨诺的首款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三项适应症,包括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难治性或24个月内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r/r FL)以及治疗经过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在内的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为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倍诺达 ® 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款同时获得"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药上市申请优先审评资格及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等三项殊荣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关于药明巨诺 药明巨诺(港交所代码:2126)是一家独立的、创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并致力于以创新为先导,成为细胞免疫治疗引领者。创建于2016年,药明巨诺已成功打造了国际领先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性产品开发平台,以及涵盖血液及实体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管线。药明巨诺致力于以突破性、高品质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给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并引领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jwtherapeutics.com。 前瞻性声明 本发布所包含的前瞻性声明是基于管理层现有的期望和信心,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从而导致实际结果在实质上与所描述的有所区别。显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包括了以下涉及的内容,以及在公司提交给香港交易所(HKEx)的报告中予以更为全面的描述。除非另有注明,公司提供截至发布日期当日的信息,并且明确无义务更新相关事项及其所含内容或提供任何解释。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官网: www.jwtherapeutics.com/cn/forward-looking-statements/ 。
1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中国通信服务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财务摘要 ( 未经审核 ) 截至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 2023年 2024 年 变化 经营收入 (人民币百万元) 73,170 74,412 +1.7 % 其中:服务收入 (人民币百万元) 70,713 72,855 +3.0 %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 (人民币百万元) 2,034 2,125 +4.4 % 每股基本盈利 (人民币元) 0.294 0.307 +4.4 % 毛利率 (%) 10.7 % 10.9 % +0.2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 (%) 2.8 % 2.9 % +0.1个百分点 香港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通信服务 " 或 " 公司 " )连同其附属公司( " 集团 " )(香港股票代码:552),今天公布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的未经审核之中期业绩。 经营业绩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随着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立足 " 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 " 定位,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 " 质的有效提升 " 和 " 量的合理增长 " ,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集团坚持 " 价值引领、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 总路线,经营收入稳健增长,效益指标持续提升。上半年,集团实现经营收入人民币74,412百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服务收入 [1] 为人民币72,855百万元,同比增长3.0%。经营毛利为人民币8,116百万元,同比增长3.6%。毛利率为10.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125百万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 [2] 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净利润率为2.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回报率 [3] (ROE)为9.9%。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307元,同比增长4.4%。 (一) 优势业务引领,三大业务板块稳健发展 上半年,集团电信基建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7,666百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占经营收入比重为50.6%。业务流程外判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2,163百万元,同比增长2.0%,占经营收入比重为29.8%。应用、内容及其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4,583百万元,同比增长6.0%,占经营收入比重为19.6%,是上半年业务板块收入增长第一驱动力。 (二)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三大客户市场拓展稳中有升 加快产业数字化领域拓展,国内非运营商集客市场引领收入增长。 集团聚焦以数字基建、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应急安全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坚持咨询设计引领和数字化优势赋能,发挥 " 顾问+雇员+管家 " [4] 服务优势和 " 平台+软件+服务 " [5] 能力优势,为政府、能源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多场景解决方案,来自该客户市场业务价值显著提升。上半年,来自国内非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 " 国内非运营商集客 " )市场收入为人民币32,409百万元,同比增长2.5%,是上半年客户收入增长第一驱动力。 把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国内电信运营商市场保持稳定。 集团坚持 " CAPEX+OPEX+智慧应用 " [6] 发展策略,克服运营商网络投资回落所带来的困难,积极服务国内电信运营商算力网络建设、5G网络建设与优化、绿色转型与产业数字化等新型业务需求,助力客户夯实网络质量,为客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上半年,来自该市场收入人民币40,024百万元,同比增长0.1%,占经营收入比重为53.8%。 聚焦重点区域,海外市场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集团积极响应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数字经济需求,与 " 走出去 " 中资企业加强协同拓展和生态合作,聚焦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四大区域,为客户提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建设、智慧产品与服务、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取得多个重要项目。上半年,海外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收入达到人民币1,979百万元,同比增长26.0%。 二、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集团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客户需求,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拓展数字基建、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应急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半年,该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40%,占新签合同总额比重超35%,战略新兴业务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 数字基建领域 集团依托全过程咨询、设计、建设维护一体化总包服务能力,聚焦智算、超算、云业务需求,大力攻坚数据中心、云业务、5G+三大领域。上半年,该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35%,成功承建多个 " 东数西算 " 枢纽节点,接连承接金融、能源、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智算、超算中心、AI算力项目,助力跨境电商、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赛道规模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贡献力量。 (二) 智慧城市领域 集团凭借丰富的行业积淀,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引领,充分发挥 " 咨询+总包+软件+平台+服务 " 的能力优势,赋能智慧政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民生服务等领域业务拓展,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半年,该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40%,在数字政府、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中标多个EPC总承包大项目,将社会治理先进管理经验复制到海外。 (三) 绿色低碳领域 在国家 " 双碳 " 战略指引下,集团将传统服务优势向绿色低碳领域业务平移及延伸,充分发挥 " 咨询、建设、运维、数字化能力 " ,面向能源电力、信息通信、建筑、工业制造、交通运输五大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电力基建及配套、新能源建设、用能服务、碳管理等升级服务,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上半年,该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60%。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亿元级项目中,绿色低碳项目占比超过一半以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四) 应急安全领域 集团深耕应急管理、网信安全领域各细分行业,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在应急管理方面,打造面向应急、化工园区、林业、水利、高危企业等客户的多款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产品,并成功实现复制推广。在网信安全方面,在信息通信、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承接多个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网安项目,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运营产品及信息安全产品。上半年,该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40%。 三、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 坚持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推进科创体系改革。 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集团加快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变革,加强集约研发,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构建集团级技术专家团队300余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支撑体系,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二) 聚力攻坚核心产品研发,研发成果持续涌现。 上半年,集团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投入研发经费人民币2,314百万元,同比增长11.1%。在数字基建、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应急安全等领域,面向客户智能化、安全性和场景化需求,打造多款行业重点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面向通信、政府、应急、电商、交通、校园等领域的重点客户打造多项人工智能应用。现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3,600件、软件著作权超过9,700件。多款核心产品和方案入选国家部委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 (三)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效益不断显现。 集团以科技创新加快业务转型,推动科创类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科技含量的绿色、智慧、安全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价值。依托遍布全国的 " 行业中心+区域平台 " 营销矩阵,持续加强科创类产品推广转化。上半年,软件开发及系统支撑收入同比增长11.4%,对收入的增量贡献率为24%。 展望未来 中国通信服务董事长栾晓维先生表示︰ " 当前,5G-A、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中,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集团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 ' 价值引领、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 总路线,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不断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化企业改革,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努力打造科技型企业,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经营业绩良好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提升,持续为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 [1] 服务收入=经营收入-商品分销收入-系统集成中的IT设备配售收入 [2] 净利润指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 [3] 此处为年化所有者权益回报率。 [4] "顾问+雇员+管家"的服务模式是集团近年来采取的一种独有的业务模式。"顾问"是指集团发挥人才和产品优势,以"顾问"的身份帮助客户,将客户的需求转换成可执行的方案或项目。"雇员"是指集团接受客户的委托,以"雇员"的身份,协助客户对项目的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协调,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客户达到最初预期。"管家"是指集团为客户提供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贴身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5] "平台+软件+服务"的能力指利用网络安全、物联网等核心基础平台、聚焦客户场景的各类智慧应用以及从咨询规划、工程建设到运营运维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贴身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6] "CAPEX+OPEX+智慧应用":CAPEX (Capital Expenditure) 指国内电信运营商资本性支出,OPEX (Operating Expenditure) 指国内电信运营商经营性支出。 关于中国通信服务 中国通信服务作为新一代综合智慧服务商,为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提供综合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提供包括设计、施工及项目监理在内的电信基建服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网络维护)、通用设施管理(物业管理)、供应链及商品分销在内的业务流程外判服务;以及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系统支撑、增值服务等在内的应用、内容及其它服务。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电信运营商客户,国内政府机构、行业客户和中小企业等在内的国内非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以及海外客户。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此外,公司的股东还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公司在 " 202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 中,排名第1,429位。在《机构投资者》 " 2024年度亚洲区最佳管理团队 " 评选中,荣获 " 最受尊崇企业 " 、 " 最佳首席执行官 " 、 " 最佳首席财务官 " 、 " 最佳投资者关系企业 " 等荣誉。在亚洲企业管治杂志《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举办的 " 第十四届亚洲卓越企业大奖 " 评选中,荣获 " 亚洲最佳CEO " 、 " 亚洲最佳CFO " 、 " 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 " 、 " 亚洲可持续发展奖 " 等荣誉。 若希望得到进一步的资料,请浏览中国通信服务的公司网址:www.chinaccs.com.hk 预测性陈述︰ 新闻稿包含了展望性表述载有一些基于公司的信念和假设及现有资料而编制的有关公司、其业务及前景的前瞻性陈述及资料。在新闻稿中,一些如 " 预计 " 、 " 相信 " 、 " 估计 " 、 " 预期 " 、 " 计划 " 、 " 前景 " 、 " 今后 " 以及其他类似字眼的使用,倘若有关公司或其业务,是指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反映公司对未来事情的现时观点,会受到风险、不确定因素和各项假设的影响。倘若一个或多个这些风险因素成为事实,或任何相关的假设其后发现并不正确,则实际结果可能会与新闻稿中的前瞻性陈述有所不同。公司除根据上市规则的持续披露责任或联交所的其他规定外,不打算更新这些前瞻性陈述。
1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乐创能源开启新品发布会 引领智慧能源新时代
上海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2024年8月23日,新一代智慧能源领军者乐创能源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科技未来 零碳无界"新品发布会,展示了智慧能源的物联网与技术组件、MoE新能源大模型体系、乐创产品矩阵、乐创用户侧服务四大板块的最新成果。 本次发布会在由中国能源报主办的" 第二届 新型储能投融资研讨会"进行,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兼中国能源报常务副总编辑焦翔、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黄震、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任周伏秋等出席本次研讨会。 乐创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潘多昭、乐创能源联合创始人兼CTO常伟进行发布会宣讲。 产品矩阵庞大,聚焦领域多元 在本次发布会现场,高效能储能智慧魔方悟空、宝莲储充桩、应龙新能源电动船、玉兔户外复合功能站、芭蕉温度管理系统等新品悉数亮相,适用场景覆盖工业、商业、交通、数据通讯及民用户外等多个领域。 悟空产品在去年首度面世时便成为乐创能源实现智慧储能的思路之缩影,即让云端AI、算法服务成为储能产品的"新底座"。该系列以其定制化服务、大容量电芯、经济高效、灵活组网等优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本次发布的行者零售版、大圣运营版体现了对不同用户的聚焦,增加用户侧选择的灵活性。 储、充、检、调一体的宝莲储充桩是业内首款一体化产品,乐创能源的"宝莲 - 储充桩" 系列去年发布后今年迭代升级,并且同步发布包括融合多种技术作为产品转折的超充桩,"宝莲 -超充桩"主体美观且具备柔性分配功率、安全防护、低噪音、智能算法等特点。 第三代芭蕉温度管理系统的推出,是为解决市场上现有以风冷与液冷为代表的温度管理方案的不足,行业首创的全新解决方案同时满足智慧能源冷却系统高精度、高安全的核心需求,克服了风冷储能温度场控制不精细、液冷漏液、冷凝水风险等问题,为全行业带来了更优的选择。 应龙新能源电动船着眼于运输方式绿色化,能源消费零碳化和管理模式智慧化兼顾,是乐创能源在环保新能源载具方面的创新体现,不同的规格版本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玉兔户外复合功能站集便携冷热空调、移动电源和网络娱乐于一体,使用中更舒凉、更安静、更轻巧、更全能、更出片。 应用技术先进,筑牢智慧底座 乐创能源产品身上所集合的先进技术,构成发布会的又一大亮点。例如:MoE新能源大模型体系以其耦合数据时域、频域多尺度算法及自注意力机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SOH预测、热失控预测等功能,综合准确性高达98%以上。金睛2.0微网协调控制器不但兼容更多通讯方式,升级了热失控算法(云边协同),还新增电力调度模型和视觉算法,并引入区块链技术。如意微型交流能量块将锂电池系统、高效双向均衡 BMS、高性能 PCS、智能配电系统集成为一个微型交流能量块,自主调节性、运维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乐创能源为客户提供的全程智慧能源体验中,智能服务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I+储能"是乐创能源变革储能方式的突破口,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服务平台,不仅能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应答,还能为客户量身定制AI智慧助手,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与高效化。"全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碳管理解决方案,整合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碳资产配置管理、碳交易等,提高了碳管理效率。基于核电级别安全管理模式下的储能安全管理大模型,线上解决/线下维修率达 80%,有效提高录单环节效率,缩短运维工单处理时长。 推动能源利用向全链路智能化变革 储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家深耕用户侧的智慧能源软硬件产品研发、投资、能源资产管理运营的全球化服务商,乐创能源相信智慧储能代表着储能的未来。 面向未来,乐创能源通过成熟的AI算法与数据沉淀,为用户侧能源利用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智慧能源体系;通过数字化的能源管理工具和物联网技术及产品,帮助企业、园区轻松完成零碳转型、数字化转型,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益;通过智慧能源产融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覆盖全场景的储能产品、投资、运营一站式解决方案。 现阶段,以"新能源+储能"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形成,智慧能源系统将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智慧储能不仅代表着储能方式的变革,也关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乐创能源将继续发力科技互融,通过软硬件产品互融,实现全链路互融的智慧体验智慧化服务,最终形成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生态。与此同时,乐创能源还将持续扩大生态伙伴圈,推动用户侧储能智慧能源生态建设,共绘能源利用的新图景。
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爱科百发在第8届IPF峰会大会报告新一代抗纤维化药物AK3280的研究进展,并宣布已完成2期临床试验的全部受试者入组
波士顿 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北京时间2024年8月26日,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百发")CEO邬征博士于8月22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8届IPF峰会上发表了主题报告"Development of Next Generation Broadly Active IPF Drug AK3280"。邬博士在大会上报告了新一代抗纤维化药物AK3280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受试者中开展的2期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宣布这项研究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代华平教授牵头,在全国31家医院开展,旨在评估AK3280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效。 邬博士表示"顺利完成2期研究的全部受试者入组,是AK3280产品临床开发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我们衷心感谢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研究专家、团队成员及合作伙伴。这项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将为该产品的后续临床开发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我们将与研究者紧密合作,加快后续研究进程,推动AK3280的进一步研发,造福全球IPF患者。爱科百发将不懈努力,致力于开发治疗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
1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嘉晨西海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署RSV疫苗项目资助协议
杭州 2024年8月26日 /美通社/ -- 嘉晨西海宣布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签署了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JCXH-108的项目资助协议。根据协议,盖茨基金会将向嘉晨西海提供项目资助,支持公司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RSV疫苗JCXH-108的临床开发及上市。该候选疫苗搭载了嘉晨西海独特的RTU(Ready-to-use)热稳定递送系统。 现有 数据 [1] 显示基于此平台技术的mRNA疫苗可实现2-8℃条件下近18个月有效期、室温条件下超两个月的稳定、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8个小时以上的稳定,这大大方便了mRNA疫苗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输、储存和分发。JCXH-108项目之前,嘉晨西海的mRNA和RTU递送载体技术已通过其它传染病疫苗项目完成了在美国的早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优秀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从而部分化解了使用相同技术平台的JCXH-108 RSV疫苗的临床开发风险。 根据协议,盖茨基金会将分阶段支持嘉晨西海RSV疫苗项目在美国的临床试验、多人份大包装疫苗(Multi-Dose Vial Vaccine, or MDV)的生产工艺开发、在美国的注册上市、以及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预验证 (Pre-Qualification)。嘉晨西海承诺,JCXH-108产品获批上市后,将以与基金会预商定的价格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供应此款疫苗。 嘉晨西海联合创始人、CEO王子豪博士表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20万人因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造成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每年约11.8万五岁龄以下儿童因RSV而早夭,死亡病例中超过97%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内推广安全有效的RSV疫苗意义重大。嘉晨西海非常感谢盖茨基金会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推进RSV疫苗的临床研发和应用。嘉晨西海一直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疾病预防需求,致力于通过安全、有效、可及性高的RNA疫苗及治疗产品,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相信,若成功获批上市,JCXH-108将保护数以百万计的易感人群和他们的家庭免受这种疾病的威胁,特别是在流行率较高的中低收入国家将产生深远影响。JCXH-108将于2024年8月底启动临床试验的首例入组给药。 关于 JCXH-108 JCXH-108是嘉晨西海在研的一款单价RSV mRNA疫苗。其使用公司mRNA表达平台和RTU递送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通过公司其他疫苗项目获得了临床验证。JCXH-108存储和运输条件温和,在2-8℃条件下可以做到约18个月以上有效期,从而大幅提高mRNA疫苗的可及性。JCXH-108表达经过多轮优化改造后的公司专有知识产权保护的RSV 融合前构象 F蛋白,具备稳定的融合前构象和体内外高表达效率,在临床前动物实验中,极低剂量的JCXH-108 可激发强烈的针对RSV A、B两种毒株的中和抗体,并可在低免疫剂量下实现对棉鼠攻毒后的全保护。 关于嘉晨西海 嘉晨西海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基于RNA技术的生物疗法和疫苗,涉及传统、自复制以及环状RNA等多种RNA技术平台。 自2019年成立以来,嘉晨西海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可靠的CMC生产工艺平台,包括RNA合成、纯化和分析测试等,能够满足临床以及商业化开发的需求。此外,凭借先进的筛选平台,嘉晨西海已经开发了一系列RNA递送载体,包括聚合物和脂质纳米颗粒载体,拥有多项自有阳离子脂质体及递送系统的相关专利,可用于肌肉、静脉和组织的靶向递送。 嘉晨西海不断丰富知识产权组合和多元化的产品管线,其范围已覆盖癌症免疫治疗、传染病、罕见遗传疾病和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并在肿瘤治疗和传染病疫苗的候选药物开发上迅速推进。 [1] 为嘉晨西海内部自测实验数据。
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Manulife IM发布自然资本、TCFD和SRI报告
多伦多 2024年8月26日 /美通社/ --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Manulife IM)是全球最大的自然资本管理公司,在林地和农业领域管理着超过 160 亿美元的资产 [1] 。该公司最近发布了三份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如何将与气候和自然相关的财务重要投资考量因素纳入其资产管理和投资组合构建能力。 感兴趣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 Manulife IM 的《自然资本可持续发展报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报告》和《可持续和负责任投资(SRI)报告》中的见解,加深对可持续投资的认识,并评估公共和私人市场资产类别中的各种投资风险和机会。 这些报告强调了 Manulife IM 致力于实现强劲的长期投资业绩,以及自然资本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林地和农业资产为投资组合和地球带来价值的机遇。例如,在其气候和自然资本投资解决方案中,Manulife IM 制定了一项战略,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林地的机会,并通过加强管理实践,有目的地增加森林中储存的碳,从而创造高完整性的碳信用额度。 “我们很高兴与市场参与者分享这些报告,因为我们相信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其他可持续发展因素会对长期财务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我们客户的投资目标,”Manulife I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Paul Lorentz 表示。 “在我们的所有投资流程中,我们都力求将包括可持续发展因素在内的所有财务重大风险纳入考量,因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我们代表客户管理的资本的回报。” Manulife IM 最新发布的《自然资本可持续发展报告》强调了自然资本对机构投资组合的重要性、世界对这些资产的依赖性,以及这些投资如何创造超越其所产生的实物产品的价值。 报告重点包括: Manulife IM 的林地投资物业种植了超过 5000 万株树苗,生产的木材可建造超过 10 万栋房屋,生产的纤维木可制造约 220 万吨纸张,生产的生物质足以为 1500 个美国家庭提供一年的电力; Manulife IM 将再生实践融入其农业投资组合,持续致力于以更小的足迹生产更多食物。 2023 年,100% 的客户物业报告至少采用了一种再生实践,78% 的物业采用了四种或更多再生实践;以及 公司五项自然目标的进展报告。这些目标与《生物多样性金融承诺》相一致,预计将于 2025 年前实现。 这些目标包括加强评估方法方面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评估投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基于科学的目标改善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通过年度报告衡量和评估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情况。 “自然资本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可衡量、可货币化的现实,在支持全球经济方面具有内在价值,”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Brian Kernohan 表示。 “我们相信自然是一种被错误定价的资产,它能提供真正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造福全人类。” 最新的 TCFD 报告概述了 Manulife IM 如何通过适当的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纳入投资决策。 TCFD 报告的重点包括: Manulife IM 的全球房地产股权投资组合中有 90% 获得了绿色建筑标准认证,如 LEED、ENERGY STAR 或 BOMA BEST; [2] Manulife IM 通过其管理的森林和农场,以五年滚动平均值计算,从大气中减少了约 15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及 Manulife IM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可持续投资选择。 Manulife IM 最新的 SRI 报告深入介绍了该公司的可持续投资方法,包括公司治理、尽职管理信息、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评分卡以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里程碑和成果。 今年 SRI 报告的重点包括: 发布首份符合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建议的自然报告,概述公司在林地和农业业务中管理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方法; 连续第六年获得 GRESB 五星评级; [3] 正式确定私募股权和信贷平台的可持续投资战略,包括确定近期优先事项和长期承诺; 制定全公司范围的客户导向型排除框架;以及 发布水声明,承认水资源对人类健康、生计、生态系统、全球经济和未来资产管理的根本重要性。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我们的报告旨在提供全面的见解,通过我们的投资策略,帮助推动积极的变革,促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继续加强我们的报告工作,以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清楚地了解我们在管理气候影响和风险敞口以及加强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所做的努力,”Kernohan 先生总结道。 有关 Manulife IM 可持续投资方法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manulifeim.com/institutional/global/en/sustainability。 关于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是 Manulife Financial Corporation(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MFC)全球财富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品牌。 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增强投资者的能力,让决策更容易,让生活更美好,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为 1,900 多万个人、机构和退休计划成员提供服务,我们相信,我们的全球影响力、互补性业务和母公司的实力使我们能够帮助投资者把握当今新兴的全球趋势。 我们为客户提供公共和私人投资解决方案,涵盖股权、固定收益、多元资产、另类投资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策略(如自然资本),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实现投资目标。 并非所有辖区都能提供所有产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manulifeim.com 。 不应假定本文所述的任何 ESG 或可持续发展举措、标准或指标适用于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投资的每一项资产,也不应假定所述的任何 ESG 或可持续发展举措、标准或指标已适用于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既往的任何一项投资。 本文所述的任何举措或预期发展,均不保证最终能够成功或实现预期结果。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只是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考虑的众多考量因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其他考量因素可能优先于 ESG 考量因素。 所述的任何 ESG 或可持续发展举措,仅在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确定其符合公司更广泛的投资目标时,才会针对投资组合实施。 各个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为不同的客户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而且观点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投资者在决定选择投资经理或投资基金之前,应始终阅读最新的投资服务信息或基金发售文件。 1. IPE 研究,截至 2024 年 2 月。 排名基于管理的自然资本资产总额(AUM),其中包括林业/林地和农业/农田 AUM。 公司被要求提供 AUM 数据,截至日期从 2022 年 12 月 31 日到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不等。 2. 基于全球投资组合中物业的总建筑面积或建筑规模的平方英尺数计算。 不同认证标准的总数并非简单相加,因为拥有多项认证的物业只计算一次。 认证由 LEED、ENERGY STAR Certification、BOMA BEST、GBCA Green Star、BCA Green Mark、NABERS、CASBEE、BOMA 360 和 Fitwel 提供。 3. 基于 GRESB 于 2023 年 10 月发布的涵盖 2022 年期间的结果。 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每年为每支基金支付提交费。 GRESB 评级是对公司和基金在管理和实践中整合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程度的全面衡量。 有关 GRESB 房地产评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gresb.com/nl-en/real-estate-assessment。 亚洲: Carl Wong Carl_KK_Wong@manulifeam.com 北美和欧洲: Elizabeth Bartlett Elizabeth_Bartlett@manulife.com
1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再树新标杆!这家基地晋升“零”碳工厂四星级认证
常州 2024年8月23日 /美通社/ -- 近日,天合光能义乌基地顺利通过钛和认证“零”碳工厂监督审核,成功获得2023年度“零”碳工厂(Ⅰ型)四星级认证证书,标志着天合光能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又一坚实步伐。这也是继去年成为光伏行业首家获得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后,天合光能义乌基地再次荣获重量级绿色认证。 2023年初,天合光能义乌基地凭借卓越的绿色实践,获得了“零”碳工厂(Ⅰ型)三星级认证。此后,义乌基地持续推进节能降碳措施,深度实施《零碳工厂评价规范》标准,优化能源管理和设备设施。经过这一系列努力,义乌基地2023年度的单位产品耗电量(kWh/MW)对比2022年下降6.86%,单位产量碳排放量(tCO 2 e/MW)下降6.18%。 2024年7月19日,零碳工厂授权评价机构--钛和认证机构依据《零碳工厂评价规范》对义乌基地进行了详细审核,从基础设施、能源和碳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源和资源使用、产品、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碳抵消实施等六项指标进行评估。凭借2023年度在“零”碳工厂实践中的优异表现,义乌基地再次获得认证方的高度认可,最终凭借优异的综合评分、自主减排后完成的对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输入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抵消,满足“零”碳工厂(Ⅰ型)四星级等级的要求,成功通过“零”碳工厂复审。三星到四星的跃升,为天合光能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再添砝码,也彰显了其对绿色低碳发展承诺的坚定践行。 天合光能将可持续发展镌刻入企业基因,对组件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碳排放管控。近期,至尊N型小金刚系列组件通过了挪威及国际EPD认证,而义乌基地正是该系列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继去年至尊N型720W系列、至尊N型625W系列和至尊670W组件顺利通过UL EPD认证并与意大利EPD互认后,今年至尊N型全系列组件还获得了UL颁发的产品碳足迹证书。而早在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就已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予的光伏组件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和产品碳足迹认证。 天合光能始终秉承“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使命,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再到使用,始终践行其独具特色的SOLAR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推动行业绿色进步,为全球绿色能源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2023年,天合光能更是建立“零碳体系”,明确“在2030年全球组织运营层面力争实现碳中和”的气候雄心。展望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己任,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践行全球减碳倡议,助力国家“双碳”和全球《巴黎协定》气候雄心目标的实现。
21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简介
职业: -
学校: -
地区:
个人简介: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