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3
生物医药
问题220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盖德视界
影响力
18.05
经验值
27.00
粉丝
12
从这里,进入医药的视界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文章 259
视频 0
他的提问 208
他的回答 49
美《生物安全法案》修订版通过,影响这些方面!
当地时间 5 月 15 日上午 10 时,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针对《生物安全法案》(H.R.8333)召开了听证会,会上以 40-1 的压倒性票数获得 通过 。据了解,接下来 H.R.8333 法案将进入到众议院全体投票环节,并且还需经过参议院全体投票表决通过,才能由美国总统将其签署成为法律。 新版法案新增了药明生物,《法案》涉及的中国公司增至 5 家,包括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 Complete Genomics。修改版法案限制美国实体与名单上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展业务,并明确要求美国相关公司在 2032 年 1 月之前(八年内) 结束与这些公司的合作。相较之前的版本,新版《生物安全法案》延长了企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的缓冲时间。 对此,国内涉及公司已迅速回应。 药明康德:继续参与沟通 Guide View 5 月 16 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了解到,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以下简称「众议院委员会」)于 2024 年 5 月 15 日投票通过向众议院报告一项编号为 H.R.8333 的立法草案(以下简称「H.R.8333 草案」)。H.R.8333 草案的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移除此前针对药明康德的各种指称;以及增加一项不溯及既往条款( 「祖父」条款 ),即豁免在拟议限制性条款生效前签订的现有合同。 然而,尽管美国政府机构已有针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评估程序,H.R.8333 草案仍将药明康德的公司名称保留在「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定义中,药明康德强烈反对这种未经正当程序的预设性且不合理的定义。公司坚信,药明康德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而且公司也未曾受到美国政府机构的任何制裁。公司亦再次重申,药明康德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而且公司的现有各类业务也不涉及在美国、中国或任何其他地区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 在未来数月中,H.R.8333 草案将继续经历在众议院的立法过程。药明康德将与咨询顾问协力, 继续 与 参与 进行中的 H.R.8333 草案以及经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于 2024 年 3 月 6 日投票通过的编号为 S.3558 的立法草案(以下简称「S.3558 草案」)立法过程的相关方进行 沟通 和 对话 。 此前,药明康德就已多次拟议立法草案中药明康德被提及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和澄清。于 2024 年 1 月 27 日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编号:临 2024-005),并分别于 2024 年 1 月 30 日以及 2 月 5 日、2 月 19 日和 3 月 7 日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告编号:临 2024-006)以及《关于澄清事项的进一步公告》(公告编号:临 2024-011、临 2024-013 和临 2024-019)。 同时,公告表明,H.R.8333 草案及 S.3558 草案的内容需要达成一致且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此外,据财联社,针对财联社记者今日以投资者身份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的变化,华大基因方面回应称,首先公司在美国没有运营相关临床试验室,只有一家子公司在提供科研服务,另外公司 2023 年在 北美营收 占总营收比例 不超过 3% 。公司目前评估法案距离成为正式法律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公司会持续评估这个法案的潜在影响。 新版法案新在哪里? Guide View 此次投票的新版《法案》在 5 月 10 日晚间就已经发布,新版《法案》和之前版本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提供了 8 年 的 豁免期 ,即允许美国在 2032 年 1 月 1 日之前结束与法案中明确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 2024 年 1 月下旬提出的美国原版《生物安全法案》旨在从国家生物安全的角度出发,禁止与药明康德等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保美国纳税人的资金不流向外国生物技术公司。 当时,受此负面消息影响,2024 年 1 月 26 日药明系股票闪崩,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从药明康德一季度报看,浦银国际证券认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确实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一方面,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已明显影响 Wuxi ATU 业务获取新订单和新客户(由于涉及提取病人细胞,客户担忧增加),因此该板块 1Q24 收入同比下跌 13.6%、环比下跌 0.4%。另一方面,个别早期研发客户由于议案草案的扰动取消了部分早期研发服务。 2024 年 5 月 10 日晚间发布的修订版《法案》相较之前版本做出了缓和。 这项法案的修订提供了一个长达 8 年的过渡期,允许企业在法案生效后的特定时间范围内继续接受新订单,并在此期间正常执行,而不受到 2032 年 1 月 1 日必须完结的限制。具体来说,法案签署生效后,除了药明康德等后续新纳入名单的企业,其他企业可以在 60 天内接受新订单;而获得豁免后,这一时间可以延长至 425 天。对于后续新纳入名单的企业,这一时间范围则分别是 180 天和 725 天。 结语 Guide View 尽管此次通过的新版法案提供了较长的过渡期,但这项法案仍然可能会对全球医药供应链造成混乱。民生证券认为,更新版生物安全法案设置 8 年豁免期,短期海外政策负面风险落地。增加祖父条款有利于 CXO 海外供应链风险的软着陆,板块或将迎来估值修复,叠加全球投融资 Q1 提振和国内创新政策支持,2024 年 CXO 板块业绩将逐季度回暖。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上交所、财联社、浦银国际证券、民生证券
103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长新冠时代:争议中的新冠药物研发
近日,# 又一种新冠新毒株突袭多国 ## 美国下水道发现新冠新毒株,已蔓延多国!# 等话题引发广泛热议。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近期更新的数据,如今在美传播的主要变体是以 KP.2 为首的「FLiRT」一族:KP.2 的占比已经达到 25%。据每日经济新闻,截至 5 月 11 日的两周内,KP.2 估计占美国病例的 28.2%,高于 4 月中旬的约 6% 和 3 月中旬的仅 1%。 早在 4 月份的时候,医学专家 Eric TopOl 就曾警告,KP.2 为代表的 FLiRT 具有更为明显的传播优势,有可能引发新一波新冠疫情。今年 5 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已将 KP.2 亚变种列为监测中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测病毒的演变。传言称「FLiRT」最初是在美国下水道系统中发现的,但确切来源尚不清楚。KP.2 看似来势汹汹,我国目前的情况又如何? KP.2 国内情况 Guide View 据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 ,KP.2 是新冠病毒 奥密克戎 JN.1 变异株 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 JN.1 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 2024 年 1 月 2 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2 月以来,由于 KP.2 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 5 月 3 日将 KP.2 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目前尚未检索到 KP.2 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 JN.1 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目前,JN.1 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 今年 以来, KP.2 亚分支 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 逐渐增加 ,从 1 月上旬的 0.16% 增长至 5 月上旬的 14% 左右。近期,部分国家 KP.2 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 10%~30%。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 JN.1、JN.1.16 和 JN.1.4,3 月 11 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 KP.2 变异株。截至 5 月 12 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 25 条 KP.2 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 KP.2 占比在 0.05%~0.30% 之间,处于 极低水平 。KP.2 新增变异位点中,有 2 个位于 S 蛋白,提示具有 更强 的 传播力 。但 KP.2 仍为 JN.1 变异株的亚分支,现有研究认为,其传播优势较 JN.1 变异株其他亚分支不会有大幅提升。 专家研判 认为,考虑到当前 KP.2 亚分支感染病例在我国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极低,以及此前我国 JN.1 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KP.2 亚分支短期内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低,引发新一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低。与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建议公众继续保持良好个人 卫生习惯 ,科学 佩戴口罩 ,坚持 规律作息 ,保证 健康饮食 ,提高机体 免疫力 。 争议中的 新冠药物 Guide View 当地时间 5 月 8 日,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宣布,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后,可用疫苗出现过剩,该公司已开始在 全球范围 内 下架 新冠疫苗。声明中,阿斯利康表示这一决定是出于商业考量,随着多种应对变种新冠病毒的疫苗开发,可用的加强针已出现过剩,导致该公司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因此阿斯利康正在全球撤回疫苗,也将撤销疫苗在欧洲的营销授权。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在官网宣布撤回该新冠疫苗,这意味着欧盟国家将不再上市或销售该新冠疫苗。 具有争议的是,在宣布全球下架前夕,阿斯利康承认其新冠疫苗引起了罕见的副作用,引发了巨大恐慌。该公司日前在法庭文件中承认,新冠疫苗 Vaxzevria 会导致罕见不良凝血和血小板计数偏低等副作用。但在最新声明中,阿斯利康又表示,下架疫苗的决定与法庭案件或公司承认疫苗可能导致部分接种者出现副作用无关。 一边有医药公司不再售卖新冠疫苗,一边还有公司刚刚达成合作。当地时间 5 月 10 日,法国制药企业 赛诺菲 和美国疫苗公司 Novavax 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共同独家许可协议,共同商业化新冠疫苗,并开发新型流感和新冠联合疫苗。赛诺菲还获得 Matrix-M 佐剂的非独家许可。 此次合作的总金额高达 12 亿美元,具体来看,赛诺菲支付 5 亿美元预付款,后续还有 7 亿美元的里程碑费用。根据协议,双方将从明年开始联合商业化 Novavax 的新冠疫苗,并共同开发针对冠状病毒和流感的组合疫苗。 新冠口服药方面,国内一共有 6 款新冠口服药上市。分别是 2022 年 2 月 11 日批准的 Paxlovid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022 年 7 月 25 日获批新冠适应症的 阿兹夫定片 ;2022 年 12 月 29 日获批的 莫诺拉韦胶囊 (商品名:利卓瑞/LAGEVRIO);2023 年 1 月 29 日获批的 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组合包装(商品名:先诺欣);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 (商品名称:民得维),以及 2023 年 3 月 23 日获批的 来瑞特韦 (商品名:乐睿灵)。 但是在今年 4 月,辉瑞 Paxlovid 三期临床 最终数据 发表在新英格兰,对于低危人群(门诊患者),同样没有达到治疗到症状持续改善的显著缩短。 同样,针对新冠口服药的研发也没有停止。5 月 13 日,日本 盐野义 制药株式会社 公布新冠口服药 Ensitrelvir 三期临床最新数据,研究没有达到主要终点(治疗到持续症状缓解的时间),尽管数据有所降低,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结语 Guide View 从美国 CDC 的监测数据来看,新冠影响已经趋于长期化,2023 年底的新冠病毒活动水平再次上升到接近 2022 年底的水平。新冠病毒持续进化不断产生新的变异株,其高传播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还是使得不少人受到影响,且相当多的患者可能会遭受「长新冠」的影响,应对新冠的临床需求将会长期存在。 参考来源:国家疾控局、各公司官网、每日经济新闻、光大证券
1028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CXO 美国市场迎来转机,这些领域不容错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群体规模扩大和各国对医疗卫生总投入增加,全球和中国医药市场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医药研发支出的持续增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 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 2241 亿美元,预计将以 6.8% 的 CAGR 增长到 2027 年的 3357 亿美元。 在新药研发成本增加、专利悬崖的压力以及同靶点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药企对专业的研发生产外包依赖性将不断增加,从而加速产品研发进程和降本增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 CRO 外包率 稳步增长,2022 年为 47.1%,预计 2025 年将达到近 55%,其中美国和中国外包率分别为 60% 和 52%。 CXO 如今作为创新药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映射着医药行业的技术变革和发展趋势。随着近日 2024Q1 业绩的披露,各大 CXO 公司的表现又如何呢? CXO Q1 财报分析 Guide View 4 月 29 日,国内 CXO 龙头 药明康德 发布 2024Q1 业绩显示:营收 79.82 亿元,同比下降 10.95%,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下降 1.8%;归母净利润 19.42 亿元,同比下降 10.42%。业务方面,化学业务、高端治疗 CTDMO 业务以及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的收入都下降了超过 10%。按地域收入划分,仅在欧洲地区保持增长,而日韩及其他地区的收入大幅减少,美国仍然是其最重要的市场,收入占比高达 62%。 相比过去高速增长的业绩,药明康德 2024 年 Q1 的业绩表现并不积极。相关数据也显示,今年是自 2018 年 A 股上市以来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现同比负增长。 康龙化成 2024Q1 业绩显示:营收约 26.71 亿元,同比减少 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2.31 亿元,同比减少 33.6%。 2019 年以来,康龙化成在细胞与基因治疗(CGT)CDMO 领域的业务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2023 年年报显示,其 CGT CDMO 营收达到 4.25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06%。此外,2023 年,康龙化成的美国实验室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增了 15 家客户,并为 26 个不同开发阶段的 CGT 产品提供了效度测定放行服务。除了业务增长,康龙化成还通过签署增资协议进行股权融资,为其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平台康龙生物注入资金。据悉,此次融资金额约为 9.5 亿元人民币,使其投后估值达到了约 85.5 亿元。 普洛药业 2024Q1 财报显示:营收 31.98 亿元,同比增长 3.63%;归母净利润 2.44 亿元,同比增长 1.84%,是百亿以上规模 CXO 企业中少有的营收、利润均实现正增长的公司。CDMO 是普洛药业 2023 年增速最快的业务,营收 20.05 亿元,同比增长 27.10%。2023 年公司报价 CDMO 项目 905 个,同比增长 10%;进行中项目 736 个,同比增长 40%。2023 年,该公司已与 414 家国内外创新药企业签订保密协议。 未来发展机会在哪? Guide View 海外 CXO 行业经过五十年左右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培育出较大的市场规模,Lonza、IQVIA、查尔斯河实验室等大型 CXO 公司,占据全球行业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随着欧美 CXO 行业的成熟,跨国药企为 降低研发生产成本 而寻求国际新兴市场, 中国 、 印度 等亚洲新兴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高,全球 CXO 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 根据沙利文数据,全球对中国研发外包需求从 2016 年的 6% 翻倍到 2021 年的 12%,到 2026 年将再次接近翻番。同时,在过去几年生物技术投融资高景气、下游研发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 CXO 板块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各公司为承接订单规划了大量新产能,实验室面积、反应釜体积、CRO 人数、国内外基地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但是,随着 2023 年新冠大订单交付完毕,以及投融资遇冷导致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各公司资本开支节奏有所放缓,产能投放将根据订单情况逐步投放。据民生证券预期,未来资本开支将更多聚焦于多肽、寡核苷酸、CGT、ADC 等新兴领域。 小分子 CDMO 服务提供具有技术附加值的开发服务和产能支持,生物技术投融资影响较小,未来行业将持续放量发展,其中,多肽和寡核苷酸 CDMO 市场增速显著快于其他领域,预计 2022-2027 年 CAGR 将达到 35.1% 和 27.3%。 此外,CGT 疗法为难治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2023 年 11 月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疗法 Casgevy 在英国有条件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 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由于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和生产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监管严,更依赖于专业的外包供应商,基因治疗外包渗透率超过 65%,高于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近年来全球头部 CXO 企业纷纷通过收购或自建布局 CGT 领域,海外 CGT CDMO 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公司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结语 Guide View 自年初以来,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风波沸沸扬扬,对国内相关 CXO 公司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但是事件可能迎来了 转机 。据外媒 Fierce Pharma 报道, 美国权威生物技术组织 BIO 向美国立法者递交了一份最新调查结果。报告指出,美国医药公司将需要 8 年的时间才能找到替代中国的服务商。这意味着在转向其他供应商之前,美国医药行业可能会面临一段漫长的调整期。如果美国决定立即与中国的 CDMO 公司断绝关系,可能会给美国药物供应链带来不利影响。 5 月 15 日(本周三),《生物安全法》草案将正式迎来众议院听证,对于中国 CXO 来说,这段煎熬的日子即将会有更具体的指向。听证结果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民生证券
1030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可以皮下注射的抗癌药?或将明年上市!
5 月 6 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官网发文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接受其 皮下注射纳武利尤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和透明质酸酶)的上市申请。纳武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制剂由 纳武利尤单抗 与 Halozyme 专有的 重组人透明质酸酶 PH20 组成。 本次上市申请主要是基于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 CheckMate-67T 研究(N=495)数据,该研究 旨在评估 皮下注射 对比 静脉输注 纳武 利尤单抗 在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透明细胞 肾细胞癌 (ccRCC)患者中的疗效。 据百时美施贵宝,该药的目标批准日期为 2025 年 2 月 28 日,若审批通过,将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皮下注射 PD-1 抑制剂。 O 药与 K 药之争 Guide View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以下简称「O药」),商品名为 欧狄沃 ,是由 百时美施贵宝 和 小野制药 联合研究开发的一种 PD-1 抑制剂 ,主要用于癌症治疗领域。其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人类免疫球蛋白(Ig)G4单克隆抗体,以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人类细胞表面受体程序性死亡-1(PD-1)为 靶点 ,兼具免疫检查点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O 药最初是由美国生物制药企业 Medarex 发现并跟踪研究,2005 年 Medarex 制药公司将 O 药授权给日本小野制药企业,以共同合作开发该款 PD-1 抗体 MDX-1106(O 药在研发阶段时的药品名)。2009 年,百时美施贵宝将 Medarex 生物制药公司收购后,O 药正式成为百时美施贵宝的核心产品之一。 2014 年 12 月 22 日,O 药全球首个适应症在美获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但仍有疾病进展的 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并被 FDA 授予「突破性药物资质」。截至 2023 年 H1,O 药在美已获批用于治疗 11 个瘤种/癌症领域,总计约 27 个细分领域适应症(两项适应症撤回)。 2018 年 6 月,O 药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目前在国内已获批 9 个适应症。据民生证券,2023 年,O 药在中国的最新中标价为 9250 元(100mg/10mL)、4587 元(40mg/4mL)。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以下简称「K 药」),商品名为 Keytruda,中文商品名为 可瑞达 ,是由 默沙东 参与研究开发的用于癌症免疫疗法的一种人源化 PD-1 单克隆抗体,可结合并阻断位于淋巴细胞上的 PD-1 靶点,防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组织。 K 药最初由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研发人员初步研发,随后该研发团队被先灵葆雅公司收购,因此 K 药的后续研发受到暂时搁置。直至 2009 年 3 月,默沙东公司宣布以 411 亿美元收购先灵葆雅公司,并重新启动了 K 药的后续研发和上市申报进程,自此 K 药正式成为了默沙东公司的核心药品之一。 2014 年 9 月,K 药的全球首个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接受过伊匹木单抗(lpilimumab)治疗后仍有疾病进展,或对伊匹木单抗和 BRAF 抑制剂双重耐药的BRAF V600 基因突变的 晚期黑色素瘤 。此后,默沙东不断加快研发投入和 K 药的研发进程,截至 2023 年 H1,K 药在美已获批治疗 18 个瘤种/癌症领域(其中包括 2 个血液瘤种及 16 个实体瘤种),总计约 40 余个细分适应症。 2018 年 7 月,K 药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国内已获批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等 10 项适应症。据民生证券,2023 年,K 药在中国的最新中标价格为 17918 元/支(规格:100mg/4ml)。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 O 药和 K 药还有一段专利之争的故事。 2015 年 7 月 7 日,百时美施贵宝及其子公司在美国德拉瓦州联邦地方法院对默沙东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控告默沙东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帕博利珠单抗(K 药)侵犯了其 US9073994 专利所要求的权利保护。最终,本次诉讼以 百时美施贵宝胜诉 、与默沙东达成和解落幕。 抗肿瘤药物研发现状 Guide View 根据 国家药监局 批文数统计数据,抗肿瘤药物按药物分类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抗代谢药、植物生物碱及其他天然药物、激素类拮抗剂及相关药物,烷化剂类、细胞毒类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蛋白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铂化合物,以及其他抗肿瘤药。其中从获批的情况来看,抗肿瘤创新药主要以小分子靶向和大分子单抗药为主。 目前,抗肿瘤药物市场以 化疗 、 靶向治疗 和 免疫治疗 三个细分领域为主。2021 年化疗占整体市场的 72% 左右;其次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分别占比 22.8% 和5.2% 左右。 靶向疗法通过干扰有助于与肿瘤生长和扩散到全身的特定靶向分子以治疗癌症,分为小分子药物或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包括 癌症疫苗 、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系统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过继性 T 细胞疗法,协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症。近年来大火的 HPV 疫苗就属于癌症疫苗。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革新了癌症治疗手段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这两种新型疗法对应的药物已在肿瘤药物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结语 Guide View 此次百时美施贵宝的皮下注射纳武利尤单抗上市受理,让我们看到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方向,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肿瘤的治疗手段的问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民生证券、长城国瑞证券
1059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全球首例,我国专家宣布治愈 2 型糖尿病!
4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程新研究组 联合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 殷浩团队 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 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 」 。 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的通过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组织移植,成功治愈胰岛损伤性 2 型糖尿病(T2D)的探索性临床研究。患者为一例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而接受过肾脏移植的、胰岛功能受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披露的术后 116 周数据初步证明了胰岛组织移植的安全性,并在血糖控制、外源胰岛素减量/脱离以及空腹/餐后的 C 肽/胰岛素分泌等关键临床指标方面证实了该组织替代治疗方法的显著有效性。 研究首次 在人体内 证实,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可长期有效代偿 2 型糖尿病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失,逆转高血糖并实现功能性 治愈 ,为治愈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诊治现状 Guide View 糖尿病是由 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 等多病因引起,以 高血糖 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 1 型和 2 型。 1 型糖尿病 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等原因使得胰岛β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胰岛素缺乏,多在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发病; 2 型糖尿病 多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多发生于 中老年 。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迁延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疾病负担沉重,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病率与城市化、老龄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及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根据药智咨询发布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分析报告》,由于城市化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及糖尿病诊疗手段的提高,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根据 国际糖尿病联盟 数据显示: 2011-2021十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由 9004.5 万增加至 1.4 亿(十年复合增长率达 4.58%),并预计到 2030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为 1.64 亿,2045 年达到 1.74 亿。 糖尿病的药物研发 Guide View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并且存在着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一高四低」的情况,客观上造成目前国内市场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大量空白。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分为 9 类: 胰岛素类、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甘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IRA) 、二肽基肽酶 IV抑制剂类(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类(SGLT-2i),也有将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组合制成的复方制剂。 其中,胰岛素是 1 型糖尿病首选治疗药物,患者需要 终生 注射胰岛素。二甲双胍为 2 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首选,目前依然是 2 型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用药。 胰岛素类药物目前仍然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国内外销售额常年占各类糖尿病药物总销额的 40% 左右。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获批的口服胰岛素药物。近 5 年内,有三款口服胰岛素获批进行临床 II/III 期研究。 2023 年 1 月 12 日, Oramed 公司 宣布口服胰岛素 ORMD-0801 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三期临床 没有达到 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但是,拥有ORMD-0801 中国权益的 天麦生物 于 2023 年 4 月25 日向中国 CDE 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若审批通过, ORMD-0801 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胰岛素药物。 通过梳理国外最新治疗指南可以发现,磺脉类、格列奈类、TZDs 这类传统药物的临床治疗地位和指南推荐程度正在逐渐下降,市场空间不断萎缩;GLP-1 激动剂、SGLT-2 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销售额增长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此类慢性疾病,相较于肿瘤等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用药时间明显更长,因此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磺脉类、格列奈类、TZDs 有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SGLT-2i、GLP-1RA 由于具有独立于降血糖机制的心血管获益,近年来迅速得到推广,已成为 2 型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 慢性肾脏病(CKD)的二联治疗的首选药物。GLP-1RA 因其还可帮助减重,成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创新追逐的热点,今年大火的 司美格鲁肽 和 替尔泊肽 均属于该类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方面已出现 GLP-1「逆向」出海的例子。近日, 先为达生物 官网宣布,与韩国头部消费医疗公司—— 科玛集团 下属 Hk Inno.N 达成合作,将 伊诺格鲁肽 (Ecnoglutide) 的韩国产品权益授权给Hk Inno.N,后者将承担韩国地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根据协议,先为达将收取包含首付款里程碑等付款共计近6000万美元,并在后续商业化过程中按照净销售额提取双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此外,针对糖尿病的 复方制剂 近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相较于新靶点药物的开发,其成本更低、确定性更强,也成为一众药企布局的发力点。 参考来源: [1]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东吴证券、德邦证券、先为达生物、药智咨询 [2]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4-00662-3
1802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4 月化工大事件汇总|信越化学将建第四个半导体光刻材料生产基地;巴斯夫销售额持续下降……
每月化工大事件汇总更新啦,一起看看 4 月化工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吧。我们将从 企业动态 、 政策动向 、 市场行情 、 化工新项目 等方面为大家盘点化工行业的月度大事件。 企业动态 Guide View 1、 科思创推出雅霸? XT聚碳酸酯共聚物系列新品 在 4 月 23 日至 26 日举行的 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期间,科思创首次推出雅霸? XT聚碳酸酯共聚物系列新品。2024 年 3 月底,位于科思创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新工厂已正式投产。由于新系列产品在设计自由度、尺寸稳定性、抗冲击性、耐化学腐蚀性及良好的阻燃性上表现突出,有望率先应用于电子电气及医疗健康领域。此外,据科思创官网,该共聚物在电信和光伏行业也有广阔应用前景,例如可用于制造对耐候性、电绝缘性、延展性和阻燃性需求较高的天线壳体。 2、 巴斯夫发布 2024 一季度数据 4 月 25 日,巴斯夫集团发布 2024 年一季度数据,一季度销售额为 176 亿欧元,较上年同期 下降 24 亿欧元。销售额下降主要受价格显著下跌的影响,几乎所有业务领域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都有所降低,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的贵金属价格同样处于较低水平。 不利的汇率因素 也对所有业务领域的销售额下降产生影响。 化学品 、 材料 、营养与护理和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销量均实现 显著增长 ,对销售额产生积极影响,这弥补了农业解决方案和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销量的下滑。 3、 万华化学福建工业园MDI装置完成技改扩能 4 月 30 日,万华化学发布公告称,公司位于福建工业园的 MDI 装置已于近日完成产能从 40 万吨/年至 80 万吨/年的技改扩能,已经具备试生产条件,主装置技改投资约 2.21 亿元。 4、 信越化学将在日本建设新的 半导体光刻材料 生产基地 4 月 9 日,信越化学宣布为了扩大半导体光刻材料业务,决定在日本群马县伊势崎市建设新工厂。新工厂将成为信越的第 4 个半导体光刻材料生产基地。新工厂建设第一阶段投资将于 2026 年完成。一期工程竣工后,投资额(包括购置土地)预计约 39 亿人民币。 政策动向 Guide View 1、工信部印发 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做好 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中试发展与品牌建设有关工作。通知提出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等五方面 20 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2、浙江全面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督导 近日,浙江省危化安全专委办、省消防安全专委办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全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 2024 年专项检查督导工作,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持续强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本次检查督导将全面排查治理全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取证的重大危险源企业,按照标准化检查清单,通过企业自查、市级交叉检查、省级联合抽查三个层面推进,实现企业自查率、市级交叉检查覆盖率、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覆盖率、隐患问题整改率四个 100%。 市场行情 Guide View 国家统计局 4 月 16 日发布数据显示, 3 月份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同比实际 增长 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9.1%。1—3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1%。 另据国家统计局 4 月 16 日发布, 2024 年一季度 ,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产能利用率 为 73.6%,比上年同期 下降 0.7 个百分点,比上季度 下降 2.3 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 76.4%。 此外,2024 年 3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 同比 下降 2.8%,环比下降 0.1%;工业生产者 购进价格 同比 下降 3.5%,环比下降 0.1%。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 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3.4%。3 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 同比 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 5.4%。 化工新项目 Guide View 1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 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 PTA 项目正式投产 4 月 11 日,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 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正式投产。项目产能达 300 万吨/年,是中国石化推动芳烃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快拓展高端新材料的重要一步,将有效带动和发展下游千亿级新材料产业。 2、华峰集团年产 138 万吨功能性新材料项目开建 4 月 29 日,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网发布消息,华峰集团年产 138 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在涪陵白涛工业园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开工建设。据悉,年产 138 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是华峰集团依托涪陵页岩气资源优势,围绕聚氨酯和聚酰胺新材料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重点项目,项目计划投资 120 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 200 亿元。 3、北京循原科技 20 万吨/年生物基示范项目落地上海 据中化新网,4 月 15 日, 上海化学工业区 和 北京循原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循原科技”)成功举办多元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暨系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 20 万吨生物基多元醇。目前,生物基多元醇多用于制造绿色氨纶、聚氨酯(TPU)和聚氨酯弹性体等产品,下游涉及建材装修、汽车、包装、服装等等领域。据悉,循原科技采取的生物基多元醇技术路线以 糖 为原料,独特之处在于它省略了传统的由糖发酵生产乙醇的环节,直接将糖转化为多元醇。 参考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危化安全专委办、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网、中化新网、各公司官网
105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药企Q1财报出炉,哪些赛道才是真的赚钱?
随着4月的结束,国内外药企第一季度财报陆续公布。上市公司的财报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各公司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表现的洞察,并为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那么,全球医药公司第一季度的表现又如何? 各家亮点 Guide View 罗氏 罗氏(Roche)的第一季度总收入为 143.99 亿瑞士法郎(约合 15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按恒定汇率计算)。其中,制药业务收入为 109.21 亿瑞士法郎(约合 119 亿美元),增长 2%(按恒定汇率计算)。罗氏业绩中最大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其 眼科双抗药物 Vabysmo ,该产品在单季度实现了 8.47 亿瑞士法郎(约合 9 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AZ)一季度总收入为 126.79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9%(按恒定汇率计算),其中产品收入为 121.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实现 17.48 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 13%;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增速均达到了 19%。 在产品方面,奥希替尼(Osimertini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达格列净(Tagrisso)是销售额最高的三款产品,单季度销售额均超过 10 亿美元。此外,与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合作的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第一季度的全球总销售额达到 8.79 亿美元。 强生 强生 2024 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 214 亿美元, 增长 2.3% ,运营增长 3.9%,调整后运营增长 4.0%(不计 COVID-19 疫苗的调整后运营增长为 7.7%)。 赛诺菲 赛诺菲(Sanofi)的第一季度收入为 104.64 亿欧元, 同比增长 6.7%(按恒定汇率计算)。其中,制药业务收入为 77.62 亿欧元,同比增长 6.4%;疫苗业务收入为 11.77 亿欧元,同比增长 5.6%。值得关注的是,赛诺菲的核心产品 度普利尤单抗 (Dupixent)的销售额仍然呈现出超高增速,在第一季度达到了 28.35 亿欧元,同比增长 25%。 诺华 诺华(Novartis)的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 118.29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1%(按固定汇率计算)。中国市场总收入达到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按固定汇率计算)。在中国市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Sacubitril/valsartan)、司库奇尤单抗(Cosentyx)以及新上市的英克司兰(Entresto)成为拉动诺华业绩的主要动能。 华东医药 华东医药发布的 2024 年 Q1 业绩报告显示其 营收净利双双增长 。营业收入 104.11 亿元(+2.93%),实现归母净利润 8.62 亿元(+14.1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 8.38 亿元(+0.66%)。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 2023 年 Q4 均实现正增长。 华东医药医药工业板块的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整体经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收入(含 CSO 业务)33.99 亿元,同比增长 10.53%;实现合并净利润 7.51 亿元,同比增长 11.67%。同时,在持续的研发创新下,华东医药在 抗肿瘤 、 内分泌 和 自身免疫 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均已有全球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布局,并形成了 ADC、GLP-1、外用制剂三大特色研发矩阵,构筑差异化优势。 2024 大趋势 Guide View 从国内外各大巨头的业绩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球医药行业明显走向 回暖趋势 。医药公司在不同程度上都表现出了增长,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随着全球医药消费升级,代谢领域的 减肥赛道 先获突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 6 年突破 200 亿美元年销售额,礼来的替尔泊肽首个完整销售年度突破 50 亿美元销售额。 此外, 自身免疫 、 神经系统 等疾病领域,也正处于历史性突破中。赛诺菲与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IL-4,白介素 4 单抗)上市以来,连续 6 年以年均 89.6% 的增速,快速突破百亿美元销售峰值。卫材的仑卡奈单抗获批以及礼来的多纳单抗提交上市,点燃人类对攻克 阿尔茨海默症 的新希望与全球药企对神经系统药物研发的加速布局。 全球医药行业,经历了从 19 世纪的传统药物(阿司匹林等)、20 世纪有明确靶点对应的药物以及重组生物药(胰岛素等)、再到 21 世纪多特异性药物(艾美赛珠双抗等)的 4 次 新技术浪潮 。近年来,新分子迭出,核酸、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双特异性抗体)、TCE(T 细胞衔接器)等新药赛道突起也是值得关注的。例如,Alnylam 制药的在研核酸药物 Zilebesiran 临床推进,可能为全球 13 亿 高血压 患者,迎来半年一针的治疗药物。 创新药市场的崛起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下游 CXO 产业。随着司美格鲁肽等大单品销售增长、新药获批提速等带来商业化生产需求上升、以及专利即将到期的重磅药的仿制药研发等需求,将导致全球产能,尤其是生产壁垒更高的生物药产能更加紧缺。 因此,2024 年,生物药 CDMO 赛道的成长也值得关注。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国金证券、国盛证券
1004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效果显著,减肥神药也能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4 月 17 日, 礼来公司 宣布了 SURMOUNT-OSA 3 期临床试验 的积极顶线结果。该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 替尔泊肽 (Tirzepatide) 注射液 (10 mg 或 15 mg) 显著 降低 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达到了主要终点。试验结果表明,替尔泊肽可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 肥胖症 成人的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 降低近三分之二 。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是记录一个人每小时睡眠期间呼吸显示气流受限或完全阻塞的次数,用于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结果的有效性。替尔泊肽是唯一获批用于慢性体重管理的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和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双靶点激动剂,在美国以 Zepbound 的药品名商业化,在美国以外的一些全球市场以 Mounjaro 的名字商业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Guide View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 呼吸障碍 ,其特征是睡眠期间上气道完全或部分塌陷,可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以及从睡眠中醒来 血氧饱和度 的潜在降低。OSA 可引起严重的心脏代谢并发症,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 2 型糖尿病。 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方案包括 非手术治疗 和 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一些轻度鼾症病人,包括调整睡眠姿势、减肥、药物治疗、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 (CPAP) 治疗。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尤其是白天过度嗜睡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使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时,患者通过连接至设备的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该设备可在气道中提供略高的压力。患者吸气时上述增高的压力可支撑喉部使其保持开放。 手术治疗原则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除去致病的因素。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或 腭咽成形术 ,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 OSA 手术方法之一。另据默沙东诊疗手册,治疗 OSA 还可以使用 上气道刺激 、 气管造口术 等手术方法。 上气道刺激是一种采用植入电装置来刺激控制舌的其中一条颅神经(舌下神经)的手术。刺激此神经可激活推动舌头向前的肌肉,有助于保持气道开放。这种治疗可以成功应用于一些无法耐受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气管造口术(在气管中形成永久性开口以插入呼吸管)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只有当患者 病情较为严重 ,且其他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才会将气管造口术作为最终的治疗选择。 据礼来官网,此次 SURMOUNT-OSA(NCT05412004)试验旨在比较替尔泊肽与安慰剂在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肥胖症的成年人中的 疗效 和 安全性 。参与试验的成年人包括那些不能或不愿意使用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以及在试验期间正在并计划继续接受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的个体。根据主要方案,试验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捷克、德国、日本、墨西哥和台湾共分配了 469 名受试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接受替尔泊肽最大耐受剂量(MTD)10 毫克或 15 毫克,或接受安慰剂的组别中。 「OSA 影响了美国 8000 万成年人,其中超过 2000 万人患有中度至重度 OSA。而且还有约 85% 的 OSA 病例未被诊断出来。」礼来公司产品开发高级副总裁 Jeff Emmick 博士说。正面解决这一未满足的需求至关重要,虽然有药物治疗与 OSA 相关的过度嗜睡,但替尔泊肽有可能成为潜在疾病的第一种药物治疗。 目前,礼来公司获得了 FDA 的中度至重度 OSA 和肥胖症 快速通道 认定 。SURMOUNT-OSA 试验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6 月 21 日的 美国糖尿病协会 上公布详细信息,并提交给同行评审的期刊。基于这些结果,礼来公司计划从 2024 年年中 开始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其他全球监管机构提交 上市申请 。 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 Guide View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是诺和诺德公司一款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 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不达标的 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 的血糖控制,及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替尔泊肽是礼来开发的一款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双受体激动剂,能够对食欲、热量摄入和代谢功能产生协同作用。 早在 2023 年 11 月替尔泊肽获批时,FDA 就已经前瞻性地预测到 GLP-1 激动剂的益处可能不会止步于血糖和体重。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继诺和诺德发布实验数据表明司美格鲁肽能够预防 心脏 相关并发症后,最新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可用于治疗 肾脏 相关疾病。 替尔泊肽作为司美格鲁肽的有力竞争对手,在减肥和控制糖尿病之外的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SURPASS-3 MRI 子研究比较了替尔泊肽与德谷胰岛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组织体积和腹部皮下脂肪组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替尔泊肽的参与者肝脏脂肪含量减少了 30% 以上。 心血管疾病 :替尔泊肽目前正在进行两项 3 期研究 SURPASS-CVOT,这些研究针对患有 2 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超重的患者,预计将于 2024 年 10 月完成。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2021 年 4 月,礼来启动了针对肥胖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3 期研究 SUMMIT,预计将于 2024 年 6 月完成。 慢性肾病 :替尔泊肽目前正在进行针对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 2 期研究 TREASURE-CKD,该研究于 2023 年 2 月启动,预计将于 2026 年 2 月完成。 此次,替尔泊肽被证实有望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确实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作为替尔泊肽强有力对手的司美格鲁肽又将如何应对呢? 参考来源:礼来官网、诺和诺德官网、默沙东诊疗手册、百度百科
1036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国内首款!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注射液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 智核生物 持有的 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 (通用名人促甲状腺激素注射液,商品名 智舒嘉 ? )获批上市,适应症为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碘 [131I] 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辅助治疗。 该产品为 创新预充水针剂型 ,注册分类为 2.1 类改良型新药,为国内首个上市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 国内 TC 治疗现状 Guide View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 恶性肿瘤 。据 国家癌症中心 估算数据,我国 2022 年甲状腺癌(TC)年新发病例为 46.6 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3 位。其中, 分化型甲状腺癌 是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占比高达 95% 以上。全国平均发病率为 14.6/10 万, 城市地区高发 ,北上广深的发病率高达 40-50/10 万。近 10 年,女性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每年增幅超过 20%。我国甲状腺癌 5 年生存率 84.3%,远低于美国的 98.3%。 甲状腺手术治疗+术后碘 131 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法。全切或近全切手术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疾病状态的实时评估前及碘 131 治疗前准备前,均需升高体内 TSH 水平,达到刺激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和促进碘 131 摄取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或提高碘 131 治疗疗效。 升高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甲状腺激素撤退(THW)方式,即 停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L-T4) 2-4 周 ,二是 给予外源性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 (rhTSH)。此前,由于国内没有 rhTSH 类药物,碘 131 治疗前提升 TSH 只能采用停服 L-T4 的方式,患者需要承受停服 L-T4 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带来的各种不适,面临潜在的病灶增殖风险等。 此外,全国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床数量有限,应用 rhTSH 可以避免患者可能发生的停服 L-T4 后 TSH 仍无法达标,从而导致提前预约好的床位空置的情况。同时,使用该类药物也可帮助不能耐受甲减症状的患者高质量地接受治疗,帮助核医学科高效率的运转核素治疗床位,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状态,全方面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临床需求。 智核生物自主研发的这款 rhTSH 糖蛋白类药物,是一种与天然人促甲状腺激素 (TSH) 相同的蛋白质。据智核生物官网,体外实验证实,智舒嘉能与 人甲状腺细胞的 TSHR 结合, 促进细胞内 cAMP 生成, 激活甲状腺细胞的摄碘、碘代谢、激素合成及 Tg 分泌等重要过程,并且能够 促进细胞增殖 。注射智舒嘉后可以快速提高体内 TSH 的水平,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 ( DTC) 患者术后 131I 清甲治疗;DTC 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Tg) 诊断。 其他在研 rhTSH Guide View 据悉,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最早于 1998 年在美国上市,由 健赞 Genzyme 公司生产,目前已在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的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但未进入大陆市场。近 30 年的临床应用经验使这类药物获得了国内外多个甲状腺癌相关的指南推荐。此次智核生物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的上市也将填补中国大陆该领域用药空白。 国内方面,除智核生物持有的 智舒嘉 ? 外, 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88266.SH)也于 2023 年 9 月发布公告,自研的「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 III 期临床试验 达到预设主要终点,主要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辅助诊断」。公告显示,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是泽璟制药 自主研发 的 生物大分子药物 ,该产品激活甲状腺细胞的效应是增加放射碘的摄取,可以扫描检测或者放射碘杀伤甲状腺癌细胞。 结语 Guide View 甲状腺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分泌甲状腺素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影响体重、调节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以及影响大脑的发育等功能。因此,甲状腺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 10 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 1 倍,而在过去 20 年里更是增长了 3 倍,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癌之一。 这一趋势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些可能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辐射暴露、化学物质暴露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不足等。此外,更广泛的甲状腺癌筛查和诊断也可能导致了发病率的增加。 此次智核生物的重组促甲状腺激素的上市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针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的问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来源: [1]NMPA官网、智核生物官网、泽璟制药官网、百度百科 [2]Bingfeng Han,Rongshou Zheng.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4 (2024) 47–53.
1028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从仿制药走向创新药已是大势所趋!
近日,稳坐国内「医药一哥」宝座的 恒瑞医药 发布了 2023 年年报,其中,创新药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23 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228.20 亿元, 同比增长 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3.02 亿元, 同比增长 1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41.41 亿元, 同比增长 21.46%。 为保证创新产出,恒瑞医药持续 加大创新力度 ,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 61.50 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 49.54 亿元。高投入带来高回报,恒瑞医药近一年的创新成果持续获批,创新药临床价值凸显,同时也驱动收入增长。2023 年公司 创新药收入 达 106.37 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虽然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因素影响,仍然实现了同比 22.1% 的增长。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史上首次出现礼来(第十位)、诺和诺德(第十二位)这些医药巨头进入 全球市值 Top15 ,标志着全球创新药产业的里程碑式的行业地位上升。国内方面,2024 年 3 月 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上「创新药」首次进入政府报告。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政策鼓励,还是关乎企业本身利益,药企走向创新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从仿制药到创新药 Guide View 恒瑞医药的前身是成立于 1970 年的连云港制药厂,五十年来,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引领者之一,恒瑞医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变革。如何从仿制药走向创新药,恒瑞医药的发展策略是值得参考的。 恒瑞医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公司的转型和成长。 第一阶段:仿制药时代(2003 年以前) 公司成立于 1970 年,最初主要从事原料药的生产。在 1990 年代,公司开始着眼于抗肿瘤药物市场,并购得抗癌药异环磷酰胺专利权,从而开启了在抗肿瘤领域的布局。到 2003 年,抗肿瘤药物收入已占据公司营收的 39.27%,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 第二阶段:「科技创新」与「国际化」战略起步(2003 年-2014 年) 公司在面临行业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转型,将重点放在 科技创新 和 国际化 上。2003 年,公司推出首款创新药临床获批,标志着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开始;2005 年,公司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获得了一些成功;2011 年,公司的创新药首次获得美国 FDA 认证,打开了公司创新药在国际市场的大门。 第三阶段:行业变革影响深远(2015 年-今) 公司在 政策 、 技术 和 产业链 的多方合力下,迎来了创新药市场的蓬勃发展。自 2015 年以来,每年都有 2-3 款创新药上市,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入密集收获期。目前,恒瑞医药在国内获批上市了 14 款创新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不断增加,研发团队也持续扩大。 从民族制药的仿制药领域转变为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恒瑞医药一直在 不断探索 。在面对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恒瑞医药敢于举旗定向,积极踏上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化的新征程。这种战略转型不仅促进了公司内部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拓展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 Citeline 发布《2024 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所有数据收集截至 2024 年 1 月 2 日),并评选出 全球 TOP25 管线规模 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第三次进入该榜单,排名跃升至第 8 位,再创中国药企排名新高。 今年上榜企业中,排名前 10 位的依次是: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百时美施贵宝、诺华、强生、恒瑞医药、默沙东、赛诺菲。恒瑞医药因近年来研发管线数量大幅增加,2022 年排名第 16 位首次进入该榜单,2023 年排名上升至第 13 位,今年则首次冲进 TOP10,在管线规模上与多家全球大型跨国药企同台竞争。 恒瑞医药的成功或许存在偶然性,但是其成功的经验也为其他医药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从国内走向国际 Guide View 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始于 2010-2015 年,以与全球创新药前沿研发同步推进的 细胞治疗 、 研发外包服务 等企业的陆续涌现为标志。不同于此前 10 年(2000-2009 年)的中国医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形成过程。创新药产业链在 2010 年至今的过去近 15 年中,已经实现了产业整体研发与生产水平的质的飞跃。其中,创新药出海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据国金证券,目前,创新药出海正在从分子到产能全面升级中。 2023 年,是中国生物创新药出海突破的欧美获批元年。随着中国首个创新药大分子, 君实生物 的 PD-1 特瑞普利单抗,于 2023 年 10 月在美国食药监局(FDA)获批上市,中国药企重磅大分子生物药出海成功的序幕已然开启。2024 年,中国大分子生物药在欧美市场商业化能否顺利推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来源:恒瑞医药、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金证券
1020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财阀」「开创历史」「万年老二」……这家化工巨头的标签有点多!
We connect science to life for a better future. 这是 LG 化学 的愿景。 2023 年 7 月 24 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 公布「2023 年全球化工企业 50 强」,LG 化学以 401.50 亿美元位列第八。作为韩国第一大化企,LG 化学事业涵盖 石油化工 、 电池 、 尖端材料 、 生命科学 四大领域,并将能源、水、生物作为未来新事业发展的核心,致力于用创新材料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众所周知韩国的企业多以财阀闻名,成立于 1947 年的韩国现存第二大财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翻开 韩国 化学工业新篇章 Guide View 韩国 LG 集团于 1947 年在韩国首尔成立,旗下子公司有:LG 电子、LG display、LG 化学、LG 生活健康等。其中,LG 化学的前身是 乐喜化学工业社 ,LG 集团的创始人 莲庵具仁会 便是从此开始谱写了 LG 集团的历史。1945 年日本投降,在晋州做生意的具仁会为了迎接新时代,在釜山成立了获得美军政厅许可的贸易法第 1 号企业 — 朝鲜兴业社 ,并逐步扩大了营业范围。这翻开了韩国化学工业史的新篇章。 1947 年,乐喜化学工业会社成立,最初仅生产化妆品「乐喜乳霜」。朝鲜战争接近结束时为了研发不易破碎的化妆品瓶盖,乐喜化学在韩国首次打入塑料产业领域。并先后生产出梳子、香皂盒、牙刷、餐具等塑料产品。同时,LG 集团于 1954 年凭借自主技术成功地开发出韩国最早的牙膏,战胜了美国「高露洁牙膏」,迅速占领了韩国国内市场,为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 为了油脂业务,乐喜化学工业社 1959 年成立的 乐喜油脂工业株式会社 在 1964 年生产了国内首个合成洗剂「Detergent」,1967 年生产了厨房液态洗剂「A-PON」和洗发水「Cream Shampoo」。由此韩国化学产业更上一个台阶。1967 年,LG 集团成立了韩国首家民营炼油厂湖南炼油(现 GS Caltex),打入基础原料产业领域,为其进军重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 经历两次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和国内政局不稳定,1969 年 12 月 31 日,具仁会突然离世,乐喜化学由 具滋暻 第二代会长接任,步入 70 年代。新上任的具滋暻会长指出,70 年代是乐喜走上国际化道路的转型期。推进实力稳步增长以及国际化的政策。1983 年以后,乐喜将核心业务 — 石油化学业务作为中心,深化发展生活用品、精密化学等现有事业领域,并重新开展化妆品事业以及医药品事业等领域做到了事业多元化。通过积极的海外投资,摇身变为全球性企业。 1995 年公司名称变更为 LG 化学,通过 CI 的全面修订, 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 具本茂 继具滋暻之后就任 LG 化学第三代会长,开启了引领第二次管理创新的新时代。在 1997 年底爆发的韩国 IMF 金融危机下,LG 化学抢先一步通过推进 创新活动 ,实现持续盈利经营,机智地面对和战胜了困境。2001 年 LG 集团划分为三个公司 (LGCI、LG 化学、LG 生活健康),并于 2024 年成立 LG 化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2020 年 5 月,LG 化学发布新愿景「将科学与生活相连,创造美好未来」。这是 LG 化学自 2006 年以来,时隔 14 年再次发布新的愿景。新愿景蕴含三层含义:以各领域的知识体系和 LG 化学长期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解决方案为科学基础(Science),通过与全新领域的知识有机融合实现前所未有的创新(Connect),为客户与人类生活创造更美好未来(Life for a better future)。带着这一美好愿景,2022 年 LG 化学宣布向全球领先科学企业转型,并到 2030 年,将直属业务的销售额提升至约 500 亿美元。 2024 年 1 月 31 日,LG 化学发布 2023 年度经营业绩。全年销售额为 55.2498 万亿韩元,同比增长 8.4%;营业利润为 2.5292 万亿韩元,同比减少 15.1%。其中,电池板块占据很大一部分盈利。而提到电池,就不得不说 LG 与宁德时代之争了。 「万年老二」 Guide View 电池领域,早在 2009 年,LG 化学就跟现代起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核心用户还包括通用、雷诺、沃尔沃等。在全球动力电池的起步阶段,LG 化学就进入戴姆勒、大众等主流车企供应链,全球 20 大汽车品牌中,已与其中 13 家展开合作,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主要的整车厂。除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因素外,打入 特斯拉 供应链这一决策也为 LG 化学的逆袭提供了重要助力。 中国市场方面,作为全球化工十强企业,LG 化学已进入中国近 40 年,包括电池产业在内的化学板块飞速增长,在未来的五年也将保持 10% 以上的增长率,预计 2024 年 LG 化学的销售额将达到 520 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其 40% 的重要份额。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11 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2017 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 11.84 GWh。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 在 2020 年以前,宁德时代一直力压群雄占据全球装机量第一。但在 2020 年上半年,LG 化学把宁德时代从头把交椅上拉了下来,然后宁德时代再次逆袭。在两者反复抢位的同时, 比亚迪 也逐渐崛起,目前形成了「三分天下」局面。 未来 LG 化学与宁德时代谁将拨得头筹,大家可以预测一下。 参考来源:LG 官网、百度百科
101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其它
其他
国内 CXO 美国受限,富士胶片旗下 CDMO 一路绿灯
4 月 11 日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宣布投资 12 亿美元用于其大规模细胞培养 CDMO 业务 ,以进一步扩大位于北卡罗来纳州霍利斯普林斯的大型生物制造工厂,届时该工厂的总投资超过 32 亿美元 。此次扩建通过其美国和欧洲制造中心为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的全球网络增加了重要的大规模生产能力。 「这项投资是进一步加速我们生物制药 CDMO 业务增长的重要一步,」富士胶片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兼代表董事 Teiichi Goto 表示。富士胶片公司副总裁兼富士胶片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董事长 Toshihisa Iida 表示:「我们很高兴继续投资,以提高我们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细胞培养生产能力,以应对生物制药公司不断增长的外包需求。」 北卡罗来纳州州长 Cooper 表示:「富士胶片 Diosynth 生物技术公司在威克县的扩张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是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之间蓬勃发展的经济关系的又一个例子,我们感谢他们在我们州的持续投资。」 同样都是 CXO 公司,联系前些天的美《生物安全法案》对国内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的限制,区别对待不要太明显。但通过此次富士胶片的投资,也可以看出美国在医药外包服务这方面的需求还是有的,限制中国生物公司、CXO 后,美国急需寻找「下家」,而富士胶片旗下的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就是其中之一。 富士胶片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又有何亮点? 胶片要做,药片也要做 Guide View 据官网显示,富士胶片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是富士胶片公司的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合作伙伴,致力于生物制剂、疫苗、细胞和基因疗法以及溶瘤病毒的开发和制造。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在开发和制造 重组蛋白 、 疫苗 、 单克隆抗体 等大分子、 病毒产品 和 医疗对策 方面拥有超过 30 年的经验,这些药物在各种微生物、哺乳动物和宿主/病毒系统中表达。此外,公司还提供全面的服务清单,从使用其专有的 pAVEway? 微生物和 Apollo?X 细胞系系统进行细胞系开发,到工艺开发、分析开发、临床和 FDA 批准的商业生产。 上文提及的扩建计划是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生命合作伙伴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在美国和欧洲建立大规模生产能力,以支持生物制药客户的端到端需求,并提供供应链弹性,进而确保客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无缝整合药品制造生产。计划通过在霍利斯普林斯的大型细胞培养设施增加 8 个 20,000 升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投资,来进一步扩展其生产能力。 这将使得该基地在 2028 年之前将生物反应器数量增加到 16 个,成为北美最大的细胞培养生物制药 CDMO 设施之一。此次扩建还包括对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生产基地进行额外的扩建,将面积增加 42.55 万平方英尺,以支持未来的增长。据悉,该厂将于 2025 年正式运营。 近年来,富士在 细胞疗法制造领域 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表明了其在该领域的持续投资和扩展: 2023 年 12 月,富士投资 2 亿美元用于增强其子公司 FUJIFILM Cellular Dynamics 的新总部以及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加利福尼亚工厂的细胞治疗生产能力。 2022 年 11 月 12 日,富士 投资 1.88 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Research Triangle Park (RTP) 建立细胞培养基生产工厂,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制造能力。 2022 年 6 月,富士 投资 16 亿美元,用于扩大其 CDMO 子公司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的细胞培养制造服务。 2022 年 4 月 12 日,ChimeronBio 与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签订了制造协议,以推进其 RNA 肿瘤候选药物。这表明富士在细胞治疗制造领域与合作伙伴开展 合作 ,并支持新兴治疗方法的发展。 2022 年 4 月 4 日,富士宣布以 1 亿美元从 Atara Biotherapeutics 收购 专用细胞疗法制造设施。这一收购进一步加强了富士在细胞疗法制造领域的地位,并扩大了其生产能力和服务范围。 2021 年初,富士斥资 4000 万美元在波士顿新建工厂,将病毒载体制造投入三倍,并计划于 2023 年开始为基因疗法开发商提供合同制造服务。这一举措显示了富士在基因疗法领域的扩张计划和对于生产能力增强的投资。 结语 Guide View 全球 CXO 行业确实正经历着一系列的调整和重塑。除富士胶片注入新的生产资金外,Lonza 和 Charles River 等公司也在扩建 生物制剂业务 方面进行重大投资,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设施方面。Lonza 今年也搞了许多大动作,包括关闭在中国广州开发区新知识城的生物技术工厂,收购了罗氏在加利福尼亚州瓦卡维尔的生产设施。这些举措旨在增加公司商业哺乳动物产品的产量,并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能力。这也说明这家全球顶级的 CDMO 企业正在调整其全球产能布局。 调整和重塑的结果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 参考来源:各公司官网
1028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2024 国内首家破产的 CAR-T 研发公司已出现,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显示, 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蓝盾生物」)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裁定 破产 清算。这是 2024 年国内第一家申请破产的 CAR-T 研发公司。据公开信息,蓝盾生物是一家专注于 恶性肿瘤药物开发 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7 月,是浙江蓝盾药业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专注于抗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基因免疫疗法等领域的药物研发,依托其专有的抗体开发技术平台(噬菌体抗体库以及细胞工程技术等),致力于开发新一代性能独特、产品多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药物。蓝盾生物公司旗下有一款在研药物 「LD013 自体 T 细胞注射液」,是目前业界颇受关注的 CAR-T 细胞治疗产品。2022 年 11 月,该药物在国内 获批临床 ,主要用于治疗 复发难治型卵巢癌 。 图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既然拥有上市药物,为何蓝盾生物还会面临破产的局面呢? 原因可能在于 CAR-T 疗法 研发周期长 、 成本高 ,这也要求研发公司要有充足的 资金支持 。据健识局,从公司股权结构来看,蓝盾药业没有像其他 biotech 一样经历多轮融资过程。2023 年以后,蓝盾生物没有再披露过 CAR-T 药物的研发进展。 CAR-T 赛道拥挤 Guide View 3 月 28 日,中山肿瘤防治中心 徐瑞华教授 等人在 Cell 发布了一篇综述「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China」,详述了我国目前肿瘤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文章阐述,国内在肿瘤诊治领域面临着巨大的负担:新发病例 (457 万) 和死亡人数 (300 万) 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 23.7% 和 30%。伴随着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目前来看,肿瘤对于 Biotech 企业确实是一条很好的赛道。但也面临着过于拥挤的现状,针对肿瘤的疗法也在不断研发中,除了 CAT-T 外, 还有靶向药物、ADC、抗体等治疗手段。 CAR-T 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 T 细胞 激活,并装上 定位导航装置 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将 T 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 CAR-T 细胞。利用其「定位导航装置」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 免疫作用 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但是 CAR-T 疗法 研发周期长 、 成本高 ,所以对于一些 Biotech 企业的综合实力有很高的要求。 针对上文提到的此次蓝盾生物的破产清算,有券商分析师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运营一家 Biotech 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前的 市场 面临 两极分化 的极端局面,一方面,有很多高速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头部 Biotech 企业已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与 MNC 竞技;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缺乏产品力和资金链面临断裂无法支撑发展的尾部企业。而尾部公司占据较大比例。 尽管如此,也不影响国内相关药企投入到肿瘤药物研发的热潮中。但企业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追寻热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研发路线最重要。 肿瘤药物研发 挑战与机遇 Guide View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 Citeline 发布《2024 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并评选出全球 TOP25 管线规模的制药公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从研发管线规模上成为中国第二大药企,跻身全球第 15 位,管线规模较上年大幅增长 72%。 目前来看,中国制药业确实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药物研发管线日益充盈,新产品数量亦呈井喷之势,已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制药市场。本土的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 创新药物 的研发路径,尤其是针对 罕见疾病 等难治疗领域的研究。 在前文提到的综述中,研究人员深入评估了 10 家制药公司的 10 种抗癌新药,结果揭示出令人瞩目的数据:一种新药的研发,其背后凝聚了平均 7.3 年的辛勤努力(耗时最短为 5.8 年,最长则达 15.2 年),且中位成本高达 6.48 亿美元(投入资金跨度之大,从 1.573 亿至 19.5 亿美元不等)。 确实,新药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而且成功的保障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模仿」或「快速跟进」已经成为一些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策略,因为它们可以减少风险,更迅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然而,这一策略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药物靶标的重复和重叠。这种情况下,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企业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研发投入 :增加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资,寻找新的药物靶标,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降低依赖于「模仿」或「快速跟进」的策略。 加强合作与共享 :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术界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加速创新的步伐,避免重复劳动。 尽管「模仿」或「快速跟进」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商业风险的策略,但制药行业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风险与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但从好的方面来看,政府、机构和制药企业正在共同努力,探索并开发新型首创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突破,并改善市场环境,推动中国制药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方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在临床试验机构认证体系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简化了新试验注册流程,更加注重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物警戒的质量控制。新药申请(IND)和新药上市申请(NDA)流程得到优化,特别是临床试验申请(CTA)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从过去的 10 个月至 2 年,缩减至 60 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此外,自 2022 年起,NMPA 发布了超过 100 份药物研发指南和咨询草案,涉及肿瘤和罕见病等领域的临床试验规范,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溶瘤病毒治疗等前沿疗法。 结语 Guide View 目前发生在医药领域的变革浪潮不仅仅聚焦在肿瘤一方面,随着中国在药物创新领域的不断崛起,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制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全球疾病治疗和健康产业带来更多创新的突破和解决方案。 参考来源: [1]21 世纪经济报道、健识局、百度百科 [2]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China (cell.com)
1031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CXO 美国持续受挫,机会在南边?
近日有国外消息称,除了之前提到的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公司,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可能会扩大到更多的中国公司,其中包括 康龙化成 和 金斯瑞生物科技 。据投资快报记者联系 康龙化成证券事务部 ,对方工作人员表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本身被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公司一直在跟踪该法案的推进情况,但该传闻也只是猜测,不认为这会对公司在美国或其他地区的业务产生影响。 目前有 2 个《生物安全法案》草案(S.3558 和 H.R.7085)在同步推进,上述 2 项法案内容类似(H.R.7085 相较 S.3558 多列举了部分搜集资料)均将 华大基因 、 华大智造 、CompleteGenomics( 华大基因美国子公司 )和 药明康德 及其子公司 定义为有潜在风险的生物科技企业。法案要求美国联邦行政部门及企业不得由上述公司获得设备或服务,同时不得与使用上述公司设备或服务的实体签约。 此外, 美国总统拜登 在 2024 年 2 月 28 日发布了一项 行政命令 ,但与众议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议案有所不同的是,该行政命令的重点在于减轻可识别的威胁,旨在保护美国公民的隐私,同时尽量减少对商业活动的干扰,并不针对特定公司。 通常一项议案的落地需要通过 5 个步骤:议案提出 → 专门委员会审议(如国土安全委员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全院大会审议 → 两院统一文本 → 总统签署。2024 年 3 月 6 日,美国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以 11:1 的投票结果通过了 S.3558 法案。该法案后续仍须经过参众两院投票、总统签署等程序。 CXO 何去何从? Guide View 康龙化成是一家成立于 2004 年的公司,专注于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服务。他们提供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已成为中国第二大 CRO 公司。而稳坐国内 CXO 头把交椅的仍是药明康德。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中小型 CXO 企业的扩张,但他们还是长期依赖于海外市场的客户和订单来支撑其业务增长。尤其是在 北美地区 ,这些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据相当比例。 财报显示,2023 年康龙化成营收 115.38 亿元,其中,国外营收为 95.63 亿元,占总营收的 82.88%,同比去年增加 1.20 个百分点。其中,康龙化成在北美的收入为 74.01 亿元,同比增长 11.39%,占公司总营收的 64.14%;在欧洲(含英国)的收入为 18.44 亿元,同比增长 24.35%,占公司总营收的 15.99%;在中国收入为 19.75 亿元,同比增长 5.02%,占公司总营收的 17.12%;来自其他地区客户的收入为 3.18 亿元,同比增长 22.98%,占公司总营收的 2.75%。同期 金斯瑞 营收入约为 8.4 亿美元,来自美国地区客户收入约为 5.06 亿美元,占到总外部收益的 60.2%。 且不论上述《生物安全法案》最终能否通过,就目前来看,也对提名公司产生了影响。自 1 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被提出以来,CRO 板块就持续承压。假使该《生物安全法案》后续真的通过,失去美国这一庞大市场的国内 CXO 公司又该何去何从? 机会在南边? Guide View 2024 年 3 月 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强 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3 月 12 日,新华社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第三节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 第一条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 创新药 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 生物制造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此为「创新药」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2023 年,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规模达 8923 亿,同比增长 2%。自集采全面执行以来,仿制药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叠加新冠疫情影响,规模维持在 9000 亿左右。另据国信证券,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的参与企业约 2 万家,其中近 60% 的市场份额由排名前 100 家企业占据,2023 年,Top100 企业份额进一步下落至 56%,说明仿制药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但 Top10 头部企业份额相对保持稳定(21-22%),其中包括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科伦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 除国内市场,国产创新药也在积极寻求「下南洋」。普华永道的《2015—2023 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在 东南亚 医疗市场的直接投资事件达到 13 件,较前一年翻番。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经历了一轮「欧美认证热」,现在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即通过授权出海、自建渠道等方式,逐步扩大中国药企在 新兴国家 的品牌影响力。这意味着中国药企正在努力实现从「代工厂」到「跨国药企」的转型。 除了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政策方面也有相应的支持。我国 2015 年起逐步出台并落实 MAH 政策,目前 MAH 企业已经成为仿制药市场的有利竞争者,MAH 企业即持有《药品注册证》,但可将药品生产外包的企业,一般具备较强的药品销售能力,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资质良好的仿制药 CXO 企业进行合作,MAH 的推行有望提升仿制药开发的外包率。 结语 Guide View 美《生物安全法案》能否通过还不确定,相关企业也不必过度焦虑,应更多地关注自身,任何时候强大的实力都是最好的资本,期待国内相关公司也能在本土大放异彩! 参考来源:新华社、解放日报、国信证券
2285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合成生物学首个国际标准出炉,对化工行业有何影响?
4 月 3 日,据 中国科学报 记者从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简称「华大研究院」)了解到,由 我国主导 制定的国际标准《生物技术 核酸合成第 2 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近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这是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 首个国际标准 。 该标准规定了合成双链 DNA 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描述了合成基因片段、合成基因和合成基因组的质量管理、资源管理、生物安全、生产质量控制、产品质量和交付产品规格的要求,适用于 长度小于 10 Mbp (碱基对)的线性非克隆片段和质粒中环状克隆基因形式的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 该国际标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经过多轮申辩、汇报、讨论、调研和修改,历时近五年时间,最终形成国际专家一致认可的国际标准(IS),为我国主导生物技术国际标准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势如破竹,作为一个国际公认的颠覆性前沿技术和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合成生物学对化工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物基材料 Guide View 生物基材料 可以说是合成生物学 化工领域代表 ,有望逐步替代石油基材料。 生物基材料的原料端植物油、淀粉、木质素和蔗糖来源广泛,理论上绝大多数的化工材料都可以借助合成生物技术从生物原料中得到。同时,传统化工新材料的创新相对缓慢,合成生物技术有望带来 创新机会 。 生物基材料是以淀粉、木质纤维素、蔗糖和植物油等为 原料 ,通过生物合成等方式形成脂肪酸等有机酸、生物醇、烯烃和烷烃等 生物基化学物质 ,再经过进一步得到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基纤维等 终端产品 。目前,生物基化学产品主要有聚酰胺(PA)、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羟基烷酸酯(PHA)等。 生物基化学品对于传统化工材料的替代价值体现在原料替代、工艺降本。 01 原料替代 以聚酰胺为例,聚酰胺俗称尼龙,具有质轻、耐疲劳、耐化学腐蚀、耐热耐磨以及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汽车、医疗器械、建筑和电气等领域。工业化应用最广的聚酰胺品种是 PA66 和 PA6,二者占比约 98%,是杜邦的成名产品。 传统聚酰胺生产工艺通过二酸/二胺单体缩聚和氨基酸缩聚/内酰胺单体开环聚合。PA66 由己二酸与己二胺通过缩聚反应形成;PA6 由己内酰胺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多年来,我国生产 PA66 的关键原材料己二腈生产技术有海外垄断,其中, 英威 达 、 巴斯夫 等前五位企业产能占比达到全球的 80%,2022 年我国己二腈生产技术实现突破,国内 PA66 产能有望增长。 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是将粮食或非粮食环保生物质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生物基单体,再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生物基聚酰胺,其原料丰富,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开发聚酰胺产品提供了途径。目前,PA1012、PA10T、PA610 及 PA410 均已实现 商品化 ,PA66 以葡萄糖为原料,生物及己二酸与石油基己二胺熔融缩聚制得部分生物基 PA66,但目前生物法制取己二酸单体还未实现工业化。 生物基 PA56 是一种新型生物基聚酰胺,其单体生物基 1,5-戊二胺来源于葡萄糖。生物基 PA56 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与 PA66 相当,可以和 PA66 一样通过注塑、吹塑、熔融纺丝等方式加工成形。另外,生物基 PA56 较 PA66 有更加优异的吸湿、染色及熔融流动性能,在工程塑料、薄膜及纤维领域有望大规模应用。 凯赛生物 是目前唯一通过生物法大规模制造 PA56 中间体 1,5-戊二胺的企业。海外日本东丽,三菱化学,韩国希杰公司和德国巴斯夫都有 PA56 的研发与尝试,但其生物基 1,5-戊二胺的规模化生产均未取得突破。国内与 2010 年左右启动 PA56 的相关研究,目前凯赛生物以 可再生植物 为原料,通过特定的生物转化工艺生产 高纯度 的生物基 1,5-戊二胺,于 2014 年实现 产业化 ,是目前 唯一 通过生物法大规模制造 1,5-戊二胺的企业。 02 工艺降本 工艺降本方面以氨基酸为例,生物法制氨基酸可以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显著降低成本。对氨基酸合成关键酶、代谢网络等进行定向改造,可增加原料转化率,提高氨基酸产量。早在 2011 年, 韩国希杰集团 就在马来西亚建设世界首个生物蛋氨酸工厂,其生产的蛋氨酸比化学法合成的生物利用率提高了 20%~40%。 国内 华恒生物 通过构建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 L-丙氨酸的 微生物细胞工厂 ,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成本比传统技术降低 50% 以上,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发酵过程无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阜丰集团 联合 天津科技大学 ,改良 L-谷氨酸发酵新工艺。在 780 kL 发酵罐中,发酵 34 h 产量达到 230 g/L,平均糖酸转化率 73%,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政策发力,市场向好 Guide View 目前来看,全球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合成生物应用于化工品将带来显著的环境及社会效益。不同行业中,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位居前列,因此石化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比其他行业更为紧迫。 世界经合组织 预测,到 2030 年将有 35% 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可能通过低碳生物来合成。用低碳生物合成生产的生物基产品替代石化产品, 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 15%~80%、原料消耗 35%~75%、水污染 33%~80%, 生产成本 9%~90%, 可以减少燃料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75%~80%。 国际能源署 于 2020 年发布报告,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预测全球低碳生物合成的 化学品 在 2030 年可减排 6.7 亿吨 CO 2 当量。 国内方面,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有望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加快创新发展。2023 年 1 月 9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 在 行业生态培育 方面,《方案》提出将形成 5 家左右 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 骨干企业 ,建成 3~5 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具体产品 方面,方案要求在未来三年建立 10 万吨级乳酸生产线,万吨级的非粮糖化生产线、戊二胺生产线、PHA 生产线,鼓励发展的生物基产品包括 PLA、PHA、PEF,以及生物基 PA、PU、PE、PP、PC,还有生物基 BDO、PBS、PBAT(PBST)、PTMEG 等。 结语 Guide View 据东海证券预测,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主要基于粮食原料,故面临 「与民争粮」 、 「与畜争饲」 等矛盾。非粮生物基材料要以大宗农作物如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来生产,在原料预处理、糖化和发酵转化效率、综合成本控制等方面难度更大。但在上述《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下,有望在技术端推进行业技术协同攻关,方案中提及的多种重点产品,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有望迎来 3 年的黄金发展期。 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东海证券研究所、华创证券
1037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材料科学
「近视神药」真的很神?有效,但不能随便乱用!
3 月 12 日,兴齐眼药官网发稿,兴齐眼药自主研发的 兴齐美欧品 ? 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已于 3 月 5 日正式获得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的 上市批准 。据悉,目前国内尚无近视相关适应症的同类产品获批上市。此前阿托品药物仅在部分省份以院内制剂方式经省级药监局批准在院内有条件使用。 兴齐美欧品 ? 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可用于延缓球镜度数为-1.00D 至-4.00D(散光 ≤1.50D、屈光参差 ≤1.50D)的 6 至 12 岁儿童 的近视进展。据兴齐眼药官网,其采用独家 MYOSTAFORT ? 稳适 ? 创新技术,制剂更稳定、点眼更舒适,同时 不添加防腐剂 ,为中国广大近视儿童青少年带来更加安全、有效、便利的近视控制手段。 兴齐眼药副总经理、研发总监 杨强 表示,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亚洲新加坡、日本、印度、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用于防控近视已近 20 年,经上万例近视儿童真实世界多年临床使用验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单独使用可以延缓近视进展 60%,且具有 最小停药后反弹效应 。 兴齐眼药的这款低浓度阿托品国内获批的消息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广泛关注,更有甚者直接称呼其为 「近视神药」。时至今日还陆陆续续有媒体发文报道,但内容走向却开始偏向于:「近视神药」真的有那么神吗? 有效,但不能滥用 Guide View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兴齐眼药官网将兴齐美欧品 ? 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划分为 处方药 。 据新华社发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易军晖 表示,目前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进展的机制 还不完全清晰,根据现有研究及动物实验,可能是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和增加脉络膜血供实现的。当多巴胺水平增高,眼轴增长会相对变慢,从而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硫酸阿托品的不良反应跟浓度有关系,浓度越低,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越小。」易军晖说,虽然低浓度硫酸阿托品的副作用降低了,但不代表完全没有副作用。 效果方面,根据《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 阿托品药物 就被应用于近视防控领域,至今仍是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 亚洲人群 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显示, 0.01% 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 和高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相比,具有最小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最小反弹效应。 有望解决近视防控痛点 Guide View 3 月 13 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人数超 9000 万,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 36.7%,初中 71.4%,高中 81.2%。尽管总体近视率较 2021 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近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国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控紧迫性很高。 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早在 2018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委已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 2023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2023 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中明确,将儿童青少年 近视防控工作 、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 政府绩效考核 ,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 3 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面对如此严峻的近视防控需求,国内一般可以应用的手段有哪些? 传统近视防控产品以 OK 镜 为主,但 OK 镜具有摘戴较为麻烦、价格昂贵、卫生条件要求高等不便之处,目前在我国近视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率仅为 2% 左右。 离焦软镜 和 离焦框架眼镜 可以覆盖小于 8 周岁的儿童和高度近视的人群,补足了 OK 镜无法覆盖的群体,但很多离焦软镜和离焦框架眼镜产品的近视控制效果不如 OK 镜。和 OK 镜相比,0.01% 阿托品滴眼液具有使用方便、价格实惠等优点,因此,未来有望获得更广泛的使用。 结语 Guide View 据统计,除了兴齐眼药已上市的 0.01% 阿托品滴眼液之外,国内还有其他药企也在研发同类型的产品,并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其中, 欧康维视 和 兆科眼科 的临床试验已经完成了患者的招募工作。而其他几家企业的临床试验目前的登记状态为正在招募患者或者尚未开始招募。国外已有同类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产品上市,包括 澳大利亚 Aspen 公司 、 印度 Entod 公司 等 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因此,目前来看,兴齐眼药自主研发的兴齐美欧品 ? 0.01%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使用需求的人群也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同时需要监控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此外,专家建议,没有近视的孩子不建议使用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预防近视,建议通过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等方法预防近视。 参考来源:新华社、兴齐眼药、甬兴证券、太平洋证券 封面图来源:兴齐眼药
1038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编写《基础有机化学》、参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邢大本」背后的男人二三事
提到有机化学,必讲 邢其毅 。 邢其毅是中国有机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在有机化学研究领域有着诸多重要发现和贡献的 有机化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 教育家 ,培养了许多人才。 科研工作方面,邢其毅可以说是我国多肽化学研究方向的开创者。他提出了 合成氯霉素 的新方法,该方法 20 世纪 60 年代就被国外用于 工业生产 。同时,他还领导了 牛胰岛素全合成 工作,从事 多肽合成 及 天然产物合成 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天然有机物的合成是具有艺术性的。 「劳则思,逸则罔。」—— 这是邢其毅先生在教学上信奉的格言。在教学方面,邢其毅注重基础教育,亲自授课多年,为我国 有机化学教材建设 和 课程设置 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基础化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自行编著的有机化学教科书,是许多高校沿用多年的主要教材。由其编写的著作 《基础有机化学》 更是从 1980 年至今陪着中国的有机化学教育走过 40 余年,时至今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邢大本」 。 1980 年,邢其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心为国 Guide View 邢其毅自幼接受私塾教育,有很深的 文学 和 史学 功底。1933 年毕业于 辅仁大学化学系 ,随后立即赴美留学,进入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在 R· 亚当斯教授指导下从事 联苯的立体化学 研究 。1936 年夏天,邢其毅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在当时享有盛名的有机化学家 H.· 维兰德教授的指导下,他从事了 蟾蜍毒素 的研究,并成功完成了 芦竹碱 的结构阐释和合成研究。后来这个重要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吲哚甲基化方法。 1937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邢其毅怀着深深的爱国情,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回国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在中央研究院庄长恭教授领导下进行生物碱工作。不久战争全面爆发,中央研究院迁往昆明。邢其毅负责 转运书籍和仪器 ,绕道香港、越南,历时半年之久才将全部资料物品运抵昆明。1944 年,邢其毅冒着生命危险,从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来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前线皖北解放区天长县,参加 新四军 的工作,他被分配到苏北华中军医大学。在讲授化学的同时,还为军队做制药工作。 多肽化学研究开创者 Guide View 抗战胜利后,已是北京大学农化系和化学系教授的邢其毅,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尤其是医药方面的匮乏。作为一名主要研究 多肽化学 的有机化学家,作为一名爱国志士,邢其毅当仁不让地选择用其所学来改变当时的现状。 01 早年研究 除了上述求学时期的研究外,回国后,邢其毅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云南河口地区 金鸡纳树皮 的成分分析研究的报告。此外,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中军医大学完成了一项简便测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和 云南抗疟植物 的研究工作。 02 多肽化学研究 邢其毅是中国进行接肽方法和标记氨基酸研究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一种方法,即使用硝基苯甲酸酐与氨基酸发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应,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个带色的氨基酮化合物。这种方法为识别氨基酸羧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接肽和标记氨基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多年的多肽化学研究中,邢其毅及其团队合成了九种新的多肽试剂,因此获得了 1988 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03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9 年,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始了胰岛素合成研究,这其中的学术领导者就包括了邢其毅。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该团队于 1965 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第一个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质。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和多肽合成化学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了对这一重大成就予以表彰,1982 年国家特授予邢其毅等人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04 氯霉素的新合成法 1956 年,邢其毅和戴乾圜等在研究普林斯(Prins)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合成氯霉素的方法,即从易得的工业原料苯乙烯出发。这个新合成法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氯霉素的立体化学问题,而且适用于大 规模生产 ,整个合成过程仅需五步,中间生成物均为液体,为管道化输送和连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遗憾的是,尽管这项新合成法是中国科学家创立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未能在中国首先实现工业化。在时隔 11 年后的 1968 年,意大利的卡洛 · 埃巴公司采用了与此完全相同的方法,在意大利建成了一个年产 400 吨的氯霉素生产工厂。尽管如此,氯霉素的新合成法仍然是中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因此,该项研究成果获得 1978 年的 全国科技大会奖 。 05 天然产物和中药成分的研究 邢其毅注意到国内对各种新鲜花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于是他与同事们自行设计了提取装置,到花果产地收集它们的香气。在 1978 年,他们首次完成了白兰花头香成分的全分析,并对西藏扎布耶盐湖杜氏藻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这在中国国内开创了花果头香成分研究的先例。随后,他们对玫瑰、荔枝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果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部分成果已被相关企业采用。 邢其毅也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他还特别注意到中国的大部分草药都是使用水煎剂,并多次提出开展 中药水溶性成分 研究。他选择了 中国人参 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分离出几种水溶性小肽成分,并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这项成果使他获得了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06 有机反应与合成药物的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初,邢其毅根据当时的原料和条件确定了研究课题,他找来了几瓶丙烯腈,开始了 麦克尔反应 的研究。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合成了一系列硫代四氢噻唑环系、含 β-5,5 二取代乙内酰胺的衍生物和多螺环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邢其毅及其团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稠合七元杂环化合物,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杂环体系。他们对这些新杂环的构象和立体选择性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结语 Guide View 邢其毅先生一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他勤勉爱国,有着坚定的爱国理想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他以实干敬业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严格正直的教风教书育人。这种科研精神和教学态度使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与邢其毅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 唐有祺 这样评价他:「邢先生一生,真人真事」。 2002 年的一个冬日,邢其毅因病医治无效,一代宗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但是邢其毅老先生的贡献与精神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来源: [1]北京大学官网、百度百科 [2]邢其毅.天然有机物合成的艺术性[J].化学通报,1982,09.004. [3]戴乾圜,花文廷.邢其毅[J].化学教育,1998. [4]叶蕴华.难忘恩师教诲——纪念邢其毅院士百年诞辰[J].大学化学,2011,26(5): 1-5.
1080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化学
材料科学
越来越卷,「ADC 药物第一股」开始缺钱了!
近日,荣昌生物(HK09995,股价 29.3 港元,市值 159 亿港元)披露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计划向不超过 35 名(含)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 25.5 亿元(含),募集资金总额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 新药研发项目 。 针对此次定增,荣昌生物表示将有助于加快公司研发管线项目的临床、临床前研究并推动相关产品在国内外的上市进程,并提到了「缓解公司研发及经营资金的紧张局面」。年初荣昌生物就曾被外界质疑 现金流紧缺 ,当时荣昌生物专门发布公告,驳斥传闻与事实不符。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 赚钱 < 花钱 Guide View 3 月 27 日,荣昌生物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根据报告,荣昌生物全年实现营收 10.83 亿元,同比增长 40.26%, 归母净亏损 15.11 亿元,亏损面较 2022 年扩大 5.12 亿元。针对这一情况,荣昌生物指出,主要在于 各研发管线 的持续推进大幅 增加研发费用 ,以及 商业化活动 增加了费用开支。 具体来看,荣昌生物 2023 年的 销售费用 为 7.75 亿元,同比增长 75.90%,同期 研发费用 为 13.06 亿元,同比增长 33.01%。仅这两项开支相加,就已远远超过整体收入,这也导致荣昌生物账上现金被快速消耗。截至 2023 年年底,荣昌生物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 7.27 亿元,相较于年初的 20.69 亿元,即使不考虑其他补充,一年之间至少消耗 13.42 亿元。不仅如此,荣昌生物还存在 2.84 亿元的 短期借款 ,以及 8.41 亿元的 长期借款 ,两者合计占 2023 年总资产比例为 20.35%。 作为国内首款原创 ADC 新药的拥有者,荣昌生物的高光时刻集中在 2021 年至 2022 年。 当时,公司在半年内获批 「泰爱」(注射用泰它西普) 、「 爱地希」(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 两款核心产品,并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实现「A+H」两地上市,被视作国内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崛起的典型。 泰它西普是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同类首创的注射用重组 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新型融合蛋白产品,在 自身免疫疾病 领域共有 8 个适应症处于商业化或后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于 2021 年 3 月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并于同年底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由于具有新靶点、新结构、新机制的特点,泰它西普发明专利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授权,得到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维迪西妥单抗是由荣昌生物研发的中国首个原创抗体偶联(ADC)药物,是我国首个获得美国 FDA、中国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 ADC 药物。其 胃癌 、 尿路上皮癌 适应症分别于 2021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并分别于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 年 8 月,国际知名生物制药公司 西雅图基因 以高达 26 亿美元 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梯度销售提成获得了维迪西妥单抗的全球(亚太区除外) 独家许可协议 ,交易额一度刷新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 但是,不论是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还是国内首款原创 ADC 新药,都没能挽回公司亏损的业绩。 亏在哪里? Guide View 广阔的市场自然吸引到更多入局者,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与维迪西妥单抗所获批的适应症,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 泰它西普除了需要面对在它之前上市的 贝利尤单抗 的竞争之外,还要应对多个蛰伏的潜在对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已有包括诺诚健华、智翔金泰、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在内将近 10 家上市公司开展关于红斑狼疮的药物研发。其中,诺诚健华的 BTK 抑制剂奥布替尼,以及智翔金泰的 IFNAR1 单抗 GR1603 进度较快,目前已经进入 II 期临床,其他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的 SHR-2001 及康缘药业的 KYS202002A 注射液则多处于 I 期临床。 相比之下,维迪西妥单抗获批的适应症在国内市场上,有不止 1 款产品早于它上市,甚至在它获批之后,又有多款产品获批进一步分食市场。其中,针对 胃癌 ,罗氏的 曲妥珠单抗 和 BMS 的 纳武利尤单抗 (O 药)分别在 2016 年 1 月、2020 年 3 月获批上市,而紧随维迪西妥单抗,有 ImClone(Eli Lilly)的 雷莫西尤单抗 、信达生物的 信迪利单抗 、百济神州的 替雷利珠单抗 、默克的 帕博利珠单抗 (K 药)相继获批。针对 尿路上皮癌 ,百济神州的 替雷利珠单抗 及君实生物的 特瑞普利单抗 分别在 2020 年 4 月和 2021 年 4 月获 NMPA 批准。 当然,除了面对众多已上市的「强敌」之外,维迪西妥单抗同样面临众多潜在竞争对手。据中国银河证券统计,仅以热门靶点 HER2 所在的 ADC 赛道作分析,便可发现至少有 乐普生物 的 MRG002、 恒瑞医药 的 A1811、 浙江医药 的 ARX788、 科伦博泰 的 A166 在内的多款 ADC 药物正在开展针对胃癌的临床研究。并且,其中的 MRG002 和 A166 也正在同步开展针对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结语 Guide View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各大药企在新药的研发速度上争分夺秒,而新药及新的适应症的研发从发现到临床再到上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期间就可能会出现像荣昌生物这样「入不敷出」的情况,药企该如何平衡研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是值得深思的。 参考来源:荣昌生物官网、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
102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百亿市场在招手!百济神州、阿斯利康先后入局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领域也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这一关键环节,AI 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被认为具有重塑整个行业的巨大潜力。 不久前,百济神州拆分了一家 CRO 公司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官网显示,这家名为 PiHealth 的公司主要提供数字化的临床 CRO 服务,将先进的分析和软件解决方案整合到药物、诊断和临床流程中。从百济神州独立之后,PiHealth 宣布拿下了 3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 AlleyCorp 和 ObviousVentures 领投,InvusCapital 和全球肿瘤学领军企业也追加投资。 进军 AI CRO 的公司无独有偶,阿斯利康也推出了临床 CRO 品牌 Evinova,将人工智能和数字软件用于临床开发。 百济神州——PiHealth Guide View 百济神州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一直在寻求提升其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自建临床团队并推进全球化运营,百济神州不仅确保了研究的主动权和节奏,还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研究的质量。目前,百济神州的临床开发团队人员规模已超 3000 人,正在开展的临床项目约 140 项,足迹遍布 48 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试验场所遍布全球,为了确保收集的临床数据和文件以及分析的需求,包括疫情期帮助增加癌症试验的患者入组率,百济内部开始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PiHealth 的创始人兼任首席执行官 GeoffreyKim 曾经是百济神州的应用创新副总裁,Geoff 曾担任阿斯利康肿瘤监管科学与战略副总裁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BobbyReddy 博士是一位皮肤主治医生,同时曾任阿斯利康肿瘤监管科学与创新主管。 2021 年,百济神州应用创新副总裁 GeoffreyKim 建立了一支创新团队,专开创了整合不同数据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战略开发推动管线的方法,同时通过发明 FICS 技术平台为 PiHealth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团队的逐渐壮大,百济神州的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服务于内部,还能够向外输出,这时候独立出来不仅可以降低百济内部的财务压力,还能让客户对于数据安全没有后顾之忧。这一努力最终促成了 PiHealth 的成立,PiHealth 的诞生成为了百济神州「去 CRO 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iHealth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前端可互操作捕获软件(FICS),该软件不仅能够实现在 PiHealth 站点进行试验时的数据连接,还能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手段来优化临床试验行为。 阿斯利康 ——Evinova Guide View 2023 年 11 月,全球知名的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宣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全球健康科技业务板块 ——Evinova。这一新成立的部门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显著降低新药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减轻全球卫生系统的负担,并最终改善治疗效果。 Evinova 将向制药公司、生物技术企业和 CRO 公司提供全面的服务,涵盖试验解决方案、研究设计和规划以及管线资产管理三大领域。通过这些服务,Evinova 旨在推动临床试验的数字化转型,优化试验设计,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在试验解决方案方面,Evinova 能够收集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在内的临床试验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来源于传统的试验场所,还包括患者家中的联网医疗设备和传感器。Evinova 的技术平台支持远程医疗服务、远程患者监控以及直接向患者提供药物,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的灵活性和可及性。 Evinova 作为阿斯利康内部的独立业务实体,将由阿斯利康现任全球研发首席数字健康官 Cristina Duran 领导。Duran 表示,Evinova 的成立旨在将阿斯利康在数字健康技术领域的成就(包括人工智能的应用)带给整个行业,推动数字健康领域的发展。她强调,统一的行业解决方案比各自为战更能有效推进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进步。Evinova 已经与全球领先的 CRO 企业 Parexel 和 Fortrea 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被统称为「Evinova 药物开发套件」,是一个包含多种数字应用程序的组合,旨在提供虚拟访问和远程患者监控服务。该套件可在 40 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并支持 80 种语言,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试验的全球化和本地化能力。通过使用历史数据预测试验的趋势、可行性和成本,Evinova 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临床研究管理服务。 结语 Guide View AI CRO 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 CRO 的专业临床研究经验,旨在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加速新药上市进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AI CRO 能够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加快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数据准确性,并支持个性化医疗的发展。然而,AI CRO 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复杂性、以及 AI 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必须在技术创新和监管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技术的合理和道德使用。 参考来源:百济神州、阿斯利康、药智网
102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小林制药红曲产品致死人数持续上升,这些「日本神药」也翻车了!
小林制药红曲事件持续发酵,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截至 29 日,已有 5 名服用过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死亡。 当地时间 28 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社长小林章浩在当天于大阪举行的非公开股东大会上致歉称,服用该公司销售的红曲胆固醇颗粒等产品的消费者出现肾脏疾病等,对此深表歉意。 针对小林制药公司产品致人健康受损一事,27 日小林制药公司公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日本国内,将根据商品种类和数量进行赔偿,一件商品赔偿 25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120 元)的代金券。」27 日晚,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协助小林制药株式会社自主召回使用红麹原料相关产品的声明称,本次自主召回涉及的三款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销售,有中国消费者通过海外跨境平台、境外实体店铺或是其它渠道购买了相关产品,对此,小林制药将提供产品回收的协助。 小林制药公司官网上公布的这次涉及的三款产品分别是 红曲胆固醇颗粒 、 纳豆激酶颗粒 以及 降胆固醇健康辅助颗粒 ,都是以含有红曲成分,可以降低胆固醇为主要卖点,这三款产品在日本的普通药妆店都可以购买。在中国多家电商平台,也有小林制药官方店铺在销售其产品。目前,各电商平台官方店铺均表示已下架红麹胆固醇颗粒,客服称如果在店内购买过的消费者可申请退款退货。 红曲竟成致命杀手? Guide View 小林制药从 2016 年开始将「红曲」作为食品原料提供给饮料、食品厂商,5 年后开发出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产品包装上醒目标注「史上首次」字样,强调小林制药首次将红曲提取物作为功能性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其实早在今年 1 月,小林制药就收到有关保健品服用者健康受损的报告,并开始调查。但是直到 3 月 22 日,小林制药才对外公开「红曲胆固醇颗粒」产品出现问题,并启动自主回收问题产品的程序。此次小林制药红曲风波导致大家「谈红曲色变」,红曲到底是什么? 红曲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 Monascus purpureus Went. 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按照用途可分为:用于着色的食品添加剂红曲,发酵酿酒用的红曲,以及用于保健的红曲,即功能性红曲。红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生物催化等领域,在我国已生产和使用 1000 多年,饮食中经常用于调味和食用色素。由此看来,红曲本身并不具备致命的危害,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 1995 年,法国科学家发现红曲发酵工艺中的微量次生代谢产物 「橘霉素」 ,动物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小林制药声称是日本国内唯一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红曲的企业,将米蒸熟后接种红曲菌培育,然后将其固化成片剂。面对「橘霉素」的质疑,小林制药声称,该公司选取的红曲菌类型不会生成「橘霉素」。 此次出现问题的红曲原料为去年 7 月至 10 月生产,当中并未检测出「橘霉素」,而是检测出一种未知成分。小林制药初步分析认为,未知成分有可能为异物污染,例如红曲菌以外的霉菌,也有可能是红曲菌本身生成了其他意外物质。 那些翻车的「日本神药」 Guide View 随着电商网络的兴起,日本药妆备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护肤品、眼药水、保健药品,都上了中国消费者的必入清单,一些「日本神药」频频翻车。 1、EVE 白兔止痛药 2023 年 6 月,澳洲药品管理局(TGA)对含有丙戊酰脲的 EVE 品牌止痛药发布了安全警告,「我们警告消费者不要服用含有丙戊酰脲的 EVE 品牌产品,因为它们会带来重大的健康风险,它们在澳大利亚被禁止销售、供应或使用」。 丙戊酰脲 既往在一些国家作为镇静催眠药上市过,也能够止痛和退烧,但是由于明显的副作用,在很多国家都已被禁用于临床,只有日本还在用。用这三种名称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评审中心网站数据库中查询,均未查到数据,这说明它在我国是禁用于作为制药成分的。 2、参天眼药水 2019 年 6 月 10 日,加拿大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要求在其境内下架参天 FX 以及 PC 在内的多款日本眼药水,理由是「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加拿大卫生部门发现参天 FX 多款眼药水含甲硫酸新斯的明和氨基己酸成分。而在加拿大,氨基己酸是处方药成分,可能会影响眼睛本身;新斯的明类似药物用于治疗青光眼,因为其大量潜在与眼睛有关的副作用,这些药物不再被广泛使用。更是有国内专家表示,被加拿大禁售的几款眼药水中含有「四氢唑啉」等成分,属于肾上腺素类药物,会对心血管造成压力,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副作用。 3、小粉丸 被奉为「日本神药」的小粉丸,据说有治疗便秘及减肥的功效。但小粉丸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 比沙可啶 ,属于刺激性泻药的一种。比沙可啶可以在短期内作为慢性便秘的二线治疗药物,也可用于治疗急性便秘,通便效果良好。慢性便秘病人口服比沙可啶片 4 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研究证实,但是不应该长期、反复使用。长期或超剂量使用比沙可啶可以造成严重水和电解质丢失的腹泻,还可使结肠缺乏张力,不仅不能治疗便秘,反而还会加重症状。 结语 Guide View 小林制药红曲事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时必须保持警惕。消费者应仔细审查产品成分,关注官方发布的安全信息,并在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就医。同时,应提高对功能性食品风险的认识,理解保健品并非药品,可能存在未知的健康风险。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应优先考虑经过官方认证和监管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天然」或「健康」标签,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参考来源:澎湃新闻、环球网、杭州网、岭南药学、新京报、小林制药中国
1033人浏览 . 0人评论 . 0人点赞 . 来自话题:
药学
生物医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简介
职业:盖德视界 - 盖德小G
学校:浙江中医药大学 - 药学
地区:浙江省
个人简介:
关注“盖德视界”公众号,了解更多医药化工相关的内容解析。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化学学科
问题13w
化工
问题32w
化药
问题1w
个人简介
关注“盖德视界”公众号,了解更多医药化工相关的内容解析。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