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3
生物医药
问题220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盖德视界
影响力
18.05
经验值
27.00
粉丝
12
从这里,进入医药的视界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文章 259
视频 0
他的提问 208
他的回答 49
2024 开年国货美妆热度只增不减,抖音平台或成最大阵地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 全世界最大 的 新兴市场 ,在短短的 20 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全年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累积额为 4142 亿元, 同比上升 5.1%;2023 年 12 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 323 亿元,同比上升 9.7%。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消费市场变得愈加碎片化和去中心化, 直播带货 以及 博主种草效应、 KOL 的影响力 愈加凸显,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要求提高,化妆品行业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需求也愈大。那么,目前国内的美妆市场呈现怎样的趋势呢? 国货品牌持续发力 Guide View 春节美妆销售不打烊,国货品牌高速趋势依旧 据蝉妈妈数据,抖音渠道国货整体表现强于国际品牌, 韩束 品牌商品交易总额遥遥领先,2 月 1-16 日预计取得 4 亿左右,领跑抖音美妆。 珀莱雅 同期预计商品交易总额达 5000-7500 万,直播、自播均衡搭配,春节期间稳健增长; 丸美股份 旗下 恋火 、 巨子生物 旗下 可复美 分别位列抖音同期彩妆榜、护肤榜前列。 2024 年开年国货美妆品牌实现淘系抖音双平台增长 据蝉妈妈数据、魔镜数据,上美股份旗下 韩束 品牌抖音持续放量,1 月商品交易总额取得 8 亿左右,双平台同比增速约 655%;巨子生物旗下 可复美 高基数高增长,双品牌 1 月在淘系、抖音合计取得 69% 左右增速; 丸美股份 护肤品牌丸美、彩妆品牌恋火,双平台合计取得 75% 左右增速。此外,在 23 年 1 月同期受春节周期影响的低基数下,国货品牌 24 年 1 月均取得亮眼增长。 国际大牌国内市场下滑 Guide View 欧莱雅业绩狂飙,首破 3100 亿元人民币 2023 年,欧莱雅集团销售额约为 411.8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3187 亿元),同比 上涨 了 11%;营业利润约为 81.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630 亿元),同比 上涨 9.2%。 按各地区来看,2023 年,集团于全球的 5 个大区域市场中,有 4 个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欧洲地区 为第一大市场,销售额为 1006 亿元,同比增长 16%; 拉丁美洲地区 销售额 226 亿元,同比增长 24%; 北亚地区 销售额为 768 亿元,同比下降 1%; 北美地区 销售额为 803 亿元,同比增长 12%。 按部门来看,2023 年,欧莱雅集团皮肤科学美容部(前活性化妆品部门)的销售额增长最大,销售额 498 亿元,同比增长 28.4%;高档化妆品部门销售额 1155 亿元,同比增长 4.5%;大众化妆品部销售额 1174 亿元,同比增长 12.6%;专业美发业务销售额 360 亿元,同比增长 7.6%。 雅诗兰黛宣布裁员,中国区无重大调整 雅诗兰黛集团于美东时间 2 月 5 日表示,作为 2025 和 2026 财年利润恢复计划的一部分,集团将裁员 3% 至 5%。据悉,雅诗兰黛在全球拥有约 6.2 万名员工,预计此次裁员在 1800 人到 3000 人之间。对此,《FBeauty 未来迹》从雅诗兰黛中国区获得回应称,集团在中国市场没有重大调整计划,利润恢复计划将有助于赋能中国团队,更好地顺应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并指出,集团对中国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将 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 根据雅诗兰黛 2 月 5 日发布的集团财报,报告期内,雅诗兰黛集团在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亚洲/太平洋三大区域的 净销售额 均呈 下滑 状态。具体来看,在报告期内,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净销售额下降 14% 至 15.89 亿美元,仍为雅诗兰黛集团的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有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 7%,至 14.4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4.3 亿)。财报指出,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净销售额下降,与旗下护肤品牌在双 11 全球购物节期间销售额下降有关。 根据天猫美妆公布的榜单数据,在 2023 年双 11 购物节期间的 美容护肤品类 榜单中,集团旗下 雅诗兰黛 、 海蓝之谜 两个品牌入榜,分别排名第四、第六位; 彩妆 品类中, 雅诗兰黛 、 M·A·C 、 芭比波朗 分别位列第六名、第七名和第十八名。相较而言, 香水品类表现突出 , 祖玛珑 和 Tom Ford 揽下 TOP2 的席位。 资生堂中国区业务大跳水 资生堂集团 2023 年 全年净销售额 为 9730 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468.3 亿元),同比 下滑 8.8%;核心经营利润为 398 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19.16 亿元),同比下滑 22.4%;经营利润减少 39.6%。分市场来看,2023 年资生堂集团在日本市场净销售额为 2599 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125.09 亿元),同比增加 9.4%。资生堂集团表示,日本市场的增长是因推出许多新产品,改善了去年的下滑,呈现扭亏为盈的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资生堂集团在 2023 年除了在本土市场 (日本) 得到了增长以外,其他市场均呈现下滑状态。在 2023 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 2479 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 119.31 亿元),下滑 4%,虽然上半年的销售额上升增加了差额利润,但是下半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减少了全年在华业绩。其中,资生堂品牌在华销售额下滑 10%。同时,在美洲市场、EMEA 地区 (注: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的合称)、旅游零售业务、其他市场的净销售额则分别下滑 20%、8.9%、19%、48.1%。 结语 Guide View 回顾 2023 年的美妆市场,中国大陆整体高端美妆业务的持续疲软,国货美妆品牌热度呈现出只增不减的趋势。平台方面,抖音、淘系双平台表现良好。以雅诗兰黛为例,虽然在天猫渠道稍有下滑,但雅诗兰黛把握住了新兴的抖音渠道。其财报中指出,在双十一期间,受益于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的销售表现,集团在 抖音 上的净销售额增长超过一倍。其中,雅诗兰黛实现了三位数的销售额增长,在抖音中国大陆地区高端美妆品类排名第一,其店铺直播销售额也位居第一。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由于消费者的选择有所变化,2024 年可重点关注 抖音平台 及 国货品牌 。 参考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公司官网、申万宏源
104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CDMO 巨头再卖身?减肥药或成最大赢家!
最近, 诺和诺德 宣布,诺和控股已同意以 165 亿美元 收购 CDMO(合同开发生产服务)龙头 康泰伦特 。作为该交易的一部分,诺和诺德将从诺和控股收购康泰伦特的三个灌装生产基地,预付款为 110 亿美元。这三个生产基地专门从事药品无菌灌装,分别位于阿纳尼(意大利)、布鲁塞尔(比利时)和布卢明顿(美国印第安纳州)。根据收购条款,诺和控股将以每股 63.50 美元的价格收购康泰伦特所有流通股,这比康泰伦特 2 月 2 日的收盘价溢价了 16.5%。 康泰伦特董事会一致认为,与诺和控股的交易带来了溢价和一定的现金价值,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同时建议康泰伦特股东投票赞成并购。两家公司预计将于 2024 年底完成交易,但需获得监管机构和反垄断机构的批准、康泰伦特股东的同意以及其他惯例成交条件。交易消息传出后,康泰伦特的股价在 2 月 5 日盘前交易中大涨 13%。 作为风光无限的全球 TOP10 CDMO 巨头究竟为什么会选择委身于诺和诺德?诺和诺德斥巨资拿下康泰伦特又是出于什么考量? 无奈之举 Guide View 康泰伦特成立于 1933 年 ,拥有近 90 年的新型药物开发经验,在全球 50 多个地点的多功能医药制造平台每年向 1000 多个客户提供 700 多亿剂和 7000 多种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全球 CDMO 行业龙头。但在 2023 年,康泰伦特面临了一系列挑战,这一年对于这家制药服务商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股价在过去一年中暴跌了近 55%。在 2023 年 4 月 14 日,康泰伦特发出警告,指出公司内部三个关键的生产设施遭遇了严重的生产力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高于预期的成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了公司的生产效率,还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了不利影响。 康泰伦特在马里兰州哈曼斯的基因疗法生产基地尤其受到关注。该基地的产能增长速度远低于公司的预期,这直接影响了康泰伦特在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营收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工厂是 Sarepta 公司针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开发的基因疗法 SRP-9001 的生产地,其生产力下降对于康泰伦特和其合作伙伴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除此之外,康泰伦特在西班牙布卢明顿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两家最大的生产药品和原料药工厂也面临着产能挑战,成本同样高于预期。康泰伦特表示,这些工厂在接受监管机构检查后,需要加强运营和工程控制,但这使得公司难以在这些关键工厂实现预定的生产力水平和收入目标。更加棘手的是,这三个重要生产基地的生产力问题还对诺和诺德的畅销减肥药 Wegovy 的供应造成了影响。这一影响,加之高昂的成本,导致康泰伦特在第三季度的盈利远不及预期,进一步拖累了公司整个财年的营收表现。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康泰伦特的短期财务表现,也对其长期的业务发展造成影响,据其 2023 年财报,总营收 42.7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1%;净亏损 2.32 亿美元,同比扩大 146%。亏损难以止步,康泰伦特 2024 财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 9.82 亿美元,较同期下降了 4%,净亏损达 7.15 亿美元。 康泰伦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其市场地位和业务的持续增长,「卖身」成了康泰伦特存活的无奈之举。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卖身」,原本康泰伦特要被 「并购之王」丹纳赫(Danaher) 收购,该交易却在去年 4 月叫停,具体原因尚未披露。如今,成功「卖身」诺和诺德或许也是皆大欢喜。 产能危机 Guide View 从诺和诺德公布的 2023 年报来看,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 Wegovy 去年销售额达到 313.43 亿丹麦克朗(约合 45.48 亿美元),较 2022 年增长超 406%。Wegovy 在整个 2023 年可谓是赚足了风头,市场总体需求激增,但自从 Wegovy 上市以来,至今全球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提升产能,诺和诺德可没少下功夫:2023 年 6 月,诺和诺德宣布将投资 159 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建位于丹麦的原料药生产设施;2023 年 11 月,诺和诺德宣布未来几年将投资超 420 亿丹麦克朗,扩大丹麦的生产基地,用于生产 GLP-1 产品在内的严重慢性疾病产品组合;2023 年 11 月,诺和诺德宣布自 2023 年起投资超 160 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建位于法国的生产基地,主要也是为了提升 GLP-1 产品产能,预计将于 2026 至 2028 年竣工。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几笔投资扩产并无法直接为诺和诺德解决燃眉之急,工厂竣工还需要时间,并购「现成的」成了诺和诺德的首选路径,于是诺和诺德将目光瞄准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康泰伦特。此次收购的三个生产基地均专门从事药品的无菌灌装,诺和诺德此前就与康泰伦特合作。在 Wegovy 的生产上,诺和诺德自行生产其原料药(API),灌装工作则委托给康泰伦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厂。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诺和诺德必须加紧生产,竞争对手礼来投资了 40 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设了两座工厂,其中一座工厂位于达勒姆三角研究园区,已经开始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连轴运行生产。 因此,并购「现成的」康泰伦特是诺和诺德当前的明智之选也是不二之选。 结语 Guide View 这次收购不仅是诺和诺德在战略上的一次重要布局,也是对康泰伦特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的认可。对于康泰伦特来说,成为诺和诺德的一部分,意味着其将获得更强的资源支持和市场拓展能力,这对于其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康泰伦特作为 CDMO 领域的巨头,其「卖身」的消息不仅标志着 CDMO 赛道的一次重大变动,也反映出该领域的竞争和整合趋势以及大型制药公司通过收购 CDMO 企业来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的战略思路。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界面新闻、药智新闻
103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国际巨头聚酯业务收缩,2024 国内企业「扬帆出海正当时」
聚酯 是一类通过多元酸和多元醇缩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其中以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最为常见。PET 的生产依赖于 对苯二甲酸(PTA) 和 乙二醇(EG) 的缩合过程。这些原料主要来源于原油,其中 PTA 的前体物质 PX 是从石脑油中提取的。聚酯包括聚酯纤维(长丝和短纤)、聚酯瓶片以及聚酯薄膜。 聚酯产业链 图源:同花顺财经 聚酯的 用途 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 纺织品和服装 ,聚酯是制作各种衣物的常用材料,也常与其他纤维混纺,以提高衣物的强度和耐用性; 工业应用 ,聚酯的强度和耐化学性使其适用于各种工业用途,包括制作输送带、安全带、帐篷、帆布和各种涂层材料; 包装材料 ,聚酯薄膜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和其他商品的包装,提供保护和延长保质期。它也用于制作瓶子,如饮料和清洁剂的包装; 电子产品 ,由于其良好的绝缘性能,聚酯薄膜在电子行业中被用作绝缘材料,例如在电容器和电路板上; 汽车行业, 聚酯纤维被用于汽车内饰,包括座椅覆盖、地毯和空气过滤器。它也用于制造轮胎的增强材料; 医疗用途 ,聚酯材料在医疗领域也有应用,如制作人工血管和缝合线等。 国内聚酯产业链优势分析 Guide View 1、炼化能力攀升,加快「走出去」 近年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落地,国内炼油产能稳步上升。据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 《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数据,2022 年中国炼油能力达 9.24 亿吨/年。 得益于「一带一路」,国内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2023 年 8 月 3 日, 中国石化 和 沙特阿美 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的合作范围覆盖石油石化项目投资、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物资供应、装备制造、碳捕集、氢能等领域。目前,中国石油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10 年来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累计为当地带来超过 1500 亿美元的税收。 2、产能稳步扩张,进口率大幅下降 自 2019 年因 PTA 工厂以配套原料投建的大型炼化项目集中性投放,我国 PX 进口依存度由 2018 年的 61% 下降至 2022 年的 30%。2023 年,国内共计新增 770 万吨 PX 装置,PX 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下降至 22%。同样情况适用于 EG ,我国乙二醇截至 2023 年有效产能达到 2809 万吨,进口依存度由 2018 年的 60% 下降至 2023 年的 30%。截至 2023 年,我国 PTA 年度有效产能已突破 8000 万吨,进口量自 2021 年起大幅下降,2023 年 PTA 进口量不足 3 万吨。 PTA 进口量及增速 图源:东海证券 3、技术设备过硬,强有力的价格优势 一体化生产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全球拥有全套成熟 PX 工艺生产技术并成功较大范围商业应用的专利商主要为美国 UOP 和法国 AXENS 公司。我国中石化在 2014 年海南炼化建成了首套国产化 60 万吨/年 PX 项目装置,攻克了 PX 全流程工艺难关,成了主要的 PX 技术专利商之一,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该成套技术的国家。 在技术方面,我国许多企业都采用了目前最新的 PTA 技术—— INVISTA P8++ 工艺 ,该工艺在现有的主流技术中,能进一步降低物耗和能耗,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如:嘉通能源 1#250 万吨/年、2#250 万吨/年、仪征化纤 3#300 万吨/年装置。此外,与国外相比,我国聚酯的生产资本性支出更低。同样是采用 Invista 的 P8 技术,土耳其的 SASA 建设年产能 150 万吨的 PTA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达 9.35 亿美元;而我国恒力石化 5 期 250 万吨的 PTA 项目仅 29.87 亿元,单吨投资成本明显更低。 国际巨头聚酯业务调整 Guide View 1、英力士:欧洲聚酯业务收缩 自 1998 年,英力士通过收购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石化企业,在全球 29 个国家拥有 36 个业务板块和 194 家生产基地。2022 年全球化工企业排名第 6,化工业务营收 411.88 亿美金。2023 年 11 月 29 日,英力士宣布拟关闭其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赫尔工厂的 PX 和 PTA 一体化生产设施中两套 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中较小和较旧的一套装置,这套装置自 2022 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英力士表示,此次关停装置的主要原因有: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欧洲的生产相对于亚洲新投产的 PTA 和衍生物产能的出口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这意味着欧洲能源和运营成本难以抵抗外来聚酯产品的竞争,对此,英力士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2、乐天化学:欲彻底退出 PTA 业务 乐天化学是韩国石化集团巨头,公司生产烯烃,芳香族等石化基础原料及产品,还不断扩建工厂和扩大业务,构建了从原料到产品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乐天化学宣布,计划出售其在乐天化学巴基斯坦有限公司(LCPL)持有的 75.01% 股份,彻底退出精对苯二甲酸(PTA)业务。乐天化学表示,此次出售 PTA 业务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开发现有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并扩大特种化学品事业,进军环保材料事业。 3、三菱化学:转出 80 %的股份 三菱化学集团株式会社在 2023 年 12 月 22 日召开的执行役员会议上决定,将转让印度尼西亚三菱化学公司(PTMitsubishi Chemical lndonesia,简称MCCI)80% 的股份给 PT Lintas Citra Pratama,后者经营 PTA 业务。尽管印度尼西亚的 PTA 市场和业务稳定且强劲,但集团推动以市场增长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焦点的投资组合管理,由此做出了该项决策。对于全球化的化工巨头来说,放弃传统的对苯二甲酸(PTA)业务,并转向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业务领域,不仅是它们自身业务结构优化和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被迫做出的决策。 这些决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点无非是 「卷不动了」 。随着能源、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年复一年的增加,化工巨头们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盈利能力,也削弱了它们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亚洲市场上,它们的 PTA 产品正逐步失去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在 PTA 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 CCF 的统计数据显示,从 2024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大陆地区的 PTA 产能已经达到了 8061.5 万吨,而且在 2024 年还有更多的产能计划将会投入使用。 结语 Guide View 总的来说,我国聚酯产业链原料和产品均供应充沛,拥有出口的先决条件。而我国聚酯龙头企业,在工艺应用、技术开发、装置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物美价廉的优势。我国的聚酯产业以其高性价比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正在全球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从根本上增强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迫使国际巨头企业聚酯产业呈现收缩的姿态,这也反过来扩大了国内聚酯企业的出口优势,加之「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推进,加速国内企业扬帆出海,实现更多海外投资项目,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和市场规模。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同花顺财经、东海证券、华瑞信息、中国经营报
1071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2023 年 CXO 行业市值缩水 1700 亿,还有赢家吗?
自 2021 年下半年起,CXO(CRO、CMO、CDMO、CSO)行业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2021 年至 2023 年间,CXO 行业似乎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能的大幅扩张;另一方面,伴随着成本的上升、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尤其是在中国的 A 股市场,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2023 年,A 股市场上共有 28 家上市的 CXO 公司,其中有高达 22 家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下跌,平均跌幅达到了惊人的 36.57%。这一跌幅在 2022 年市值已经累计缩水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2023 年又继续缩水约 1700 亿元人民币,使得整个 A 股 CXO 行业的总市值约为 5000 亿元人民币,这无疑给行业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行业整体疲软 Guide View 在过去三年中, 疫情 刺激了对疫苗和药物研究的巨大需求,为 CXO 行业带来了增长机遇。但是,随着疫情特殊需求的减少,生物医药领域自 2022 年起已经步入了一个衰退期,从当前一些公司的财报来看,CXO 行业的业绩下滑趋势明显。 根据最新发布的 太平洋医药 统计数据,CXO 板块 22 家上市公司在 2023 年的前三季度共实现了 693.71 亿元的营业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增长了 1.58%。与此同时,这些公司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达到了 162.95 亿元,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9.71%。这一数据反映出,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利润方面则出现了下滑,甚至有多家企业面临营收负增长的困境。特别是到了 2023 年第三季度,CXO 板块的整体净利润增速已经从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显示出多数中小型 CXO 企业难以逆转业绩下滑的趋势。 药明康德 在 2023 年前三季度取得了 295.41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4.04%。如果不计算新冠疫情相关的商业化项目,其收入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 23.4%,归母净利润为 80.76 亿元,同比增长了 9.5%。虽然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长幅度不大,仅为 0.3%,净利润增长率也只有 0.77%,但其营收及净利润在行业内排名仍然是第一。 凯莱英 2023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 63.83 亿元,同比下降了 18.29%,净利润也下降了 18.77%,达到 22.1 亿元。第三季度的表现更是不容乐观,营收同比下降 36.41%,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46.6%。 康龙化成 在前三季度的表现相对较好,营收达到 85.6 亿元,同比增长了 15.64%,归母净利润为 11.39 亿元,同比增长了 18.51%。但是,其增长势头在第三季度有所放缓,营收同比增长 5.49%,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 6.05%。 昭衍新药 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尽管 2023 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 24.34%,达到 15.87 亿元,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大幅减少了 48.17%,仅为 3.28 亿元。 六家公司逆流而上 Guide View 然而,在这片低迷的市场中,依然有公司能够逆流而上,实现了股价的正增长。据同花顺财经,有 6 家公司成功逆袭,它们分别是诺泰生物、普蕊斯、百花医药、博济医药、金凯生科和成都先导。 诺泰生物 全年股价上涨 95.95%,在披露的 2023 年年度业绩预告中,公司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5 亿元-1.6 亿元,同比增长 16.18%-23.93%。2023 年是 GLP-1 爆火的一年,而诺泰生物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专注于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的 CDMO 企业之一,成功迎风而上。 普蕊斯 全年股价上涨 32.51%。2023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 1 亿元,达到 1.01 亿元,同比增长 164.05%。普蕊斯是国内 SMO 行业第一梯队公司,得益于持续增长的业务覆盖面,2023 H1 普蕊斯新签订单 6.29 亿元,同比增长 32.94%,在手订单 17.54 亿元,同比增长 35.88%,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百花医药 全年股价上涨 26.06%。 1 月 25 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1250 万元到 165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新签订单增加,同时加强项目进度和研发效率管控,项目研发周期缩短,固定成本得以摊薄,费用率降低,研发项目毛利率提高使公司利润增加。 金凯生科 全年股价上涨 11.63%。金凯生科能在一众 CXO 中脱颖而出依旧是与 GLP-1 概念有关。招股书显示,金凯生科与诺和诺德、礼来均有合作,其生产的 SNAC 相关中间体已被成功应用于口服司美格鲁肽上,用于将药物传递到肠道黏膜,避免被胃酸侵蚀和酶解。 面对行业的整体挑战,这些公司的表现无疑为整个 CXO 行业注入了一丝希望。 结语 Guide View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成为 CXO 企业新年的重要任务,在众多增长机遇中,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尤为受到关注。以 2023 年备受瞩目的 GLP-1 受体激动剂新药为例,这类药物因其在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领域的潜力而受到高度评价,2023 年实现股价正增长的诺泰生物、金凯生科就早早布局了 GLP-1 赛道。据摩根大通预测,到 2030 年,GLP-1 受体激动剂相关药物的全球年销售额有望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这预示着对 CXO 企业来说,将有大量的服务外包需求。 展望 2024 年,国内 CXO 行业预计将经历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拥有先进技术平台、并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将脱颖而出。CXO 行业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而那些能够把握创新药物研发趋势、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企业,将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体 CXO 行业有望回暖。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药智网、经济观察网、澎湃新闻
102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专利悬崖如何破局?这两家巨头给出了标准答案
「专利悬崖」 是对企业的一件产品在专利失效后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形象称呼,在对专利保护依赖程度很高的原研药市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2023 年是专利悬崖的大年,本年度内有数款重磅药物专利到期,那么如何应对专利悬崖呢?这两家巨头给出了标准答案。 强生:两个锦囊妙计 Guide View 1 月 23 日, 强生 官网发布 2023 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2023 年强生全年销售额增长 6.5%,达到 852 亿美元,其中,创新药收入 548 亿美元。其中,强生的「重磅炸弹」—— Stelara(乌司奴单抗) 在 2023 年创造了 109 亿美元 销售额,比 2022 年增长了 11.7%。Stelara(乌司奴单抗)是强生最畅销的单品之一,是一种全人源「双靶向」白细胞介素 12(IL-12)和白细胞介素 23(IL-23)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剂型。 强生 Stelara(乌司奴单抗)创新药的专利于 2023 年 9 月份就到期了,面临「专利悬崖」,强生的这款药却还能在 2023 年实现营收的突破?为了减轻「专利悬崖」带来的营收骤降问题,强生已与竞争对手达成协议,推迟推出生物类似药。其中 安进 排在第一位,同意 2025 年前不推出,这意味着 Stelara 可以在 2024 年和 2025 年继续为强生带来营收。这是强生应对「专利悬崖」给出的第一个锦囊,但这也最多只能保强生 2 年的荣华富贵。 而「创新」则是强生的第二个锦囊,Stelara(乌司奴单抗)到期的 2023 年,也是强生新生的一年。2023 年强生进行了业务部门的整合与重组,将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将整合至强生 (Johnson & Johnson) 名下,其中制药部门杨森正式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由此「创新」成了强生的新招牌。2023 年 12 月,强生表示,预计到 2030 年将推出 20 种新型创新药物,10 项资产拥有至少 50 亿美元的峰值销售潜力,15 种药物至少应该达到「重磅炸弹」的水平。 强生还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 2025 年成为一家每年销售额达 600 亿美元的制药公司。 艾伯维:延期、氪金、寻替代 Guide View 「药王」修美 乐(阿达木单抗) ,说它是 艾伯维 的生命根基也不为过。自 2002 年问世以来,为艾伯维带来的收入累计超过 2000 亿 美元。并且,从 2012 年起,修美乐已经做了 10 年的「药王」,2022 年修美乐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巅峰 212 亿美元 。2023 年 1 月修美乐还是迎来了「专利悬崖」,在这之前赚得越多意味着需要填的坑也就越大。 早在 2016 年,修美乐的相关专利就已经到期了,艾伯维为了「药王」的地位没少下功夫。为了给「药王」续命,针对多个适应症,艾伯维前前后后提交了大约 250 多项专利申请,形成密不透风的专利丛林,通过专利丛林,艾伯维成功将修美乐仿制药的上市时间推到了 2023 年。再茂密的丛林也总有枯败的那一天,为了填补「专利悬崖」,艾伯维还用了「钞能力」。 美国药品福利管理服务商(PBM) ,在美国药物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拥有审核医生处方、制定处方集、谈判药物价格等权力。艾伯维通过氪金的方式,维持了修美乐在福利药房中的优先位置,美国 PBM 三大巨头中的两家 ExpressScripts 和 OptumRx,均与艾伯维达成了相关协议。虽然它们将修美乐的仿制药纳入其处方集,但定价却与修美乐相同,失去了价格优势的仿制药自然也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这一举措也大大延缓了修美乐销量的下跌。 艾伯维为延长「药王」的生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破局之道还是在于找到下一代「药王」。他们选择了 Skyrizi(瑞莎珠单抗) 和 Rinvoq(乌帕达西提尼) 作为替代品,这两款药物也瞄准了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有了修美乐的前车之鉴,艾伯维更加重视药物适应症的拓宽,Rinvoq(乌帕达西提尼)上市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获批了 7 项适应症。并且,这两款药物的一些适应症还覆盖了修美乐的适应症,使得这部分患者可以无缝衔接上新药,从而达到替代的效果。艾伯维预计 Skyrizi 和 Rinvoq 组合在 2025 年将会为公司带来总计 150 亿美元的收入,加上缓慢下降的修美乐销售额,足以应对「专利悬崖」。 结语 Guide View 应对「专利悬崖」的方式有很多,强生愿意支付延迟费用让仿制药企业再等等,艾伯维则打造专利丛林延缓药物专利寿命,再通过氪金打点来维持原研药物在市场的占有率……无论如何,两家企业都选择了同一条道路——创新。「专利悬崖」怎样破局?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创新研发,寻求下一个替代品。 专利悬崖的密集到来,对于原研药企业来说,意味着利润的大幅下降,「专利悬崖」的困扰日益逼近;而对于仿制药企业而言,「专利悬崖」则意味着「大展宏图」的时机就要来临。是灾难还是狂欢?一场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的博弈正悄无声息地展开 …… 参考来源: [1]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1592.html [2]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1647.html [3]https://www.fiercebiotech.com/medtech/jj-highlights-abiomeds-first-year-2023-medtech-earnings [4]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jj-reveals-new-face-major-oncology-bent-after-last-summers-healthcare-spinoff
1024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2023 年业绩预告来袭,巨头也难逃「寒冬」
岁末更替,多家化工公司发布了 2023 年业绩预告。从各公司官网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2023 年化工行业的整体市场需求低于预期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业内企业出现亏损已经屡见不鲜。多家化工巨头也在预告中表明了收益水平低于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2023 年以来,原油价格震荡下滑,叠加下游需求疲软,化工产品盈利空间持续收缩。未来上游能源价格中高位仍有支撑,但有效需求的改善仍存在较大压力,财务风险整体将有所加大。 化工巨头寒冬 Guide View 1、 陶氏:净销售额 44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6%! 陶氏 2023 年全年的净销售额为 446 亿美元,2022 年为 569 亿美元,下降 21.6%。经营活动(即持续经营)所产生的现金为 52 亿美元,2022 年为 75 亿美元。 对于 2024 年的展望,陶氏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Jim Fitterling 表示:「2024 年,我们将持续致力于 严谨的运营 和 财务管理 ,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虽然我们预计第一季度工业和耐用品需求将继续疲软,但建筑、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早期积极信号令我们感到鼓舞。我们具有成本优势的资产布局、在极具吸引力的终端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战略性增长投资,都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巴斯夫: 2023 全年初步数据不及预期,低于去年同期 1 月 19 日 , 巴斯夫集团发布 2023 年初步数据, 2023 全年销售额预计达 689.02 亿欧元, 不及 巴斯夫 730 亿至 760 亿欧元的预测范围,也低于分析师对 2023 全年的平均预测(Vara:705.79 亿欧元)。2022 全年销售额为 873.27 亿欧元。 3、LG 化学:销售额上涨,营业利润却下降 LG 化学 1 月 31 日公布,以 2023 年合并业绩为准,创下了销售额 55 万 2498 亿韩元、营业利润 2 万 5292 亿韩元的经营业绩。销售额比去年增长 8.4%,营业利润比去年减少 15.1%。 LG 化学 CFO 车东锡社长就 2023 年业绩表示:「全球需求放缓导致石化产业的市况持续恶化,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引发担忧,锂等金属价格暴跌,对销售和收益性产生影响等,这一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变数加大,导致变动性非常严重。」 而对于 2024 年的事业前景车东锡社长表示:「尽管中东的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和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的经营环境将持续下去,LG 化学将采取以下措施:在石油化学方面将通过全面开展地区多元化战略及培养 Sustainability 事业;在尖端材料方面通过客户项目多元化增加正极材料出货量;在生命科学方面以 AVEO 公司为中心,加快全球临床开发等三大举措;在培育三大新增长动力方面,这一年将成为实质性增长和改善收益的拐点」。 石化:有人 下滑 ,有人 增长 Guide View 三大民营石化企业 2023 年业绩预告出炉。其中,恒力石化净利润增幅最大,荣盛石化净利则出现下滑。 1 月 30 日, 恒力石化 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 2023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 69 亿元, 同比增长 197.63%;扣非净利润约 56.4 亿元左右, 同比增加 439.57%。恒力石化业绩预告称,随着原油价格波动企稳、炼化产能供需基本面的改善以及下游需求的支撑加强,恒力石化的芳烃产品、油品等主导炼化产品价差扩大和盈利改善明显,其面临的整体成本环境趋于稳定,下游需求逐渐改善。 另一石化公司 恒逸石化 2023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 3.95 亿-4.15 亿元,同比 实现扭亏为盈 ,上年其净亏损 10.8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 4500 万-6500 万元。恒逸石化称,报告期内,预计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 3.5 亿元,主要系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综合所得。 同期, 荣盛石化 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荣盛石化预计,2023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 10 亿-12 亿元, 同比下降 64.07%-70.06%;扣非后净亏损 4 亿-6 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对于其净利下降,荣盛石化解释称,疫后市场需求不振和地缘政治外溢影响的双重因素,导致石化行业效益恢复缓慢,但其业绩改善迹象明显。在 1 月 30 日的业绩预告中,荣盛石化表示,将继续 推进新材料项目建设 ,并根据市场持续 优化项目方案 等。此外,持续 加大研发力度 ,积极 争取各类政府补助奖励 等。 结语 Guide View 1、2023 年整体疲软,有效改善仍有压力 2023 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下游需求企稳回升,但整体仍相对疲软,外需走弱令出口整体呈负增长态势。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回升,但有效需求的改善仍存在较大压力。此外,海外各国经济和补库周期对化工出口的影响也是值得行业内企业多加关注。 2、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上涨 2023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持续上涨,但 增速有所放缓 。而在下游需求企稳回升的拉动下,化工产品产量增速普遍大幅回升。未来一段时间,各子行业资本支出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待供需形势进一步修复。 3、2023 年主要原材料价格震荡下跌 2023 年以来,化工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震荡下跌,同时终端需求不足令各子行业 PPI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原材料价格或维持在中高位,对化工产品价格形成支撑,但相对宽松的供给形势,令各子行业 PPI 整体承压。 4、2023 年整体经营业绩下滑、资本支出增长 2023 年以来,化工样本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下滑、资本支出增长、债务规模上升,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偿债指标仍处于良好水平,财务风险整体可控。未来行业内企业盈利恢复仍依赖供需形势修复情况,整体来看财务风险将有所加大。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中国证券报、界面新闻、中诚信国际
104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年货美妆怎么选?消费者 or 品牌方看这一篇就够了
正值春节来临之际,「走亲访友带什么?」成为了不少人的难题。如果说白酒、茶叶是男性友人的不出错礼品,那么,美妆类产品绝对是送给女性的不二之选。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美妆产品,消费者该如何挑选?品牌方又该如何布局?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 20 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 全世界最大 的 新兴市场 ,在短短的 20 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 而目前的美妆行业已进入 功效时代 ,对于 消费者 来说,对成分、功效、养生、绿色、自然等概念的追求逐渐成为趋势。对于 品牌方 ,围绕抗氧抗糖/抗皱/修护/美白/祛痘/补水等具体细分功能,开发核心原料/成分,并以此为营销「抓手」建立牢固消费心智才能站稳脚跟。例如,华熙生物-透明质酸,欧莱雅-玻色因,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等成为成功「典范」。 热门护肤品概念 Guide View 新年礼盒 春节期间,各大美妆品牌纷纷推出新年礼盒,从护肤角度来看,针对适用人群,主要功效为补水保湿、抗皱抗衰。 补水保湿方面,当前应用较多的成分主要是透明质酸(玻尿酸)、甘油、氨基酸、丁二醇、海藻糖,其中做的较好的品牌是雅诗兰黛、欧莱雅、兰蔻等大牌。抗皱抗衰方面,比较火的成分包括 A 醇、玻色因、胜肽、胶原蛋白、富勒烯、二裂酵母等。 图源:申万宏源研究整理 早 C 晚 A 早 C 晚 A 即早上用维生素 C 类物质(维 C 及维 C 衍生物),用来氧化美白;晚上用维生素 A 类物质(A 醇/视黄醇、A 醛等),用来抗衰老修复。 早 C 晚 A 概念自诞生以来,一直热度不减,成为了很热门的护肤搭配。在早 C 晚 A 的玩家中,以国外品牌居多,但是价格较为高昂。由于这个概念看起来很简单,门槛较低,就造成了各类品牌都想「分一杯羹」的局面。这就导致了部分品牌片面追求高浓度、高渗透的情况,使用者会出现皮肤屏障受损刺痛、干燥红肿,消费者还需仔细辨别。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肤质,都适合使用「早 C 晚 A」这个搭配。这两者都属于强效成分,尤其是维生素 A 类的物质,即使是常添加在护肤品中的视黄醇,也是具有很大刺激性。比较敏感的肤质,就不适合使用该种成分。而且视黄醇属于「孕妇慎用」成分,有一定致畸风险,需要格外小心。 目前早 C 晚 A 做的比较好的品牌如下图所示,其中 珀莱雅 的价格比较适中,又推出了主打新成分——Nox-Age ?,可以精准改善肌肤问题。NOX-AGE? 是薰衣草提取物和二肽-4 的复合物,珀莱雅将其应用于双抗3.0 精华,可增加皮肤紧致度,提高皮肤亮度,也可起到抗氧化、舒缓肌肤不适的作用。 图源:申万宏源研究整理 特色植物成分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皮肤专家发现:在护肤品中添加各种 天然原料 ,对肌肤有一定的滋润作用。此后,市场上护肤品成分中就慢慢能够找到各种 天然成分 。但是过度使用天然成分也可能给肌肤造成没必要的负担,甚至过敏。 2010 年后, 「零负担」 概念诞生,「零负担」产品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其主要特点在于,产品减少了很多无用成分、护肤成分,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均为活性使用,直接肌肤吸收,产品性能极其温和。 而后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美妆产品也开始卷起来,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同时树立品牌特色,让消费者有记忆点,成为了各大品牌争相追逐的方向。同时进入功效时代,消费者更加追求成分、功效、养生、绿色、自然等概念。 国际大牌因其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自然是无需担忧,而国产护肤品牌则是积极布局特色草本提取物,借此塑造品牌特色,增厚利润。 贝泰尼 、 上海家化 、 珀莱雅 在特色草本提取物中拥有相关专利 24 项、14 项、10 项,其他国产品牌也在迅速跟进。 其中,贝泰妮植物提取经验丰富,依托云南 6500 种特色植物,筛选提取特色专属成分,推动植物原料标准制定。在其核心品牌薇诺娜上广泛应用马齿苋提取物,针对敏感肌人群,占领消费者心智。上海家化品牌佰草集、玉泽等广泛采用草本提取物,并形成水乳霜膏精华全产品矩阵。珀莱雅爆款系列均添加草本精华凸显中国特色。 图源:申万宏源研究整理 彩妆系列 Guide View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普及,消费者对彩妆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渠道愈加多样化,对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彩妆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彩妆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 2026 年中国彩妆行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彩妆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品牌和产品,头部品牌仍以知名国际品牌欧莱雅、魅可等为主,毛戈平、橘朵、彩棠等中国品牌仍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及市场趋势如下: 彩妆产品可一物多用 彩妆产品具备多功能的特征,例如 唇颊两用单品 、 液体眉笔 等单色多用产品,以及「二合一修容腮红盘」等 一盘多用产品 ,均具备通用性。 彩妆养肤化趋势明显 随着消费者护肤意识的提高和对自我审美的认知趋于成熟, 妆养合一 的彩妆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彩妆产品常添加玻尿酸、B5 精华、六胜肽、玻色因等护肤活性成分或灵芝、芦荟、人参、虫草等天然成分,以达到滋养肌肤的目的。2023 年,卡姿兰推出全新黑曜底妆系列,其中黑曜沁肌粉底液产品蕴含黑酵母精粹,致力于满足现代消费者「先养后妆」的底妆需求。 应用场景多元化 目前彩妆的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日常通勤、商务活动等场合,「颜值经济」、「健身经济」的发展驱动了彩妆品牌对 运动场景化妆需求 的发掘和对运动美妆场景的搭建。精致裸妆、伪素颜妆、中式妆容等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妆容推动着彩妆的精细化发展。 彩妆年轻化与去性别化趋势显著 彩妆市场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总体占比约 60%。彩妆行业的兴趣用户年龄跨度较大,以 20-35 岁的女性消费者为主。「男颜经济」、「悦己经济」的盛行推动了男性彩妆市场的崛起。韩国贸易协会成都代表处报告显示,近四年来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达 7.7%。男士彩妆消费市场以 Z 时代男性为主,18-23 岁的消费受众占比 43.8%。 结语 Guide View 总体而言,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从年龄、肤质、功效等方面挑选合适的产品。对于品牌方来说,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消费市场变得愈加碎片化和去中心化, 博主种草效应 和 KOL 的影响力 将愈加凸显,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要求提高,彩妆行业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需求也愈大。 参考来源:申万宏源、头豹研究院、百度百科
103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外资撤退、行业内卷,CDMO 的出路在哪里?
1 月 26 日午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突发跳水,直逼跌停板,截至收盘,跌幅分别达 10%、18%。由于药明系的大跌,也连带着港股创新药 ETF 一度跌停,收盘跌幅达 7.65%。截至发稿日,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仍在跌,其中,药明康德 A 股市场上,2021 年高点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达 60%,对应的市值蒸发了 2657 亿元。 市场发现,暴跌的原因是美国议员提交了一份 《生物安全法案》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他们声称对华大基因和药明康德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提案称药明康德已获得「军民融合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药明生物 CEO 陈智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该议员建议国会行动起来,阻止美国纳税人的钱流向华大基因等公司;防止美国纳税人从外国对手那里购买生物技术设备、服务,也不准向它们提供贷款或赠与资金。他还建议,如果这个法案通过后,美国多个部门要在 120 天内,制定一份受关注生物技术公司的实体清单,该清单不只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旗下所有的公司,还包括所有涉及生物技术设备或服务的制造、分销或采购的公司,以及与政府有关系的公司。 对此, 陈智胜 本人予以回应,称「这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我个人也没有在军方任何机构任职过。我们会尽快公告澄清一下。」随即药明生物发布了「澄清公告」。 尽管如此,还是没能阻止全线崩盘的情况发生,药明系大部分订单都依赖于海外,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的影响等等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可能。虽说达摩克利斯是把利剑,但是其深层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国内市场内卷严重。 「内卷」严重 Guide View 药明生物 CEO 陈智胜 曾说过:「海外的医药寒冬是上海的冷,是 2-8 摄氏度的冷,但中国的医药寒冬是哈尔滨的冷,是零下 20 摄氏度的冷。」此前智药局统计,2023 年共有 33 起涉及创新药 CXO 领域融资事件,披露总金额约 65.38 亿元人民币。涉及 CDMO 的融资多达 23 起,20 家公司获得了超亿元融资,寒冬下有净现金流的 CXO 对投资机构更有吸引力。 行业内不仅有药明系、康龙化成、九洲药业等专业的 CXO 公司,不少曾经的甲方也纷纷下水,参与内卷:复宏汉霖旗下子公司安腾瑞霖、三生国健子公司晟国生物、迈威生物子公司泰康生物,而东曜药业更是全面放弃自研业务,转型专门做 ADC 药物的 CDMO。 内卷的结果呢?那必然是 CXO 行业的产能过剩,产能已拉满,但订单却不尽如人意,龙沙的撤退也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国内的 CXO 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截至 2023 上半年,中国有 7 家 CDMO 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75%,主要的驱动力是业务升级和承接转移承接海外公司的订单。最近的一次动向发生在 2024 年 1 月 22 日, 九洲药业 宣布,将在日本设立全资孙公司投资建设 CRO 服务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约 4200 万美元。九洲药业称,在日本设立该平台主要为了更早介入海外客户的研发管线,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和订单,并为国内导流 CDMO 业务。 国外的寒冬虽不刺骨,但也冻人。 巨头的抉择 Guide View 近日,据 FiercePharma 报道,CDMO 巨头 龙沙(Lonza) 表示将关闭位于中国广州的一家工厂。就在消息放出的前几天龙沙宣布计划在加州临床生产基地裁员 218 人。 龙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医药 CDMO 企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代工工厂。Lonza 始创于 1897 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拥有位于欧洲、北美洲及亚洲的多座研发生产基地。1995 年龙沙进入中国市场后,创立了龙沙中国,目前在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已设立生产基地与办事处。 龙沙集团在广州共有两个工厂,一家位于 广州黄埔知识城 ,主要从事药物制剂以及临床和商业生产;另外一家位于 广州南沙 ,提供小分子 CDMO 与原料药服务。龙沙还在 苏州 拥有一家工厂,提供药物胶囊和微生物控制解决方案。此次关闭的工厂是龙沙位于广州黄埔知识城的大分子工厂,为什么偏偏是这家? 从龙沙刚发布的 2023 年年报中可以获悉,位于广州知识城的龙沙生物技术工厂的生物制品生产所因全球产能布局战略调整而停止运营。据 2023 年年报,2023 年全年营收为 67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 7.9%,其中生物部门业务收入 37.19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 13.6%;细胞和基因业务营收为 6.96 亿瑞士法郎,同比增加 0.4%;小分子业务营收为 9.01 亿瑞士法郎,比 2022 年同期增加 10%。 「我们看到细胞、基因、胶囊和健康成分的销售和利润率表现疲软,」龙沙的董事长 Albert Baehny 表示。「然而,我们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部门在销售额和利润率方面都表现强劲。这两个部门合计占我们收入的 70% 以上,利润率均超过 30%。」这意味着龙沙对于小分子业务的看好,龙沙集团表示,回望 2023 年,小分子板块与多家企业达成多年的合作,合作金额达 10 亿瑞士法郎,此外,新客户对该板块业务的兴趣也在增加。 面对「医药寒冬」,CDMO 国际巨头龙沙也不得不通过「裁员」「关厂」来降本增效,虽说生物医药行业经济疲软,但龙沙 2023 年整体营收依旧呈现出正增长。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Guide View 近年来全球及国内 ADC 创新药研发热情高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 年以来涉及 ADC 的交易超过 100 项,2024 年以来,ADC 药物热度不减,已达成多项重磅交易,涉及金额超过 60 亿美元。 整体来看,ADC 药物大有可为。据瑞银证券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 ADC 药物研发管线,占比达到 42%,并且自 2022 年以来已成为 ADC 药物最大的授权出海方。在此热潮下,国内 CXO 企业争相布局这一赛道,为加速抢占市场并应对全球顶尖企业的竞争,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产能扩张是目前最为主要的发力点。 国内 ADC 在研管线的企业多为 初创生物科技公司 ,往往难以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药物研发外包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根据药明合联招股说明书,目前 ADC 药物开发的外包率已达到约 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 34% 的外包率。国内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 ADC 赛道的 CDMO 业务。 皓元医药 是国内较早开展 ADC Payload-Linker 研究的企业之一。2023 年上半年,该公司第四条 ADC 产线投入运营,报告期内承接 ADC 项目数超 60 个,合作客户超过 570 家。 药明合联 于 2023 年年末在港交所上市,共募集资金 40.71 亿港元。该公司无锡基地新商业化生物偶联原液产线和制剂产线已于 2023 年下半年投产,预计到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整体产能将扩充至 2019 年的 6 倍左右。 博腾股份 ADC 药物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外高桥,于 2023 年 9 月投入使用,目前在合成大分子方面已具备实验室能力,原液和制剂 GMP 生产车间预计在当年第四季度投用,后续还将进一步建设中试能力。 目前 ADC 行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在「医药寒冬」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也为 CDMO 行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赛道。 「寒冬」终将过去 Guide View 浙商证券表示,CXO 行业融资逐渐回暖,2023Q1-Q3 国内投融资已经回到了 2017Q1-Q3 水平,全球回到了 2018-2019 年水平,当下海外临床需求仍强劲,临床前订单有望回升,2024 H1 投融资或现转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医药寒冬」时期的订单收缩还是国际复杂政治因素影响,都将成为过去式。如何能在内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价格战,核心还是在于技术与质量,CDMO 的壁垒最终还是在于高质量、经过多个项目验证、有丰富的成功经验。 参考来源: [1]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nufacturing/lonza-closes-plant-china-cdmos-sales-signal-uptick-industry [2]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1679.html [3]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505491.html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038256279369449&wfr=spider&for=pc
105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1 月化工大事件汇总|巴斯夫2023全年初步数据不及预期、世界首个石墨烯功能半导体……
每月化工大事件汇总更新啦,一起看看 1 月化工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吧。我们将从 行业 热点 、 企业动态 、 政策动向 、 市场行情 、 化工新项目 等方面为大家盘点化工行业的月度大事件。 行业热点 Guide View 1、世界上第一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 日前, 中国天津大学 以及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研究人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Ultrahigh-mobility semiconducting epitaxial graphene on silicon carbide」(《碳化硅上的超高迁移率半导体外延石墨烯》)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据第一财经独家采访该团队指导教师马雷教授,「对于石墨烯半导体的应用价值,用这种材料如果投入工业应用,其成本基本可比拟现在市面上的半导体制造材料,而在性能上则将更加优越。不过该项研究距离工业化落地还尚远,估计 还要 10 到 15 年 ,才能真正能看到石墨烯半导体完全落地。」马雷指出。此外,第一财经记者还了解到,当前马雷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尝试让石墨烯半导体材料长在更大尺寸的碳化硅衬底上。 2、我国探获迄今亚洲 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 锂资源近百万吨 据中国化工报记者 1 月 17 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在四川雅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电动载人汽车 、 锂离子蓄电池 、 太阳能蓄电池 被誉为中国制造 「新三样」,他们的制造过程都离不开锂。最新统计显示,2023 年,「 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企业动态 Guide View 1、巴斯夫集团发布 2023 全年初步数据,不及预期 1 月 19 日 , 巴斯夫集团发布 2023 年初步数据, 2023 全年销售额预计达 689.02 亿欧元, 不及 巴斯夫 730 亿至 760 亿欧元的预测范围,也低于分析师对 2023 全年的平均预测(Vara:705.79 亿欧元)。2022 全年销售额为 873.27 亿欧元。 2023 全年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预计达 38.06 亿欧元, 不及 巴斯夫 40 亿欧元至 44 亿欧元的预测范围,也低于分析师对 2023 全年的平均预测(Vara:39.34 亿欧元)。2022 全年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 68.78 亿欧元。同比下降是由于与销售相关的利润偏低,而固定成本的下降不足以抵消这一降幅。 2、 科思创推出新型具有最高耐热性的共聚碳酸酯 1 月 25 日,科思创宣布其开发了一种具有最高耐热性的 共聚碳酸酯 —— Apec? 2045 ,该产品可以使模塑商和医疗原始设备制造商能够在不影响质量、性能或外观的情况下 大幅削减生产时间 和 成本 。 除了提供高耐热性和高生产率外,APEC? 2045 共聚碳酸酯还为该市场提供了其他重要优势,包括: 耐久性 :坚韧的工程塑料,在医用聚碳酸酯产品组合中具有最高的耐热性; 透明度 :生产具有高光学透明度的透明零件; 生物相容性 :根据 ISO 10993-1 和 USP VI 级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接触时间为 30 天或更短; 可灭菌 :支持医疗保健行业中最普遍的灭菌方法,包括辐照、高压灭菌器和热空气; 可加工性 :一致且高效的加工。 据悉,用液态硅橡胶(LSR)包覆成型聚碳酸酯通常用于生产 呼吸面罩 和其他需要模制密封件的 医疗器械 。 3、 赢创全球首座规模化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生产工厂正式投产 1 月 24 日,赢创发布消息称其位于斯洛伐克的全球首座规模化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生产工厂已提前建设完工并正式投产。 鼠李糖脂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欧洲玉米来源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 可持续 的发酵工艺生产,无需使用石化原料或热带油。产品可完全生物降解,环境毒性与生态毒性极低,是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可持续替代品。鼠李糖脂具有出众的 发泡性能 ,对皮肤也非常温和,是 家用清洁剂 和 个人护理产品 (如洗发水和胶束水)的理想之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采矿、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领域。 政策动向 Guide View 应急管理部召开 2024 年度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 1 月 19 日,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 2023 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 2024 年度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23 年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固化、深化、拓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措施,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2023 行动,有效应对重大事故反弹和复杂严峻形势挑战,化工事故总量保持下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市场行情 Guide View 国家统计局 1 月 17 日发布数据显示, 12 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6.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 0.52%。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6%。分行业看,12 月份,41 个大类行业中有 28 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 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11.0%,乙烯 272 万吨,增长 0.1%。 2023 年 12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 同比 下降 2.7%,环比下降 0.3%。工业生产者 购进价格 同比 下降 3.8%,环比下降 0.2%。2023 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 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3.6%。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 1 月 27 日发布,2023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76858.3 亿元,比上年 下降 2.3%。2023 年,化工相关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增长 26.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34.1%。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33.4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1%。 化工新项目 Guide View 1 、 盛虹石化高端材料PETG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1 月 5 日,盛虹石化 高端材料 PETG 装置 一次投产成功发布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新区隆重举行。该项目由盛虹石化 自主研发 、创新设计,并围绕核心技术申报 13 项专利,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装置 产能 13 万吨/年 ,以虹港石化 PTA 和盛虹炼化乙二醇为原料,延链生产高附加值、高端新材料产品,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 20 亿元。随着项目的成功投产,盛虹石化 PETG 总产能跃居国内第一。 2、巴斯夫与旭川化学在 共同开展生物质平衡(BMB)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达成合作 1 月 19 日 , 巴斯夫单体业务部 与其异氰酸酯业务重要合作伙伴 旭川化学 举办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双方将在合成革应用中共同开展生物质平衡(BMB)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战略合作。此次合作的首要目标是降低 合成革行业聚氨酯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巴斯夫依托其在生物质平衡(BMB)MDI 生产方面的专长,旭川化学充分利用其在合成革产业链的运营网络,共同实现合作目标。 目前,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拥有两座生产基地,可提供 ISCC+1 认证的 BMB MDI,分别位于韩国丽水及中国重庆。 3、瓦克化学计划在捷克兴建新的特种有机硅生产基地 1 月 11 日, 瓦克化学 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为重组在欧洲的生产、扩建旗下特种有机硅业务,计划投资数亿欧元在 捷克 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兴建一个新的有机硅生产基地。卡罗维发利新生产基地将重点生产 室温硫化型特种有机硅 ,日后还将生产 高温硫化有机硅混合物 ,新生产基地预期可于 2025 年底投入生产。 参考来源:国家统计局、应急管理部、各公司官网、第一财经、中化新网
105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抗癌明星药」紫杉醇最新研究成果: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北京时间 1 月 26 日凌晨 3 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基因组所(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闫建斌 研究员 与北京大学 雷晓光教授 等合作完成的 最新研究成果 :「Characterization and heterologous reconstitution of Taxus biosynthetic enzymes leading to baccatin III(巴卡亭 III 生物合成酶的鉴定与异源重构)」 研究发现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缺失的 关键酶 「T9αH」「TOT」 ,阐明了关键结构分子 — 紫杉烷氧杂环丁烷 的形成机制,打通了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上站在了 世界领先地位 。 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因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了 20 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 抗癌明星 和研究重点。然而,天然紫杉醇来源稀缺且单一,仅能从珍稀濒危裸子植物 红豆杉 中提取,但红豆杉极为稀少,且生长速度缓慢,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不仅如此,紫杉醇在红豆杉植物中的含量极低,数千棵红豆杉中仅能提取 1 千克左右的紫杉醇,而治疗 1 位卵巢癌患者至少需要几十克紫杉醇。 如果能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合成紫杉醇是不是就能解决紫杉醇供应不足的问题?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Guide View 目前,我国紫杉醇原料药主要通过从人工种植的红豆杉植物提取紫杉醇前体结合化学半合成方法获得,这种方式 高度依赖 红豆杉资源, 成本高 , 产量低 ,很难满足我国日益严峻的癌症防控需要,还可能引发 生态破坏 和 耕地占用 等诸多问题。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科学家便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替代天然提取紫杉醇的合成方法,1990 年,美国率先研发出一条紫杉醇半合成路线,并迅速投入商业化生产。在此后的 30 余年内,全球上百个科研团队相继投入到紫杉醇的生物全合成研究中,但均未能实现突破。 为解决「明星抗癌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联合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等国内外六家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找到了一条无需消耗天然红豆杉资源、不依赖土壤种植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方法,并有望解决「明星抗癌药」紫杉醇供应不足的问题。 从三个难点入手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高度复杂,涉及羟化、酰化、环氧化等多个生化反应和 19 个合成关键酶。想要实现紫杉醇在异源系统中的生物合成,需要突破三个难点: 1、找到紫杉醇关键生物合成酶。 2、解析关键合成酶的催化机制。 3、设计线路实现异源生物合成。 从首张 南方红豆杉基因组蓝图中找到关键合成酶 自紫杉醇发现以来的半个世纪里,绝大多数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均由欧美研究团队主导完成。最先进的紫杉醇提取技术、核心的红豆杉细胞生产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依然牢牢掌控在欧美制药公司的手中,如美国的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法国的赛诺菲公司,德国 Phyton 公司等。 2021 年,闫建斌团队领衔绘制 国际首张染色体级别的南方红豆杉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图谱 ,揭示了红豆杉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遗传基础,为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提供了基因组学蓝图和关键候选基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对 58 个紫杉醇生物合成关键候选基因进行筛选,成功发现了能够催化氧杂环丁烷环合成的细胞色素 P450 酶,命名为 TOT1(紫杉烷氧杂环丁烷合酶,Taxane Oxetanase 1),研究发现,该基因能够显著降低巴卡亭 III 和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在找到了关键合成酶之后,研究人员又通过解析催化机制、设计和异源重建合成路线,最终建立了紫杉醇生产前体巴卡亭 III 的异源生物合成路线,为中国紫杉醇绿色制造产业化铺平了道路。 紫杉醇的市场现状 Guide View 压倒性销售额 紫杉醇自发现以来就因其良好的效果而热度不断。近年来,紫杉醇的销售额更是压倒其他早期上市的植物抗癌药品种,成为 全球第一大植物抗癌药品种 。 原料药产量快速增长 据医药经济报,全球紫杉醇原料药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大量种植人工红豆杉林,为紫杉醇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来源;以德国和以色列为首的发达国家从事紫杉树皮细胞培养和直接提取紫杉醇原料药的工艺日趋成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相当部分的紫杉醇原料药。 市场规模未来可期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获得紫杉醇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有 17 余家,能正常维持生产的紫杉醇原料药企业达八九家,其中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紫杉醇原料药生产商有云南汉德生物技术公司、福建(三明)南方制药公司、江苏(无锡)红豆药业公司和桂林晖昂生物药业公司等四家。 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研究表明,2022 年全球紫杉醇市场规模达到了 7.3 亿元(人民币),中国紫杉醇市场规模达到了 0.65 亿元。针对预测年间紫杉醇市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贝哲斯咨询专业分析师团队预测,全球紫杉醇市场容量到 2028 年将会以 6.13% 的增速达到 10.43 亿元。 此外,多种 上市药物的获批 也为紫杉醇原料药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了希望。 1 月 5 日,医药巨头 百时美施贵宝 宣布,原研肿瘤治疗药物 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型],简称「白蛋白紫杉醇」)获得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批准,适用于联合吉西他滨作为 转移性胰腺癌 的一线治疗。 Abraxane 是白蛋白紫杉醇的原研产品,也是经 3 期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改善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白蛋白紫杉醇产品。当前,白蛋白紫杉醇是全球各大权威指南推荐的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标准治疗药物,不仅疗效与安全性特征明确,而且给药前无需预处理,较为简便。 结语 Guide View 紫杉醇是众所周知的明星抗癌药,源自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而且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约为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植物抗癌药,紫杉醇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此次,紫杉醇在生物合成技术上的突破除了对基础科学具有重要贡献之外,将生物合成技术用于易操作的普通植物时,可以大大 加快育种进程 、 提高育种效率 ;得益于普通作物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等特性,紫杉醇的 提取成本 也会 大幅下降 ;同时,也为合成多种衍生物以寻找更有效的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机遇。 参考来源: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医药经济报 [2]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3484
103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国内首个获批!「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神话能否在国内复刻?
1 月 26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是药物的活性成分,诺和诺德共有 三款 司美格鲁肽产品,分别为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的降糖针 Ozempic 、用于减重的针剂 Wegovy ,和用于 2 型糖尿病并正在拓展减重适应证的口服片 Rybelsus 。 此前,在国内获批进口上市的是 Ozempic,商品名为「诺和泰」,但剂型为针剂。此次获批的片剂是 Rybelsus 商品名为「诺和忻」,同样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治疗。据悉,2019 年 9 月,司美格鲁肽片 Rybelsus 获 FDA 批准治疗 2 型糖尿病,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 GLP-1 药物。 司美格鲁肽属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RA)类降糖药。GLP-1 是一种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还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2022 年 马斯克 的一条 Twitter 回复让司美格鲁肽火速出圈,当被问起减肥秘诀是什么时,马斯克答道:禁食和「Wegovy」。「Wegovy」因其优异的减肥功效也被称为 「减肥神药」 。 「减肥神药」供不应求 Guide View 在 2023 年,面对 Wegovy 这款减肥药的火爆需求,诺和诺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需求激增导致了供应短缺,迫使该公司在 5 月份暂停了 Wegovy 的广告活动,并推迟了其在美国的全国性广告计划。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生产能力的限制,还有市场对于其 潜在副作用 的担忧。 就在 1 月 2 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透露,它正在调查患者因使用血糖调节产品而产生自杀念头和脱发的报告。这项调查是由 FDA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上收集的信息引发的,该数据库允许监管机构通过收集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副作用报告来追踪潜在的问题。每个季度,FDA 都会根据 FAERS 的警示发布一份正在调查的药物清单。 FDA 写道:「一种药物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并不意味着 FDA 已经得出结论认为该药物存在所列风险。这意味着 FDA 已经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安全问题,但并不意味着 FDA 已经发现该药物与所列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十天后的 1 月 12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称初步评估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使用诺和诺德的减肥药会导致自杀念头。FDA 写道:「由于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有限,而且这些事件可能受到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些报告中的信息并不能证明与使用(GLP-1s)有明确的关系。对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审查发现,这些治疗与自杀念头之间没有关联。」 同一时间, 《自然》杂志 发表了一项针对美国 180 万患者的研究发现,与使用其他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诺和诺德的 Ozempic 和 Wegovy 等药物的患者不太可能产生自杀念头。 尽管诺和诺德的减肥药副作用暂时被排除了,但是也有专家警告称,从长远来看,不健康的体重控制行为,包括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使用减肥产品,反而会导致体重增加。同时 FDA 也指出,由于使用 GLP-1RA 的患者和对照组中均出现少量的自杀念头或行为的报告,无法明确排除可能存在的微小风险。 1 月 16 日,诺和诺德正在重启 Wegovy 的广告,但这次广告并不以推广减肥药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展现肥胖和体重管理的长期挑战。诺和诺德的这一策略转变反映了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敏感反应,以及对潜在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深刻理解。 诺和诺德 2023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揭示了其三种司美格鲁肽产品的强劲销售表现,总销售额高达 1002.22 亿丹麦克朗(约合 1052.23 亿元人民币)。这还是在诺和诺德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为了缓解这一状况,诺和诺德在 2023 年宣布了四次扩建工厂的计划,尽管如此,短期内生产能力仍难以满足全球市场的爆炸式需求。Wegovy 的供应问题在 2023 年 12 月有所缓解,当时诺和诺德宣布 1.7 毫克剂量的 Wegovy 短缺问题已得到解决,并计划在 2024 年初恢复发货。 截至 1 月 26 日,诺和诺德市值 4816.4 亿美元,LVMH 市值 3,861.7 亿。诺和诺德凭借「减肥神药」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神话,赶超奢侈品集团 LVMH 成为了欧洲最大的上市公司。 诺和诺德「减肥神药」的神话能否被复刻呢?实际上,国内有不少企业已布局 GLP-1 药物。 GLP-1 药物的国内布局 Guide View 根据华创证券研报测算,预计 2032 年中国 GLP-1 减重药品市场有望达到 486 亿元 。同时,考虑到未来更多疗效优异、依从性高的 GLP-1 药品上市,减重有望成为大众消费需求,展望更长时间,中国 GLP-1 减重市场有望突破千亿。 2023 年 7 月,两款国产 GLP-1 类药物获批上市,分别是 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 生物类似药和 仁会生物的创新药贝那鲁肽 。 华东医药 在 2023 半年报提到,其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 HDM1002 肥胖适应症的中国 IND 申请已于 2023 年 6 月递交。 智飞生物 此前拟收购的宸安生物除了布局有 GLP-1/GIP 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在研管线也包括口服司美格鲁肽片。 跨国药企巨头阿斯利康此前宣布与国内的 诚益生物 就 ECC5004 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根据披露的信息,ECC5004 正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每日一次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用于治疗肥胖症、2 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疾病。 恒瑞医药 产品管线也包括口服 GLP-1 药物 HRS-7535,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2023 年 9 月, 信达生物 称公司拟配售新股筹资 23.56 亿港元,约 30% 筹资即 7.07 亿港元拟用于开发、营销及商业化 IBI362(玛仕度肽),这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及肥胖的 GLP-1R/GCGR 双激动剂及潜在临床阶段最佳候选药物。 结语 Guide View 诺和诺德的几款 GLP-1 类药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可以说是创造了「神话」,国内企业纷纷入局,在这爆火的赛道里 机遇与挑战 并存。 尽管 GLP-1 药物有了成功的范例,但是新药开发依旧是一个长期、高成本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并且诺和诺德已经在 GLP-1 类药物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国产 GLP-1 药物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需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然而,这其中也不乏机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市场之一,同时肥胖和超重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 GLP-1 类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国产 GLP-1 药物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比如在药物定价、销售渠道上具有更多的的本土化优势。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制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政策法规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以满足广大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需求。 参考来源:国家药监局、澎湃新闻、Investing、各公司官网、华创证券
1024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你知道哪家企业被誉为民族日化巨头吗?
图源:立白科技集团 「立白洗衣粉,不伤手的洗衣粉。」 这句熟悉的广告语陪伴了一代人成长。 2024 年,是立白科技集团成立三十周年,刚到而立之年的立白就迎来了「二世」 时代。曾任集团总裁的 陈泽滨 履新集团董事长,正式全面接手立白;曾任集团第一副总裁的陈展雄,则履新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而他们的父亲 ——「创一代」 陈凯旋 和 陈凯臣 进一步放权,成为集团的 「总顾问」 和 「副总顾问」。 过去三十年,立白科技集团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民族日化巨头?放眼未来,立白科技集团如何在竞争加剧的日化行业中迈步新征程? 1994 年,来自潮汕的 陈凯旋 和哥哥 陈凯臣 在租来的三间办公室中开启了创业之路。秉承着 「做最好的洗衣粉」 的信念,立白在外资品牌和国有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夹缝求生,通过 发展专销商 、 打破行业三角债 等创新举措实现突围。 1998 年,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成立。随后,由于销售的不断增长,立白科技集团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如今的立白已在全国拥有 8 大生产基地、30 多家分子公司。洗涤剂销量全国第一、世界第四,拥有「立白」「好爸爸」「蓝天六必治」等织物洗护、餐具清洁、口腔护理等知名品牌,也有小白白、清怡、MISS 蜜丝这样的 新 锐 国货品牌 …… 整个产业为 15 万人提供就业, 并且以超 200 亿年营收, 超 15 亿税收, 超 5 亿元公益捐赠, 稳居民族日化龙头之位。 据网易财经,立白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 许晓东 介绍,立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4 年-1997 年是 创业初期 的 「小洗涤」 阶段 ,仅用三年时间,就将洗衣粉销量做到了 广东省第一 。1998 年到 2003 年进入了 「大洗涤」 阶段 ,拓展了洗衣粉之外的其他 洗涤用品 ,1998 年开始向 全国市场 进军,2003 年洗衣粉销量做到了全国前三。2004 年到 2016 年是立白的 「大日化」 阶段 ,先后通过收购上海高姿化妆品,进入 化妆品 领域;并购重组百年老字号品牌蓝天六必治,进入 口腔护理 领域等,其中,2009 年销售额突破 100 亿元大关。2017 年到现在,进入立白 「全新战略发展」 阶段 ,提出了 「1+2」 战略,通过 产业互联化 、 组织生态化 、 业务数字化 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2」战略 是立白进入 数字经济新时代 的企业战略,并致力于成为一家 「品牌引领、数字经营、富有创新、富有活力」的智慧服务型企业。 「1」代表品牌矩阵(品牌集群)。家全场景多品类多品牌矩阵;核心品牌主副品牌布局策略;紧抓消费者需求布局趋势品类;品牌理念符合健康幸福的企业使命。 「+」代表中台赋能 (数据+业务+组织中台)。通过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业务中台赋能生态伙伴成长,提升产业协同效率;通过人力、财务、企业文化塑造组织、凝聚人才、保障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2」代表两大平台(2B+2C 平台)。2B 平台搭建为日化产业的品牌商、生产商等提供一站式赋能服务的 2B 平台;2C 平台:搭建多触点连接和服务消费者的 2C 平台,通过电商、直播、鲸明购、立乐家平台等多维度运营及沉淀消费者。 凭借数字经济时代的「1+2」战略,2020 年, 立白一共组织了 3783 场线上订货会, 累计销售金额超过 10 亿元。2021 年, 立白品牌还在业内率先做抖音超品日,活动期间直播总 GMV 超 3100 万,「818 新潮好物节」销量突破 3000 万, 为行业品牌 TOP1, 包括陈泽滨本人也都在抖音开启 总裁直播秀 。 除了在营销模式上与时俱进,立白集团在产品设计上也不断推陈出新。消费者需求是立白持续创新的动力。成立至今,立白秉持 以人为本 的创新理念,致力于「健康幸福每一家」的创新诉求,不断将绿色科技引入到产品开发中,把安全、健康、品质带进每一位消费者的生活。 从 洗护科技 入手,立白致力于衣物洗护领域的研发创新,始终贯彻 「洗护合一」理念,从 2016 年 10 月 1 日起,率先实现全线生产 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的洗衣液,并推出天然皂液、天然皂粉、洗衣精油皂等洗护合一的升级产品。 研发创新 方面,立白拥有行业 唯一 「中国轻工业绿色洗涤用品重点实验室」、行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发明专利数量 98 项,主导或参与制订 28 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先后推出加酶粒子皂、加酶洗衣液等多项先进产品,引领中国衣物洗护行业升级。 加强全球合作 ,作为衣物洗护领域领导者,立白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美国杜邦公司、德国斯巴夫、丹麦诺维信、瑞士奇华顿、瑞士芬美意等国际日化巨头合作,将国际领先的技术应用到产品研发中,以全球化视野及创新体系,引领行业发展。 而谈及立白科技集团 发展壮大的原因 ,据网易财经,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泽滨表示:一靠机遇,立白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二靠创新,比如创业之初的专销商模式,款到发货,打破了行业三角债;30 年间不断推陈出新,用多元化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以及在 2015 年开始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 …… 正是靠着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立白科技集团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三靠奋斗,立白的壮大离不开全体立白人开拓进取、脚踏实地,不断坚持的奋斗和努力。 三十年间,立白科技集团在日化行业奔涌向前的发展浪潮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长为中国日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在这蓬勃的生命力背后,是立白科技集团不断 坚持创新 ,坚持与 消费者 建立心与心的链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 数字化建设 的决心和努力,这也是立白科技集团在过去三十年保持快速发展的关键词。 参考来源:立白集团官网、新华网、网易财经
103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银发经济」政策首发,将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一场以 「银发经济」 为主角的革新正在医药健康领域悄然兴起…… 1 月 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下称《意见》),这是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意见》从 4 个方面提出 26 项具体举措,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图源:截取自国务院官网 民政部 2023 年 12 月份发布的 《2022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8004 万人,占总人口的 19.8%,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0978 万人,占总人口的 14.9%。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2030 年老龄产业潜力将占到 GDP 的五分之一,2050 年将达到三分之一。据东吴证券研报,2026 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2 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医药行业的需求将得到快速充分释放,市场扩张。 《意见》针对「银发经济」在 医药健康领域 则给出了更详细的阐述: 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 保健食品 、 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 ; 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 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 ; 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 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 ; 推动老年食品、药品、用品等的 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适老化。 国内企业在行动 Guide View 以岭药业 :中医药创新抗衰老 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健、抗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众多中医药企业之中, 以岭药业 前瞻性布局抗衰老领域已获得显著成果。1 月 16 日,以岭药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围绕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呼吸、肿瘤、神经、泌尿发病率高、市场用药量大的六大类疾病,公司目前拥有专利新药 14 个。 在抗衰老领域,公司有已上市 OTC(非处方药)品种,以岭药业研发的八子补肾胶囊已成为当下备受市场关注的抗衰老明星品种。未来,该药还将围绕产品疗效持续开展研究,挖掘更多学术证据,同时,聚焦「抗衰老」领域,探索完善产品商业化模式,努力打开该产品新的成长空间。 华润三九 和 昆药集团 :「打造引发经济健康第一股」 中药龙头企业 华润三九 于 2022 年末完成了对 昆药集团 的收购,正在按首年融合计划稳步推进昆药集团的整合工作。 华润三九在其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中确立了「打造银发经济健康第一股、成为慢病管理领导者、精品国药领先者」的新战略目标。昆药三季报中提及相应的调整方向,一是三九在战略、业务等方面的赋能,二是聚焦慢病领域和精品国药,三是将研发体系调向老龄化方向。根据相关预测, 2025 年中国将逐渐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公司提前 2 年至 3 年布局老龄化领域,未来有望形成比较大的优势。 先声药业 、 恒瑞医药 :积极布局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银河证券研报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2022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超 2.8 亿,该群体认知障碍患病率约为 6.04%,其中阿尔茨海默症(AD)占比约 60% 至 80%,对应患者人数 1000 万至 1400 万人,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呈逐年增长态势。 国内布局 AD 赛道的药企较少,属于相对高需求、低竞争的蓝海赛道,其中上市公司先声药业和恒瑞医药先后开发了 AD 的药物管线,布局「银发经济」。 2022 年 2 月, 先声药业 公告显示,其在研口服小分子药物 SIM0408 的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 AD 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这款口服药是 2021 年 6 月先声药业从 Vivoryon 获取的,这项超 5 亿美元的合作,让先声药业获得该药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包括 SIM0408 在内的 2 款针对具有神经毒性的淀粉样蛋白 N3pE (pGlu-Abeta) AD 治疗药物的权益。 2023 年 3 月, 恒瑞医药 宣布,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 Aβ 单克隆抗体 SHR-1707 注射液用于治疗早期 AD 的 Ib 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2023 年 7 月,该药的最新研究进展亮相了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 百克生物 :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拉动全年业绩增长 带状疱疹 俗称 「蛇缠腰」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再激活引起。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接种意识不断提高,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从 2015 年的零增加至 2021 年的 6 亿元,并预计 2025 年增加至 108 亿元,2030 年也将达到 281 亿元。 百克生物 的带状疱疹疫苗是 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 ,也是国内首个用于 40 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于 2023 年 1 月底获批,并于 4 月取得《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百克生物在 2023 年年报中提到,带状疱疹疫苗的销售宣传与市场覆盖是全年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自 2022 年开始便逐步制定了完善的营销策略,完成了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准入工作。2023 全年百克生物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带状疱疹疫苗,2023 年前三季度,百克生物收入 12.43 亿元,同比增长 43.6%,归母净利润 3.31 亿元,同比增长 56.31%。 结语 Guide View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意义深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响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扩大医药市场的规模,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治疗药物、老年疾病专用药物、保健品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这不仅为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升级。 总而言之,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生物医药企业在迎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国务院、澎湃新闻、银河证券
102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好丽友也来卷 ADC 赛道,是一时兴起还是精密布局?
1 月 15 日,韩国食品公司 Orion Group(好丽友) 将以 5500 亿韩元(4.18 亿美元)收购韩国生物技术公司 LegoChem Biosciences 25.7% 的股份,这使得 Orion 成为最大股东。投资款定于 3 月 29 日支付。这笔交易由 Orion 位于香港的子公司 Pan Orion Corp. 牵头,涉及配股和股份购买的组合。 根据金融监督署的电子披露,Orion 将以每股 5.9 万韩元的价格收购 796 万股新股,同时以每股 56186 韩元的底价收购 140 万股现有股票。收购后,LegoChem Biosciences 将成为 Orion 的附属公司,保持其目前的管理和运营。 好丽友作为一家食品公司巨头为什么要进军 ADC 赛道呢? 「好丽友,好朋友」 好丽友成立于 1967 年,总部位于韩国首尔,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种零食和甜点产品,包括巧克力、饼干、糖果和冰淇淋等。公司不仅在韩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份额,还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至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成为韩国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1995 年,好丽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经济改革开后市场逐渐对外国投资开放的阶段,好丽友正是看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打开中国市场。 随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逐渐认可,好丽友开始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并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至今为止,好丽友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一共有四个:河北廊坊 2 家,上海青浦 1 家,广州花都 1 家。这一举措也使得好丽友能够更快速地响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和需求,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好丽友·派」、「呀!土豆」、「蛋黄派」、「果滋果姿」……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好丽友·派」, 「好丽友,好朋友」 的广告词更是我们童年难以抹去的回忆。 中国市场是好丽友海外市场营收中占比最大的市场,但随着国人健康饮食的理念不断加强,低脂低糖、0 反式脂肪酸等概念不断冲击着以高油高糖为制作工艺的食品,好丽友首当其冲。2021 年,好丽友实现营收约 121.16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营收为 62.5 亿元,而这一数字在 2020 年为 70 亿元,这是好丽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营收下滑。2023 年上半年,好丽友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滑 1.2% 至 30.6 亿元。 食品主业增长乏力,呈现出疲态,一时半会儿难以扭转。因此,好丽友选择将 生物 作为可持续增长的新业务领域,并将其业务从食品扩展到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保健领域。此次,好丽友收购韩国生物技术公司 LegoChem Biosciences,进军 ADC 赛道也并非好丽友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次尝试。 好丽友在生物领域的 首次尝试 在 2021 年 2 月,鲁抗医药和好丽友正式成立 山东鲁抗好丽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 20,000 万元,其中韩国株式会社好丽友控股占有 50% 股权,鲁抗医药占有 35% 股权,好丽友中国占有 15% 股权。 2021 年 5 月,好丽友集团与韩国癌症体外诊断公司 Genomictree 签订主合同,通过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引进结直肠癌体外诊断技术,并在中国建设了大规模生产癌症体外诊断产品的基础设施,拟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好丽友集团还聚焦于成人结核病疫苗的开发,推动全球首个成人结核病疫苗的研制。2022 年 2 月,好丽友集团与全球疫苗公司 Curatis 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结核病疫苗,并同意成立合资企业,开发成人结核病疫苗,并进行临床试验和许可。 同年 7 月,山东鲁抗好丽友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签署了支持和合作中国疫苗开发项目的协议。好丽友集团计划投资 900 亿韩元建设工厂,目标是在 2024 年完工,一旦完工,该工厂将开始临床试验。 此次对于 LegoChem 的收购进入 ADC 赛道也是好丽友集团为了拓宽生物板块的举措之一。 为什么 是 LegoChem? 据悉, LegoChem Biosciences 是一家韩国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利用其专有的药物发现技术 LegoChemistry 和 ADC 平台技术 ConjuAll 发现和开发下一代新型疗法。 基于技术平台 ConjuALL ,该平台能够有效搭载在特定位置稳定偶联,克服了其他 ADC 中典型的随机附着,还能够选择性激活接头。LegoChem 已搭建超过 20 条 ADC 管线,并与强生、复星医药、IKSUDA、基石药业等全球生物医药企业达成多项技术、管线授权合作。 2023 年 12 月,LegoChem 宣布与强生的子公司 杨森 签署一项价值 17 亿美元的许可协议,以开发抗 Trop2 ADC,双方将合作开展 LCD84 的 I/II 期研究,而杨森将全权负责其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同月,LegoChem 还与 安进 公司签订了一项研究和许可协议,该协议允许该制药公司使用其专有平台,为多达五个靶点设计、开发和潜在商业化 ADC。考虑到预付款和交易项下的所有里程碑,LegoChem 有资格获得高达 12.5 亿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 可以看出 LegoChem 在 ADC 领域具有强劲的实力与巨大的潜力,这也是好丽友集团选择收购 LegoChem 来进军 ADC 领域的最主要的原因。 与此同时, LegoChem 也在寻找一个强有力的「东家」。据 LegoChem 的通告,为了在 ADC 热潮中脱颖而出,决定进行更为积极的研发,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大约需要 1 亿韩元的研发资金,希望通过与好丽友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者融资。目前 LegoChem 最大股东持股 8.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额外寻求资金,最大股东的持股会更小。因此需要寻找一个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该合作伙伴将持有 20% 或更多的股份。 最终选择好丽友集团是因为好丽友希望通过生物扩张找到新的增长引擎进入全球市场,实现稳步增长,并且好丽友集团对于 LegoChem 过去 18 年走过的道路表现出了深深的信任,这也促成了最后双方的合作得以达成。 「我们决定与 LegoChem Biosciences 一起对全球新药开发进行大量投资,LegoChem Biosciences 正在成长为一家全球生物公司,」 Orion 副董事长 Hur Inn-chul 说。「作为第一大股东,我们将积极支持其业务稳定增长。」 结语 总而言之,好丽友收购 LegoChem Biosciences 的 主要原因 可总结为下述三点: 其一,布局生物医药领域。好丽友是一家传统的食品公司,但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布局生物医药领域,此次收购 LegoChem 是好丽友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标志着好丽友正式进军 ADC 领域。 其二,获得 ADC 技术平台。LegoChem 是一家专注于 ADC 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 ADC 技术平台,好丽友收购 LegoChem,可以获得其 ADC 技术平台,为其在 ADC 领域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三,拓展市场渠道。LegoChem 在全球拥有较为完善的市场渠道。好丽友收购 LegoChem, 可以借助其渠道优势,加速其 ADC 产品的商业化。 ADC 药物赛道持续活跃,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 年的 ADC 药物交易不断。好丽友集团对于 LegoChem Biosciences 的收购属于大势所趋,至于好丽友能否成为 ADC 的好朋友还需拭目以待。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爱企查、bilibili [1]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orion-invests-415m-in-korean-biotech-legochem-securesmajority-stake/ [2]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tech/2024/01/779_367013.html
102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年底福利支出近 9000 万,是什么给了这家公司底气?
近日,据 辽宁方大集团 官方微信公众号,董事局主席 方威 拟将给旗下两个上市公司( 东北制药 和 中兴商业 )的每名员工发放 1 万元 红包,退休员工发放 2000-3000 元不等。此消息一出顿时 #身家 600 亿富豪给员工每人发 1 万红包# #你们公司过年发红包吗# 等词条引发热议。 据红星新闻,截至 2022 年,东北制药在职员工共计 6694 人,离退休 0 人。中兴商业在职员工合计 1241 人,离退休职工 2162 人。按此计算,方威将给两家上市公司共发放 8583.6 万元。 方威到底是何许人也?辽宁方大集团又为何有这个实力? 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 方大集团 」)成立于 2000 年 04 月 24 日,是一家以 炭素 、 钢铁 、 医药 、 商业 、 航空 五大板块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方大炭素、方大特钢、东北制药、中兴商业财务状况良好,四家公司在整体负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账面资金相对比较充裕。 同时,截至 2023 年 9 月 1 日, 方威 在 「2023 年胡润百富榜 」 以 630 亿元身家 排名第 59 。而给员工发现金红包,是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的 「 特别传统 」。据悉,他曾在 2022 年初用 3 亿元现金堆成墙,给海航控股的 6 万余名员工发红包。 2017 年 ,方大集团与营口市政府医疗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订,营口市三家医院加盟辽宁方大集团。由此,方大集团开始 涉足医药 相关领域。 2018 年 ,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神,落实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按市场化原则,通过定增和二级市场,方大集团依法依规成为东北制药第一大股东。 自此,东北制药成为辽宁方大集团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药板块也是辽宁方大集团拓展 大健康领域 的战略业务板块之一。 满足百姓用药需求是责任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东北制药 」),是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 方大集团 」)旗下 上市公司 。东北制药的前身为 东北制药总厂 ,始建于 1946 年,1996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因曾援建全国 19 省市 52 家医药企业,向外输送干部 1300 多人,东北制药被誉为「 我国民族制药工业的摇篮 」。 2022 年冬季,东北制药 2 块钱就能买到 20 片 对乙酰氨基酚片 的消息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突如其来的关注,使得平日十分低调的东北制药一下子出了圈。 据悉,由东北制药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已在市面上销售数十年,但 从未涨价 ,一直保持着 2 元 20 片的售价。疫情时期,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公司增加班次、满负荷地投入生产,以求全力完成保供任务。 要知道在各大药企为了应对短期市场冲击、纷纷加速扩产退烧药之后,就会出现退烧药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东北制药就曾在产能过剩方面有过惨痛教训。当年随着国际 维生素 C 粉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每公斤维生素 C 粉的价格在 2009 年一度上涨到接近 100 元。国内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扩产,认为看到商机的东北制药在 2010 年一度投入巨资也进行扩产改造。 然而到 2011 年,东北制药刚刚扩产完毕,维生素 C 粉市场就已经出现过剩苗头。此后,整个价格开始快速崩塌,从 2009 年的 100 元/公斤一度跌到 2011 年的 26 元/公斤。东北制药的前期扩产投资不仅血本无归,当年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 832.96%。 虽然在这方面吃过瘪,但在疫情期间,东北制药仍以满足百姓用药需求为主,即使面临自身的利益有受损的风险,还是义无反顾冲在生产第一线。 飞增的业绩是底气 随后,疫情期间的出圈很快就带来了「回报」。据凤凰网财经,2023 年前三季度,东北制药净利润为 2.2 亿元,同比增长 71.5%。 2024 年 1 月 8 日,辽宁方大集团发文披露 2023 年集团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表明「充裕的资金给予公司蓄力前行十足的安全感」。其中,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的代表企业均展示出作为大型上市公司在行业内较高的盈利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 2023 年前三季度,辽宁方大集团实现经营性现金 净流入 180 亿元,超过 2022 年的 26 亿元;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辽宁方大集团货币资金余额为 631 亿元,比 2022 年末的 500 亿元进一步提升。 或许,2023 年不错的业绩表现,正是这位低调的富豪发大额红包的底气。 取之于社会 回报于社会 2024 年初,东北制药是方威到集团下属企业调研的第一站。在座谈会上,方威提及,东北制药的自动化还要提升,不要有 「 大企业病 」,不过自动化不是减人,是为了把产品做得更好,让大家更轻松地工作,腾出人力干更重要的事情。 「 我们虽然是民企,但要向国企老大哥学习,不要给国家、社会添麻烦,要关爱我们的员工,公平公正地执行好 福利政策 。」 方威说,给每名员工发红包,是让全体员工和退休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正如方大集团的 企业价值观 所述,方大集团真的做到了「 经营企业一定要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对旅客有利。」 如果说不错的业绩表现是发红包的底气,那么,切实落实 员工关怀 就是业绩增长的推动力。 参考来源:辽宁方大集团官网、红星新闻、经济观察网、雷达财经
104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2023 年我国化妆品卖了 4142 亿元;食品公司好丽友进军 ADC 赛道……|一周热点
日化 Guide View 1、国家统计局:2023 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 4142 亿元 1 月 17 日, 国家统计局 公布 2023 年 12 月份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2023 年 1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4.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4%。2023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7.15 万亿元,较 2022 年增长 7.2%。 图源:国家统计局 具体来看,2023 年全年,化妆品零售额达 4142 亿元,同比增长 5.1%。其中,2023 年 4 月,化妆品零售总额在全年中增速最高,同比增长 24.3%,至 276 亿元;7 月和 11 月较 2022 年同期呈现负增长,同比下滑 4.1%、3.5%。(国家统计局) 2、伽蓝集团正式更名自然堂集团 1 月 16 日,伽蓝集团官宣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根据自然堂集团发布的公告,基于战略策划与品牌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该公司决定由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为 「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 。 此次改名,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或意味着自然堂集团开启国际化美妆集团的新征程。自然堂集团在公告中表示,2024 年公司将以「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科技美妆企业」为新的愿景,启动全新战略 3.0,从单聚焦、多品牌、全业态、国际化四个方面聚焦美,向美而生。(品观) 3、丝芙兰中国换帅 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 因个人原因于 1 月 19 日卸任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一职。丝芙兰中国方面也进一步透露,在过渡期内,丝芙兰亚洲区总裁 Alia Gogi 将直接管理大中华区的业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 7 月,就传出 LVMH 集团计划为丝芙兰中国区物色新领导者,来领导下一个增长阶段的消息。彼时,外媒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丝芙兰认为中国市场是五年内实现全球年销售额 20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438.8 亿元)目标的核心。(青眼) 制药 Guide View 1、德国工会反对拜耳拆分 1 月 16 日,外媒报道,德国矿业、化学和能源工业联盟(IG BCE)表示反对拜耳制药、消费者健康及作物科学三大业务部门的潜在拆分,原因是担心很多德国人会因此失业。 此外,IG BCE 认为,拜耳拆分后将变得很脆弱,可能会再次成为其它制药公司的收购目标。也许还会出现拜耳总部迁往国外的风险,比如其农作物科学业务就有可能会迁往美国,目前也不清楚制药业务分拆后是否会留在德国。(医药魔方) 2、好丽友进入 ADC 赛道 1 月 15 日,韩国食品公司 Orion Group(好丽友) 将以 5500 亿韩元(4.18 亿美元)收购韩国生物技术公司 LegoChem Biosciences 25.7% 的股份,这使得 Orion 成为最大股东。投资款定于 3 月 29 日支付。 这笔交易由 Orion 位于香港的子公司 Pan Orion Corp. 牵头,涉及配股和股份购买的组合。根据金融监督署的电子披露,Orion 将以每股 5.9 万韩元的价格收购 796 万股新股,同时以每股 56186 韩元的底价收购 140 万股现有股票。收购后,LegoChem Biosciences 将成为 Orion 的附属公司,保持其目前的管理和运营。(好丽友) 3、康哲药业引进「少女针」和「微晶瓷」 1 月 16 日,康哲药业与西宏医药就两款轻医美注射类产品 — 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填充剂(「少女针」) 及 注射用羟基磷灰石微球填充剂(「微晶瓷」) 订立独占许可协议。 根据许可协议,康哲美丽获得上述两款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独占的推广、销售及商业化产品的权利。许可期限为产品首次在中国大陆注册上市之日起十年。上述期限届满后,若符合许可协议约定,许可期限自动延续十年。(康哲药业) 4、科兴生物董事会拒绝 Alternative Liquidity 要约收购 1 月 18 日, 科兴生物 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递交了一份文件,称其董事会建议股东拒绝接受 Alternative Liquidity 的要约收购,不按照其收购要约投标其股份。 Alternative Liquidity 以每股 0.03 美元的现金价格购买最多 10,000,000 股科兴生物的普通股,对此,科兴生物董事会一致认定要约收购不可取,也不符合公司或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董事会建议股东拒绝接受要约收购,不根据「要约收购」投标购买其股份。(医药魔方)
102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小核酸领域开年现超 20 亿美元的重磅交易,这些企业早已布局
继国产 ADC 药物海外授权迎来新年开门红, 小核酸领域 年初又现重磅交易。 2024 年 1 月 3 日,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Suzhou Ribo Life Science Co., Ltd)及 瑞博国际研发中心 (Ribocure Pharmaceuticals AB)(统称「瑞博」)与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 (Boehringer Ingelheim)携手合作。双方宣布将共同开发治疗 非酒精性 或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NASH/MASH)的 小核酸创新疗法 。 这一合作将把瑞博在 siRNA 药物 领域早期研究和临床开发的领先经验与勃林格殷格翰致力于改善心血管、肾脏和代谢 疾病(CRM)患者生活质量的承诺紧密结合在一起。 据估计全球有超过 4.4 亿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这是一种由肝脏脂肪蓄积引发的炎症性肝病。随着时间的推移,NASH 会导致肝纤维化和组织瘢痕化,很多患者还会进一步出现 肝硬化 及相关严重并发症,包括 肝衰竭 或 肝癌 。目前尚无获批用于治疗 NASH 的药物,NASH 患者迫切需要有效治疗的新选择,防止 NASH 进展并维持和恢复肝功能。 利用瑞博领先的 RIBO-GalSTARTM 技术平台,能够特异性靶向肝细胞中的致病基因,选择性抑制其 mRNA,从而开发小核酸(RNAi)疗法。 根据双方合作条款,瑞博除了将收到一笔预付款外,在此次多靶点合作项目中,瑞博将有权获得基于开展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和商业成功等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产品的阶梯式销售提成,总交易金额 超过 20 亿美元 。 小核酸药物现状 Guide View 小核酸药物的原理可简述为对 RNA 调节进而实现治疗/预防疾病。狭义上小核酸药物仅指 siRNA。 从广义角度,按照作用机制 划分 ,当前流行的小核酸药物可分为: 靶向核酸的小核酸疗法, 例如 ASO(反义寡核苷酸)、siRNA; 靶向蛋白质 、 调控蛋白质活性的 Aptamer (适配体); 靶向编码蛋白 或者 抗原 mRNA 等。 当前,小核酸药物开发程度最高的是 siRNA 和 ASO。 siRNA,是一类双链的短 RNA 分子,能够结合 AGO 蛋白组装成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其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并切割降解靶基因的信使核酸(mRNA)、 阻断靶蛋白的表达 ,从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siRNA 抑制蛋白表达的机制称为核酸干扰(RNA interference),其发现被授予 2006 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siRNA递送系统的操作 图源:详见参考来源[2] ASO,是一种单链寡核苷酸分子,进入细胞后在核糖核酸酶 H1(RNase H1)的作用下通过序列互补与靶标 mRNA 结合,引起 mRNA 的降解,从而抑制蛋白的表达;或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调控基因的转录,实现 RNA 前体的选择性剪接、调控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不同,小分子核酸药物的作用靶点更为上游,通过丰富的 RNA 靶点调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除 靶点丰富 外,据美迪西官方介绍,小核酸药物还有特异性强、研发周期短等优势。 总体而言,小核酸药物在理论上可以调控涉及所有转录过程的 RNA,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近 19 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获批国家及地区主要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地。适应症主要涉及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 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 、 脊髓型肌萎缩症 、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等。原 研 公 司 主 要 为 Alynlam 、 Ionis 、 Sarepta Therapeutics 、 NipponShinyaku 等,研发总部主要分布于美国,产品类别以 ASO、SiRNA 为主。 在研公司 Guide View 国外 全球小核酸药物研发的 主战场 目前在 国外 ,尤其是在美国地区,而技术和品种主要集中于 Alynlam 和 Ionis 两家公司。 Alnylam 成立于 2002 年,致力于将诺奖 RNAi 技术转化为一种创新型药物,从而改变因治疗方案有限的患者的生活。Alnylam产品布局的疾病领域主要为遗传疾病、心脏代谢性疾病、感染、眼部疾病。 2018 年,成功上市了全球首个获批的 RNAi 治疗药物 Onpattro?(Patisiran),后相继于 2019 年推出 GIVLAARI?(Givosiran)、2020 年推出 OXLUMO?(Lumasiran)和 Leqvio?(Inclisiran)、2022 年推出 AMVUTTRA?(Vtrisiran)。 Ionis 成立于 1989 年,是全球 RNA 靶向药物(主推反义核酸药物)开发的头部公司,专注于临床无药可用的人药研发,如肿瘤药物、孤儿药。基于其专有的反义技术,Ionis 建立了丰富的药物研发管线,并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布局,为品种和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在 药品销售 方面,Ionis 更是建立了子公司 Akcea,由其负责产品后期的商业化运作。 公司研发的第一个药物 Fomivirsen 于 1998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该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仅用了 7 年时间,主要用于治疗包括 艾滋病患者 在内的 免疫缺陷患者 发生的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虽然由于患者数量减少导致 Fomivirsen 提前撤市,但是作为第一个获得上市许可的反义药物,Fomivirsen 的成功研发标志着反义疗法生物技术的突破。 国内 国内小核酸药物技术开发平台,目前 尚无品种获批上市 ,但已有多个企业的品种进入到 临床阶段 。 苏州瑞博生物 成立于 2007 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 RNA 干扰(RNAi)药物的 创新型研发企业 ,是中国小核酸技术和小核酸制药产业的主要开拓者。公司对标国际小核酸技术的创新前沿,致力于小核酸化学修饰和药物递送技术的迭代研发,建立了自主可控、全技术链整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支持小核酸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自主研发的 GalNAc 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平台 RIBO-GalSTARTM 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高度特异肝靶向和高效、长效特征。 中美瑞康 是 RNA 激活技术的先行者,致力于开发靶向基因激活疗法,将 RNA 激活(RNAa)转化为突破性小核酸治疗药物。其 研发管线 聚焦于目前尚无靶向治疗药物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倍体剂量不足)。对于这些疾病,RNA 激活通过增强转录来补偿或消除基因活性的损失。借助于全球领先的 SCAD? , LiCO? , 和 GLORY? 递送平台技术,中美瑞康布局了多样化的管线项目,涵盖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肌肉、眼科、肝脏和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 圣诺医药 是全球首家在抗肿瘤领域取得 II 期积极临床数据的 RNA 疗法头部药企,于美国及亚太地区深耕多年并建立了重要的行业地位。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 RNA 疗法递送平台,包括:用于 RNAi 疗法全身及局部给药的 PNP 递送平台;用于 RNAi 疗法全身给药到肝细胞的 GalNAc-RNAi 递送平台;用于改善 SiRNA 的递送和释放到肝细胞的 PDOV 平台;用于 mRNA 疗法及其疫苗的 PLNP 递送平台。 海昶生物 旗下的「核酸创新研究院(NAMIC)」专注于核酸创新药的研发,充分发挥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 QTsome? 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扩大平台,打造出国内一流的 mRNA 递送系统技术平台 。 结语 Guide View 基于目前已布局小核酸领域的企业相关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小核酸药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已充分获得验证,是一类 初显技术成熟的药物种类 。 但在研发企业和技术平台方面,尚无大型药企、传统药企介入,仍是一些 技术公司 冲锋在前。 根据圣诺医药招股说明书援引灼识咨询数据,2020 年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 规模为 3.62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该市场将达到 250 亿美元。 中国小核酸药物市场 在 2022 年预计约 400 万美元,2025 年有望达到 3 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 300%。 参考来源: [1] 各公司官网、甬兴证券、智慧芽 [2] Nasim Ebrahimi,Nano-scale delivery systems for siRNA delivery in cancer therapy: New era of gene therapy empowered by nanotechnology,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ume239, Part 2, 15 December 2023, 117263.
101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新冠又双叒叕要卷土重来?新冠疫苗却销声匿迹……
「2023 年 12 月,JN.1 变异株在全球加速蔓延。」1 月 10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 表示,与 2023 年 11 月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人数在 12 月增加了 42%,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增加了 62%。尽管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和夺取生命。 有媒体报道,JN.1 已经成为美国和全球范围内传播最广泛的变种病毒,美国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已达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二高水平。而东南亚多国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重新鼓励人们佩戴口罩,新加坡甚至重启了方舱。 1 月 14 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举行新闻发布会,专家介绍近期多渠道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后全国新冠疫情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 受国外 JN.1 变异株持续输入、国内流感活动逐渐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JN.1 变异株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有专家判断:「根据以往病毒传播的规律,我国随后应该会迎来一波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春节前后人员流动密集,这波高峰估计会在 2 月份、春节前后出现。」 对于新冠而言,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式依然是接种新冠疫苗,但是近日 #科兴新冠疫苗已停产# 冲上热搜。 科兴疫苗停产是必然 Guide View 1 月 10 日,一份名为 「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 并盖有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 公章的文件图片在业内流传。文件提到,公司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公司决定自 2024 年 1 月起停止发放现有员工的新冠项目绩效工资。 科兴的新冠疫苗于 2020 年 1 月启动研制,当年 4 月完成临床前的研究,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于 2020 年 6 月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2021 年 2 月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2021 年 6 月,该疫苗还被世卫组织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科兴生物也因新冠疫苗业务赚得盆满钵满,2021 年财报显示,全年销售额为 193.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94.36%。但科兴生物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冠疫苗销售收入的减少将导致公司收入大幅下降,并可能严重损害业务,新冠疫苗业务的变化也已体现在财报上。 2023 年半年报显示,科兴生物上半年的销售额为 1.4 亿美元,同比下降 88%,主要原因是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的销售减少。 据 国家疾控局 通报,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为 EG.5 及其亚分支 ,JN.1 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较低,但也呈上升趋势。EG.5 变异株为奥密克戎 XBB.1.9.2 的一个亚分支,JN.1 是奥密克戎 BA.2.86 的变异分支,都已经是变异很多代的毒株。 在此情形下,科兴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就会有所减弱。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及专业机构判断,有 XBB.1.5 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 JN.1 变异株有效。就在刚刚结束的 12 月, 国家紧急批准使用五款新冠疫苗 ,覆盖当前主要流行株 XBB 变异株。 2023 年 12 月 1 日, 沃森生物 发布公告,与 复旦大学、上海蓝鹊 合作研发的 新冠病毒变异株 mRNA 疫苗(Omicron XBB.1.5) 被批准纳入紧急使用。该疫苗是针对当前新冠病毒 Omicron XBB 设计的单价疫苗,用于预防当前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 Omicron XBB、EG.5 等引起的疾病。 神州细胞 在同日发布公告,自主研发的 重组新冠病 Beta/Omicron(BA.1/BQ.1.1/XBB.1)变异株 S 三聚体蛋白疫苗 SCTV01E-2 被纳入紧急使用。SCTV01E-2 是在 SCTV01E 的基础上,将早期变异株 Alpha 和 Delta 替换成当前主要流行变异株 BQ.1.1 和 XBB.1 的 S 三聚体蛋白抗原,构成了迭代新冠疫苗,以增强对当前多个主要流行毒株及其子变异株的针对性和广谱性。 石药集团 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被纳入国家紧急使用的是 针对以 XBB1.5 为代表的主流变异株的 mRNA 疫苗 。该产品对当前主要流行毒株和未来可能的流行毒株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疫苗也是石药集团第二款被纳入紧急使用的 mRNA 新冠疫苗。 2023 年 12 月 3 日,据 丽珠集团 公告显示,丽珠单抗研发生产的 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二价(原型株/Omicron XBB 变异株)疫苗(CHO 细胞) 被纳入紧急使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对 EG.5.1、XBB.1.9.1、XBB.1.16、XBB.1.5 等多种流行变异株均有广谱中和效果,提示其对当前主要流行毒株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与丽珠集团同日, 康希诺 此次被纳入紧急使用的是其研发的吸入用 重组新冠病毒 XBB.1.5 变异株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 。此前,康希诺生物还创新了给药方式,研发出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该创新疫苗已在中国开展大规模接种工作,开启了创新型技术路线新冠疫苗用于加强免疫接种的新进程。 因此,新冠疫苗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迭代了。科兴疫苗的停产是必然结果,是新冠病毒毒株变异的必然选择,科兴疫苗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新冠疫苗的技术在更新,如今更为有效的新冠疫苗是针对 XBB 毒株的疫苗。 国内外新冠疫苗企业境遇 Guide View 最开始研发新冠疫苗的那些企业后来怎么样了? 2023 年,国内不少生物技术公司选择退出新冠疫苗市场,纷纷选择暂停新冠疫苗的生产、关闭即将进行的新冠业务,可以说 2023 年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个「寒冬」。 2023 年 6 月 13 日, 万泰生物 发布公告,终止募资投资项目「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借款,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 2023 年 7 月 21 日, 斯微生物 决定暂停供应新冠 mRNA 疫苗的天慈工厂试运行,公司表示由于外部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且考虑到天慈工厂近期无新冠疫苗生产需求,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未来会把主要精力回归在研发上。 复星医药 在 2023 年半年报中表示,随着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必泰等抗疫产品收入同比显著下降。 三叶草生物-B 在 2023 年半年报中表示,由于 2023 年至今中国及全球国家采购部门对新冠疫苗的总体需求不断变化且较低,公司预计 2023 年新冠疫苗销售不会带来有意义的财务贡献,其疫苗布局转向 RSV、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国际上曾经的新冠疫苗巨头们正在寻求新的出路,以曾经风光无限的辉瑞为例。 据环球时报消息,截至2023 年 12 月,欧盟国家已经丢弃了至少 2.15 亿支新冠疫苗,价值至少 40 亿欧元。其中,大部分被丢弃疫苗采购于 2021 年,如今它们大多数的归宿是垃圾填埋场。 据悉,2021 年欧盟直接跳过审查,从辉瑞等公司一口气订购了 11 亿支疫苗。这些过剩的疫苗正困扰着欧盟各国:波兰和匈牙利已停止接收疫苗,并因拒不付款被辉瑞起诉。2023 年 10 月,辉瑞公司称美国政府将退货 790 万个疗程的新冠药 Paxlovid,价值 42 亿美元。同时期辉瑞宣布将陆续辞退员工约 800 人。 根据辉瑞 2023 年 Q3 财报 ,其营收 132.3 亿美元,同比下降 42%,这是自 2019 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其中,新冠疫苗 Comirnaty 2023 全年预计营收 115 亿美元, 同比下滑 70% ;新冠药物 Paxlovid 2023 全年预计营收 10 亿美元, 同比下滑 95% 。 辉瑞首席执行官 Albert Bourla 表示,新冠之后 肿瘤 会成为辉瑞下一个希望攻克的重点领域。对此,辉瑞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调整。 2023 年 12 月 12 日,辉瑞宣布,全球生物制药业务首席商务官、总裁黄玮明将离职。她曾被誉为 「2022 年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 」。 2020 年,黄玮明和辉瑞的生物制药团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COVID-19 疫苗,一年后,又推出了第一个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她的领导下,辉瑞生物制药收入达 1000 亿美元。 在黄玮明离职当天,辉瑞完成了对 癌症制药商 Seagen 的收购,交易价值高达 430 亿 美元,将为辉瑞提供四种获批产品和丰富的 ADC(抗体偶联药物)候选产品管线。辉瑞预计,到 2030 年,并购案将为公司带来 100 亿美元的额外年收入。 结语 Guide View 新冠疫苗行业自疫情爆发之初便承担着重大责任,其迅速的研发和分发成为了全球抗疫的关键。然而,随着疫情议题的淡化和疫苗接种的普及,这一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全球疫苗需求下降、产能过剩、收益大幅下跌、新冠病毒毒株的变异……企业在「寒冬」中更应沉稳冷静思考未来的战略及发展方向,在逆境中寻求最适合自身的路径。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澎湃新闻、新京报、环球时报、微博
103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哈药六厂生产」,祖上真的富过
「不是巴黎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 这个冬天,哈尔滨赚足了眼球,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为了接好这「泼天的富贵」,尔滨可没少整活儿:冰雪大世界、索菲亚景区广场的人造月亮、冻梨摆盘、飞马踏冰、劳斯莱斯免费顺风车…… 近日,哈尔滨又放大招,把家底都掏出来了。 # 哈药六厂即将再次免费开放参观 # # 哈尔滨哈药六厂 祖上富过 # 等多个话题上了热搜,有消息称,哈药六厂的版画博物馆和大厅将对外开放。 1 月 15 日,有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开放了室外,游客来了都可以在外面参观,1 月 16 日开放室内,目前还不清楚室内参观是否需要预约或者限制人流,「里边地方不大,转一圈可能就出来了」。 据悉,开放的是原来的哈药六厂,新的生产厂区已经搬迁了,现在它是一个闲置的建筑,尽显富丽堂皇,被称为 「东方卢浮宫」 。 要说哈药六厂,这可不是第一次出圈,还记得零几年的「哈药六厂生产」广告标语吗?耳熟能详的 「自打吃了盖中盖,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 「蓝瓶的盖,好喝的钙」 都来自哈药集团。 但如今,哈药集团似乎已经沉寂良久。 医药第一股 祖上真的富过 Guide View 哈药集团的前身是 1989 年 5 月 16 日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在原哈尔滨市医药管理局所属 31 家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 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为了对资产进行优化组合,1991 年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分立成两部分,一是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上成立的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二则是在哈尔滨制药厂等 12 家效益较好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了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993 年 6 月 29 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哈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了,成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第一股,上市第一天哈药就成为焦点,以 20.19 元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21.98 元收盘。 要说哈药集团一炮而红的并不是「中国医药第一股」的身份,而是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式的广告营销,通过全方位的市场营销策划和大量的广告投入,占领市场。从 「严迪」「盖中盖」「葡萄糖酸钙」 到 「葡萄糖酸锌」「朴血」 口服溶液 …… 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和产品瞬间让哈药集团出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有数据显示,哈药在 1999 年的销售仅为 2.3 亿元,但到了 2000 年销售额猛增至 20 亿元,短短两年时间翻了将近十倍,这放在任何时期的医药行业都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这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模式并没能长久,2021 年 4 月 1 日, 处方药被禁止刊登广告 ,这对于以广告为生的哈药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 2023 年,国家药监局对药品宣传和药品生产又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中之一就是 不再允许地方批准保健品文号 ,这对于哈药来说是又一记重创。哈药不得不重新选择营销模式,当时执掌哈药的刘存周曾说过,「我最不高兴的就是听到别人说哈药是靠广告起家的。」 于是,哈药开始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刘存周认为,哈药需要引进世界级的战略投资者,把其管理、技术、机制等都带到哈药,把哈药做大做强。 2004 年 12 月,哈药集团与 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 、 华平冰岛投资集团 、 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三家公司正式签署 《重组增资协议》 。重组之后的哈药集团有了新的目标:实现哈药集团整体海外上市。中信、华平两个机构重新调整了哈药的营销团队,但最初的营销思路仍然是继续加大广告投入。 于是「三精制药」「哈药六厂生产」的广告又席卷了当年的各大电视台。 三精制药前身是哈尔滨制药三厂,2003 年,三精制药筹划重组上市公司「天鹅股份」,并在 2004 年实现「借壳上市」,2005 年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了子母公司合并。2005 年 9 月正式更名为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哈药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之一。 无限制的广告投放必然会遭到 反噬 : 2005 年,哈药六厂瘦身饮料明确宣传了产品的功效涉嫌违规; 2006 年,北京市药监局公告:哈药等涉嫌发布违法药品广告、上海公布新诚信「黑名单」 哈药榜上有名; 2007 年,国家药监局公告: 哈药「牛鲜茶」等广告批准文号被撤销; 2009 年,四川「封杀」哈药 33 种药品 广告宣传擅自扩大药品功能、国家药监局曝光哈药五海瘿瘤丸等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2010 年,一批次哈药产高钙片铅超标在深圳被停售 …… 据不完全统计,哈药旗下的药品、保健品在重组后的 10 年,至少遭遇了十余次重大产品的负面曝光。然而这些负面新闻并没能阻碍哈药集团实施海外上市的计划。2012 年哈药又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重组,实现了哈药集团的整体上市。 虽然哈药集团最终实现了整体上市,但却早已出现 业绩疲软 的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线上视频平台,电视广告的收益被互联网分走了一杯羹,也就意味着现在投入与以前一样的资金打广告,如今所获的收益却在锐减。 而哈药集团的明星产品,如三精双黄连口服液、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等都是通过电视广告推动的。 由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用户的转移,哈药集团神话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 守得云开见月明 Guide View 从 2014 年以来连续五年下滑的营收,赤裸裸地让哈药明白,必须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中,重塑「哈药时代」。 2019 年哈药在年报写道,公司 重塑 营销组织架构 ,将处方药销售与 OTC 销售队伍分开,组建了以 OTC 事业部、处方药事业部、招商事业部、电商事业部和以中央市场部、医学部、商务部为主的市场运营体系。 从 2022 年年报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哈药股份主要包括 医药工业 和 医药商业 两大板块,目前在产在销品规 352 个,还持有 「哈药」「三精」「世一堂」「盖中盖」「朴雪」「护彤」「渭必治」「泻利停」 等多个公众认知度高的品牌。 医药商业领域,哈药股份拥有上市公司 人民同泰 。2022 年年报提到,人民同泰的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黑龙江,辐射吉林和内蒙古,经营产品包括中药、西药、 保健品、日用品、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制剂等。 人民同泰 从 2019 年开始加快「国谈」、「4+7」品种进店速度,以优化品种结构;同时推进电商,入驻各大电商平台,配送范围覆盖哈市及省内等地,门店实现 24 小时配送,为哈药集团贡献了不菲的营收。 回看过去 10 年的财务情况,哈药股份营收最高是在 2013 年,达到 180 亿元,归母净利润最高是在 2016 年,达到 7.88 亿元。 2020 年是哈药股份业绩的低谷,当年营收 107.88 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由多年的盈利转为亏损 10.78 亿元。 2021 年和 2022 年业绩逐渐回暖,2022 年营收 138.09 亿元,归母净利润 4.64 亿元。 2023 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 114.94 亿元,归母净利润 2.91 亿元。 2023 年也是哈药成立的 30 周年,1993 年到 2023 年 9 月,哈药股份合计主营业务收入 2886.78 亿元、支付员工薪酬 305.99 亿元、缴纳税金 242.91 亿元、实现利润 111.51 亿元。 哈药股份不仅见证了中国医药市场的风云变幻,也完成了自身一次次的涅槃,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参考来源:澎湃新闻、哈药集团官网、人民同泰官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哔哩哔哩
1044人浏览 . 1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90 年代、上交所、A股……国内这家化工巨头的前身竟然只是家合成革厂!
20 世纪 30 年代,由德国科学家首次研发出 聚氨酯 (PU)。通过将液态的 异氰酸酯 和液态 聚醚 或 二醇聚酯 缩聚生成一种新型 材料 ,该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当时的聚烯烃材料并不相同,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聚氨酯。 聚氨酯主要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目前都已成为国际化商品。这些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很复杂,产品竞争相当激烈,长期发展的结果使生产相对集中。 全球聚氨酯 市场 主要遍布于 欧美发达国家 ,亚太地区主要以 中国 、 日本 、 韩国 为代表,以上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聚氨酯市场总量的 90%,其中中国的聚氨酯消费总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 但就是这样重要的材料在国内的成功生产也是历经坎坷,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被誉为「 化工界华为 」 的 万华化学 。 溯源:烟台合成革厂 Guide View 据万华化学官网,1978-1997 年是万华化学的 创业探索期 。 回望过去,1978 年是新中国史上一个难以忘却的新起点。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这一年,中国开始放手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现代化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 年, 烟台合成革总厂 (万华化学前身)作为国家 「 六五 」 重点工程项目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聚氨酯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让每个中国人都穿得起皮鞋 」 的任务重要而紧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批复文件上写下,「 望越快谈成越好 」。 1978 年,中国引进 300 万平方米/年的合成革生产线,并同时配套引进年产 1 万吨的异氰酸酯(MDI)装置。 1983 年,万华终于试车成功,年产 1 万吨 MDI 生产线成功投料,标志着烟台合成革厂全面建成。 然而现实远不如理想丰满。当年重金引进的 MDI 生产设备,是日本企业早就淘汰的旧装置,只有 60 年代的工艺水准,年产仅一万吨。即便这套设备过时,日方还在协议中写道,十年之内,万华不能在国际市场销售 MDI 产品。 面对设备技术等硬件问题,这个中国第一个聚氨酯工业基地又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 万华第三代掌门人丁建生 挺身而出。「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MDI 装置!」 1993 年 ,还是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给总厂领导拍胸脯。 同年,万华开始 自主改造 之路。 没有 人才 ,他就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是没有人来?他建议采取 定向培养 ,「 每年给大学 3 万块钱培养一个。」 就这样,1995 年,第一个硕士来万华上班,一年后终于建立起了一支 10 人的科研小组。 丁建生把原有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花了半年时间就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而且当时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也不差,上海、长沙等地的重工设备厂家完全可以自己造出磨具。自主生产的难点在于 工艺流程 和其中的 化学反应 。丁建生首先想到了计算机。当时我国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速度已经突破 1 亿次。 此后,丁建生在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 MDI 工艺流程计算机模拟、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并一举搞出 国内首套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 。正是该软件包,让此前已经接近报废的那 1 万吨 MDI 装置成功复活。 自主研发进展到关键时候,丁建生的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伸出了援手,与丁建生开展联合攻关。此后 2 年,他一鼓作气,相继突破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 3 大核心技术。 1996 年 3 月 8 日,气温只有零上七八度,设备运行困难,丁建生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决定把变频开到最大,并将参数提高 150%-200%,结果 1.5 万吨 MDI 设备试产一次成功。 MDI化学结构式 图源:盖德化工网 自此,当年的小合成革厂终于完全掌握了整个 MDI 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成功冲破西方长达 60 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 5 个拥有 MDI 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1997 年,烟台合成革厂开启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上市: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Guide View 1998 年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成立 ,丁建生出任总经理。 2001 年,万华化学成功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的万华,凭借 技术创新 、 管理优势 与 规模优势 ,进入 创新发展期 。 上市后,改革并未停止。万华梳理了企业结构,进步一明晰产权关系。并陆续启动 「 创新工程 」、「 人才工程 」 等系列经营方案。之后,万华探索混合所有制,让核心员工掌握一部分股权。 紧锣密鼓的革新推动万华步入正轨,那场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许多国企未跟上步伐,纷纷宣布破产,而万华在危难时刻的坚定变革与技术创新,让往后的崛起成为可能。 2002 年底,万华 MDI 产能已经能达到 10 万吨/年,已经远远超过几年前需要从日本手中购得 1 万吨/年设备的自己。 但很快,万华的崛起就吸引了国际巨头的注意和打压,为了强大自身,万华开始南下进击。 自 2003 年起 ,万华依次建设了宁波、四川、珠海等生产基地,在这期间,万华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6 万吨/年的 MDI 工程开工了。此举意味着,万华取得了与 全球竞争 的实力。 图源:截取自万华化学官网 然而,要想走向世界,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打进国际内部。2006 年,万华化学陆续在多个国家成立子公司。 而万华真正的 全球化战略 的实施,是在 2011 年 正式收购了因金融危机而资金链断裂的全球八大聚氨酯企业之一的 匈牙利宝思德化学 。此后,万华高举「 中国万华向全球万华转变 」的旗帜,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巨头: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uide View 2013 年,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更名 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万华烟台工业园老厂搬迁 60 万吨/年异氰酸酯一体化项目全线一次性投产成功并生产出合格的 MDI 产品。 2015 年-2019 年,万华化学的 MDI 产能实现世界第一,总产能超过 200 万吨,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65.08%。在坐稳了 MDI 全球第一后,万华化学开始新增业务线,进入 石化行业 (乙烯、氯乙烯、环氧乙烷等)和 新材料 (TPU 、SAP 、PC 、 PMMA)行业,形成完整的生产线。 2016 年,丁建生由于身体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他在任期间,依靠 改革 和 创新 两大刀阔斧地带领着万华人改变了世界 MDI 产业的格局。 经选举,廖增太成为万华新一代掌门人。廖增太也是技术员出身,他知道公司曾经是如何被逼着走上创新之路,因此,也更懂得技术创新的价值。 2019 年,万华上市公司反向收购股权,合并了母公司,成为一家真正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层级更简单、透明。 自此,万华完全由曾经的国营企业变成了市场化主体。 为了 避免主营业务单一 产生的风险,万华在多年前,便着手布局 HDI、IPDI 等产品。HDI、IPDI 是高端异氰酸酯产品,可广泛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涂料层,因稳定性强,在化工行业应用范围很广。 如今,万华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等领域,已经是一家世界级的化工材料公司。 结语 Guide View 万华化学从前身烟台合成革厂一路成长为一家市值 3500 亿的化工巨头,机遇很重要,但实力更重要。 机遇 万华化学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 国家大力支持 ,1983 年拿到全国财政的千分之四的资金支持从国外引进技术。随后,更是借了 改革开放 ,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市场需求一路暴增。 实力 万华的实力在于 研发能力强 ,突破了一个又一个 「 卡脖子 」 的技术瓶颈,使主营业务从单一的合成革、MDI,拓展到聚氨酯、石化、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等更多板块。这些得益于万华化学重视规范公司体制以及对人才的引入与培养。 参考来源:万华化学官网、青岛科技大学官网、澎湃新闻、百度百科
104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日用化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简介
职业:盖德视界 - 盖德小G
学校:浙江中医药大学 - 药学
地区:浙江省
个人简介:
关注“盖德视界”公众号,了解更多医药化工相关的内容解析。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化学学科
问题13w
化工
问题32w
化药
问题1w
个人简介
关注“盖德视界”公众号,了解更多医药化工相关的内容解析。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